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四類情節(jié)模式看金庸武俠小說創(chuàng)作

2017-11-14 09:39:50臧子逸
邊疆文學(文藝評論) 2017年7期
關鍵詞:蕭峰武功金庸

臧子逸

作家與作品

從四類情節(jié)模式看金庸武俠小說創(chuàng)作

臧子逸

·主持人語·

《關注現實和人性的文學最能打動人心》是一個很好的題目,也是一個重要的理念,值得提倡。楊紅分析的小說,處處在理,文學評論就是應當如此寫?!稄乃念惽楣?jié)模式看金庸武俠小說創(chuàng)作》則明顯是從現有理論去分析自己所讀小說,按照某種既定理論去解析作品。這種方式也是可行的,但往往易流入機械或平板。當然最好的評論是將被評作品完全消化,說出自己獨特的心得體會。(蔡毅)

按照俄國敘事學家普羅普劃分的三十一種敘事功能,本文將金庸小說中的情節(jié)按時間順序劃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初始狀態(tài)”、“離開現狀”、“學武解困”以及“最終歸宿”四類。

一、初始狀態(tài)

一個故事一般都開始于某種初始的狀態(tài),普羅普將其概括為某種“初始情境”(initial situation)。這種初始狀態(tài)雖然不是一種具體的功能,但其依舊承擔著介紹主人公的姓名、身世,或某個家庭的各個成員等作用,仍然是一種重要的形態(tài)學因素,因此我們有必要對金庸小說情節(jié)中主人公的各種初始狀態(tài)作一個歸納。在金庸小說中主人公的有以下兩種較為相似的初始狀態(tài):

(一)父親缺席

金庸小說中的主人公一般都會面對父親缺席的情況,這種“父親缺席”分為“現實生父的缺席”和“精神之父的避讓”兩個方面。金庸小說中現實生父缺席的三種類型分別為:第一種是形成一種“缺席的在場”,即生父也是主人公的精神之父之一,他的缺席依舊影響著主人公是非判斷的標準,并且以一種缺席的狀態(tài)指引著主人公的成長,主人公一生都在追尋父親的足跡。第二種是生父“虛假的缺席”,前期描述中的“父親”并不是真正的現實生父,或者前文并未交代生父,后文才揭示出來。第三種是現實生父的徹底缺席,從始至終都沒有出現,沒有給主人公提供任何幫助或帶來麻煩,從敘事功能角度其功能為零。這一類徹底缺席的父親形象更凸顯了“精神之父”對主人公的產生巨大影響。

而精神之父基本也僅僅是在塑造了主人公的是非善惡觀念后就退避在一旁,讓主人公進入江湖自由歷練,完成對江湖正邪、是非對錯的深層認識,部分主人公甚至在成長之后形成對“父親”的“反叛”。

“父親缺席”的狀態(tài)為小說和主人公的提供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一方面主人公可以從傳統(tǒng)文化“父母在,不遠游”的約束中解放出來,憑借自己的自由意志行俠于世、在江湖中自由歷練成長;另一方面,生父的缺席也為小說曲折離奇的情節(jié)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如蕭峰一步一步得知生父另有其人,最后竟發(fā)現生父即是讓自己背盡罵名的“大惡人”;楊過一直將父親視作大英雄,得知真相后盡力彌補父親生前的惡行。這類前期的缺席,都為后續(xù)情節(jié)出人意料的發(fā)展留下了可能性。

