劉培培
摘 要 通過對歌詞的學習,掌握歌詞中的語文知識,如歌詞中的字詞句、修辭、古典詩歌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切實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 歌詞 修辭 詩歌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閑暇之余,我們經(jīng)常會哼唱喜歡的歌謠,青春期的孩子也是這樣。他們正處在由幼稚轉(zhuǎn)向成熟的敏感期,他們喜歡通過聆聽歌曲來抒發(fā)自己的心情。很多歌曲廣受學生的喜愛,不僅是因為它有優(yōu)美的旋律,還因為它的歌詞。有的歌詞語言優(yōu)美,有的歌詞講究修辭,有的歌詞引經(jīng)據(jù)典,可見,歌詞中也蘊含著豐富的語文知識。語文課堂中如能通過歌詞來學習語文知識,更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
1通過歌詞,學習遣詞造句
很多歌詞中的詞句、語段,都是經(jīng)過千錘百煉的,這些歌詞是我們可以用來學習的很好的素材,有些學生也會把他們喜歡的歌詞摘抄到他們的日記本上。一些經(jīng)典的歌詞有著非常優(yōu)美的語言。
比如《外婆的澎湖灣》 “晚風輕拂澎湖灣,白浪逐沙灘。沒有椰林醉斜陽,只是一片海藍藍?!毕蛭覀兠枥L了一幅安寧、閑適的畫面。
有些歌詞中的個別字也是經(jīng)過反復推敲而得的,比如歌曲《夢里花》中的一句:“輕輕拭去滿布全身的傷我從不曾絕望”,其中的“拭”字用得生動傳神,表現(xiàn)了蔑視困難、無懼傷痛的豪邁氣概,鼓勵人們受傷了,也不必害怕,要努力站起來,然后繼續(xù)拼搏。
周華健《風雨無阻》里的歌詞“提著昨日種種千辛萬苦,向明天換一些美滿和幸福。”“千辛萬苦”用“提著”,而不是背、拖,也不用拉,可見一種舉重若輕、豁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2通過歌詞,學習修辭手法
修辭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從學生喜歡的歌曲中選出善用修辭的范例,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也更易于接受。
2.1比喻的修辭手法
比喻,修辭中最為基本的修辭手法。也就是利用本質(zhì)不同但又有相似點的事物描繪事物或者說明道理意義的一種修辭手法。如:
(1)人生好像一杯濃濃的酒,有人說它甜美,有人說它苦澀
(電視劇《秋潮》主題歌 毛阿敏唱)
此句歌詞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人生比作酒,且同物易感,它實際引導人們透過物領悟自己的人生。
(2)漆黑北風中縹緲的燭光中,他想他總能為人們奏出彩虹,音樂自己懂 一樣有聽眾沿途點亮命運的燈籠,二泉映月,他才不管紅與不紅(林夕《南音》)
這幾句歌詞取自《南音》,是紀念民間音樂家阿炳的一首歌,“奏出彩虹”一句使用借喻,借取彩虹“色彩豐富,極富美感”的特點,喻指阿炳的作品情感豐富,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2.2擬人的修辭手法
擬人,即把人所具有的思想、動作、行為等特性,賦予有生命或無生命的物。如:
(1)一盞黃黃舊舊的燈,時間在旁悶不吭聲
寂寞下手毫無分寸,不懂得輕重之分
(劉宏《回到過去》)
這句歌詞分別將時間和寂寞兩個抽象概念擬人化。時間的沉默象似于人的沉默,寂寞下手不分輕重的后果則是人的內(nèi)心深深被寂寞折磨。
(2)只剩下鋼琴,陪我談了一天,睡著的大提琴,安靜的舊舊的。(《安靜》)
能陪人談話的“鋼琴”與能安靜的睡著的“大提琴”,都為孤單的我營造了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
2.3排比的修辭手法
排比,“把結(jié)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密切關聯(lián)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來,使內(nèi)容和語勢增強,這種辭格叫做排比?!比纾?/p>
(1)誰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誰安慰愛哭的你,誰把你的長發(fā)盤起,誰為你做的嫁衣?(《同桌的你》)
四個結(jié)構相同的排比句,都圍繞著同桌的你展開,都抒發(fā)著對同桌的懷念,這個同桌究竟是怎樣的容顏呢?歌詞用“多愁善感”“愛哭”“長發(fā)”“嫁衣”等四個具體而生動的詞匯來描繪,如打開了一本過去的老影集,把一幅幅昔日溫馨而美好的照片漸次鋪展在學生的面前。
(2)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這是人間的春風,這是生命的源泉。 (《愛的奉獻》)
2.4疊詞
恰當運用疊音詞,可以突出詞語的意義,加強對事物的形象描繪,增加音樂美感。如:
(1)“小河彎彎向南流,月兒彎彎夜色深深,滄海茫茫……”
(《東方之珠》)
(2)“亭亭白樺,悠悠碧空,微微南來風……”(日本歌曲《北國之春》)
3通過歌詞,學習古典詩歌
盡管歌詞與詩歌有所不同,但歌詞具有詩歌的特質(zhì)(如語言、音韻、抒情性等),從經(jīng)典歌詞中學到的語言、藝術技巧等也與詩歌大體相當。
有些歌曲,直接用中學語文教材中的古典詩詞作為歌詞的歌曲,可以將它們直接引入語文課堂,在教學的不同環(huán)節(jié)反復播放欣賞,讓樂曲的聲音藝術和詩詞的語言魅力相融相映,不僅有助于學生對作品的情感和意蘊的把握與品位,也有利于學生對各種藝術的綜合審美能力的提升。
如: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可謂是一篇絕美佳作,但詩中的意境卻是很多同學難以理解的,在教學時先放一遍鄧麗君唱的《但愿人長久》,讓學生在歌曲中初步體會作者的情感。分析完詩歌后,再次播放音樂,讓學生唱這首歌,這樣,既可以在歌聲中加深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又能在吟唱中背熟了課文,可謂一舉兩得。
有些現(xiàn)代歌曲中的歌詞,并不是直接套用古典詩詞中的原句原詞,而是將古典詩詞中的某些突出的意境、意象、韻律及優(yōu)美的辭藻化用到歌曲中,使得它們深受學生的喜愛。
如鄧麗君的《在水一方》就是由《蒹葭》改編而成。
綠草蒼蒼,白霧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綠草萋萋,白霧迷離, 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無奈前有險灘, 道路又遠又長。我愿順流而下, 找尋她的方向。卻見依下佛, 她在水的中央。我愿逆流而上, 與她輕言細語。 無奈前有險灘, 道路曲折無已。 我愿順流而下, 找尋她的足跡。 卻見仿佛依稀, 她在水中佇立。 綠草蒼蒼,白霧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這種方式,更有助于學生對詩歌中的意象的分析,意境的理解,也在寫作上指導了學生。
在平常教學中引入音樂歌詞的賞析,對學習語文是大有裨益的。我們還可以采取活動的方式寓教于樂,可以讓學生改編歌詞。讓學生從音樂歌詞中發(fā)現(xiàn)、感受、學習語文,把娛樂和學習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