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美國主流媒體關于“一帶一路”倡議的話語建構研究
——基于語料庫的批評話語分析

2017-11-07 09:35:34左言娜
關鍵詞:消息來源語料庫倡議

左言娜

(安徽工程大學 外國語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美國主流媒體關于“一帶一路”倡議的話語建構研究
——基于語料庫的批評話語分析

左言娜

(安徽工程大學 外國語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以美國主流媒體2013年以來關于“一帶一路”倡議的報道為分析對象,采用語料庫與批評話語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通過詞頻、索引行等語料庫分析手段,從話語呈現(xiàn)方式和消息來源視角探索美國主流媒體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解讀、評價和話語建構,揭示媒介化的政治話語所反映的社會現(xiàn)實。研究發(fā)現(xiàn):美國主流媒體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和態(tài)度具有矛盾性,既有積極評價,也有否定和偏見;美國主流媒體對“一帶一路”倡議具有一定心理預設,通過有選擇地使用消息來源,將主觀評價呈現(xiàn)為貌似客觀中立的報道。此外,主流媒體通過設置議程,有效地傳遞政府聲音,對公眾意識形成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一帶一路”倡議;美國主流媒體;話語建構;語料庫;批評話語分析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通過對外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實現(xiàn)與周邊國家睦鄰友好、共同發(fā)展繁榮?!耙粠б宦贰背h一經提出,國內外主流媒體就競相報道,其中不乏贊譽之詞,但也伴隨不少質疑和誤解。國際社會的理解與認同是“一帶一路”倡議順利推進的前提,作為最有影響力的媒介之一,美國主流媒體對世界輿論具有引導作用,且“一帶一路”倡議事關美國在亞洲的切身利益,對之自然關注度相當高。因此,研究美國主流媒體對于“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和態(tài)度具有重要意義。那么,美國主流媒體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和態(tài)度是什么?美國主流媒體視野中的“一帶一路”倡議是何形象?本文擬以《華盛頓郵報》《今日美國》《芝加哥論壇報》等美國主流媒體為語料來源,收集各大報自2013年以來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報道,自建小型語料庫,利用語料庫的詞頻、索引行等技術手段,從批評話語分析視角對文本話語進行研究,以解構美國主流媒體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和態(tài)度,并分析其背后隱藏的深層次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因素。

一、文獻綜述

批評話語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DA)發(fā)端于1979年Fowler等人在《語言與控制》中提出的批評語言學(critical linguistics),此后Fairclough提出了批評話語分析,以韓禮德的系統(tǒng)功能語法為方法論,通過分析語篇的語言特點和它們生成的社會歷史背景來考察語言結構背后的意識形態(tài)意義,并進而揭示語言、權力和意識形態(tài)之間復雜的關系[1]3。作為一種研究方法,CDA積極與不同學科開展對話,將語言學、社會學、語料庫、傳播學等理論糅合并為己所用,研究對象不斷擴大,以解構政治話語、機構話語、戰(zhàn)爭話語、新聞話語中所體現(xiàn)的種族歧視、性別歧視及對弱勢群體的偏見[2]為己任,日漸發(fā)展為一門超學科。

新聞話語以權力、意識形態(tài)、政治和個人立場等因素交織為特征,是CDA的理想研究對象,多涉及國際政治、民族沖突、恐怖主義等題材。作為一門國際通用語言,英語新聞報道話語為全球設置議程,更主導著世界輿論,以看似客觀實則充斥著各種意識形態(tài)的話語,對讀者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盡管CDA因其跨學科視野得到迅速發(fā)展,但其語料選擇缺乏代表性、分析缺乏客觀性和系統(tǒng)性的弊端一直備受詬病,語料庫語言學的發(fā)展彌補了這一缺陷,產生了基于語料庫的批評話語分析,將語料庫與批評話語分析的優(yōu)勢相結合,既彌補了批評話語分析因語料有限性和定性分析造成的信服力不足,又克服了語料庫囿于龐大數(shù)據(jù)的局限性。通過語料庫的技術手段,諸如詞頻統(tǒng)計、搭配強度、索引行、詞叢、類聯(lián)接等為批評話語的定性分析提供了事實依據(jù)。另外,語料庫盡管提供了大量的語言事實,但因其展現(xiàn)的語言形式可能是脫離語境的,因此,研究者要清楚地說明所觀察到的語言證據(jù)和據(jù)此做出的解釋之間的步驟[3]123,而這種解釋恰恰是批評話語分析的定性分析所擅長的。

