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媛
《敦刻爾克》改編自二戰(zhàn)時期英法聯軍在法國敦刻爾克的一次足以載入史冊的成功大撤退,這次穿越多弗爾海峽的大撤退,完成了英法聯軍的有生力量的戰(zhàn)略大轉移,在多弗爾數十公里的海峽與十數公里的歐洲大陸海岬上,上演了一場陸上英法聯軍求生、??沼⒎撥娛刈o、海上平民積極踴躍參與拯救的玩轉時空的大戲,這場堪稱完美的大敗退,為4年以后全面反攻盤踞在歐洲大陸的納粹積蓄了勝利的種子。
一、《敦刻爾克》中的海陸空視角擘劃
(一)緣起與背景
自20世紀30年代起,由納粹德國發(fā)動的殘酷戰(zhàn)爭的陰影,即籠罩了整個歐洲本土大陸。納粹德國在相繼吞并了奧、捷、波、荷、比、盧、瑞、挪、丹等國之后,更將戰(zhàn)爭的矛頭指向了擁有號稱堅不可摧的馬奇諾防線的法國。1940年5月,納粹德國展開了針對法國的全面進攻,納粹德國并未正面強攻馬奇諾防線,而是僅對馬奇諾防線正面集其第一、第七兩個集團軍共24個師施以佯攻,而令古德里安以一種神出鬼沒式的大突破、大縱深、大迂回翻越阿登山脈,由馬奇諾防線的左翼邊緣,在突破了綿軟的達拉弟防線后,進入馬奇諾防線后方向西南追擊英法聯軍。戰(zhàn)爭經驗再一次證明了,火炮加裝甲要塞式的龜縮防守,在面對高速機動的機械化裝甲部隊創(chuàng)新式突破性作戰(zhàn)智取下的不堪一擊,而正是這種不堪一擊,才導致了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短短10天內,發(fā)生在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大撤退。
(二)海陸空視覺語言真實再現
《敦刻爾克》是曾經執(zhí)導過《盜夢空間》等大片的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新作。影片真實且藝術地再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歐洲戰(zhàn)場上的著名大撤退——敦刻爾克大撤退。影片以一種諾蘭所熟稔的解構時空、轉換時空、懸疑化時空等高級技法,以后現代式的碎片化表達技法,將被困于海岬的英法聯軍、來自海上的英法聯軍的拯救者、來自天空的英法聯軍的守護者,以海陸空全方位、全天候、全視角的視覺語言表達重構再現了出來。誠如諾蘭所言,這是一次最接近戰(zhàn)爭真實的擬真式再生,這部影片不僅將戰(zhàn)爭場景還原得十分真實,而且亦將普通士兵的人性還原得十分真實,比如待援的士兵如何巧借抬擔架混上船,以及在陸軍督察忙碌的空當溜到橋下等待艦艇到來優(yōu)先登船。諾蘭實驗性的真實為觀眾帶來了超驗的體驗,加之諾蘭式的氣氛與懸疑的營造,使得這部影片更具臨場感。
(三)陸海空三線敘事線索擘析
《敦刻爾克》這部反映盟軍完美大撤退的影片,首先以陸地為中心,建構起了敦刻爾克海岬狹長防波堤上,40萬被動的等待著被拯救的英法聯軍,陸上的40萬英法聯軍隨時面臨著突如其來的殘酷生死考驗,隨時準備著無奈地被動地接受命運的兇殘戲弄。而圍繞著陸地這條主線的則是??斩葧r空的一救一護,海上的拯救來自海峽對面的英國平民,這種甘冒奇險的主動拯救感人肺腑,正是這種主動式跨越時空的拯救才徹底地改變了40萬英法聯軍的命運,從某種意義而言,這種超越國際主義的精神,亦以其恢弘的正義性而改變了整個二戰(zhàn)終局的命運。同樣,圍繞著陸地中心的空中的天使般慈祥的守護,以其自上而下的俯瞰視角,對陸,40萬英法聯軍與海上艦艇進行了無差別的感人泣下的舍命相守,可以說空軍這條線索是三條非線性時空線索中一身兼二職的戰(zhàn)斗部隊,其不啻天使般的守護,對于敦刻爾克大撤退能否順利完成所起到的是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海陸空時空交錯演繹
