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筠英:夫唱婦隨綻放異彩
無論是老人還是小孫子,有了心事都愿意跟她說,張筠英老師家里常會出現(xiàn)大家搶著跟她撒嬌、爭寵的“爭風吃醋”。
瞿弦和、張筠英夫婦堪稱配音主持界的大師,瞿弦和常年在電臺、電視臺擔任小說連播、配樂散文、詩朗誦等工作,為數(shù)百部集譯制片主要人物配音,一些重要的大型晚會中更是常見他的身影。雖沒有瞿弦和知名度那么高,他的老伴張筠英其實也是配音界的大腕,為中央及各地廣播電臺錄制了近千余篇文學作品,在中央電視臺獨立執(zhí)導譯制片240余部,只是為了支持丈夫工作,張筠英扛起照顧公婆、母親、子女的全部工作。
1967年3月,瞿弦和和張筠英婚后沒多久就開始了8年的兩地分居生活,瞿弦和在青海,張筠英在北京。分別的日子,張筠英每隔12天就去火車站給瞿弦和帶吃的、用的,就是懷孕一直吐也沒有間斷。1968年2月和1969年11月,他們的兒子瞿佳和女兒瞿維相繼出生。兩個孩子出生時,瞿弦和都沒有陪在妻子身邊。兒子出生時他在青海,二十多天后才回到北京。女兒出生時,瞿弦和倒是正好在家休假,只是當他出門去給妻子買住院用的東西時,女兒已經(jīng)在產(chǎn)房呱呱墜地了。直到1973年,瞿弦和從青海調(diào)回,一家四口才得以團圓。8年的日子是怎樣熬過來的,你可以想象張筠英吃了多少苦。當初瞿弦和和張筠英的約定是他的主要任務(wù)是和孩子們培養(yǎng)感情,其他事都不管。張筠英在自己工作之余,不僅包攬了家中大小事情,還贍養(yǎng)雙方老人。雙方老人都愿意跟張筠英過,不僅有大師級的廚藝,中西餐她都能做,還因為她性格好,誰都能照顧到,無論是老人還是小孫子,有了心事都愿意跟她說,張筠英老師家里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大家搶著跟她撒嬌、爭寵的“爭風吃醋”。
張筠英是家里的核心,對此她的心得就是家得有個主心骨:“結(jié)婚以后角色是多方面的,為人妻為人母,既是丈母娘也是婆婆,是奶奶也是姥姥,家庭就像個小社會,小社會得有人主事。”她說從結(jié)婚后,就承擔了家庭所有的事,不僅照顧好媽媽、公婆、兒子、女兒、孫子,和兒媳婦還處得像母女。張筠英是中央戲劇學院的教授,她和瞿弦和是藝術(shù)上的同路人,在事業(yè)上他們相互扶持,瞿弦和參加各種演出、社會活動,有時張筠英會共同擔當;有時弦和演出完回到家,張筠英會冷靜客觀地指出他的不足之處,并給出建議。瞿弦和說,“她說哪里有問題我會特別認同”。如果張筠英說:“今兒我看你的錄像了,還真不錯!”他會將信將疑地問:“你怎么了?”妻子的建議瞿弦和總是入耳入心。他們還擔任了紀錄片《世紀詩人》的策劃拍攝工作。找老藝術(shù)家錄制朗誦詩歌名篇,他倆做得一絲不茍。
很多朋友都說張筠英是個厲害的人物,雖然她性格爽朗與人相處融洽,但是你仍舊能夠看出這個疾病纏身的老人有著很強的能力和倔強的性格。如果有活動請他們老兩口共同出席,張筠英會去,如果只請瞿弦和老師她絕對不會去,其實一個活動老兩口一起出席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張筠英說,她不愿意占別人便宜。所以,有關(guān)業(yè)務(wù)張筠英絕不含糊,要想請她吃個飯不是件容易的事。雖然已經(jīng)退休,但是張筠英仍然帶學生、錄音,她的日子一直在忙碌中度過。
□本刊記者 董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