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在非洲沖突管理中的作用

2017-11-23 08:58:45
法語學習 2017年3期
關鍵詞:法語成員國和平

孟 瑾

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在非洲沖突管理中的作用

孟 瑾

冷戰(zhàn)結束以來,非洲大陸尤其是法語非洲國家沖突不斷,阻礙了國家與地區(qū)的和平與發(fā)展。這些沖突有深層的政治經(jīng)濟社會根源,其管理與預防一直是國際社會的重要議題。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利用其特殊地位和資源優(yōu)勢,在非洲法語國家的和平建設進程中發(fā)揮著一定的作用,但其行動綱領與理論依據(jù)卻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和弱點。對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在和平事務中所起作用的分析,有助于深入認識其作為國際組織的特殊性,并探討實現(xiàn)和平的更多路徑。

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沖突管理;和平建設進程;非洲

自1970年正式成立以來,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不僅致力于推廣法語語言文化,更在保護文化多樣性、維護和平、捍衛(wèi)人權、促進法語區(qū)經(jīng)濟合作等國際事務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該國際組織目前擁有54個國家和政府成員、4個合作成員國和26個觀察員國,其中非洲國家占31個。非洲國家具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資源豐富,人口增長迅速,其發(fā)展狀況影響著全球的和平發(fā)展。但數(shù)十年來,非洲國家沖突不斷,嚴重阻礙了其發(fā)展進程。這些沖突有共同的特點,但也有各自特殊的社會根源。

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在非洲法語國家沖突管理中發(fā)揮著一定作用。作為地緣文化性質(zhì)的國際組織,其行動綱領和理念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將分析其在非和平安全政策,以期更好地認識其行動與理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一、和平視角下的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性質(zhì)特征

“francophonie”一詞最早由法國地理學家奧尼齊姆·雷克拉斯(Onésime Reclus, 1837—1916)提出*Reclus O.France, Algérie et colonies.Paris:Hachette et Cie, 1880.,用來指稱世界各地講法語的群體。歷史上,法國與比利時兩國曾在其殖民地推行以法語作為語言交流工具的文化政策,宣傳其文化理念。因此,“法語國家與地區(qū)”不僅僅是一個語言文化范疇,而是不可避免地附加了殖民政治的色彩。20世紀60年代,非洲國家紛紛獨立。時任塞內(nèi)加爾總統(tǒng)列奧波爾德·塞達·桑戈爾(Léopold Sédar Senghor)、時任尼日爾總統(tǒng)阿馬尼·迪奧里(Hamani Diori)、時任突尼斯總統(tǒng)哈比卜·布爾吉巴(Habib Bourguiba)以及時任柬埔寨國王諾羅敦·西哈努克(Norodom Sihanouk)等人借助“francophonie”一詞倡導建立“擁有共同價值觀,以人文主義和文化交融為理想的共同體”,逐漸使“法語國家與地區(qū)”成為法國與其前殖民地國家之間的一個合作框架。1970年3月20日,文化與技術合作機構(Agence de culture et de coopération technique)建立,1996年更名為法語國家與地區(qū)政府機構(Agence intergouvernementale de la Francophonie),1998年正式更名為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 Francophonie)。

該組織最初的主要目標是推廣法語和法語文化在全世界的發(fā)展,沖突調(diào)解工作并不屬于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的行動范疇,然而該組織從20世紀末開始逐漸擴大自己的行動范疇,使沖突調(diào)解成為該組織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1997年在越南河內(nèi)頒布、2005年在馬達加斯加塔那那利佛(Antananarivo)修訂的《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憲章》 第一條寫道:“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希望將成員國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及其共有的法語和普世價值用來服務和平、合作和發(fā)展事業(yè),為幫助成員國建立和發(fā)展民主,預防、管理和解決沖突而努力?!边@標志著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的“政治性轉(zhuǎn)折”,沖突管理問題的地位得到明確。

