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長鷹飛
一、菠菜
菠菜非我國原產(chǎn),唐朝時期傳入的?!段饔騻鳌罚骸柏懹^十一年(637年)尼婆羅遣使入獻菠薐(léng音)菜?!彼纬跬蹁咦短茣罚骸疤跁r,尼婆羅獻菠薐菜,葉類紅藍,實如蒺藜,火熟之能益食味?!睍r間呢,在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尼婆羅是尼泊爾在唐朝的叫法。
想來,當時人們對菠菜的吃法只取莖葉不會連根炒。要不,“紅嘴綠鸚哥”的名號還應(yīng)早叫好多年。魯迅一篇《論皇帝》的雜文,讓這個頗富詩意的名字無脛而走。《詢芻錄》(明人陳沂)和《茶余客話》(清人阮葵生)都稱菠菜為“紅根菜”。阮葵生是個比較有情趣的人,胡適等人考據(jù)《西游記》的作者一口咬定吳承恩,就是遵從他的論斷、受他的啟發(fā)。
《植物名實圖考》的作者吳其浚描述菠菜:聞黑龍江菠薐厚勁如箭簇(鏃),則洵如鐵甲矣。這里所指是一種葉兒稍尖的菠菜,不是我們現(xiàn)而今常見的圓葉。
菠菜的種子略呈扁三角形,每個角都生出小刺,扎手。從這一點來說,確實跟蒺藜的種子相像。
植物學(xué)上把菠菜分入藜科。
提到藜,人們大多會往蒺藜那個方向上想。這是個錯誤的想象。古人所言的藜不是蒺藜,蒺藜在《詩經(jīng)》中被稱之為茨。我們北方常見的俗呼落落(làolào)菜、掃帚苗都是這一科的植物。
朱自清那篇著名的《春》中引了南宋志南和尚一句詩:“吹面不寒楊柳風?!比娛牵汗拍娟幹邢刀膛?,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這里面所提到的杖藜就是落落菜中長得比較高大的一個品種做的——獨梃兒。分杈不多,幼苗的時候,小葉片從頂尖鉆出來,呈非常漂亮的霞紅色。藜中還有一個叫灰綠藜的品種,舊時候打仗中箭,箭簇入骨,用這種植物與磁石配伍內(nèi)服外敷,據(jù)說可令箭頭兒退出來。具體靈不靈,我沒試過。
菠菜有一門近親叫甜菜。近朱者赤,菠菜大約也不大好意思不跟著甜。至于甜的具體原因,在于菠菜比較抗凍。在零下5℃就可以播種,零下11℃才會被凍死。這在食葉菜蔬中是比較罕見的。低溫,會讓菠菜身體內(nèi)部的淀粉轉(zhuǎn)化為糖,糖水的結(jié)冰點低于普通水,細胞間隙被冰撐裂的危險性跟著降低了。
北方天寒,菠菜不怕。所以北京的菠菜種植以秋播為大宗。入秋之后播種,苗出齊,天冷下來。菠菜畦后面用玉米秸夾籬笆做風障。菠菜用篩過的細土撒著敷蓋,條件好的,還有馬糞。不能一次把土敷滿,憑溫度掌握,分幾次。農(nóng)人管這個叫上菠菜土。開春,歷了冬的菠菜抖著機靈兒長,特別是靠近畦埂和籬笆避風向陽的苗株,能比其他高出一頭還多。這個種法出產(chǎn)的菠菜被稱之為頂凌菠菜。
還有一種種法。
下種比較早,地沒上凍之前已經(jīng)長全了棵兒。農(nóng)人把這種菠菜帶根兒鏟下,地面刨淺坑囤積,蓋土澆水。湊近春節(jié)的時候,刨出來,擇去老腐葉,洗凈打捆兒面市。菠菜埋的時候還沒停止生長,所以芯兒呈嫩黃色。個頭兒是矮墩子,莖葉厚綠,葉柄到莖根鮮黃往水紅色過渡,街面上把這一路菠菜稱之為水捆兒菠菜。售賣的時候大多蓋著棉被,上面放上幾棵當幌子。同時還有韭黃,一黃一綠,煞是喜人。這種菠菜的根比較肥大,大人們整理的時候往往要削掉。那些被削掉的菠菜根被孩子們洗凈放在爐臺上烤熟,甜之外,有特別的香味。窗外冰凍三尺,守著爐臺兒,聞著菠菜根散發(fā)的甜香,聽著窗紙呼噠呼噠——童年這樣過,不算貧瘠吧?搬屋里化凍的菠菜根紅色,很柔和,我喜歡稱她暖紅。