有關金庸小說中父親形象的缺席與替代,本文第二章已經進行了詳細論述,在此不再重復贅述。

(二)無名小卒

另一個金庸小說主人公們的初始狀態(tài),就是在小說開始時,主人公基本上均是“無名小卒”。這里的“無名小卒”不僅是指武功不強,更指身份地位上的籍籍無名。

例如袁承志出場時是袁崇煥的兒子,雖然已經學了一些粗淺武功,但和當時武林門派的弟子差距尚大;地位上雖然是督師之子,可年紀尚幼,那時袁崇煥已含冤被殺,袁承志也被官兵四處追殺,在袁崇煥“山宗”舊部的保護才得以逃脫。郭靖雖有名師江南七怪和神箭手哲別嚴格教誨,可一方面江南七怪在江湖上雖頗有俠名,但單純論武藝的話與當時的“五絕”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還相差很遠,再加上郭靖用功雖勤可惜天資魯鈍,武藝低微,直至遇上洪七公學會降龍十八掌才在江湖上嶄露頭角;另一方面江南七怪可說與全真七子同輩,而全真七子的師父王重陽、周伯通與“五絕”中其他四人同輩,按照這個輩分,郭靖一開始只能屬于“非名門正派的第三代弟子”,武林地位亦不高。楊過更是由于父母雙亡,四處遭人欺凌,他的出場是在《神雕俠侶》的第二回,“一個衣衫襤褸的少年左手提著一只公雞,口中唱著俚曲,跳跳躍躍的過來”,在其母早逝后只能四處漂泊流浪,武藝更是談不上了。陳家洛雖然一出場以奉師父于萬亭接任紅花會總舵主,可是紅花會名聲更多來自于萬亭和其他弟兄;陳家洛雖然武功不弱,但在學會百花錯拳之前較張召重稍遜。段譽、虛竹、張無忌、狄云、石破天、胡斐等在小說前期都是武功低微,后因種種機緣練就神功,在江湖中闖出聲名。韋小寶自始至終武藝都沒有很大提升,但是身份地位卻從揚州妓院中的一個小廝逐步成長為官場上的“鹿鼎公”、武林中的天地會青木堂堂主等等,依舊是俠客成長模式的體現。

通過梳理我們可以看到,金庸筆下絕大多數主人公剛一出場都是武功一般,身份低微的無名小卒。正是這樣的初始狀態(tài),給予了主人公后來在各種際遇中身份和武功共同成長的空間,也給小說情節(jié)后續(xù)的發(fā)展留白。俠客成長模式是金庸小說情節(jié)的主要模式之一,后文我們將詳細分析。

唯一的例外是《天龍八部》中的蕭峰。蕭峰一出場時就是風頭正勁的天下第一大幫丐幫的幫主,“北喬峰,南慕容”的名頭在中原武林中也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武藝上儼然成為江湖中一等一的高手。而且在整部小說中,蕭峰的武功也沒有明顯的進步,雖得到了少林無上秘籍《易筋經》但也沒有修習,自始至終幾乎僅靠降龍十八掌就橫行江湖,由此亦可以看出金庸對蕭峰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可以說是獨具匠心的。但是蕭峰出場不久的情節(jié)就轉向杏子林的叛變,蕭峰遭人算計被揭露了契丹人的身世而被迫離開丐幫,而后更是被誤認為是殺父、殺母、殺師,處處作惡的“大惡人”,地位從高高在上的丐幫幫主一落千丈,變成人人欲殺之而后快的武林敗類。小說中蕭峰逐步洗刷冤屈,雖為契丹人卻以天下蒼生為念阻止遼帝南征宋朝最終被迫自盡,可以說蕭峰依舊符合金庸筆下“俠客成長”的模式,只不過蕭峰的“成長”更為特殊,不僅僅滿足武功身份的提升,更在于思想上超越的了當時狹隘的民族思想,超越了同時代所有人而產生的“眾生平等”的觀念。

二、離開現狀

在經歷過初始狀態(tài)之后,金庸小說中的主人公們紛紛離開現狀進行轉變,因為主人公在初始狀態(tài)下武功身份俱低微,只有進行轉變才能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在江湖的歷練下慢慢成長,得到武藝與身份的雙重提升。因此離開現狀的轉變方式能為主人公接下來的發(fā)展展開了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金庸在寫這種轉變方式時不僅善于寫狀態(tài)的變化,更善于表現環(huán)境變化給主人公帶來新的際遇。如蕭峰遭揭發(fā)身世離開丐幫,一方面受到誣陷成為“大惡人”聲名一落千丈走向尋找真相的過程,另一方面在尋找真正大惡人的過程中他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由此才偶然搭救耶律宏基成為遼國南院大王,卷入宋遼兩國的紛爭。

“離開現狀”的表現可以分為四種:藝成入世、打抱不平、遭受誣陷和流落江湖。這四種離開現狀的表現又可以分為兩大類主動和被動。藝成入世和打抱不平屬于主人公主動的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踏入未知的世界成長歷練,而遭受誣陷和流落江湖則屬于被動卷入江湖紛爭之中。這四類轉變的表現并非一定涇渭分明,有時也互為交叉。