20世紀90年代中期,Hardt-Mautner率先運用語料庫技術進行了批評話語分析研究,[4]之后Caldas-Coulthard[5]、Krishnamurthy[6]和Stubbs[7]也利用語料庫相關技術,比如主題詞、搭配詞及索引行分析等,進一步用定性的方法去解讀重復出現(xiàn)的語言例證,辨別話語的軌跡[8]。此后,國內外學者進行了大量基于語料庫的批評話語研究[9-21]。基于語料庫的批評話語分析大有作為空間,但總體而言,針對中國議題的批評話語研究目前較少。研究方法以思辨為主,偶見實證法,如鄭華、李婧基于內容分析法和框架分析法,以案例剖析的方式,對美國媒體《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的相關報道,從語境創(chuàng)設、語言標識符的運用、消息來源及傾向性等方面探討美國對于中國“一帶一路”的認知和建構[22]。

二、語料收集

在《華盛頓郵報》《今日美國》《芝加哥論壇報》等官方網站上,以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One Belt and One Road/Belt and Road/China Silk Road 為檢索詞,收集各大報自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報道,并通過人工閱讀,篩除與主題不相關的報道,得到樣本語篇10篇,最終建立“美國主流媒體‘一帶一路’倡議報道”小型專用語料庫,形符14568個,類符3459個,并使用AntConc 3.4.4w對語料庫進行檢索。

三、基于語料庫的“一帶一路”倡議批評話語分析

(一)話語呈現(xiàn)方式

1.詞頻分析

語言絕非一種客觀的分類工具,語言的選擇會受到人們的認知水平和思想情感的影響,[1]65尤其實義詞的選擇和使用能夠傳遞特定語義信息。所謂實義詞,是指具有實際意義、能夠獨立承擔句子成分的詞。使用AntConc3.4.4w對語料進行檢索,排名前20位的高頻實義詞見表1。

表1 排名前20位的高頻實義詞

如表1所示,頻數(shù)最高的20個詞依次是China/Chinese(249)、said(79)、Asia/Asian (71)、world(56)、can/could(54)、Road(52)、U.S.(51)、trade(50)、economic(49)等,與報道主題契合,報道觀點也一目了然。“一帶一路”倡議(Silk Road)是由中國(China/Chinese)國家主席習近平(President Xi)于2013年訪問哈薩克斯坦和印尼(Asia/Asian)期間提出的,旨在與沿線國家(countries)通過貿易(trade)、基礎設施建設等方式發(fā)展經濟(economics)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致力于(could)開創(chuàng)地區(qū)新型(new)合作和探尋經濟增長之道,實現(xiàn)全球化(world)再平衡。

2.特定高頻詞分析

以Silk Road 為節(jié)點詞觀察其共顯語境,筆者發(fā)現(xiàn),美國主流媒體對“一帶一路”倡議總體評價較為積極,所用詞語含有積極意義的較多,例如: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是世界最偉大的(world′s greatest)、雄心勃勃的愿景(ambitious vision),能夠帶來革命性變化(revolutionary change),改變全球經濟局勢(alter global economics)。但其中也夾雜質疑“一帶一路”倡議的聲音,認為該倡議的目的是緩解中國國內嚴重的產能過剩,將剩余產能轉移到沿線國家(soak up the overcapacity in China′s steel and construction industries and stimulate new trade flows),向沿線發(fā)展中國家投資基礎設施建設不過是為中國企業(yè)提供便宜而快速的貿易通道的手段(speedy and affordable access to markets), 致力于擴大中國在亞洲的影響力(extend its influence in Asia),是對美國地區(qū)主導權的挑戰(zhàn)(challenge the dominant regional power)。這說明媒體的報道立場和態(tài)度皆立足于國家利益,在“一帶一路”倡議報道中,美國主流媒體立足于美國全球戰(zhàn)略利益,“疑慮與擔憂”的媒介框架廣泛存在于美國主流媒體的報道中,而中國政府所倡導的“經濟上的合作共贏”“文化上的交流互鑒”則被作為不重要的素材“予以略過”[23]。

作為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美國(United States/America)頻被提及,位列高頻詞第七位,進一步觀察發(fā)現(xiàn),中美兩國總是被相提并論,例如:

a.Ten years ago, we were all talking about how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were going to fight resource wars for Middle Eastern oil and minerals in Africa.Now, thanks to this incredible seismic revolution, we′re selling oil to China instead.[24]

b.Right now, Europe′s trade with China is almost the same as Europe′s trade with America.[24]

c.Compared with the United States, is China really winning the battle for connectivity?[24]

d.We think of security as the most paramount global public good, and America is the leading provi-der of that good.But what China has shown is that infrastructure is an equally important public good.Hundreds of countries desperately need and want infrastructure, and China is the world′s leading provider of that.[24]

