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燕
宋代杜詩舊注整理與研究——以宋代蜀人三家杜詩注輯錄為例
彭 燕
宋有 “千家注杜”,但宋人杜詩注本,完整流傳至今者無多。我們以宋代集注本杜詩為底本,參考元、明、清歷代杜詩注本,同時輔以筆記、類書、別集、總集等諸書,廣搜輯錄,可最大限度地還原宋人杜詩注本。
杜詩舊注 輯錄整理 問題
宋有 “千家注杜”之稱,雖有虛夸,即如元好問稱 “杜詩注六七十家” (《杜詩學引》)亦足可觀。據(jù)統(tǒng)計,《王狀元集百家注編年杜陵詩史》引錄注家有50余人,《分門集注杜工部詩》引錄注家則達80余人,《黃氏補千家集注杜工部詩史》所列注家姓氏有151人,《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集注姓氏有156人。杜詩集注本的大量出現(xiàn),顯然是與當時注杜之風盛行有關。這個時期各種注本層出不窮,如王得臣 《杜工部詩增注》、王欽臣 《杜詩刊誤》、薛蒼舒 《杜詩補遺》 《續(xù)注杜詩》 《杜詩刊誤》、 卞大亨《改注杜詩》、師民瞻 《杜詩詳說》、杜田 《注杜詩補遺正謬》、趙次公 《新定杜工部古近體詩先后并解》等等,可謂盛況。與此相應,宋代杜詩注本除了上述諸家外,還有 《門類杜詩》(佚)、《門類增廣十注杜工部詩》 (殘卷)、 《門類增廣集注杜詩》(殘卷)、《二十家注杜工部詩》 (佚)、 《十五家注杜工部詩》 (殘頁)、 《六十家注杜工部詩》(殘頁)等等。宋人杜注流傳至今,大多亡佚不存。所幸諸注在當時被各種集注本有所收錄,我們通過流傳下來的幾種集注本,還尚可管窺一二。
今人林繼中先生以 《九家集注杜詩》為底本,參以杜詩 《十家注》 《百家注》 《分門集注》 《黃氏補注》 《杜臆》 《錢注杜詩》 《杜詩詳注》等及其他各本,配以趙注鈔本殘卷 (明鈔藏國圖,清鈔藏成都杜甫草堂),最大限度地恢復了宋代蜀人趙次公杜詩注的原貌。它的出現(xiàn),對杜詩舊注的輯錄整理工作提供了示范意義和借鑒作用。
集注本對于閱讀者來說,自有其許多方便。遇到注釋中的某一問題,讀者前后比勘,勿需披覽眾本,可省去各種翻檢之苦。但是,對于研究者想要完整地了解某一注家、注本的風格特點卻極為不便。同一注家內(nèi)容,或因集注本體例需要,或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集注者的觀點,往往會被分散于不同卷次,顯得零散雜亂,不成系統(tǒng)。這對研究者來說,是一件不利的事情。筆者關注并著手杜集文獻整理工作始于十年前。因學習和工作需要,研究方向從秦漢逐漸轉向唐宋,其中以杜甫研究為重點。身為蜀人,巴蜀地區(qū)杜集文獻一開始便進入到筆者的研究視野。在做杜集文獻整理的這幾年中,腦海中時時想到,若能假以時日,匯聚宋人各種集注本杜詩,擇歷代注杜良本,參以相關筆記、類書及他書,相信可最大限度地還原宋人杜注。
這就涉及到杜詩舊注的輯佚工作。輯佚一般包括輯錄和??眱蓚€部分。古籍整理看似簡單,一般人以為不外乎就是文獻的抄抄寫寫、東拼西湊。實則不然,古籍整理除了工作量的巨大與繁瑣外,同時具有相當難度。它不僅要求輯佚者要具備古籍整理工作的錄入、對校、句讀等基本能力外,還要求對相關存世文獻有一個通盤的把握和了解。具體到杜詩舊注的輯錄工作,就要求輯錄人員須對宋、元、明、清及近現(xiàn)代的杜詩注本有一個全面的調查和判斷,方能心中有數(shù),網(wǎng)羅佚注,校訂文字,以免有滄海遺珠之恨。晚唐至今,各種杜集達千余種,可謂卷帙浩繁,文獻巨富。要從如此眾多的杜集文獻中輯錄出宋人杜注,這對輯錄者是極大的考驗。所以,這種工作要做好,很難。幾年前,筆者抱著為了使自己讀書和研究方便的目的,開始嘗試來做這個工作。
目前,我們正在做的工作是宋代蜀人三家杜注的輯錄工作,三家杜注分別指:杜田的杜詩注、師尹的杜詩注、師古的杜詩注。郭知達《九家集注杜詩》除引錄杜詩趙次公注外,以蜀人杜田和師民瞻的杜注為最多。趙次公注已由林繼中先生輯校整理,并于1994年交付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2年又修訂再版。林先生的杜詩舊注輯錄整理工作有開先之功。在此領域,至今仍無人越之。