(一)藝成入世

“藝成入世”是指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主人公的武藝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臨場對敵經驗仍比較欠缺,而由此離開原本安逸的習武、生活環(huán)境,進入江湖闖蕩歷練。這類主人公例如《書劍恩仇錄》中的陳家洛,出場時是作為紅花會的少舵主,奉了義父于萬亭要接任紅花會總舵主,其武藝已經基本高出同輩其他高手?!侗萄獎Α分性兄景菽氯饲鍨閹熀?,在華山苦練武藝頗有小成,又得木桑道人傳授、發(fā)現金蛇秘笈中的武學,而藝成下山?!渡涞裼⑿蹅鳌防锕冈诖竽械媒掀吖纸淌诹耸晡渌?,又和馬鈺學習了玄門正宗內功后初有小成,這才踏入江湖,一面赴江南七怪與丘處機的比武之約,一面尋找殺父仇人。

(二)打抱不平

導致主人公們離開現狀的第二類情況是由于主人公卷入了江湖上的某類紛爭如寶物的爭奪等,又或是主人公路見不平激發(fā)出了俠義之心,為人所托去辦某件事而離開現狀,我們將這一類轉變概括為“打抱不平”。如《天龍八部》中的段譽,自己本來絲毫不會武功,只想跟著馬五德到無量山來賞玩風景,不懂武林規(guī)矩稀里糊涂的為鐘靈打抱不平,因此卷入了無量劍與靈鷲宮的武林爭斗之中,進而機緣巧合之下破解了“無量玉璧”的秘密,習得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后又遭鳩摩智擒到姑蘇燕子塢??梢哉f段譽進入江湖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偶然性在于他卷入江湖紛爭、習得絕世武功都是出于多管閑事的“打抱不平”;但他的家室環(huán)境、家族長輩以及所結交的朋友、暗戀的姑娘都是武林中人,這便是他進入江湖的必然性因素。與段譽這樣在稀里糊涂“打抱不平”過程中卷入紛爭而進入江湖的還有虛竹、韋小寶等。

(三)遭受誣陷

主人公們離開現狀的第三種方式是被動的遭受某類誤解或者誣陷,而被原來的環(huán)境所不容,在萬般無奈下離開現狀做出改變。如《笑傲江湖》中的令狐沖,先是被誣陷殺害了六師弟陸大有并偷走華山派內功秘笈《紫霞秘笈》,后又被誣陷偷盜了武林至寶“辟邪劍譜”,終于被其師岳不群開革出門?!哆B城訣》中狄云因為其師戚長發(fā)的心存不良而卷入了其師與萬震山之間的互相殘殺,又因為與師妹戚芳的青梅竹馬而遭萬奎陷害被刺穿琵琶骨入獄。如果我們將令狐沖與狄云相比較,不難發(fā)現他們之間至少有十個共同點:1.心目中的師父正直慈愛,現實中確是心機深沉、心狠手辣的“偽君子”,并且不得善終;2.受同門長輩傳授而學會師父不會的本門武學并被要求保守秘密;3.都曾身受重傷幾乎成為廢人,通過奇特際遇卻又習得絕世武功、藝壓群雄;4.都曾遭受囚禁而逃脫;5.都曾被武林正道不齒,卻被邪派人物看重;6.都身俱高明的正邪兩派武學;7.被困時反而習得絕世武學;8.青梅竹馬卻沒能終成眷屬,年少時的愛侶死于后來的丈夫之手,主人公接受臨終之托。這些共同之處或多或少體現了相似的情節(jié)模式,可讀者們卻并沒有覺得令狐沖與狄云這兩個人物有雷同之感,這就源于金庸對于其他情節(jié)的創(chuàng)新與把控,使得看似類似的情節(jié)之外有千百種不同的情節(jié),將類似性隱藏于不同情節(jié)的森林中,使我們感受不到模式化。