頂凌菠菜是清明前后北京人的看家主打菜。啃了一冬白菜的人們,見了菠菜特親。那些菠菜比春節(jié)左右售賣的菠菜長,很多都躥了花梃,空心沒筋,嫩嫩可食且售價便宜。主婦們買了,熬菠菜湯,加雞蛋炒,加豆腐炒,焯水加水發(fā)粉絲涼拌,最后拿來做餡兒,皮兒薄餡兒大,稱之為“菜簍兒”。舊日的北京人還有一個特殊習(xí)慣,晾菠菜。將根葉擇凈,清水洗幾次,開水鍋里一冒,搭在繩子上晾干。這時候的菠菜不能見陽光,必須陰干,否則就會變色。這些晾曬的干菜是為來年年上包餃子和冬日里吃餡兒預(yù)備的。菠菜不吃油,干菠菜稍加脂油蒸出的包子味道很香。焯菠菜的水呈淡綠色,去油脂效果特好。勤儉的老太太們特別樂意用它來刷灶邊兒的咸菜壇子和食鹽罐子。那些壇罐經(jīng)年累月灶邊兒站著,濺上好多炒菜油點兒,多少有點兒臟。
“紅嘴綠鸚哥”這個名號從北方的菠菜上看不出來,北方菠菜茁壯,永遠不吃根兒,沒了“嘴”如何“哥”得起來?南方的菠菜長得瘦嶙嶙的,不帶根兒炒顯著枯寡。很多年前我頭一次到湖北,被辣椒辣怕了。黃鶴樓底下一間小館子給我用蒜米焌鍋炒了一掐帶根兒菠菜,連著吃了兩大碗米飯之后,我才找到丟了一個多禮拜的“飽的感覺”。岳麓書院下邊,我看見一位農(nóng)人拿長把兒瓢潑著給菠菜澆水,那菠菜長得跟鐵絲似的。
菠菜一直都不被國畫家喜歡,蘿卜茄子芋頭西葫蘆都入畫,沒見過畫菠菜的。從菠菜肥厚的葉感來說,我覺著應(yīng)當能很好地體現(xiàn)出畫者的筆墨功夫,沒有,可惜了。汪曾祺老先生能畫一筆國畫,綠顏料用完了,擠菠菜汁當綠色……非如此率性的小老頭不能寫出那么干凈的文字。
菠菜不登大雅之堂。北京的館子里最多弄點蒜蓉菠菜或者與粉絲、碎花生米涼拌。倒是四川人比較精細,擠汁兒和面包小綠餃子入火鍋。點綴情趣而已,趕上如我這樣飯量大的主兒,非得把包餃子的師傅累得翻白眼兒不可。
涮肉店里叫菠菜的不少,跟茼蒿白菜身價等。街頭賣麻辣燙的攤子,也有把菠菜從根部穿起來搡辣水里煮的。
世界村了,可中國人還得按照自己覺著舒適的方式活著。這個恐怕還要延續(xù)好多年。當中國人在西餐中看見菠菜蘿卜分列烹煮,都與豬肉或燒鵝放入同一盤碟食之,未免發(fā)笑,覺著這個吃法太野蠻了。
二、圓白菜
圓白菜實在平淡無奇,平淡到被忽略不計的程度。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介紹了1094種植物,輪到圓白菜(里面稱之為甘藍),寥寥三四十個字一筆帶過,并且,把圓白菜歸入草部,其地位還不如藜。
圓白菜的原產(chǎn)地在地中海沿岸,有關(guān)何時進入中原種植的說法學(xué)術(shù)界還在爭論,不如香菜大蒜那樣清晰,主要原因是文字記述非常少。
圓白菜屬于二年生植物,第一年完成由種子到出苗結(jié)球的過程,經(jīng)過一冬休眠再抽薹開花結(jié)籽。上了我們餐桌的圓白菜,實際上還沒結(jié)婚,屬于處子。
植物界二年生的植物數(shù)量遠遠少于一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但從餐桌上看,挺多的,芹菜,胡蘿卜,萵筍,茴香都是。
古時候生產(chǎn)力不高,所以比今人愛惜物力。古人對圓白菜的食法與現(xiàn)代人不同。元人官方編輯的通俗科普讀物《農(nóng)桑輯要》索引《務(wù)農(nóng)新書》中的吃法:二月畦種,苗高剝?nèi)~食之。剝而復(fù)生,刀割則不長。加火煮之,以水淘浸,或炒爛、或拌食、或包酸餡、或卷餅。生食頗有辛味。五月固枯,此葉獨茂,故又曰“主園菜”。食至冬日,以草覆其根,四月終結(jié)子,可以做末,比芥末根又生葉,又食一年,陜西多食此菜。若中人之家,但能自種兩三畦藍菜并一二畦韭,周歲之中,甚省菜錢。
圓白菜,在北京人嘴里還有稱洋白菜的。蓋因其葉寬類似白菜。之前,京郊近城菜圃種植很多,取其多產(chǎn)量大以填空腹。