筆者通過觀察索引行語境發(fā)現(xiàn),美國主流媒體認為:一方面,“一帶一路”倡議以經濟、貿易為手段,其最終目的在于重塑亞洲地緣政治,是中國爭奪亞洲領導地位的戰(zhàn)略工具,是對美國亞洲再平衡策略的挑戰(zhàn);另一方面,“一帶一路”倡議注重基礎設施建設,發(fā)展地區(qū)經濟,能夠減輕地區(qū)和民族沖突,穩(wěn)定地區(qū)尤其是中東地區(qū)局勢,是對美國亞太戰(zhàn)略的有益補充,中美兩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地區(qū)具有合作空間。因此,作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兩個大國,中美兩國往往被視為比較對象和競爭者,在世界領導力、經濟、基礎建設、經貿和石油、與歐洲的關系等領域既相互合作,又展開爭奪,兩國可謂是“相愛相殺”。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美國主流媒體對“一帶一路”倡議既有積極評價,也有否定和偏見,并通過議程設置,即“新聞媒介能夠說什么時候什么問題重要并決定在哪個問題上應該聽見誰的聲音”[1]113,潛移默化地影響公眾的態(tài)度和認知。

(二)消息來源分析

所謂消息來源(news source),是指報道者所引述話語的發(fā)出者。[1]111報道者往往采用三種方式進行交代。一是具體確切的消息來源:報道者有名有姓地交代引語的發(fā)出者;二是含而不露的消息來源:報道者不直接點明引語的發(fā)出者,而只是用一些不具體的詞語來間接地加以暗示;三是似真非真的消息來源:報道者或者對消息來源不清楚,或者覺得不重要或者故意隱瞞,因而使用一些含糊不清的慣用短語來交代消息來源[1]111-112。消息來源的多樣化能夠在形式上凸顯報道的客觀性。

以said/say/saying為節(jié)點詞,使用AntConc 3.4.4w檢索,筆者發(fā)現(xiàn)消息來源情況分布如下:美國主流媒體在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報道中,以具體確切的消息來源為主,占比高達94.32%。這一方面能夠表明報道的真實性,向讀者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另一方面則能保護新聞報道者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糾紛。含而不露及似真非真的消息來源共有5例,總占比僅為 5.68%,盡管對報道效果有所影響,導致讀者因為不了解引語具體來源而無從判斷報道的可信度和重要性,但也不排除報道者出于某種特定意圖而故意對消息來源進行隱瞞,從而達到宣傳和強化報道者觀點的目的。

1.具體確切的消息來源分析

對具體確切的消息來源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美國主流媒體多以專家學者為消息來源,具體分布見表2。

表2 具體確切的消息來源分布

如圖1所示,在具體確切的消息來源中,來自于專家學者的聲音最多,達到23例,占比為31.08%;其次是商界人士22例,占比為29.73%;政府官員16例,占比21.62%;普通大眾11例,占比2.70%。

幾乎每篇報道中都有來自專家學者的聲音,說明美國媒體偏重于采用學者的觀點,以彰顯其權威性和代表性[22]。但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來自專家學者的23例聲音中,中國學者的聲音只有5例,在專家學者聲音來源中占比僅為21.74%;而來自外國專家的聲音明顯突出,占比高達78.26%?!耙粠б宦贰背h是中國政府提出的,中國專家學者應該最了解且最具話語權,其聲音也應該最具權威性和代表性,但美國媒體使用中國學者聲音的比例非常小,這一方面表明美國媒體在使用消息來源時有選擇地引用與其持有相同立場和觀點的消息源,另一方面也說明中國專家學者的國際話語權尚弱。

商界人士作為消息來源所占比重僅次于專家學者,他們大部分都是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國西部地區(qū)特別是新疆進行商業(yè)活動的普通商人。這一方面是由報道主題決定的:“一帶一路”倡議重在經濟、貿易、基礎設施投資。因此,來自商界的聲音能夠反映真實情況,來自商人的聲音具有代表性;另一方面也說明美國主流媒體注重傾聽來自普通民眾的聲音,具有大眾性的特征。