杜田,字時可,一字汝耕。宋安岳 (今屬四川)人。生活于南北宋之交。杜田為宋代注杜名家,其注早于趙次公和師古,有 《注杜詩補遺正謬》。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八稱《注杜詩補遺正謬集》,前集卷六、卷九則引為《老杜補遺》。《宋史·藝文志》 著錄:杜田 《注杜詩補遺正謬》十二卷。實際不止十二卷,至少有十四卷,可能為杜詩全注本。此本今已不傳,只散見于各種集注本中。郭知達 《九家集注杜詩》所引杜田注為最多最詳,經(jīng)筆者所檢,得512條。趙次公注杜詩,屢引杜田注。趙次公、郭知達在引杜田注時,或稱 《補遺》,或稱《正謬》 (稱 《證誤》 僅1次),故疑此本或為二書,只是在后來或為閱讀和攜帶的方便,將二書合刊為 《注杜詩補遺正謬》。杜田注曾引及薛蒼舒注,而趙次公、師古又引及杜田注,故杜田注當晚于薛氏而早于趙氏、師氏。故有學者斷其成書時間為政和三年 (1113) 至紹興四年(1134)之間。在閱讀 《九家集注杜詩》 時,筆者發(fā)現(xiàn)全書引蔡絛 《西清詩話》共10條,其中有3條為杜田注所引。據(jù)考, 《西清詩話》成書時間至遲在宣和五年 (1123)。顯然,引蔡氏《西清詩話》的杜注成書時間當不會早于這個時間。所以我們認為杜田注杜詩的時間應該是在北宋末宣和五年 (1123) 至南宋初紹興四年(1134)或十七年 (1147)這段時間內(nèi)。將其成書時間的上限,往下推了10年。
《分門集注》 《黃氏補注杜詩》《分類杜詩》卷首 “集注姓氏” 均云: “城南杜氏修可, 《續(xù)注子美詩》;杜氏名田, 字時可,著 《補遺》;杜氏定功。”稍早托名王十朋編的 《王狀元集百家注編年杜陵詩史》分標為三人注,此后蔡夢弼 《杜工部草堂詩箋》等重要杜詩注本,均引及 “修可” “定功” 之注。而據(jù)考,宋代實無此二人,乃是坊賈偽撰之,將其名附會于杜田等人以欺世誑人。故我們在輯錄杜田注時,要時刻保持警惕。
師尹,字民瞻。宋彭山 (今屬四川) 人。官終夔州通判,曾注杜詩、蘇詩,有文集二十卷。生平事跡詳見魏了翁 《朝奉大夫通判夔州累贈正奉大夫師君墓志銘》(《鶴山集》 卷八七)。師尹為宋代注杜名家,所著 《杜甫詩詳說》已佚。其注為 《九家集注杜詩》多所征引,達400余條。師尹注杜詩,于異文多所考定,注文言簡意賅。趙次公注多以其本來考訂舊本。魏了翁《墓志》云:“予幼讀杜工部、蘇文忠公詩,于師氏注釋,明辯宏博,心竊好之?!敝懿扇Q其注 “尚屬雅馴,無偽撰故實,強釋文辭之弊”?!毒偶壹⒍旁姟贰斗珠T集注》《黃氏補注》 等亦多所引用,可知師尹杜注在當時已行于世,并廣為流傳。今天師尹注雖已亡佚,但幸賴各本所引,而得以保存,為我們的輯錄工作提供了線索和可能。
師古的 《杜詩詳說》,宋始至今一直被視為偽書。嚴羽、錢謙益對其多有指責,程千帆《杜詩偽書考》和周采泉 《杜集書錄》將其列為偽書。師古注杜詩,喜生發(fā),好議論,有穿鑿附會之嫌。這也是為人所詬病的原因之一。較之民瞻杜注,則似更周詳。師古人生遭際類同杜甫,早年素有大志,但屢試不第,后得官,并無多大作為。一生勤于著述,尤精 《春秋》 學,春秋以正名為要,為儒家重要經(jīng)典。師氏受人之請,長期在福建長溪赤岸授徒講學,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使當?shù)孛耧L士習為之丕變,受到當?shù)厝嗣竦淖鹁磹鄞鳌_@樣一位儒生,以如此荒誕態(tài)度來注釋杜詩,實難讓人理解。我們推測,師古注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 “半真半偽、淆亂惑人”的現(xiàn)象,極有可能為宋時商賈坊間所為。為了追求利潤,商賈們利用名人效應,用偽造、杜撰、拼湊等方法炮制了一本又一本的偽注杜詩,這其中有可能就包括了師古的 《杜詩詳說》。宋人蔡夢弼 《草堂詩話》、何汶 《竹莊詩話》 亦引錄有師古注。另外,黃氏 《補注杜詩》中所引的900余條師注實為蜀人師古的杜詩注,而非四庫館臣們所說的是師民瞻的杜詩注。
