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恒超金盛華趙開強
(1.上海行政學院,上海200233;2.北京師范大學,北京100875;3.國網(wǎng)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北京100083)
組織政治技能對人際過程的影響作用*
柳恒超1金盛華2趙開強3
(1.上海行政學院,上海200233;2.北京師范大學,北京100875;3.國網(wǎng)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北京100083)
個體的組織政治技能是一個多維結構,可以從三個層面進行理解:個體過程、人際過程、團體過程。本研究探討了在中國文化背景下組織政治技能在人際之間的影響作用,研究結果顯示,組織政治技能對領導成員交換關系(LMX)和同事關系質(zhì)量(CRQ)都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進而影響著個體的職業(yè)發(fā)展;印象管理對于LMX和CRQ的影響作用并不明顯,印象管理在組織政治技能與人際關系質(zhì)量之間的中介作用也不顯著。
組織政治技能;印象管理;領導成員交換關系;同事關系質(zhì)量
組織政治技能(organization political skill)的概念是由Pfeffer(1981)和Mintzberg(1983)兩位學者首先提出來的[1][2]。他們認為,組織作為政治性場所,是由相互施加影響力的個體所組成,為了更好地生存,個體必須發(fā)展勸說他人、影響他人和控制他人的能力,并把這種能力稱之為政治技能。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個體的組織政治技能引發(fā)了很多學者的研究興趣。Ferris等人(2005)在對組織政治技能的內(nèi)涵、結構進行深入探討的基礎上,編制了測量組織政治技能的工具[3]。組織政治技能測量工具的開發(fā)極大地促進了該領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Ferris等人(2007)在對以前的相關研究成果進行系統(tǒng)總結的基礎上,提出了組織政治技能的多維理論模型[4]。該理論模型認為,組織政治技能作為個體的一種社會能力,可以在三個層次上進行理解:個體內(nèi)部過程、人際過程、團隊水平的過程(圖1)。
圖1 組織政治技能的多層結構
組織政治技能概念的提出,以及相應的實證研究基本上都是在西方社會文化背景下進行的。但政治技能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技能,與社會本身的環(huán)境、運行規(guī)范密切相關。而中國社會與西方社會有很多不同的運行規(guī)則,有著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那么在中國社會文化下,組織政治技能的概念內(nèi)涵是否相同?組織政治技能的作用機制又是怎樣的呢?
黃光國(1988)提出,在中國社會中,“人情”與“面子”是個人影響家庭以外其他人的重要方法?!叭饲椤薄懊孀印币约跋嚓P的“關系”“報”和“緣”等概念,構成了一套由文化制約而成的社會互動機制[5]。翟學偉(1999)認為,可以用“個人地位”(personal status)一詞統(tǒng)合面子、人情、關系、報這些日常生活概念的含義。所謂個人地位,是指個體所具有的在社會交往中被他人(社會)所承認的社會重要性[6]。也就是說,“人情、關系、面子”塑造了中國人的日常社會行為的邏輯。
基于以上關于中國社會文化心理的相關研究成果,柳恒超、金盛華和趙開強(2008)對中國社會文化背景下個體組織政治技能的內(nèi)涵和結構問題進行了探討,并開發(fā)、編制了相應的本土化的測量工具[7]。該研究結果表明,中國社會文化背景下,個體的組織政治技能包括五個維度:處世圓通,關系經(jīng)營,人際敏銳,表現(xiàn)真誠,面子和諧。其中,處事圓通、關系經(jīng)營、面子和諧等維度具有典型的中國文化特點。柳恒超、金盛華和趙開強(2012)基于Frerris(2007)的多維理論模型,又進一步探討了中國社會文化下組織政治技能對個體自身的影響作用[8]。該研究結果表明,組織政治技能對于個體來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個體緩解工作壓力,提高工作滿意度,進而對個體的職業(yè)發(fā)展起著一定的促進作用。
盡管Ferris(2007)所提出的組織政治技能的多維理論模型對組織政治技能在人際互動中的作用進行了概括性描述,但是這種描述僅僅是一種理論構想,相應的實證研究并不多,尤其是在中國文化背景下的相關實證研究更是少見。另外,由于人際互動是一個動態(tài)的變化的過程,組織政治技能在人際互動中的作用也是比較復雜的。因此,參照Ferris(2007)的多維理論框架,本研究從人際過程的視角來考察,中國社會文化背景下,組織政治技能在人際之間的作用機制,即個體的組織政治技能對個體在組織中的人際關系有哪些影響。