為此,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在各個層面上進行了相應的努力。作為地區(qū)事務和國際事務商議的平臺,該組織對成員國政府的行為有一定的規(guī)范作用。該組織是準則性的國際組織,也就是說在特定的領域、在行為體認同的前提下建立“一系列明確或者不明確的原則、規(guī)范、準則以及決策程序”*Krasner S.(dir.) International regimes.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5, p.20.。準則與協(xié)定、協(xié)議不同,后者因權力的更替和利益的發(fā)展而變化,而準則的建立是在共同訴求和價值觀的基礎之上。協(xié)定的達成是短期目標的體現(xiàn),而準則的建立需要有共同的發(fā)展愿景。2000年的《巴馬科宣言》(DéclarationdeBamako) 是典型的證明?!缎浴穼υ诤推浇ㄔO和民主化進程方面制定的規(guī)范與決策程序為組織提供了準則性的依據(jù),《宣言》第五章闡明了在兩種政治危機情況下如何執(zhí)行所制定的行為規(guī)范:在成員國的民主政治出現(xiàn)危機、人權狀況受到嚴重侵害的情況下,秘書長提議派出特使或司法問題觀察員,以便通過協(xié)商找到解決危機的方式;在更加嚴重的情況下,即民主政治破裂、人權狀況整體受到侵害的情況下,問題將被提交到常務理事會(Conseil permanent de la Francophonie)以及部長級大會(Conférence ministérielle de la Francophonie)審議,根據(jù)嚴重性做出中止成員國所享有的特權、參與多邊合作或者暫停參與組織機構活動的決定。這些準則和實施細則增強了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對成員國行為的束縛力。

同時,為促進和平,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也會與其他國際行為主體進行合作與互動,比如聯(lián)合國、歐盟、非盟,也會與一些非政府組織進行合作。比如,在政治司法領域內(nèi),一些非政府組織和專業(yè)行會為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成員國提供專業(yè)技術和知識儲備。

在沖突管理和預防中,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具有一定的行動能力和影響力,不僅能夠促進直接沖突的停止,也努力在根除沖突的根源、建立可持續(xù)的和平方面做出貢獻,即從約翰·加爾頓(John Galtung)*Galtung J.《Violence, Peace and Peace Research》.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1969, vol.6, no 3.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積極和平”層面上進行介入。因此,本文將試圖結合“消極和平”與“積極和平”兩個方面來闡述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在非洲沖突管理中的作用,從而分析其行動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層面上的特點。

二、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在非洲和平進程中的作用

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努力為停止戰(zhàn)爭創(chuàng)造條件,努力推動危機的解除,即“消極和平”的建立。其努力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該組織利用自身資源和能力參與沖突調(diào)解。

2000年通過的《巴馬科宣言》指出,“促進談判的達成是走出沖突最恰當、最快的解決方式。”該組織與其成員國政府領導人保持著緊密的聯(lián)系,通過派遣特派員和專家、參加國際工作組、秘書長會見沖突對立方等方式來促進沖突調(diào)解以及和平談判的進行。該組織歷任秘書長分別參與了科摩羅、剛果民主共和國、布隆迪、多哥、毛里塔尼亞、中非共和國等國的沖突談判。

例如,1999年科特迪瓦發(fā)生政變后,2000年1月,該組織時任秘書長阿卜杜·迪烏夫(Abdou Diouf)派前貝寧總統(tǒng)埃利-德爾蘭·辛蘇(Emli-Derlin Zinsou)率代表團赴科調(diào)查情況。2003至2007年在科特迪瓦首都阿比讓成立了由前幾內(nèi)亞總理蘭薩納·庫亞特(Lansana Kouyaté)領導的代表處,負責持續(xù)跟蹤事態(tài)發(fā)展,監(jiān)督和平進程。2003年1月馬庫錫協(xié)定(Accords de Linas-Marcoussis)簽署后,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與歐盟、非盟、西非國家經(jīng)濟共同體、聯(lián)合國等機構組成后續(xù)行動委員會監(jiān)督協(xié)定的落實。秘書長阿卜杜·迪烏夫曾7次到訪科特迪瓦,訪問各黨派領導人,以促進和平進程。在馬里沖突和解過程中,阿卜杜·迪烏夫在巴黎總部會見了馬里臨時政府總理迪昂戈·西索科(Django Sissoko),商談和平議程,并于2013年2月24日至3月2日向馬里派出代表團,商議考察過渡政府并研究向其援助的方向。