(四)流落江湖

最后一類轉變是“流落江湖”,主人公的父母由于一定的原因而早逝,雖然命中偶有貴人相助化險為夷,但父母的離世使得主人公成為孤兒而流落江湖?!讹w狐外傳》中胡斐的父母在他沒出生幾天之時就同時離世,幸得平四才保住一條性命,從小就被迫流落江湖,僅靠一本殘缺的家傳的刀法秘笈自學武藝,雖然結交了趙半山,經指點于武學一道更近一步,卻也飽嘗風霜在江湖中漂泊成長?!渡竦駛b侶》中楊過的生父楊康在嘉興鐵槍廟中中毒身亡后其母穆念慈又在他年幼時便病故身亡,楊過幼年時只能如小乞丐一般流落江湖,這也造成了他性格中的敏感、多疑、報復性強等特征。《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在父母相繼自盡后雖有張三豐與武當諸俠悉心照顧,卻因身中玄冥神掌的寒毒而不得不離開武當山千里迢迢去蝴蝶谷求醫(yī);后又因為朱長齡的誘騙張而墜入絕域深谷,幸得從蒼猿腹中習得九陽神功才驅盡寒毒保住性命。

這四類“離開現狀”并非絕對的邊界分明,相反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最典型的如胡斐,年幼時的轉變方式是“流落江湖”,可是隨著他年齡與武藝漸強,轉變方式就變?yōu)椤按虮Р黄健绷恕诜鹕芥?zhèn)上由于路見不平而追殺風天南、結識袁紫衣都是由于其打抱不平引發(fā)的?!半x開現狀”使主人公們離開了較為平穩(wěn)安逸的初始狀態(tài),走向危機重重的江湖世界,由于我們之前分析的,主人公們出入江湖時武功、地位俱不高,在江湖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里為了適應“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就必須要提升自己,由此進入下一個階段。

三、學武解困

金庸筆下的主人公們在經歷“離開現狀”的轉變模式之后,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生困境,而區(qū)別與其他人物遭遇困境時的各種轉變方式,主人公們解決困境的唯一途徑就是“學武”。

《笑傲江湖》里,令狐沖在思過崖面壁,田伯光上山硬邀令狐沖下山,出現危機比武,令狐沖當時武功地位無法獲勝,風清揚出現傳授了天下劍法中無雙無對幾乎沒有對手的獨孤九劍,使令狐沖立時踏入一流高手之境;受異種真氣困擾久治不愈命在旦夕,又在西湖牢底習得任我行所刻的吸星大法,不但化解了威脅姓名的異種還內力大增;正當吸星大法的反噬愈演愈烈之時,令狐沖又得少林方證傳授內功秘笈易筋經從而治愈內傷。每每遇到人生無法回避有性命之憂的困境,令狐沖總能通過“習武”化險為夷。

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神雕俠侶》中。楊過一出場就中了冰魄銀針之毒有性命之憂,得歐陽鋒傳授蛤蟆功解毒;反出全真教后得小龍女傳授玉女心經;小龍女受傷欲殺死他時逃離古墓,回來后機緣巧合習得王重陽遺刻的九陰真經;在華山絕頂遇藏邊五丑遭遇危機,同時遇到洪七公與歐陽鋒得傳授打狗棒法招式;在英雄大會上又得黃蓉傳授打狗棒法訣竅而完整習得打狗棒法;和小龍女偶遇金輪法王眼見無幸又悟出玉女素心劍雙劍合璧的奧秘登時解困;被李莫愁追殺偶得黃藥師傳授彈指神通;被郭芙斬斷臂膀之后,得神雕之助服食怪蛇蛇膽不但性命無礙反而得悉獨孤求敗練劍之法而武功內力大進;身中情花劇毒,雖與小龍女而得斷腸草解毒,自創(chuàng)出了黯然銷魂掌;后又經歷怒濤中練劍,武功登峰造極。楊過一旦遇到困境,總能習得奇妙武功化解,當世“五絕”除了一燈大師的一陽指并未學會,其他四絕都直接或者間接的傳授過其武功。

相類似的情況幾乎出現在金庸筆下所有主人公身上,但韋小寶是個例外。韋小寶解決困境的方式雖不算是習武,但多次通過機緣巧合下獲得的寶物匕首、刀槍不入的背心、各種神奇藥粉如化尸散等神妙物品脫困,雖然本身武藝提升有限,但有了這些寶物加持,不斷裝備升級也可勉強劃入學武解困范疇。