在中國文化背景的組織中,人際關系是格外受重視的,有時比工作能力更重要,人際關系的質(zhì)量影響著個體的工作績效和職業(yè)發(fā)展。組織中的人際關系質(zhì)量大致可以分為個體與上司的交換關系質(zhì)量(LMX)和同事關系質(zhì)量(CRQ),其中個體與上司的關系對個人起主導作用。Gerstner和Day(1997)的元分析研究表明[9],個體與上司的交換關系質(zhì)量(LMX)與上司對其績效評定之間的相關為0.41,與個體自評績效的相關為0.28,與客觀績效的相關為0.10;與個體對上級的滿意度的相關為0.62,與總體滿意度的相關0.46;與個體組織承諾的相關為0.35。Wakabayashi(1988)的縱向研究發(fā)現(xiàn)[10],三年前的LMX質(zhì)量能夠預測公司中層管理人員的第7和13年的職業(yè)生涯發(fā)展情況,在早期的職位上具有高LMX質(zhì)量的經(jīng)理能夠獲得到更多的機會進入更高層級的管理崗位。但關于同事關系質(zhì)量的相關研究則比較少,陳雪峰(2007)曾研究過中國文化背景下的同事關系質(zhì)量的作用機制問題[11]。劉軍等人(2008)也發(fā)現(xiàn)組織政治技能可以促進LMX質(zhì)量的改善[12]。總之,以往關于LMX和CRQ綜合考慮的研究還很少,本研究希望綜合考慮LMX和CRQ對于個體職業(yè)發(fā)展的影響作用。
組織政治技能體現(xiàn)了個體在組織中有效地影響他人的能力。政治技能高的個體知道什么樣的環(huán)境應采用什么樣的影響策略。他們清楚地知道如何實施這些影響策略來達到期望的效果,確保影響意圖的成功。Harris等(2007)就組織政治技能對印象管理的效用問題進行了研究[13],結果發(fā)現(xiàn),那些印象管理高水平的被試(任意一種策略的水平高)和那些政治技能非常好的被試,得到的上級評價要好于那些組織政治技能低而且使用了印象管理策略的被試。印象管理是指人們試圖控制他人對自己形成的印象的過程。在影響LMX關系質(zhì)量的前因變量中,印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向上影響策略,它可以影響上司對下屬的印象,從而影響LMX關系質(zhì)量。本研究希望除了考察組織政治技能對于LMX關系的直接影響之外,還要進一步考察印象管理是否在個體的組織政治技能和人際關注質(zhì)量(LMX和CRQ)之間發(fā)揮著中介作用。
總之,本研究希望基于中國社會文化背景,從探討組織政治技能、領導成員關系(LMX)、同事之間關系(CRQ)、印象管理之間的關系,來研究組織政治技能在人際互動中的作用機制,即個體的組織政治技能對個體在組織中的人際關系有哪些影響?;谝陨系睦碚摲治龊脱芯繕嬒?,本研究的假設是:領導成員交換關系質(zhì)量(LMX)與同事間交換關系質(zhì)量(CRQ)對于個體的職業(yè)發(fā)展有直接的影響作用;個體的印象管理策略可以影響個體的LMX質(zhì)量和CRQ質(zhì)量;個體的組織政治技能對印象管理策略有直接影響;個體的組織政治技能可以直接影響其LMX質(zhì)量和CRQ質(zhì)量,也可以通過印象管理策略間接影響其LMX質(zhì)量和CRQ質(zhì)量。本研究的假設模型見圖2。
圖2 組織政治技能在人際之間作用的假設模型
本研究的被試來自于國有企業(yè)或黨政機關事業(yè)單位。本研究共發(fā)放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問卷532份,回收率為86.7%。其中男性189人,女性331人,性別缺失12人,被試樣本的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見表1。
表1 被試基本情況描述統(tǒng)計(n=532)
本研究所選用的測量工具如下:
(1)個體組織政治技能的測量工具采用柳恒超、金盛華和趙開強等人(2008)編制的《中國文化下組織政治技能量表》[14]。該量表的Cronbach'α系數(shù)為0.892,具有較好的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
(2)印象管理的測量工具采用Bolino(1999)編制的印象管理量表[15]。該量表共22個條目,5個維度:自我抬高(self-promotion)、迎合(ingratiation)、顯示(exemplification)、威懾(intimidation)、懇求(supplication)等。從邏輯上推斷,迎合、顯示和自我抬高三種印象管理與LMX和職業(yè)發(fā)展的關系更為密切,考慮到模型的復雜性,故選取這三個分量表構成本研究的印象管理問卷。三個分量表共計12個條目,每個分量表有4個條目,利用往復翻譯技術將其翻譯成中文。用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對印象管理量表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以檢驗量表的結構效度,根據(jù)驗證性因素分析的修正指數(shù),刪除了顯示維度上的一個條目“我有時會加班加點,因為這樣有助于樹立一個敬業(yè)的形象”,從而獲得較好的擬合結果(X2/df=3.26,NNFI=0.90,RMSEA=0.078,GFI=0.83,CFI=0.91)。
