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絲綢之路樓蘭史前時期的雕塑藝術與文化

2017-11-10 09:19:12
梧州學院學報 2017年4期
關鍵詞:石人樓蘭雕像

李 青

(西安美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5 )

絲綢之路樓蘭史前時期的雕塑藝術與文化

李 青

(西安美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5 )

絲綢之路樓蘭地區(qū)小河、古墓溝墓地和羅布泊西北岸雅丹墓地出土的青銅時代雕塑作品,以模擬自然的手法生動地再現了遠古時期樓蘭居民的民族特征及其原始信仰意識。其作品展現了寫實、夸張乃至抽象的藝術形象。從作品的內涵、材質到造型技巧,這些作品都具有鮮明的外來文化特征和獨特的民族特性,堪稱早期絲綢之路中珍貴的藝術遺存。

絲綢之路;樓蘭;史前時期;雕塑藝術

樓蘭為西域古國名,地處今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東南一帶,主要城廓集中在今若羌縣羅布泊西北岸,為絲綢之路咽喉之地。其國建于何時,不得而知。公元前2世紀時役屬于匈奴。西漢元鳳四年(前77),漢大將軍霍光遣傅介子殺其王,遷國都,更國名為鄯善,樓蘭國終結。鄯善國則延至5世紀末,后被高車國所破。樓蘭史前時期(即公元前2世紀漢通西域以前)的雕塑遺物主要發(fā)現于小河墓地、古墓溝墓地及羅布泊西北岸青銅時期雅丹墓葬中。

1934年,瑞典考古學家貝格曼在小河墓地共發(fā)現了3件人物木雕像,包括一件男性像,兩件女性像。貝格曼認為,這件男性雕像的面部結構具有明顯的非蒙古人種的特征,為一具陽物崇拜像。而無論男女雕像,“它們在表現形式上體現著一種自然主義的風格”[1]。這些雕像均出自于墓表,不與任何特定的棺木發(fā)生關系。它很有可能是作為原始崇拜物或原始宗教的一種偶像,而與整座墓地發(fā)生關系。

完整揭開小河墓地面貌的考古發(fā)現,當屬2002年以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對小河墓地的全面發(fā)掘。從目前所發(fā)表的材料來看,小河墓地的雕塑包括有與真人大小近似的木雕人像、大型木雕男根和女陰、小型著衣木雕人像、木雕和骨雕人面像、小型木祖和蛇形木雕等。與真人大小近似的木雕人像大都是由一根胡楊木雕成,上段雕出人形,圓雕。下段是細長的基柱,最底部是略為寬大的基座。一般高度都在2-3米左右(參見圖1)。大型男根木雕均豎立在女性墓葬前,一般由一根較粗的胡楊樹干砍削而成,表面有的殘留有黑色、紅色,某些男根木雕上端刻劃出7道弦紋圈,并在刻劃處涂抹紅色,另有個別男性木雕上纏繞著毛線繩(參見圖2)。女陰木雕一般高約2-3米不等(帶柄),“槳葉”最寬處約70厘米左右。小型著衣木雕人像均出土于女性泥殼木棺墓中,高10余厘米或50余厘米不等,木雕頭部較大,占整個雕像的三分之一以上,長頭型,面部雕刻整體、細膩、圓潤,著重刻劃出了眉弓、鼻子和耳朵的形態(tài),耳垂處掛耳環(huán),眼睛和嘴略施雕鑿,無細節(jié),原來是否有色彩描繪不得而知。身裹赭色毛布,用木別針別牢。個別木雕頸部掛有項鏈(參見圖2)。木雕人面像均出土于女性墓中,原放置于女尸胸前或側面。男性,橢圓形,一般通長10厘米左右,寬7厘米左右,厚4-6厘米許,鼻高2-4厘米許。正面雕出夸張的人面五官,眉弓突出,眼窩深陷,眼眶內常鑲嵌白色小珠做眼珠,鼻子極度夸張,高聳而巨大,嘴呈長方形,內嵌數顆用截斷的白色羽管做成的“牙齒”。整個人面表面粘貼一層很薄的皮狀物,涂紅。人像前額、面部、鼻梁上多飾有數道毛線繩以裝飾。一般在額頂中有1-2個小孔,用以穿繩,作固定人像用(參見圖3)。骨雕人像均出自男性墓中,鑲嵌于木桿形器上,形態(tài)各異。小型木祖均出自女性墓中,一般長約5-10厘米左右,直徑約3-4厘米左右。蛇形木雕均出自女性墓女尸兩腿附近,一般為紅柳木桿,兩端削尖,雕出一張口吞木的蛇形,蛇身雕出三角紋,并涂紅色。長約70余厘米,直徑約1.5厘米左右[2]。除上述幾類雕塑之外,小河墓地還發(fā)現了用人骨、木材、皮革和毛織物所制作的人形塑像(參見圖4),此不祥述。