四、最終歸宿

本文討論的金庸小說除了《雪山飛狐》結尾處的開放式結局以外,其他都有明確的結局,學者鐘曉毅指出:“金庸只給了他的主人公兩種選擇:要不是死,要不就是隱逸,沒有第三種可作人生的緩沖?!苯鹩构P下的主人公們大部分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功成身退式的歸隱結局,或是堅持初心、以身殉道。

(一)以身殉道

金庸筆下主人公里以身殉道的只有郭靖和蕭峰兩人,郭靖為阻擋蒙古入侵大宋而死守襄陽,最終城破戰(zhàn)死;蕭峰則以天下蒼生為念阻止大遼入侵宋朝,最終自盡。

在《射雕英雄傳》,金庸并沒有指出郭靖與黃蓉的人生結局,只是寫到:“郭靖與黃蓉向大汗遺體行過禮后,辭別拖雷,即日南歸。”而在“射雕三部曲”其二的《神雕俠侶》中,敘述了郭、黃二人鎮(zhèn)守襄陽抵御蒙古軍隊入侵的故事,卻也只寫到1259年襄陽大戰(zhàn),大汗蒙哥被楊過殺死,忽必烈得訊后領軍北歸,與阿里不哥爭位,襄陽暫保太平。這時郭靖、黃蓉并未戰(zhàn)死,而金庸在后文暗示,襄陽于13年后被攻破,依舊沒有點明郭靖的結局。在《倚天屠龍記》第二十七章:

周芷若睜著眼睛,愈聽愈奇,只聽師父又道:“郭大俠夫婦鑄成一刀一劍之后,將寶刀授給兒子郭公破虜,寶劍傳給本派郭祖師。當然,郭祖師曾得父母傳授武功,郭公破虜也得傳授兵法。但襄陽城破之日,郭大俠夫婦與郭公破虜同時殉難?!?/p>

那么根據推算,楊過、小龍女參與的襄陽大戰(zhàn)是1259年,而襄陽城最終被攻破是13年后的1273年,城破當日郭靖戰(zhàn)死。郭靖心中的“道”在《神雕俠侶》中多次體現,在第二十章《俠之大者》中,郭靖對楊過說:

“我輩練功學武,所為何事?行俠仗義、濟人困厄固然乃是本份,但這只是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稱我一聲‘郭大俠’,實因敬我為國為民、奮不顧身的助守襄陽。然我才力有限,不能為民解困,實在愧當‘大俠’兩字......只盼你心頭牢牢記著‘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八個字,日后名揚天下,成為受萬民敬仰的真正大俠。”

后文中楊過詢問襄陽能否守得住,郭靖回答:

“襄陽古往今來最了不起的人物,自然是諸葛亮......他曾說只知道‘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至于最后成功失敗,他也看不透了。我與你郭伯母談論襄陽守得住、守不住,談到后來,也總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八個字。”

而蕭峰的殉道則出現在《天龍八部》全書的結尾處:

耶律洪基回過頭來,見蕭峰仍一動不動地站在當地。耶律洪基冷笑一聲,朗聲道:“蕭大王,你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祿,指日可待!”蕭峰大聲道:“陛下,蕭峰是契丹人,曾與陛下義結金蘭,今日威迫陛下,成為契丹的大罪人,既不忠,又不義,此后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間?”舉起右手中的兩截斷箭,內功運處,右臂回戳,噗的一聲,插入了自己心口。

為了讓遼國罷兵,身為契丹人的蕭峰甘冒挾持皇帝的罪名?!睹献印じ孀印防飳懙剑骸吧辔宜玻x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在面對耶律洪基、慕容博之流為了自身利益不惜發(fā)動戰(zhàn)爭,哪怕天下生靈涂炭之時,蕭峰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舍身止戰(zhàn);在面對生、義不能兩全的情況之下,蕭峰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舍生取義。

(二)飄然歸隱

功成名就后的飄然歸隱似乎成了金庸小說主人公們最常見的歸宿方式,在本文分析的金庸十二部長篇小說十三位主人公中,最終除了蕭峰和郭靖選擇了以身殉道的方式,胡斐、石破天沒有明確交代結局之外,其余諸人不論是名震江湖的楊過、令狐沖,心灰意冷的陳家洛、袁承志,還是武功低微的韋小寶,通統(tǒng)選擇了離開江湖的歸隱結局。陳家洛在祭奠完香香公主之后“佇立良久,直至東方大白,才連騎向西而去”;袁承志得知李自成荒淫、義兄李巖夫婦自盡后“心中悲痛,意興蕭索”,故而“遠征異域,終于在海外開辟了一個新天地”;楊過在絕情谷底與小龍女十六年后相會、與群雄三次華山論劍之后:

朗聲說道:“今番良晤,豪興不淺,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咱們就此別過?!闭f著袍袖一拂,攜著小龍女之手,與神雕并肩下山。

神雕俠侶自此長居古墓,絕跡江湖;張無忌中朱元璋之計,以為徐達、常遇春背叛于他,心灰意懶,將明教教主讓與楊逍“沉思半晌,帶同趙敏,悄然而去”;狄云“離了荊州城,抱著空心菜,匹馬走上了征途。他不愿再在江湖上廝混,他要找一個人跡不到的荒僻之地,將空心菜養(yǎng)大成人。他回到了藏邊的雪谷。鵝毛般的大雪又開始飄下,來到了昔日的山洞前”;令狐沖將恒山掌門讓與儀清,與任盈盈歸隱西湖梅莊;段譽與王語嫣回歸大理,虛竹則做西夏駙馬,兩人都在蕭峰死后離開了中原江湖世界;韋小寶既逃離了朝廷官職亦不愿接任天地會總舵主,選擇既不“反清”,也不“復明”,帶著七個老婆歸隱于江湖之中。

最終歸宿的兩中模式,從功能的角度上分析,選擇自盡的歸宿方式體現了主人公的人生態(tài)度:當追尋的“道”與生命二者不可得兼之時,必然選擇以身殉道,不茍且偷生。而歸隱的結局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理解其功能。首先,之前我們分析了金庸小說中主人公們的初始狀態(tài)是身份與武功俱不高,而到了小說的結尾,主人公們要不是習得絕世神功,一方面在武學上再無提升的空間了,另一方面放眼天下僅能與之匹敵的也只是些通道正義的俠士,不能再出現強勁的邪惡的對手,那么只能選擇歸隱。其次是身份地位已達到武林或江湖中小人物能達到的最高點,無再提升的可能,否則就成為企圖一統(tǒng)江湖的野心家?!短忑埌瞬俊分械亩巫u,武學上先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機緣巧合下習得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靠著化別人內力為己用,不用靠時間慢慢修煉即成為內功方面連蕭峰都不及的高手“試了幾次,那大漢已知段譽內力之強,猶勝于己”,又融會貫通了六脈神劍,武功達到登峰造極之境。再加上義兄蕭峰、虛竹子都是正義一派,反派的慕容復已瘋、鳩摩智武功全失、四大惡人只剩段延慶卻是其生父,世上再無“惡勢力”需要以武力去維護正義;身份地位方面也是逐步從大理鎮(zhèn)南王世子,成為無論是血脈關系還是法定繼承上都承認的大理君主,再要提升只能侵略別國,因此身份地位上也達到了最高峰,除了退隱之外已經沒有發(fā)展空間。

《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武學上先是在機緣巧合下習得連少林、武當、峨眉都失傳的內功絕學九陽神功,又習得乾坤大挪移、張三豐晚年集大成的太極拳、太極劍以及波斯明教創(chuàng)始人山中老人的圣火令武學,在武功方面除了張三豐能與其匹敵之外,當世再無敵手,已到了“無武可學”的境地;身份上儼然也成為除張三豐的武林領袖,沒有了進步的空間,只能攜手趙敏周芷若退隱江湖。

《鹿鼎記》中的韋小寶雖然區(qū)別于其他主人公,武功方面自始至終也沒有很大的提升,到了故事的結尾依舊是不入流的角色,可是身份上,在朝廷里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鹿鼎公,在江湖中成為最大勢力幫會天地會總舵主的接班人,身份地位達到頂峰,加之既不想反清也不愿復明,最終也只能歸隱。

