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曲
(那曲地區(qū)第三小學,西藏那曲 852000)
在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提升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成為了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目標。從當前的小學語文合作教學模式來看,其雖然能夠達到一定的效果,但仍有許多方面存在不足,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出合作學習模式的價值,教師必須要進一步提高合作學習模式的有效性。因此筆者將結合自身的實踐教學經(jīng)驗,并以此為切入點展開探討。
新課改強調(diào)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于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尊重,因此教師應該積極調(diào)整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契機。合作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的應用使小學語文教學突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能夠依照自己的意志進行學習活動。此外在小組學習活動中學生能夠積極溝通、交流,對于其交際能力提升和思維發(fā)展都具有積極意義。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通常分為如下幾個步驟:第一,讓學生通讀文章,標注文章段落序號;第二,對文章的層次、結構進行劃分;第三,有教師作為主導,帶領學生進行文章的講解、分析。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被嚴重削弱,而教師承擔著過重的教學任務,不符合生本教學理念,對于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不具有推動作用。
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應用合作學習模式的過程中,忽視了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將教學氛圍的活躍程度作為衡量合作學習效果的主要指標,但是在合作學習任務布置、合作學習指導上缺乏有效性,直接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不到調(diào)動,對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提升也十分不利。
在小學語文開展合作學習期間,必須通過建立統(tǒng)一標準,進而對合作學習予以正確指導??墒遣糠纸處熾m然結合了新課改的要求,但由于評價標準不完善,造成合作學習理論基礎不健全,其實踐效果不好。因此,語文教師未能從全面角度出發(fā),從而導致了小學語文教學合作學習教學質(zhì)量不高。
小組劃分質(zhì)量對于合作學習的整體質(zhì)量都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將學生的小組劃分作為教學活動中的重點環(huán)節(jié)。教師在分組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差異性的尊重和利用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有效利用“以強帶弱”的分組策略,使學生能夠在組內(nèi)進行互助學習,在組間進行良性競爭,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為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奠定基礎。此外,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小組劃分,如在學習《夸父追日》時,教師就可以先設置問題:“大家認為夸父這種徒勞無功的追日行為是可取的嗎?你們是怎么看的?”對于問題的探究,學生會自然形成兩個小組,有贊同,有反對,教師就可以借此將學生劃分成兩個小組,組織學生對問題以及文章內(nèi)容進行探究和理解,然后在班級范圍內(nèi)進行合作學習成果的分享。
小學生在自主學習能力和約束能力上存在欠缺,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有意識地為學生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目標,為學生的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提供重要的參考。明確的教學目標是高效的小學合作學習得以進行的基礎,是小組合作探討的方向。從知識交流角度來講,小學生在詞匯量方面有很大欠缺,如果單獨進行學習,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學習深度和廣度都嚴重不足。從情感交流角度來說,學生之間在閱讀文章過后都會有一定的看法和感想,而課堂教學時間有限,不可能讓學生一一進行發(fā)言,小組內(nèi)的人員較少,全面交流的目的能夠輕松實現(xiàn)。例如在《秋浦歌》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學習之前,首先應該為學生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如熟讀古詩并利用工具書以及古詩注釋明確古詩大意,使用自己的語言對古詩描寫的場景進行表述。
合作學習方法也是具有一定的適用性的,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為小組合作學習確定主題和內(nèi)容,合適的合作學習主題和內(nèi)容的選擇對于學生的合作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和合作效率的提升都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如,小學教師在講解《看雪》一文時,教師一定要進行充分的分析,讓看過雪和沒看過雪、堆過雪人和沒堆過雪人的小學生分到一個小組,把背誦能力強和背誦能力比較弱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把感受能力強和感受能力一般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針對不同小組成員的特點,教師可以為他們提供不同的合作學習主題和內(nèi)容,使學生的潛力能夠得到激發(fā),在互動交流和幫助中促成合作學習目標的實現(xiàn)。教師只有將小組合作學習的主題和內(nèi)容選擇建立在教學實際的基礎上,才能夠為學生的學習目標的達成提供助力,通過合作學習促進小學生身心發(fā)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合作學習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探討方向和指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結合學生的能力和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設計問題提出問題。例如,在《坐井觀天》的課文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閱讀課文,然后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分組,引導學生分別扮演青蛙和小鳥,然后提出:“小鳥和青蛙分別看到的天空是什么樣?坐井觀天又蘊含了哪些道理?”,扮演青蛙的小組以井底為基本情境,開展小組討論活動,組員們認為在井底只能看到井口一樣大的天空;而扮演小鳥的一組經(jīng)過討論后也得出一致的答案,即他們看到的天空是無邊無際的,通過這樣的討論,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更快地明白文章中蘊含的道理,通過文章描述青蛙在井中和鳥兒在井外觀天,表明在井底眼界小、見識少。
情境創(chuàng)設方法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體現(xiàn)出枯燥、呆板、生硬的特點,因此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積極性不高。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基礎,因此教師應該注重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的應用,以實現(xiàn)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提升。教師可以基于合作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對于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興趣更加濃厚,如為學生營造適合小組討論的氛圍。例如在《狼牙山五壯士》的課文教學中,當學生根據(jù)插畫以及文本對課文的大致內(nèi)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小組內(nèi)進行討論,如“你對狼牙山五壯士的行為有什么看法?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個人你會怎么選擇?”這種問題沒有固定答案,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散,也適合學生的集體討論。
教學評價是教師獲得教學反饋和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的重要參考,同時有效的教學評價還能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為學生的后續(xù)學習提供動力。合作學習模式下的教學評價方法與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方式有所不同,更加突出強調(diào)小組的合作學習成果,將這種評價傾向作為依據(jù),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教學活動中進行評價機制的更新。具體來說,需要將傳統(tǒng)的個人計分制改為小組計分制,其中小組內(nèi)的成員也依據(jù)各自的表現(xiàn),制定分別計分的制度,并依據(jù)分數(shù)排列進行相應的獎懲規(guī)則的制定,使合作學習模式下的教學評價重心由個人成績轉向合作達標。在具體的小組學習評價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選派小組代表進行討論結果展示,教師在進行小組學習成果評價的時候,既要針對優(yōu)點進行指正,也要鼓勵學生,提升他們的自信心。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應用合作學習方法能夠起到提升教學質(zhì)量的作用,因此本文的研究是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的。合作學習的理念和模式強調(diào)學生以及教師在學習和教學過程中的平等互助,這種要求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與語文知識的學習規(guī)律相吻合,因此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高效性。合作學習模式下,課堂教學成為了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平臺,因此也可以說,合作學習在教學活動中具有廣泛應用的意義。
[1]薛書玲.探討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小學),2014,11(04):112-113.
[2]張永鋒.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4,11(07):93-94.
[3]楊偉霞,陳維廣.如何指導學生在語文閱讀中進行合作學習[J].語文學刊,2015,17(01):124-126.
[4]李玲.探究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2015.23(24):67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