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慧
摘 要:英國著名教育家懷特海認為,教育不是龐雜科,也不是將純粹的知識單純地灌輸到大腦之中,教育活動的開展只能圍繞著“生活”這一主題來教會學生如何利用所學到的知識看來理解生活并服務于生活?!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非常重視生活和學生的關系,倡導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利用生活來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數學學習空間,使學生在生活中學到有價值的數學知識,并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以此激發(fā)學生在數學探究的基礎上提高數學應用水平。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教學;實踐探究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解讀》中明確提出:“數學課程的內容一定要充分考慮數學教育中人的活動軌跡,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不斷溝通生活中數學與教科書上數學的聯(lián)系,使數學與生活融為一體。”“數學回歸生活”是數學教育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主要指教師在組織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時,精選教材中的生活內容,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背景來講授數學知識,通過探尋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等來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知識,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一、找數學,感知數學來源于生活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離不開生活。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為了向學生傳授更多的數學知識,常常會按照教材內容照本宣科。盡管現在所使用的教材中有不少的生活內容,但是這些生活內容與當前學生的生活相距甚遠,無法實現生活內容的時效性。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在組織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需從生活中尋找數學內容,將教學內容回歸到生活之中。比如,在教學“平均分”這一內容的時候,我會以四人小組的形式讓學生拿一個蘋果到課堂上,在課堂上將自己的蘋果分給小組成員,且要求每一塊蘋果的大小一樣。學生們在任務說明之后,興致很高,紛紛發(fā)言,說明如何分蘋果。此時,我會引導學生思考這種將一個物體分成大小、質量等均等的幾份的方法是什么,如此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平均分”。生活化的內容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數學探究興趣。
二、學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關系
1.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教師在組織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要想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緒,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營造出一種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高昂的情緒狀態(tài)中主動探究新知。比如,在進行“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這一內容導入的時候,我一般會采取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利用生活情境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名偵探柯南》的相關片段,向學生展示柯南是如何通過罪犯的腳長來推測其身高這一情形。學生對這一破案過程很感興趣,我會在學生情緒被調動起來的時候,向他們提出一個問題:“你們想不想知道柯南是如何根據腳長來推測出罪犯的身高的呢?”學生們異口同聲說:“想?!比绱丝梢宰匀欢坏匾霰竟?jié)課的教學內容——比例。
2.豐富教學內容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睌祵W教材是教師開展一切教學活動的主要載體,盡管在上文我提到數學教材中的某些數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相距深遠,但是其中還有很多符合學生數學學習實際的生活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在組織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深挖教材中的數學生活資源,實現數學教材的運用價值。比如,在教學“毫米的認識”這一內容的時候,我會讓學生自己測量書本的厚度,在測量的過程中,他們發(fā)現有些書的厚度還不到1厘米,此時他們自然而然會提出:“有沒有比厘米還小的單位”“如果有,那是什么?”“如果沒有,我們要如何表示不到1厘米的長度呢?”……這樣,學生通過教材中已學過的厘米內容,在動手操作中自然而然會產生“毫米”問題,如此溝通了知識,實現了知識遷移。
3.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數學教學活動開展的最終目的不是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來應付考試,而是運用所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教師在向學生講授完某一知識之后,需要采取多樣化的手段來引導學生解決生活問題。比如,我在講完“認識人民幣”這一內容之后,會將學生分成兩組,分別扮演售貨員和顧客,模擬真實的購物情境,讓學生在購物過程中了解不同商品的價格,在購物結算的過程中踐行人民幣換算這一內容。如此,學生在實際生活體驗中可以加深對人民幣的認識,能運用所學到的人民幣知識在實際生活中進行運用。
總之,在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從生活中選取數學教學內容,深挖數學教材中的生活內容,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來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生活中運用數學,以此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馬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之探討[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3(11).
[2]周錄利.探究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J].才智,201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