但凡掛“洋”字的事物,大多屬外來且傳入時間不長,洋油洋火洋綢洋車洋蠟。根據(jù)這個規(guī)律,圓白菜進入畿輔菜園子種植的時間也不會很久。
何秋濤《小方壺齋輿地叢鈔·北徼方物考》說圓白菜在當時稱之為“老槍菜”,俄羅斯菘也,抽薹如萵苣,高二尺余,葉出層層,刪之其來,層葉相抱如球,取次而舒,已舒之葉,老不堪食。割球食之,略似安肅冬菘。郁圃種不滿二百本。八月移盆,官弁分嘗之,冬月包紙以貢。
菘是人們對大白菜的古寫。安肅是指現(xiàn)今石家莊以東的徐水地界。郁圃,按我的理解,其解有二;第一為御圃的別寫,皇上的特供菜蔬基地;其一是假借“郁樸”一詞,指沒有核兒的菜蔬,作者玩兒了一把小幽默,杜撰了一個菜圃的名字。
何秋濤是道光二十四年進士,官刑部,福建人,可對北方事物非常感興趣。詳研蒙古、新疆及早期中俄關(guān)系史料,從漢晉至道光,著述《北徼匯編》八十卷。咸豐皇帝讀了之后,賜名《朔方備乘》。這個人不長壽,歿于同治初,三十八歲。與魏源、林則徐等應(yīng)屬睜眼看世界的第一批傳統(tǒng)知識分子。
北京所有的蔬菜里面,只有圓白菜下市最可觀,成山堆著。白菜有爛幫子,圓白菜沒有,整潔漂亮。白菜下市的時候,天逐漸冷了,選購的人們,不免各個一副急匆匆的樣子;圓白菜呢,陽歷五六月間暮春季節(jié)下市,正是花開富貴時節(jié)。心情自然不同。
采摘之后的圓白菜地有意思,倘不著急拔去割了頭的老根,還會有新芽附老根側(cè)面孳生出來,天越熱長得越快,甚至能長到小孩兒拳頭大小。頭場伏雨過后,陽光穿出云層一照,嫻綠若水翠。菜粉蝶最愛收割后的圓白菜地,它是菜粉蝶的孩子——菜青蟲的托兒所。隨便找一塊杏子大小的白紙,中間咬個小洞穿一節(jié)棉線,另一頭拴短棍上,圓白菜地里一跑,紙片風里轉(zhuǎn)著小圈兒,二十步用不了,準有菜粉蝶兜屁股追著。
圓白菜的老根削了皮可以吃,辛辣如芥菜,蘿卜沒長大的時候湊合盯著孩子們的嘴,一旦蘿卜有李子大小,她便靠邊兒站。
同白菜比起來,圓白菜的梗子不大愛爛且不易入味,所以北京人不樂意讓她跟粉絲羊肉豆腐一起上火鍋里洗澡。餡兒食也不多。最出彩兒的大概在于辣椒、花椒油熗拌和放了鹽醋暴腌兒。熗炒也是個吃法,無論擱肉的肉炒還是辣椒焌鍋兒的素炒,都需油大些才香。手撕熗炒圓白菜在某些老館子里是保留曲目售價不菲。為什么手撕呢,不銹鋼刀具沒有之前,刀切容易帶來一股鐵銹味道,京師廚子傳承有路,久之正宗做法皆以手撕為正途,并沒有人站出來多問一句。
近些年有紫甘藍引種,亂拌如“大豐收”菜名的菜肴每家館子都有,加黃油的洋辦法,鹽醋的老傳統(tǒng)雜著來。館子里以青菜為主料的肴燴利潤永遠最大,好吃不好吃,有“眾口難調(diào)”擋戧遮羞臉兒,誰也甭說誰。
我們家吃圓白菜大多是以涼拌為主,圓白菜切絲焯水斷生后浸入冷水等著。蒜搗泥,入麻醬調(diào)水稀釋,鹽醋酌量拌而食之。
我上學(xué)的時候就饞。學(xué)校不遠處有一家小館兒賣肉絲炒餅,餅是手工烙制后切絲,配以豆芽。油大餅干,出鍋拍蒜大盤裝,重醋調(diào)過之后,解饞。錢多的時候,非兩盤兒肚子外腆眼珠子努努不算完。后來,老板用圓白菜替換豆芽改良,吃了一回,生梗子嘴里亂竄辛辣滿膺,不去了。現(xiàn)而今的北京,賣炒餅的小飯館大多都是圓白菜這一路,出數(shù)兒,成本低。
我的一個哥們老家東北,娶四川人做了媳婦。圓白菜在她的嘴里被稱之為蓮花白,挺詩意的。
某一天酒后閑逛新發(fā)地,路過種子大廳,跟一個小老板討了幾粒圓白菜的種子,打算種花盆里回憶一把圓白菜如蓮花一般次第展葉的玄妙。
整土澆水,小苗兒出來了,一拃多高,狗給啃了。
——想必它比我更愛圓白菜的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