與其他國際組織相比,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擁有獨特的優(yōu)勢。由于類似的語言文化背景,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成員國在法治建設、選舉、人權等問題上存在一定共識,這為調(diào)解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另外,調(diào)解人通常是現(xiàn)任或前任政治領導人,擁有豐富的實地經(jīng)驗,對對象國存在的問題有深刻的認識,有利于推動調(diào)解工作的進展。

其次,該組織敦促并鼓勵其成員國積極參加聯(lián)合國的維和行動。

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沒有自己的軍事力量,但它致力于鼓勵成員國參加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法語國家與地區(qū)是政治危機、軍事沖突的多發(fā)地,目前非洲9個正在進行的維和行動中,有4個是在法語國家(分別為:聯(lián)合國科特迪瓦行動、聯(lián)合國馬里多層面綜合穩(wěn)定特派團、聯(lián)合國中非共和國多層面綜合穩(wěn)定團以及聯(lián)合國駐剛果(金)穩(wěn)定特派團)。依托法語作為溝通工具,法語國家士兵參與聯(lián)合行動有助于維和部隊與當?shù)孛癖姷慕佑|。*Trinquand D.《La contribution de la Francophonie aux opérations de maintien de la paix》.La Revue internationale des mondes francophones.2010, No 2.p.25.

表1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成員國和英聯(lián)邦成員國參與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的人數(shù)與比重(據(jù)聯(lián)合國官方網(wǎng)站2017年2月27日更新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成員國英聯(lián)邦成員國參與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的人數(shù)2903643722占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總?cè)藬?shù)的比重29.65%44.64%

與英聯(lián)邦成員國相比,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成員國參與維和行動的人數(shù)比率較低(見表1)。另外,法語在維和行動中被邊緣化*Larramendy D.et al.La participation francophone aux opérations de paix:état des lieux.Montréal:Université de Montréal, 2012.,這使鼓勵法語國家參與“藍盔”行動并推動法語在聯(lián)合國維和過程中的使用成為必要。2009年,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第25屆部長級會議決定,要建立專家網(wǎng)絡,幫助積極參與維和行動的法語國家認識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機制和政策。2014年1月,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建立“維和行動法語培訓與專家系統(tǒng)”,目的是用法語宣傳維和行動的參與方式,使法語的培訓資源符合聯(lián)合國制定的標準。這些舉措有效地增加了法語國家參與聯(lián)合國行動的積極性,從而為法語國家沖突的解決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第三,該組織在重大政治危機中表明政治立場和態(tài)度,對有關成員國施加和平壓力。

《巴馬科宣言》是該組織在危機情況下采取行動的主要準則和依據(jù)。在成員國出現(xiàn)政治危機的情況下,該組織可以通過公告重申民主法治原則,譴責一切阻礙民主進程的行為。與此同時,在國際社會中發(fā)聲有助于其國際影響力的提升。

2012年3月21日馬里發(fā)生軍事政變之后,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常務理事會在3月30日通過了暫時取消馬里的成員國身份、中止馬里參與法語國家組織的一切組織機構活動和除直接關系民生之外的多邊合作項目的決議。沖突平穩(wěn)后,2013年11月6日,第90次常務委員會決定恢復了馬里的成員國身份。暫停成員國身份的措施,除了對其有實質(zhì)上的打擊之外,更多的是對對象國的形象和聲譽形成國際輿論壓力,從而促使對象國盡早回歸正常的國家運轉(zhuǎn)軌道。但是,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的政治表態(tài)并沒有司法約束力。

再如,2011年1月12日,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常務理事會在巴黎召開特別會議,通過決議責令洛朗·巴博(Laurent Gbagbo)將政權立即以和平方式退讓給阿拉薩內(nèi)·瓦塔拉(Alassane Ouattara),支持后者為合法總統(tǒng),并支持國際社會針對卸任總統(tǒng)及家屬所采取的一切制裁性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在科特迪瓦危機處理中,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和法國持有同一立場,法國利用其在組織內(nèi)部的強勢地位施加了政治壓力,為其軍事行動提供了輿論準備。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作為國際組織不可避免地成為大國角力的場所,法國在該組織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在某種程度上該組織是法國實施其外交戰(zhàn)略的工具。法國在組織內(nèi)部的影響力削弱了組織的自主性,但基于非洲國家自身的作用和對法國的影響力,不能因此否認該組織作為多邊平臺的作用和影響。