以上三家杜注,散見于各種杜集中。僅以宋代來看,杜田和師民瞻的杜注以 《九家集注杜詩》引錄為最多。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估計原因有二:一是郭知達為蜀人,格外關注鄉(xiāng)人杜注為情理之中;二是杜田、民瞻作為宋代注杜名家,《九家集注杜詩》以輯錄善本杜注為務,適當增引二家杜注亦合情理。師古注以《百家注》《分門集注》 《補注杜詩》 引錄最多,《分門集注》注釋內(nèi)容幾乎皆承 《百家注》而來,《補注杜詩》注杜內(nèi)容與 《分門集注》亦有承襲關系。我們在輯錄三家杜注時,杜田和民瞻的杜注主要依據(jù) 《九家集注杜詩》,師古的杜詩注則主要依據(jù) 《百家注》。三家杜注,除師古的杜詩注不見于 《九家注》 外, 在 《百家注》 《分門集注》《補注杜詩》等均有散落。我們的工作,是先據(jù)《九家注》 和 《百家注》,錄畢三家杜注,后再以上述諸本逐一比對校核,先宋本,后明本,再清本。今人的相關校勘成果,也盡可能地吸收。其實十家注、百家注、千家注、分門集注,除千家注有黃希、黃鶴父子的 “補注”外,其他注文多是輾轉相抄而來,為了迷惑讀者,把一長注割裂為幾個短注,或顛倒注者次序,或杜撰注家姓名等等。這些都給我們的輯錄工作造成了極大的干擾與困惑。另外,對各種參校本的版本選取問題上,是選取最早,還是最好,我們經(jīng)過反復的考量,決定根據(jù)實際情況,二者兼顧。梁啟超在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認為判斷輯本優(yōu)劣標準有四:一、佚文出自何書必須注明,數(shù)書同引,則舉其最先者,能確遵此例者優(yōu),否者劣;二、既輯一書,則必求備,所輯佚文多者優(yōu),少者劣;三、既須求備,又須求真,若貪多而誤認他書為本書佚文者則劣;四、原書篇第有可整理者極力整理,求還其書本來面目,雜亂排列者劣。我們在做輯錄工作時,盡可能做到標注出處、求備、求真、盡量還其本來面目。
輯佚工作往往吃力不討好,輯佚已是艱苦,??备欠彪y,要盡如人意更是難上加難。輯佚之前,須對注家生平和注本情況進行調查。如,杜田注,坊刻本為貪多求利,分置于杜修可、杜定功名下,以增加注家人數(shù)。我們在輯佚工作之前,心里要清楚杜修可、杜定功、杜時可、杜田之間的關系,切不可以為宋代真有這幾位杜姓注家。杜時可的杜注歸屬于杜田名下沒有問題,而置于杜修可、杜定功名下的杜詩注,雖大部分乃割裂杜田注而來,但還有部分杜注屬于民瞻、趙次公及他人杜注,故在輯錄時得格外小心。另外,《九家集注杜詩》 里稱杜田注為 《補遺》、《正謬》、 《證誤》(1次)、《注杜詩補遺正謬》等,輯錄者對這些問題須得心里有數(shù)。再如,師古與師尹,二位注家在宋時就已混淆不清, 《宋史·藝文志》著錄有:“杜詩詳說二十八卷”,下注 “不知作者”。二位師氏均為蜀人,又同姓,所注杜詩又都為二十八卷,更是令人困惑難分。師古與師尹的生平及注杜情況,我們都需要進行小心細致的考查,在甄別判斷之后,才可以開始下一步的工作。再如,黃氏 《補注杜詩》中所引錄的900余條師注杜詩,經(jīng)過我們仔細比對檢核后,發(fā)現(xiàn) 《補注杜詩》中所引錄的師注杜詩,并不是 《提要》里說的是師尹的杜詩注,而是師古的杜詩注。
著手杜集文獻整理至今已多年,在整理過程中常常喟嘆于注本的不完整,而導致研究工作的種種不便,在這種情況下遂有了輯錄杜詩舊注(主要是指宋人散佚的杜詩注)的想法。但因工作量的巨大和艱辛及其他瑣事,一直沒有真正意義上鋪開和推進。輯錄工作非常緩慢,得空時就多做一點,忙時就放下了,這樣斷斷續(xù)續(xù)做了好幾年的抄錄工作。之前的計劃是輯錄完一家杜注后,再來做另外一家。每一家杜注均包括:杜詩正文、注家注文、???。友人建議,此種做法,只適合用來輯錄像趙次公這樣的杜詩注,而不適合用于其他各家。趙次公注有6000余條,而最多的師古注也就1000多條,杜田注僅500余條,民瞻注才400多條,三家共計約2000條左右。一位注家:杜詩正文+注文,那么蜀人三家注的杜詩正文豈不是要重復三次,認為這種重復大可不必。細思量之,遂決定杜詩正文下面同時把三家注放上去,也就是現(xiàn)在的:杜詩正文+三家杜注。如此,閱讀起來可能會更方便一些。目前,我們的輯錄工作僅涉及蜀中三家注,前期的抄錄工作已基本完成,雖杜詩正文已不再重復過錄,但目前已有二十五萬余字,這里面肯定還有部分輯漏的條目,也還未涉及到后面大量的??惫ぷ鳌D壳暗墓ぷ髦皇羌舻都訚{糊的錄入工作,各家注本原來的編排和體例現(xiàn)已無從查考,趙次公注因有殘卷存世,有線索可循,而其他杜注則無此幸運了。我們初步的想法是,依據(jù)二王 (王洙、王琪)本的體例來進行編排,二王本作為杜集祖本,目前我們所看到的各種杜集本子,幾乎都從二王本而來,后人只不過是在此基礎上,或增添、或輯佚、或注釋、或編年、或分類、或分體、或正謬等,但萬變不離其宗。