(3)領導成員交換關系的測量工具采用劉蓓(2005)編制的中國文化背景下的LMX關系量表[16]。該量表共有6個維度:情感融合、信賴維護、奉獻意愿、專業(yè)尊重、和諧合作和個人交往。該量表較好地考慮了中國文化中的關系取向,強調(diào)了個體與領導之間的情感、忠誠等??紤]到本研究中的變量個數(shù),我們采用六個分量表得分作為觀察變量,以LMX總分作為潛變量進入后續(xù)的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4)同事關系質(zhì)量的測量工具采用陳雪峰(2007)編制的同事關系質(zhì)量量表[17]。該量表共7個條目,采用7點Likert量表。本研究對該量表進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軸斜交旋轉(zhuǎn),獲得一個因素,解釋率為50.01%,該量表的Cronbach'α系數(shù)為0.873,說明該量表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和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
(5)職業(yè)發(fā)展的測量參照Bedeian等(1991)編制的職業(yè)發(fā)展量表(兩個條目)[18],同時加入一道自編的題目,作為本研究的職業(yè)發(fā)展量表。本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該量表的Cronbach'α系數(shù)為0.848,具有較好的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
在做進一步的分析之前,我們首先采用Harman單因素檢驗的方法對本研究的共同方法變異情況進行檢驗[19]。具體做法是,對本研究中所采用的4個量表的所有條目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設公因子數(shù)目為1。同時對本研究中4個量表的測量模型進行整體擬合,即按照量表的原始維度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通過比較該模型與公因子模型的擬合優(yōu)度,以檢驗共同方法效應是否顯著。從表2中的結果可以看出原來的整體測量模型明顯優(yōu)于公因子模型,表明本研究并不存在明顯的共同方法變異問題,可以進行進一步的數(shù)據(jù)分析。
表2 采用CFA進行Harman檢驗(n=532)
本研究采用結構方程模型對假設模型進行整體檢查,以便準確客觀地去研究各個變量間的關系。首先對假設模型中的變量進行描述統(tǒng)計分析和相關檢驗(見表3)。從相關結果來看,組織政治技能的五個維度與印象管理、人際關系質(zhì)量、職業(yè)發(fā)展之間的零階相關都在.01水平上顯著,說明這些變量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
按照假設模型的設想,采用Lisrel8.75對變量之間的假設模型進行分析,由于部分路徑?jīng)]有達到顯著水平,然后根據(jù)修正指數(shù)對模型進行修正,最后獲得符合中國文化背景的最佳模型(最佳模型的擬合指數(shù)為X2=2244.08,df=921,p<.001,χ2/df=2.44,NNFI=.94,GFI=.79,CFI=.94,RMSEA=.061)。潛變量之間的路徑系數(shù)詳見圖3。
表3 研究四中各個變量的均值、標準差和零階相關(n=532)
圖3 組織政治技能在人際之間的影響作用模型
從模型擬合的結果來看,人際敏銳對自我抬高有顯著的正向作用,且路徑系數(shù)在.60以上。人際敏感高的人對他人的意圖、態(tài)度有深刻的理解,且對他人的感受和表情有敏銳的觀察,使他知道什么時候使用自我抬高策略,并增加自我抬高策略的表達效果。
組織政治技能中的關系經(jīng)營和表現(xiàn)真誠與迎合策略有積極的正向關系。關系經(jīng)營能力高的個體知道如何建立和維持人際關系,在某種程度上就會采取迎合策略,迎合他人的需求和偏好以獲得良好的印象。而在迎合策略的運用中,個體需要表達自己誠意,隱藏自己內(nèi)心的一些感受,迎合策略的效果才會達到最佳。
關系經(jīng)營維度與顯示策略存在顯著的正向關系,而面子和諧維度則與顯示策略呈顯著的負性關系。在維持人際關系、培養(yǎng)人脈的過程中,常常需要采取顯示的影響策略以獲得良好的印象,關系經(jīng)營得分高的個體善于維持人際關系,能提高顯示的運用效果;而面子和諧得分高的個體比較關注人際和諧和自己的名譽,做事情比較低調(diào),在選擇顯示策略方面可能更保守一些。