針對結構性暴力的“積極和平”是該組織深化和平行動的另一方面。

首先,組織對成員國的民主化進程提供技術和制度的援助。秉持“以選舉為特征的民主是政治生活穩(wěn)定的決定性因素”*Vettovaglia J.-P.(dir.) Démocratie et élections dans l’espace francophone.Bruxelles:Bruylant, 2010.p.243.的原則,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監(jiān)督支持選舉程序,并認為公正透明的選舉是國家走出政治危機必不可少的條件。2010年11月,科特迪瓦舉行第二輪總統(tǒng)選舉,秘書長派出由海地前總理杰拉德·拉托爾圖(Gérard Latortue)帶領的調(diào)查聯(lián)絡團赴科監(jiān)督選舉過程。2013年7月和11月,由前毛里塔尼亞外交部長艾哈邁杜·烏爾德·阿達拉(Ahmedou Ould Abdallah)率領的調(diào)查聯(lián)絡團對馬里總統(tǒng)選舉和議會選舉進行監(jiān)督。

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與其他國際組織的觀察員,經(jīng)由當?shù)剡x舉委員會許可同意,行使觀察監(jiān)督的職能。但其觀察選舉的效率非常有限,觀察監(jiān)督多流于形式和表面,并且投票點數(shù)量與派遣的觀察員人數(shù)難成比例。例如,2013年馬里總統(tǒng)選舉共設 21000個投票點,而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僅派遣了50余名觀察員。此外,不同國際組織派遣的觀察員分工不明確,缺乏協(xié)作,大大降低了監(jiān)督效率與作用。

其次,向政府和公民倡導和平文化、法制和人權思想。

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的專家網(wǎng)絡可以使信息、專業(yè)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通過研討會和工作坊的形式在知識分子、政治領導人、普通民眾和媒體中得到分享。例如,2012年,該組織資助了科特迪瓦共和國軍隊人權培訓;2013年9月,與科特迪瓦內(nèi)政安全部共同組織了地區(qū)研討會,題為“安全防備力量——西非安全系統(tǒng)民主化治理的中堅力量”;2013年6月,在馬里舉行了選舉爭議處理的經(jīng)驗交流會等等。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調(diào)動行政、司法、經(jīng)濟或者文化方面的專家,利用其專業(yè)知識,向政府官員和社會民眾傳播西方民主法治思想。

再次,通過組織文化活動,促進民族間對話,促進民族和解。

雖然該組織最初是以語言文化為紐帶而創(chuàng)建,但其文化活動遠不局限于法語語言的學習和傳播,也包括對非洲文化的保護和推廣。通過對話建立起來的文化所聯(lián)系承載著的一些普世價值,比如包容和博愛,不僅有助于社群認識到“他者”的存在(淺層認知),而且理解和接受“他者”的不同(深層認知)*Strombom L.《Thick recognition:Advancingtheory on identity change in intractableconflicts》.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2014, vol.20, no1.p.168.。從客觀上看,這有助于非洲社會的文化和情感交流。

“閱讀與文化活動中心”(Centre de lecture et d’animation culturelle)的活動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自1986年以來,法語國家農(nóng)村地區(qū)建立了200多個這樣的中心,偏遠地區(qū)的普通民眾得以讀書看報上網(wǎng),這是交流對話的平臺,也提高了社會的內(nèi)聚力。一年一度的“非洲演出與藝術市場”(Marché des arts et du spectacle africain)活動也是如此。2014年該活動在經(jīng)過戰(zhàn)亂洗禮的科特迪瓦舉辦,“這不僅是藝術從業(yè)者展現(xiàn)才藝的機會,更是科特迪瓦向法語國家傳遞的政治社會穩(wěn)定的積極信號,它不僅具有文化意義,而且還可以帶動民族交流與經(jīng)濟復蘇?!?采訪科特迪瓦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國家委員會秘書長埃皮法尼·佐羅(épiphane Zoro),2014年7月19日,阿比讓。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促進非洲地區(qū)和平的幾個特點:以選舉為特征的民主被認為是社會穩(wěn)定的保障,民眾和社會群體是民族和解的重要力量,法語區(qū)專家網(wǎng)絡為正義公平的重建提供豐富的司法資源。

三、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相關政策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為何以語言為紐帶建立的“地緣文化體”把和平建設作為政策實施的重點?該組織在促進和平穩(wěn)定及民主措施的制定與實施中還存在哪些局限性?