(一)諾蘭式光影魔法的交錯演繹
《敦刻爾克》采取了陸海空順序式三條線索并行敘事的架構,其中,被團團圍困于敦刻爾克海岬狹長防波堤上的40萬進退維谷的英法聯軍,顯然是當仁不讓的主線,圍繞著這40萬英法聯軍所展開的來自海上的拯救與來自天空的守護,則是??諆蓷l與陸地并行的輔線,其實海上的輔線還有著來自盟軍軍艦的隱性的全程護航與在港守護,以及陸地40萬英法聯軍的外圍固守。這種復雜的多時空、多線索、多視角性,為花式非線性演繹提供了必然的交錯基礎,挾《盜夢空間》等巨片的余威,導演諾蘭在影片中自然而然地啟動了其應用裕如的多時空交錯的光影魔法,光影交錯、色調交錯、敘事交錯、時空交錯,一系列花式非線性的演繹可以說令人目不睱給,本來涇渭分明的兩條線索在諾蘭式的花式交錯之下,變得撲朔迷離起來。[1]
(二)諾蘭式理性魔法的交錯演繹
電影摒棄了傳統(tǒng)的以突出英雄人物為主觀意識的,各種愛國主義、英雄主義、人性至上等光環(huán)的中西合璧式的大肆渲染,反而一反傳統(tǒng)戰(zhàn)爭巨制的鐵、血、情、魂四大要素,以反潮流的實驗性的先鋒思維,在后現代的技法驅策之下,諾蘭在表達感性方面采取了較為扭曲感性的克制、壓抑、收斂的,諾蘭所獨具且難以仿效的極簡主義式風格,而在表達理性方面卻反而采取了極為繁復的全技法上陣的花式時空交錯。同時,諾蘭的理性是一種極具時代感的毫不加以克制的理性,如此方能打造出真實的戰(zhàn)爭質感。事實上,在真實的戰(zhàn)爭質感面前,根本不存在刻意宣揚的英雄主義,亦不存著令人景仰的人性光輝,所有的生命將其置諸于煉獄般的氛圍之中,都將變成充滿了死亡恐懼與求生渴求的草芥般的生命與卑微著的生靈。[2]
(三)諾蘭式創(chuàng)制魔法的交錯演繹
諾蘭在電影中,以其極簡感性與極繁理性主宰了海陸空時空交錯與花式非線性演繹,以海陸空一而再再而三的三重疊加,反復震撼觀眾的可能從未經戰(zhàn)陣的平凡心靈。這部影片甫一開篇即將觀眾置入到被圍困的戰(zhàn)場之中,將觀眾視同驚恐茫然的士兵中最為普通的一員。以陸??杖诤鲜降臅r空花式非線性的交錯演繹,進行了頻密的陸??栈ㄊ焦庥敖豢棧硇远傻卦O計、營造出了震撼人心的時空交錯視效。同時,諾蘭亦將這種時空交錯、非線性敘事、光影交織銜接得花樣百出。諾蘭玩轉時空的這種多樣化探索,將時空、敘事、光影三位一體地進行了深度融合,時而由天而地,由陸而海,由海而空,這種橫絕三種領域,縱貫三個時空的花樣,在諾蘭的手中,操弄得可謂是游刃有余,與非線、交錯、交織深度融合得有聲有色,從而使得絕對戰(zhàn)場時空的陸海空與相對非戰(zhàn)場時空的海上形成了一種以非線性敘事扭曲非線性時空的超常規(guī)式影視創(chuàng)制。[3]endprint
三、 極致的海陸空非線性演繹
(一)非線性演繹的時空解構與建構技巧
《敦刻爾克》以理性化看似平淡的敘事技法,對戰(zhàn)事、戰(zhàn)場、戰(zhàn)陣進行了非線性時空的三分式時間切片解構,復以時間為非線性主軸架構,更以海陸空的三疊循環(huán)空間為圍繞時間主軸旋轉的一體化時空復合結構,進行了基于時空非線性的花式建構,在這種時空非線性的花式演繹下之,營造出了諾蘭式對于戰(zhàn)爭的一種超乎尋常意義的理解。縱觀《敦刻爾克》全片,諾蘭采取了陸海空三疊式變幻不停的有序式的時空轉換與無限循環(huán)技巧,這種將線性時空切分為三疊式片斷的技巧,將線性時空碎片化地演繹成了陸??杖灰惑w的完整的全方位、全天候、全視角的待援、救援、守待護援的戰(zhàn)場內外一體化融合的封閉化時空。在這種封閉化的時空中,諾蘭所獨樹一幟的時空交錯,以其花式非線性所創(chuàng)制的極致,而將陸??杖齻€領域的時空進行著頻密交錯花式迭出,點綴著時空的解構與建構。