從形式上看,小河墓地的雕塑是一種在模擬自然形態(tài)的基礎上進行極度夸張的藝術。在模擬自然中,作者盡可能地使不少細節(jié)達到逼真的程度,在夸張之中,他們又往往超越了自然形態(tài)的比例與結構,創(chuàng)造了極其震撼人心的視覺符號。這種夸張表現的意念,并非出自對形式審美的追求,而是源自遠古小河人的原始宗教精神。

小河墓地雕塑所呈現出的原始宗教精神,其內容是復雜的,它不僅包含有生殖崇拜意念,同時還具有原始薩滿教巫術性質以及靈魂不滅觀念。王炳華指出,生殖崇拜作為古代先民的信仰,是一種世界性的文化現象。小河墓地的木雕及其相關遺存,是早期人類生殖崇拜文化的體現。其中蛇形木樁和男根內置蜥蜴等,代表著男性、男根,菱形、三角形代表了女陰、女性,而木樁涂紅也是象征女性經血。而卵圓形環(huán),酷似女陰的形狀,與古埃及表“生命”“繁殖力”的符號“♀”非常接近。顯然,從形式到內涵它們之間有密切的關系。而直立列木應與早期人類對“生命樹” “宇宙樹”的崇拜有關,或許是祈求先民能獲得強大的生育繁衍能力的形式體現[3]。

關于小河墓地雕塑的文化內涵,劉學堂曾在《新疆史前宗教研究》一書中多有論述。他指出,公元前3千紀末到公元前2千紀前半葉,新疆和中亞西部的大部分地區(qū)都處于青銅時代,這一階段生殖崇拜文化特征是基本一致的。突出的一點是以直觀和較為直觀的藝術手法來表現生殖豐產的內容。小河墓地遺存中大量出現的三角形,即暗示著女性的陰部輪廓。而小河墓地的木雕人像“很可能是不同靈魂的替代物。那些高達3米的木雕人像,立在公共墓地,屬于整個氏族的神偶;作為真人替代物的木尸,是具體某個人靈魂的居所;還有作為隨葬品置于墓室內的木雕人像,穿著類似真人的服飾;那些只刻出人面像則替代另一種靈魂”。那種將鼻子極度夸大的木雕人面像造型,有可能是小河人賦予了鼻子更多的溝通人神兩界的神力。關于蛇形木雕的含義,劉學堂指出,美索不達米亞的烏爾王朝時期(約在公元前2060年—前1950年)與小河文化年代的上限接近。當時之美術作品中就有不少蛇的形象,蛇為其崇拜之神。這里發(fā)現的蛇多呈兩條交尾纏繞狀,構圖很像中國古代的人首蛇身、纏尾的伏羲女媧,它們的寓意相同,都含有生殖、繁衍的意思。東西方關于蛇的象征意義之間,很可能存在著某種內在關系。小河蛇形雕刻應源于對蛇旺盛生殖力的崇拜[4]。

原始人類的生殖崇拜是一種遍及世界的歷史現象。趙國華指出,古印度人對生死崇拜的確異乎尋常。從印度河文明的藝術遺產中,“我們可以常常感受到這種生殖崇拜的強烈,是令人目瞪口呆,甚至心靈震顫?!盵5]在原始社會中,人類普遍存在著對女性和男性生殖器崇拜的現象,并運用藝術手段給予寫實式的再現和抽象化的表現。類似小河墓地人物木雕立像,在距今2800年左右的哈密焉不拉克墓地第二期文化墓葬中亦有出土。焉不拉克墓地出土的雕像皆出自墓葬內,且均為小件木雕,木雕著毛質衣。這種狀況與小河和古墓溝墓地出土的木雕像大體一致。由此看來,樓蘭史前時期人物雕像中所呈現出的生殖崇拜現象,在西域史前時期的不同階段和不同地區(qū)都可能普遍存在,考古發(fā)現已不斷證實著這種現象。