可以看出武功、身份再也沒有發(fā)展的空間是金庸筆下主人公們最終選擇退隱江湖的一個主要原因,但學者鐘曉毅認為金庸筆下人物的隱逸歸宿在某些方面也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源遠流長的一種實現自身價值的方式:一方面?zhèn)鹘y(tǒng)士大夫們在進取與隱逸中選擇自身價值的過程是反復再三的,另一方面儒、道、佛三家思想的交匯與融合也是士大夫們逃避精神煩惱、擺脫內心壓力的出路,“‘兼濟天下’與‘獨善其身’不僅是互補的,而且是文人心態(tài)的矛盾統(tǒng)一的兩個面。”正是由于受到了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在進退兩端無比困擾的影響,金庸才會創(chuàng)造出一個“成人的童話”般的江湖世界,并且懷著悲憫之心“與悲愴中營造了一個欲說還休的精神家園:隱逸?!币陨硌车篮惋h然歸隱兩種結局模式所體現出的,是從傳統(tǒng)士大夫到當今知識分子所共有的,中國文化結構層面的入世進取與出世退避兩者矛盾取舍后,金庸關于這種矛盾從自身角度給出的答案。

學者宋偉杰概括了金庸小說中“俠客成長”這一主導性模式的基本敘事程序:

男俠在“生父”缺席、師父代行父職的條件下學藝——遭遇一個(或數個)奇異女子(甚至是‘妖女’、‘邪教’女子)或者一場災難性巨變——歷經種種磨難奇遇和出生入死的波折,武功、情感以及對江湖世界的體認都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然后他以自己的方式行俠仗義、局部修正江湖世界的正邪偏見與性別歧視,并重新賦予江湖以新的秩序——最后與所愛攜手同隱,退出江湖。

雖然也偶有學者如宋偉杰這般對金庸小說的情節(jié)模式或功能提出過概括,但不少學者仍對這種普羅普式的同類故事中的“恒定因素”的形式主義梳理提出質疑,他們的理由是這種結構主義類型的概括,雖然具有提綱挈領般的清晰度,但在某種意義上也剔除了敘事文本豐富微妙的差異性。正如陳平原在質疑上述方法后所指出的:“開掘某一小說類型基本敘事語法的文學及文化意義,才是類型學研究的中心任務?!?/p>

通過將金庸小說情節(jié)模式概括為:初始形態(tài)、離開現狀、學武解困、最終歸宿四大部分,其中有細分為兩種初始形態(tài):父親缺席、無名小卒;四種轉變的方式:藝成入世、打抱不平、遭受陷害、流落江湖;以及兩種最終歸宿:以身殉道、飄然歸隱。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金庸小說中的確存在某些模式化的情節(jié),然而相似的深層情節(jié)卻并沒有讓我們感覺到金庸小說的雷同。其中的原因就在于金庸對于“俠”和“武”著力的描寫。

金庸之前的武俠小說中對于“俠客”的定義比較模糊,但是一般都是指:通過勤修苦練而獲得高強武藝,路見不平之后為了維護正義而不求回報地去幫助弱小的人。然而金庸給筆下的俠客們做了一個明確的界定:行俠仗義、濟人困厄的俠客,只是“俠之小者”;而只有“為國為民”的俠客,才能稱得上是“俠之大者”。在《射雕英雄傳》和《神雕俠侶》中,和郭靖武功不相上下的高手中,東邪、南帝、西毒等人武功雖強,但都稱不上一個“俠”字;北丐洪七公雖然經常行俠仗義,但是按照金庸的說法也僅僅是“俠之小者”;郭靖之所以成為萬民敬仰的大俠,并非他有蓋世的高強武藝,而是因為他數十年如一日為了保境安民而戰(zhàn)斗。因私人恩怨而爭斗不足道,為國為民而用武是為大俠。

金庸寫“武”更是傾盡全力,文化、人性、愛情都只是隨著武藝而出現。在聚賢莊大戰(zhàn)上,我們關心的焦點并非如小說中的人物一般在乎蕭峰是契丹人還是漢人,抑或有沒有殺害其養(yǎng)父養(yǎng)母和授業(yè)恩師,讀者們關心的是強敵環(huán)伺之下,蕭峰如何憑借超凡的武功才能脫困。令人心醉的是蕭峰與玄難放對時,兩人都使用的是江湖上最平凡無奇的入門武功——“太祖長拳”,這路拳法是宋太祖趙匡胤所創(chuàng),共有六十四招,招招之間互有克制。玄難使出這路拳法之中的招數之際,眾人已感慨同樣簡單的一招在少林高僧手里能展示出如斯威力;而蕭峰卻也使出太祖長拳來對敵,但他招招落后,任由對方先發(fā)招,他則選擇克制對方的招式而做到“后發(fā)先至”,因而穩(wěn)操勝券。這其中難的不是武功中的招式,而是做到“后發(fā)先至”,甚至是面對大高手的情況下依舊“后發(fā)先至”。這一場聚賢莊之戰(zhàn)只把讀者看的酣暢淋漓,對于武的描寫也可見作者的用心。又如《倚天屠龍記》中趙敏帶著眾高手假扮明教欲鏟除武當派,張無忌現學現賣太極拳、太極劍等武功與阿大、阿二、阿三的三場比武,和阿三比拳術、和阿二比內力、和阿大比劍法都讓人嘆為觀止,而太極拳劍精要“在意不在形”也讓無數讀者心折。而趙敏等人是正是邪,她和張無忌之間的情,都早已被武學的魅力所掩蓋,被讀者拋諸腦后了。