同好得知我在做此工作,建議我在完成三家注工作后,可推而廣之,把范圍適當拓寬,甚至擴展到整個宋代的所有注家。這是一個遠景規(guī)劃,其艱辛自可想象。筆者以為,就算是為了自己閱讀的方便,也值得努力一試。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工作,可以讓我們更能品味杜詩,走近杜甫,走進經(jīng)典,了解經(jīng)典作品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和意義。這也正好契合了我們今天所倡導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這種自信正是來源于我們上千年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典籍的代代傳承。杜詩恰是這樣的經(jīng)典之一。
注釋:
①《分門集注杜工部詩》“集注姓氏”載149家,實際引錄僅有80余家。
② 據(jù)張忠綱等編集 《杜集敘錄》(齊魯書社,2008年版)可知,此書合趙次公與趙彥材、李希聲與李錞、林敏修與林子來各一人,較之 《黃氏補千家集注杜工部詩史》所列151人,多出8人。
③ 周采泉先生 《杜集書錄》把上述諸本多列為偽書類。④ 張忠綱、趙睿才等 《杜集敘錄》為500余條,羅效智《〈九家集注杜詩〉及文獻學價值》為458條 (見郝潤華等 《杜詩學與杜詩文獻》)。
⑤上海大學蔡錦芳在 《杜修可考》(見 《杜甫研究學刊》1997年4期)的基礎上,增加了關于杜定功考辨的內(nèi)容,在其2007年由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專著《杜詩版本及作品研究》中以 《宋代杜詩注家杜修可和杜定功二家真實存在嗎》為題,對杜修可、杜定功二人的身世、注本進行了詳細的考辨和論證,最后結論為:和 “杜修可”一樣,所謂的 “杜定功” 也是一個 “莫須有”的名字,他的注文主要也是由杜田注和趙次公注拼合起來的,同時也雜進了少量的其他注文。
⑥紹興四年 (1134)到紹興十七年 (1147)這段時間是趙次公注杜詩的時間 (見林繼中 《杜詩趙次公先后解輯較·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⑦可參彭燕:《杜田注杜小考》,《寧夏社會科學》2012年第2期。
⑧周采泉:《杜集書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40頁。
⑨彭燕:《黃氏 〈補注杜詩〉 師注考》 (《中國文學研究》第二十八輯,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年12月)有詳細考查。
⑩廖仲安、王學泰:《〈杜詩趙次公先后輯校〉述評》,《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1995年6期。
?據(jù)蔡錦芳 《杜詩版本及作品研究》中以 《宋代杜詩注家杜修可和杜定功二家真實存在嗎》文中所考,“杜修可”和 “杜定功”是 “莫須有”的名字,他們的注文主要也是由杜田注和趙次公注拼合起來的,同時也雜進了少量的其他的注文。這給輯錄工作憑添了許多的麻煩,這還涉及到一一甄別的問題。
責任編輯 陳寧
作者:彭燕,副研究員,《杜甫研究學刊》編輯,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博士后,61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