(二)非線性演繹的時空轉換彌合技巧
眾所周知,在非線性時空轉換的影片創(chuàng)制過程之中,設計時空轉換較為容易,然而,關鍵的時空轉換技巧,卻恰恰在于如何能夠令這種時空轉換,演繹得不留痕跡,至少不那么凸兀,不會令觀眾在關鍵的時刻頻頻出戲。例如,在由敦刻爾克轉換時空至海峽對岸時,采取的是先拉后切的技巧,即先將防波堤上敦刻爾克海岬待援士兵的鏡頭拉遠,然后切換至海峽對岸碼頭上男孩由遠及近的奔跑鏡頭。在陸海完成切換,再由海而空切換時,則將鏡頭由兩次反復出現的救生衣,切向空中三架作超低空并行搜索飛行的戰(zhàn)機。而在??胀瓿汕袚Q后,再次由空而陸切換時,則由三架并行飛行的戰(zhàn)機切換至向防波井然有序撤離行進中的部隊,至此完成空至陸轉換的一個回歸過程。這種彌合轉換的關鍵技巧,就在于由陸而海的轉換中,防波堤上英法聯軍士兵的那句“該死的空軍支援跑哪去了”,由此陸轉海、海轉空、空轉陸之后,視角仍然回歸至防波堤上,這種轉換彌合既回答了那句問話,又將一個三疊轉換回歸完成得天衣無縫。
(三)非線性演繹的懸疑打造技巧
在電影中,在碎片化、有序化、三疊化的封閉循環(huán)時空之中,諾蘭恰到好處地針對關鍵時空進行了碎片化解構,這種關鍵時空的碎片化解構,又恰到好處地為整部影片帶來了諾蘭所獨有的懸疑式呈現。例如,在片中緊張的空中交戰(zhàn)過程之中,正當戰(zhàn)斗機飛行員以瞄準鏡鎖定敵機的關鍵時刻,諾蘭即巧妙地戛然而止,轉而將時空切換至護送傷員上岸的陸軍,這就給觀眾留下了空中交戰(zhàn)勝負結果的巨大懸疑。小而言之,諾蘭以其獨具的懸疑基調由細節(jié)處著眼,用鏡頭極力捕捉每一個小事件下的濃郁的命運未知性,令觀眾隨時隨地都置身于一種有什么東西要來了的意念時空之中惶然不已;大而言之,整部影片都在營造一種結局未知的懸念氛圍,換言之,雖然最終的大結局觀眾都心知肚明,但是影片卻仍然能夠以諾蘭式關鍵節(jié)點時空無痕切換的技法,將接下來的每一步全部置于充滿未知的恐懼之中,這才是諾蘭真正的進階高級創(chuàng)制技巧。[4]
結語
客觀而言,敦刻爾克雖然是二戰(zhàn)中的一次大潰敗,但是,卻為盟軍4年以后再次重返歐洲大陸保留下了寶貴的勝利火種?!抖乜虪柨恕返膶а葜Z蘭,的確是并不擅長戰(zhàn)爭級題材,亦不擅長史詩級題材。諾蘭更偏重于理性的,而恰恰是這種理性,才使得諾蘭得以在復雜的戰(zhàn)爭氛圍營造過程之中,藝術性地玩轉其花式非線性的多時空交錯,諾蘭所給出的是其獨特視角下的戰(zhàn)爭,這反而是一種觀眾所陌生的,但卻反而最切近于真實的戰(zhàn)爭。
參考文獻:
[1]張默然.非線性電影敘事中象征意味的生成機制探析——以電影《心迷宮》為例[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7,36(4):108-111,121.
[2]冷凇,張麗平.影視“穿越”現象的理性思考——議當代電影電視劇中的時空交錯[J].現代視聽,2011(10):54-57.
[3]鄭月.多源·散亂·非線性——伊納里多的電影敘事結構對現代人精神境遇的映射[J].當代電影,2010(9):104-111.
[4]張鸝,魏渲.非線性敘事的電影時空相對論——《失憶》、《21克》敘事結構比較研究[J].當代電影,2008(10):73-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