由此可見,金庸小說情節(jié)模式里最突出、與眾不同而又引人注目的功能即是金庸筆下小說情節(jié)中的“學武解困”和“最終歸宿”兩部分。

【注釋】

[1] 鐘曉毅:《拔劍四顧心茫然——從金庸作品看中國知識分子孤獨退隱心態(tài)的一脈相承》,江蘇:《世界華文文學論壇》,1995年,第1期,21頁。

[2] 金庸:《射雕英雄傳》(卷四),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第343頁。

[3] 金庸:《倚天屠龍記》(卷三),北京:寶文堂書店,1985,303頁。

[4] 金庸:《神雕俠侶》(卷二),吉林:時代文藝出版社,1984,745頁。

[5] 金庸:《神雕俠侶》(卷三),吉林:時代文藝出版社,1984年,755頁。

[6] 金庸:《天龍八部》(卷五),北京:寶文堂書店,1985年,475頁。

[7] 孟子:《孟子》(告子上·十),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252頁。

[8]金庸:《書劍恩仇錄》,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4年,846頁。

[9] 金庸:《碧血劍》,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4年,718頁。

[10] 金庸:《神雕俠侶》(卷四),吉林:時代文藝出版社,1984年,1506頁。

[11] 金庸:《倚天屠龍記》(卷四),北京:寶文堂書店,1985年,460頁。

[12] 金庸:《連城訣》,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4年,400頁。

[13] 金庸:《天龍八部》(卷二),北京:寶文堂書店,1985年,164頁。

[14] 鐘曉毅:《拔劍四顧心茫然——從金庸作品看中國知識分子孤獨退隱心態(tài)的一脈相承》,江蘇:《世界華文文學論壇》,1995年,第1期,21頁。

[15] 鐘曉毅:《拔劍四顧心茫然——從金庸作品看中國知識分子孤獨退隱心態(tài)的一脈相承》,江蘇:《世界華文文學論壇》,1995年,第1期,21頁。

[16] 宋偉杰:《從娛樂行為到烏托邦沖動——金庸小說再解讀》,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年,96頁。

[17] 陳平原:《千古文人俠客夢》,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年,第195頁。

(作者系云南民族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楊 林

猜你喜歡
蕭峰武功金庸
功夫熊貓
持之以恒的蕭峰
家鄉(xiāng)風景美如畫
為金庸因一錯字查證道歉叫好
華人時刊(2018年17期)2018-11-19 00:41:21
誰是金庸小說第一情圣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42
誰才是蕭峰最好的朋友
百家講壇(2018年7期)2018-08-23 13:38:48
金庸的財富江湖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14
漫畫無極
媽媽辛苦
現代家長(2017年11期)2017-11-18 14:11:03
唯快不破
幸福家庭(2016年12期)2016-12-22 19:23:50
雷州市| 鲁山县| 拉孜县| 洛南县| 于都县| 广南县| 含山县| 武宣县| 辽阳县| 景洪市| 孝义市| 孝昌县| 长阳| 监利县| 和田市| 大庆市| 湄潭县| 宾川县| 花莲市| 柏乡县| 奇台县| 大城县| 清徐县| 玛沁县| 青川县| 太湖县| 和田市| 红安县| 霍山县| 武威市| 灵宝市| 北宁市| 通许县| 伊吾县| 郸城县| 清徐县| 遂平县| 广元市| 西昌市| 田东县| 屯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