政府官員的聲音較多,在16例消息來源中,中國政府官員6例,占比37.50%,美國政府官員9例,占比56.25%,其他國家政府官員只有1例,占比6.25%。來自政府的聲音能夠凸顯報道的客觀性和權威性,尤其是來自倡議發(fā)出國的政府官員的聲音,作為消息來源可信度更高。但正如數(shù)據(jù)所示,美國主流媒體更傾向于選取美國政府官員的聲音作為消息來源。這種傾向性使得其報道貌似客觀,實則呈現(xiàn)了報道者的主觀立場。作為主要參與者的中國政府的聲音很少或幾乎沒有占據(jù)主要話語空間。通過對消息來源的選擇性采納策略,美國主流媒體成功地將自己的主觀看法強加給了讀者。

值得一提的是,消息來源中有相當一部分的中國普通民眾,其聲音高達11例,占比14.86%。此類通過個體經歷和故事組成“一帶一路”倡議的宏大敘事,表明美國主流媒體在呈現(xiàn)中國故事時往往突出細節(jié)[25]。從接受理論來看,提供具體細節(jié)的信息和報道更易讓讀者信服,進而影響其認知。個人主義是美國文化的特色,對個人主義的崇拜,也反映在媒體的報道手法上,即更注重個體,特別是普通民眾的經歷和故事。

2.其他消息來源分析

含而不露和似真非真的消息來源在報道中也有使用,合計5例,占比5.68%。例如:

a.But others are more skeptical, saying China′s lofty language around One Belt, One Road masks myriad questions about how much money will be spent on the project and where, and who will benefit.[26]

b.But negotiations over TPP have floundered, observers say, not least because Obama appears to have done little to win over Democrats to the cause.[27]

c.Together, analysts have said, the plans are designed to put China at the center of Asian trade and transport and secure more opportunities for mainstream Chinese construction and engineering firms.[28]

d.Beijing, experts say,is unlikely to be letting up in the way it promotes its territorial claims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and with Chinese investment comes the implicit message: Beijing is boss.[27]

e."CCTV is the party′s media," said a 32-year-old investor who would give only his family name, Lin.[29]

盡管文中指出消息來源是觀察者(observers)、分析人士(analysts)、專家(experts)、其他人(others)等,但對其具體身份及姓名予以忽略。這種消息來源的模糊性和不準確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報道的權威性和客觀性,甚至不排除是報道者自己的聲音,容易使讀者產生“很多專家”“很多人”都持有該觀點的印象??傊?,通過對消息來源的選擇性使用,美國主流媒體將自己對“一帶一路”倡議的主觀評價呈現(xiàn)為貌似客觀的報道,通過寫作技巧將“一帶一路”倡議構建為自己預設的形象。

四、結語

基于上述分析,筆者認為,美國主流媒體對“一帶一路”倡議持矛盾態(tài)度,中美兩國既競爭又合作的關系是美國主流媒體矛盾態(tài)度的根源,國家和階層利益是媒介化的政治話語的根本出發(fā)點。“一帶一路”倡議的話語表述屬于國家形象修辭話語,影響國家形象及國際輿論。目前,來自中國政府、專家學者的聲音幾乎被淹沒在西方話語中。因此,提高中國國際話語權、構建“一帶一路”話語體系是擺在中國政府、媒體和學界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

[1]辛斌.批評語言學:理論與應用[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2]劉文宇,李珂.國外批評性話語分析研究趨勢的可視化分析[J].外語研究,2016 (2):39-45.

[3]HUNSTON S.Corpora in applied linguistics[M].Cambridge:CUP,2002:123.

[4]HARDT-MAUTNER G."Only connect":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corpus linguistics ( UCREL technical paper 6)[R].Lancaster:Lancaster University,1995.

[5]CALDAS-COULTHARD C.Man in the news:The misrepresentation of women speaking in the news as narrative discourse[M]//MILLS S. Language and Gender: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London:Routledge,1995.

[6]KRISHNAMURTHY R.Ethnic,racial and tribal:The language of racism?[M]// CALDAS-COULTHARD C,COULTHARD M.Texts and practices:Readings i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London:Routledge,1996.

[7]STUBBS M.Text and corpus analysis[M].Oxford:Blackwell,1996.

[8]錢毓芳.英國《太陽報》關于恐怖主義話語的主題詞分析[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0(4):98-103.

[9]BAKER P.Using corpora in discourse analysis[M].London:Continuum,2006.

[10]HAARMAN L,LOMBARDO L.Evaluation and stance in war news:A linguistic analysis of American,British and Italian television news reporting of the 2003 Iraqi War[M].London:Continuum, 2009.

[11]O′HALLORAN K.Inferencing and cultural reproduction:A corpus-based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J].Text and Talk,2009(1):21-51.