古墓溝墓地所發(fā)現的木質和石質人物雕共6件,其中木質雕像5件(包括殘件,參見圖5)、石質雕像1件(參見圖6左)。這些雕像均為女性,尤其是木質雕像刻意強調著女性的特征,傳達著母系社會及生殖崇拜的信息。其造型采用塑繪結合、模擬自然的手法,簡練而夸張地雕出人物大體形態(tài),用紅、黑色線條描繪出五官位置。個別雕像身上殘留有毛織物痕跡,估計雕像原來是包裹在毛布中的。這些木雕女像均發(fā)現于男性墓葬中。

在古墓溝墓地發(fā)現的石雕女像作品,亦是迄今為止所發(fā)現的西域最早的石雕藝術。其作品雕刻了頭部、頸部服飾、雙乳和束腰帶,面部有黑色線條,造型極具裝飾性。這件石雕與上述木雕作品在造型上有很大的差異,它并未作性特征的夸張,僅僅用圓凸點表示雙乳,暗示著它是一件女性雕像而已。這件雕像體現了樓蘭史前時期雕刻藝術中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它有可能是靈魂信仰的產物,并也許與薩滿教中的神偶有密切的關系。在近現代信仰薩滿教的民族中,亦有制作種種神偶的習慣[6]。

有學者曾將這件石人納入絲綢之路草原石人的范疇進行了研究。認為,古代石人主要分布于歐亞草原地區(qū),石人分墓地石人和隨葬石人兩類,相對而言,墓地石人較大,而隨葬石人則很小。隨葬石人主要分布于亞洲草原,從時間上來說都比較早。最早的石人可能出現在新石器時代,新疆發(fā)現年代最早的石人當屬古墓溝墓地出土的這件隨葬女性石人。對這尊石人,人們總覺得它是綠洲文化的產物,和新疆山地草原文化并沒有多大的聯系。然而經多方面研究,當時古墓溝人的社會經濟生活是以畜牧業(yè)為主,這是與羅布淖爾荒原的地理自然條件完全適應的,而狩獵經濟只是他們生活中的補充。青銅時代出現的墓地石人,主要發(fā)現于南西伯利亞的米努辛斯克地區(qū),同時在黑海沿岸一帶也發(fā)現了青銅時代的墓地石人。米努辛斯克盆地發(fā)現的早期青銅時代石人,大都是女性,這不僅表現了對女性的崇拜,而且反映了對女性氏族祖先的崇拜,并且形成了他們的保護神。國外學者一般將隨葬石人稱之為“amulet”,意譯為“護身符”,具有避邪消災的含義,主要是起到保護神的作用。小河、古墓溝等地所出的石人或木雕,應具有“amulet”的功能。古墓溝石人表現出束腰造型,但其女性的性特征表現并不突出,與一般表現生殖崇拜的原始雕像差異很大。有可能這件作品并非是表現生殖崇拜的,而僅有保護死者的意義,也起到了保護靈魂的作用,自然可以稱作保護女神。同時,它也具有祖先崇拜的意義,表現了母系氏族社會特點和原始宗教的遺痕[7]。

1914-1915年斯坦因在羅布泊西北岸孔雀河下游三角洲一帶的雅丹臺地上發(fā)掘了幾座墓葬,出土了兩件木雕人像和1件石雕人像,同時發(fā)現了素面銅境殘片及草簍等[8]。從整個文化面貌來看,該墓地當屬青銅時代遺跡無疑,其年代應與小河、古墓溝墓地相當,文化及民族特征基本一致。從上述兩件木雕之一L.Q木雕人像的形制來看,這件木雕的功能和意義或與史前時期古墓溝墓地和小河墓地的木雕和石雕人像相近似,但造型又略有變化。其雕刻高2英尺1英寸,寬6英寸。通體涂成紅赭色。人像已不見尖頂帽飾,面部五官結構似顯平面,或曾有墨色描繪。依然保持著小型木雕無四肢的狀態(tài),原來有可能曾著織物外衣。束腰挺胸,雙乳結構十分明顯,肩后有頭發(fā)形造型,后背曲線十分鮮明,顯然作者是在強調著一種生殖文化的觀念。這件木雕制作得十分簡潔,不事細節(jié)的雕飾,而強調洗練的整體結構,反映出樓蘭史前雕刻藝術的一般特征。