從假設模型擬合的結果來看,印象管理對于人際關系質(zhì)量的影響比較小,只有自我抬高策略與同事關系質(zhì)量有顯著的正向關系。同事關系質(zhì)量主要體現(xiàn)在同事間的人際溝通、信任和支持。自我抬高策略可以展現(xiàn)個體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地位、名譽等,有利于同事關系的發(fā)展。
本研究中,顯示和迎合策略無論對于領導成員交換關系還是同事關系都沒有顯著的關聯(lián),這可能由于LMX和CRQ都是長期的關系取向,關系雙方都比較了解,并且關系類型比較穩(wěn)固,一旦形成穩(wěn)定的LMX關系,雙方都會努力維持當前狀態(tài),Vecchio(1986)也認為,低LMX中的雙方會認為他們的關系就是這樣而不會再去努力去改善[20]。所以從整體上來看,印象管理策略對LMX和CRQ的效應并不明顯。
從假設模型擬合的結果來看,關系經(jīng)營與CRQ有顯著的負向關系,而面子和諧則與CRQ存在顯著的正向關系。同事關系質(zhì)量是同事間的信任、溝通和支持,但實際上同事之間是存在競爭的,信任和溝通只是存在于一定范圍之內(nèi),這可能是面子和諧對CRQ有正向關系的原因。同事之間互相尊重、維持面子上的和睦,對同事關系反而是一種促進。而關系經(jīng)營的內(nèi)涵中包含了較強的功利性,為了利益而發(fā)展和維持關系,且關系經(jīng)驗與迎合、顯示有較強的聯(lián)系,可能這樣的技能在同事之間是不被認同的,會失去互相信任的基礎,從而降低同事間的關系質(zhì)量。
從假設模型擬合的結果來看,處世圓通與LMX有顯著的正向關系,而人際敏銳與LMX有顯著的負向聯(lián)系。處世圓通得分高的個體往往對社會規(guī)范有很強的認知能力,做事有分寸,能夠得到上司的認可,從而促進領導成員交換關系的提高。而人際敏銳得分高的個體,對周圍的事件比較敏感,容易洞察他人的深層意圖,可能讓上司感到威脅,從而降低了領導成員交換關系。
從假設模型擬合的結果來看,LMX對個體的職業(yè)發(fā)展有積極的正向作用,而CRQ則與個體的職業(yè)發(fā)展呈顯著的負向關系。在組織中,上司往往對下屬的發(fā)展具有決定作用,上司具有影響部屬職業(yè)發(fā)展的能力、機會和資源,尤其是在有集權傳統(tǒng)的社會中,上司的態(tài)度決定部屬的薪酬和晉升,所以LMX質(zhì)量高的個體能夠獲得更好的職業(yè)發(fā)展。
在本研究中,同事關系質(zhì)量與個體的職業(yè)發(fā)展之間呈負相關,這似乎有悖于我們的常識理解。事實上,個體的職業(yè)發(fā)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個體的職業(yè)發(fā)展在某種程度上與同事之間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從而同事關系質(zhì)量與個體的職業(yè)發(fā)展之間的關系變得復雜、微妙。例如,同事關系質(zhì)量很高的個體可能給人造成互相聯(lián)盟的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個體的職業(yè)發(fā)展;另一方面,同事關系質(zhì)量高也可能形成很好的群眾基礎,從而促進個體職業(yè)的發(fā)展。所以同事關系質(zhì)量與個體的職業(yè)發(fā)展之間的關系還需在未來的研究中繼續(xù)深入探討。
本研究基于當前關于中國人社會文化心理的研究成果,采用本土化的測量工具,探索了中國文化背景下個體組織政治技能對人際過程的影響作用。本研究的主要結論,或者說在中國文化背景下,組織政治技能對人際過程的影響作用的“中國特色”如下:
——組織政治技能對于印象管理策略有一定的影響作用,它主要影響印象管理策略的選擇和表達效果。具體不同的印象管理策略與組織政治技能的不同維度相關聯(lián)。
——組織政治技能對領導成員交換關系和同事關系質(zhì)量都有一定的影響作用。
——從整體上講,印象管理對于LMX和CRQ的影響作用并不明顯,印象管理對于組織政治技能與人際關系質(zhì)量之間的中介作用也不顯著。
——領導成員交換質(zhì)量的高低與個體的職業(yè)發(fā)展存在較強的關聯(lián),而同事關系質(zhì)量的高低與個體的職業(yè)發(fā)展呈負向關系。
總之,人際之間的互動和關系是復雜多變的,組織政治技能在人際之間的作用也是非常復雜的,本研究只是做了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后續(xù)還需要做更深入、更細致的研究,尤其是需要采用另外的樣本數(shù)據(jù)進一步驗證本研究所得出的關系模型,從而更好地了解在中國文化背景下個體組織政治技能在人際之間的影響作用。
[1] Pfeffer,J..Power in Organizations[C].Marshall,VA:Pitman,1981.