[12]NERLICH B,FORSYTH R,CLARKE D.Climate in the news:How differences in media discourse between the US and UK reflect national priorities [J].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2012(1):44-63.

[13]NERLICH B,JASPAL R.UK media representations of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Actors, frames and metaphors[J].Metaphor and the Social World,2013(3):35-53.

[14]BAKER P, GABRIELATOS C, MCENERY T.Discourse analysis and media attitudes:The representation of Islam in the British Press 1998-2009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3.

[15]MCENERY T,POTTS A,XIAO R.London 2012 games media impact study[EB/OL].[2015-12-20].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london-2012-media-impact-study.2013.

[16]KIM K H.Examining US news media discourses about North Korea:A corpus-based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J].Discourse and Society,2014(2):221-244.

[17]錢毓芳.英國主流報刊關于低碳經濟的話語建構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6 (2):25-35,144-145.

[18]ZHANG W.New assertiveness and new confidence? How does China perceive its own rise? 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the People's Daily Editorials and Commentaries on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na Studies,2012(1):1-23.

[19]邵斌,回志明.西方媒體視野里的“中國夢”——一項基于語料庫的批評話語分析[J].外語研究,2014 (6):28-33.

[20]唐青葉,史曉云.基于語料庫的南非大報對習近平主席訪非報道的話語分析[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6 (1):14-24,131.

[21]劉立華,馬俊杰.中國夢與話語權的建構——一項基于語料庫的新華社對外報道中國夢話語研究[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6 (1):29-34,81.

[22]鄭華,李婧.美國媒體建構下的中國“一帶一路”戰(zhàn)略構想——基于《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相關報道的分析[J].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學報,2016(1):87-96.

[23]周萃,康健.美國主流媒體如何為“一帶一路”構建媒介框架[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6(6):163-165.

[24]SWANSON A.Six maps that will make you rethink the world[DB/OL].[2016-05-05].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wonk/wp/2016/04/29/six-maps-that-will-make-you-rethink-the-world/?utm_term=.10aed9561659.

[25]劉立華,毛浩然.話語分析視域下西方媒體中的當代中國故事——以《紐約時報》為例[J].當代傳播,2011 (5):31-34,36.

[26]MAKINEN J,LAW V.China′s bold gambit to cement trade with Europe-along the ancient Silk Road[DB/OL].[2016-05-10].http://www.latimes.com/world/asia/la-fg-china-silk-road-20160501-story.html.

[27]DENYE S R.China promotes "Asia-Pacific dream" to counter U.S."pivot"[DB/OL].[2016-05-05].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chinas-promotes-asia-pacific-dream-to-counter-us-pivot/2014/11/11/1d9e05a4-1e8e-4026-ad5a-5919f8c0de8a_story.html?utm_term=.c68fea4a5540.

[28]DREZNER D W.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China[N/OL].Washington Post,Outlook,2014-11-17.

[29]SHI T,TWEED D.Xi′s neighborhood diplomacy runs around in South China Sea[N/OL].Standard Examiner,Events,2016-07-15.

2017-05-13

安徽省高等教育提升計劃人文社科一般項目(TSSK2016B05)

左言娜(1978- ),女,山東萊西人,安徽工程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語篇分析、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

H313.3

A

1674-3318(2017)04-0055-05

猜你喜歡
消息來源語料庫倡議
浙江向全行業(yè)發(fā)起廉潔自律倡議
《語料庫翻譯文體學》評介
媒介框架與真實建構之論述
保護一半倡議: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愿景和實踐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發(fā)起攜手共贏合作倡議
把課文的優(yōu)美表達存進語料庫
《齊魯晚報》消息源淺析
考試周刊(2016年19期)2016-04-14 01:00:12
記者與消息來源互動關系的理論研究綜述
基于JAVAEE的維吾爾中介語語料庫開發(fā)與實現(xiàn)
語言與翻譯(2015年4期)2015-07-18 11:07:45
大同市| 睢宁县| 横山县| 台湾省| 山丹县| 大渡口区| 略阳县| 昌邑市| 榆社县| 平邑县| 张北县| 横峰县| 金昌市| 崇礼县| 永和县| 金乡县| 昌都县| 晋宁县| 仲巴县| 开阳县| 涿州市| 葵青区| 长子县| 盐池县| 华池县| 德格县| 忻城县| 富裕县| 镇坪县| 奉新县| 新源县| 延津县| 墨江| 额济纳旗| 措勤县| 葫芦岛市| 钟祥市| 富阳市| 潢川县| 昆山市| 徐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