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連弟
坐落于北京通州區(qū)的潞河中學誕生于清同治六年,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她比北京大學還要“年長”,為國家培養(yǎng)出大量的人才;校園風景如畫,被網友稱為“中國最美的校園”。
潞河中學具有近代美國折中主義風格和中國傳統(tǒng)手法的謝氏樓、衛(wèi)氏樓等建筑在1990年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除三棟上世紀80年代的教學樓外,自1999年開始,學校陸續(xù)興建了包括馨菱樓、仁之樓、黃昆樓等在內的8項重點建筑,增加建筑面積近7萬平方米;同時改造了田徑運動場及周邊運動設施,校園道路、林木、草坪及湖區(qū)景觀也得到全面整治和美化;地下管網實現(xiàn)了綜合布線,學校供水、供暖、供電系統(tǒng)等基礎供給能力大幅提升。2010年以后又完成對學校樓宇的抗震加固工程,對第一、第二運動場進行翻新改造,對校園網及教室多媒體設備進行了更新。
現(xiàn)在,走進潞河中學感受到的是湖光山色、翠柏參天,花草覆地、通衢曲徑散落其間。郁郁蔥蔥的爬山虎沿著建筑檐壁層層漫開,微風拂過,仿佛綠色的波紋垂直蕩漾在眼前;成群結隊的鳥兒,戲花弄水,碑、亭、湖、山皆留有它們的身影,置身其中,不由心曠神怡,樂而忘返。
在確保辦學條件大幅改善提升的同時,學校后勤建設一直注重文化立意。在學校原有的建筑格局和樣式得到保持和弘揚的基礎上,功能分區(qū)更加明確,文化底蘊逾顯深厚。
2014年,學校將所有樓宇、道路進行了重新粉飾并命名,其中大部分采用了潞河中學歷屆優(yōu)秀校友的名字。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名字指引著潞河學子沿著先輩的足跡前行。例如,學校的主甬路被命名為“文彬路”,就是為了紀念通州區(qū)的第一個黨支部書記、潞河中學1928屆校友周文彬。這樣的故事在潞河不勝枚舉,于是徜徉在“紹棠路”上讀書的學子,“洛賓道”上飄揚的歌聲,“黃昆樓”里科技社團的活動,“仁之樓”上天文社的觀測,都成了歷史與現(xiàn)代最好的輝映。潞河中學一磚一瓦皆文化,為新一代潞河人講述著學校150年的教育故事。每天,在清晨敲響的悠揚鐘聲里,學子們聽到、看到、觸摸到、感覺到的是潞河獨特的校園文化與厚重的歷史積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