[2] Mintzberg,H.(1983).Power in and around organizations[C].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1983.
[3] Ferris,G.R.,Treadway,D.C.,Kolodinsky,R.W.,Hochwarter,W.A.,Kacmar,C.J.,Douglas,C,&Frink,D.D..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political skill inventory[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5,31:126-152.
[4] Ferris,G.R.,Treadway,D.C.,Perrewé,P.L.,et al..Political skill in organizations[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7,33:290-320.
[5] 黃光國.人情與面子:中國人的權力游戲[M].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88:57-84.
[6] 翟學偉.個人地位:一個概念及其分析框架——中國日常社會的真實建構[J].中國社會科學,1999(4):144-157.
[7] [14]柳恒超,金盛華,趙開強.中國文化下組織政治技能的結構及問卷的編制[J].應用心理學,2008,14:220-225.
[8] 柳恒超,金盛華,趙開強.中國文化下組織政治技能對個體自身的影響作用[J].心理學探新,2012,32:55-60.
[9] Gerstner,C.,Day,D..Meta-Analytic Review of Leader-Member Exchange Theory:Correlates and Construct Issue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97,82(6):827-844.
[10] Wakabayashi,M..Japanese management progress:Mobility into middle management[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88,73:217~227.
[11][17]陳雪峰.同事關系質(zhì)量及其作用機制[D].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2007.
[12] 劉軍、宋繼文、吳隆增.政治與關系視角的個體職業(yè)發(fā)展影響因素探討[J].心理學報,2008,40(2):201-209.
[13] Harris,K.J.,Kacmar,K.M.,Zivnuska,S.,Shaw,J.D..The Impact of Political Skill on Impression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7:92(1),278.
[15] Bolino,M.C.,&Turnley,W.H..Measuring impression management in organizations:A scal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jones and pittman taxonomy[J].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ethods,1999,2(2):187-206.
[16] 劉蓓.企業(yè)領導-員工交換關系的影響因素及對組織作用機制的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18] Bedeian,A.G.,Kemenry,E.R.,Pizzolatto,A.B..Career commitment and expected utility of present job as predictors of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turnover behavior[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1991,39:331-343.
[19] 周浩,龍立榮.共同方法偏差的統(tǒng)計檢驗與控制方法[J].心理科學進展,2004,12:942-950.
[20] Vecchio,R.P.,Griffeth,R.W.,Hom,P.W..The predictive utility of the vertical dyad linkage approach[J].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1986,126:617~625.
The Influence of Organizational Political Skills on Interpersonal Process in Chinese Cultural Context
Liu Hengchao/Jin Shenghua/Zhao Kaiqiang
Political skill is multi-dimensional structure.It can be comprehensive understudied at three levels:individual process,interpersonal process,group process.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political skill and on interpersonal process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culture.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Individual's political skill has some influence on interpersonal quality(Leader-Member exchange and Coworker Relationship Quality),thus influences his career development;Impresses management has not influence on interpersonal quality,and the mediate effect between political skill and interpersonal quality is not significant.
Political Skill;Impresses Management;Leader-Member Exchange(LMX);Coworker Relationship Quality(CRQ)
C916.1
A
1009-3176(2017)06-087-(8)
2017-8-29
柳恒超男(1968-)上海行政學院現(xiàn)代人力資源測評研究中心副教授心理學博士金盛華男(1957-)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趙開強男(1979-)國網(wǎng)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心理學博士
(責任編輯 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