綜上所述,絲綢之路樓蘭地區(qū)小河、古墓溝墓地和羅布泊西北岸雅丹墓地出土的青銅時代雕塑作品,以模擬自然的手法生動地再現了遠古時期樓蘭居民的民族特征及其原始信仰意識。其作品展現了寫實、夸張乃至抽象的藝術形象。無論從作品的內涵、材質到造型技巧,這些作品都具有鮮明的外來文化特征和獨特的民族特性,堪稱早期絲綢之路中珍貴的藝術遺存。

圖1小河墓地出土的木雕人像(據貝格曼《新疆考古記》圖版第62頁;《新シルケロード展》第36頁;劉玉生攝影)

圖2小河墓地出土的著衣木雕人像(李青攝影)

圖3小河墓地出土的木雕人面像(據《新シルケロード展》第35頁;《文物》2007年第10期)

圖4小河墓地出土的裹皮木制假尸(據《新シルケロード展》第39頁;《新疆文物》2003年第2期)

圖5古墓溝墓地出土的木雕人像(劉玉生攝影)

圖6樓蘭地區(qū)出土的女性雕像(據斯坦因《亞洲腹地考古圖記》圖版15;劉玉生攝影)

[1] [瑞典]貝格曼.新疆考古記[M].王安洪,譯.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79-80.

[2]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2002年小河墓地考古調查與發(fā)掘報告[J].新疆文物,2003(2).

[3] 王炳華.生殖崇拜:早期人類精神文化的核心——新疆羅布淖爾小河五號墓地的靈魂[J].尋根,2004(4).

[4] 劉學堂.新疆史前宗教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203-204、268-269、321、375.

[5] 趙國華.生殖崇拜文化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152.

[6] 郭波云.原始活態(tài)文化——薩滿教透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521.

[7] 王博,祁小山.絲綢之路草原石人研究[M]. 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16-28、59、243-244.

[8] 奧雷爾·斯坦因.亞洲腹地考古圖記[M]. 巫新華,秦立彥,龔國強,等,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Art and Culture of Loulan Prehistoric Sculpture on the Silk Road

Li Qing

(Xi’an Academy of Fine Arts, Xi’an 710065, China)

The sculpture works unearthed from the tombs at the spots of creekditch and ancient tomb ditch and the tombs at Yadan cemetery on the northwestern bank of Lop Nur, which are located in the Loulan section of the Silk Road, vividly represent in a technique of simulating the nature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wareness of primitive belief of ancient Loulan residents and the sculpture works demonstrate realistic, exaggerated and abstract artistic images. Judged from the connotation, texture or sculpting skills, those works are characterized by foreign cultures and particular nationality, which are known as precious art heritages in the earlier period of Silk Road.

Silk Road; Loulan; Prehistoric period; Sculpture art

J309.2

A

1673-8535(2017)04-0064-07

2017-06-12

李青,西安美術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美術創(chuàng)作與藝術史論。

(責任編輯:高堅)

猜你喜歡
石人樓蘭雕像
有獎問答
米萬鐘:超癡超怪愛石人
寶藏(2020年4期)2020-11-05 06:48:46
這場戰(zhàn)“疫”,賞石人在行動
——石界抗疫系列報道
寶藏(2020年4期)2020-11-05 06:48:08
讀“確伊勒石人”魯尼文勒銘
跟蹤導練(四)3
谷歌尊重雕像“隱私權”的啟示
華人時刊(2018年17期)2018-11-19 00:41:21
樓蘭姑娘,請你告訴我
當代音樂(2018年9期)2018-05-14 09:08:23
樓蘭
當代音樂(2018年4期)2018-05-14 06:47:13
沙漠里的無名雕像
樓蘭(外三章)
散文詩(2017年19期)2018-01-31 02:47:12
文登市| 阳西县| 长武县| 五寨县| 双城市| 玛纳斯县| 通海县| 万载县| 抚宁县| 乐都县| 鄂托克前旗| 温泉县| 清远市| 堆龙德庆县| 濉溪县| 甘洛县| 花莲市| 凌海市| 肃宁县| 承德县| 丰台区| 尼勒克县| 皮山县| 西贡区| 府谷县| 柘荣县| 庆安县| 临夏市| 高安市| 乌鲁木齐县| 蕲春县| 伊吾县| 秭归县| 北川| 昌乐县| 卓尼县| 保定市| 鄂伦春自治旗| 宜良县| 石河子市| 阳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