二戰(zhàn)后成立的很多國際組織,如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盟等,存在一部分“功能性合作”的內(nèi)容,在和平安全問題方面,其主要目的是成員國之間的和平共處和集體防御,以應對地緣政治層面上的外來威脅。而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面對的則是不同的挑戰(zhàn):戰(zhàn)爭的暴力更主要來自國家內(nèi)部(盡管對于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的威脅并沒有消失)。因此該組織的行動針對的是建立和鞏固國家內(nèi)部和平,是向內(nèi)的。 國家已不是“被控訴被遏制的對象”,而是“應該被拯救被保護的受害者”*Badie B.Le diplomate et l’intrus:l’entrée des sociétés dans l’arène internationale.Paris:Fayard, 2007.p.156.。

橫向的多邊合作是非洲法語國家擺脫殖民困境和大國意志的一個有效途徑。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同文化相互流通,每一種文化既是信息發(fā)射源也是信息接收體。信息的內(nèi)容包括政治思想、治國理念,民主和人權也包含其中?!拔幕闹饕匦灾痪褪撬鼜娏业膭?chuàng)新能力,這種創(chuàng)新能力既源于對外部環(huán)境和挑戰(zhàn)的適應,又是對輸入的文化符號再次詮釋的過程?!?Badie B.Culture et politique.Paris:Economica, 1983, p.160.由此誕生了歷史進程中獨創(chuàng)的政治體系和文化樣式。在法語區(qū)域激發(fā)和刺激內(nèi)部聯(lián)系與互動,增強相互依賴感,正是該組織建立共同價值、創(chuàng)建和平的前提和基礎。

這種依賴感的建立不僅需要國家行為體的參與,也需要非國家行為體的加入。這構成了“新區(qū)域化”的一個特征:不僅是政府間的合作,而且是群體間的社會性質(zhì)的互動。不斷增強的互動最終形成一個錯綜復雜的整體,這個整體使制裁和強制手段的執(zhí)行成本加大。于是,整合和合作成為更好的選擇?!叭绻覀兪蔷滞馊?,就不得不為自己的孤立境地買單,為了融入體系內(nèi),單槍匹馬的行事意圖就會被限制。”*Ibid.這種合作的理念及其實施則是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具體行動的依托。在沖突管理中,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一方面利用自己與諸多非政府組織的關系網(wǎng)推動橫向跨國性互動,從而使和平建設過程中所需的專業(yè)資源和實踐經(jīng)驗得到分享;另一方面,該組織通過共識達成的準則對各成員國有一定的警示性和束縛力,從而對沖突的發(fā)生有預防和遏制的作用。盡管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在沖突管理中起到了毋庸置疑的推動作用,但在其行動綱領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語言作為交流的紐帶被保留的同時,政治文化思想也不可避免地相互滲透,民主制度建設便是集中體現(xiàn)。20世紀90年代,在國際組織的鼓勵下,為了回應民眾的要求,法語非洲國家曾掀起了第三次民主浪潮*Huntington S.The third wave: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Norman: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1993.。1989年至2000年間,近70次選舉在非洲大陸舉行,非洲國家在民主價值觀和民主實踐中遇到了許多阻礙。選舉作為贏得政權的新方式,造成了沖突頻發(fā)。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為了順應選舉制度需求,為成員國提供了專業(yè)能力的支持,認為“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與民主密不可分”*Acte final du Symposium international portant sur les pratiques de la démocratie, des droits et des libertés dans l’espace francophone Bamako + 5.。該組織把民主制度建設、維護與尊重人權、選舉觀察監(jiān)督作為行動任務的重中之重,并認為民主制度有序運行是和平穩(wěn)定的必要條件。在這個方面,該組織表現(xiàn)出了矛盾和弱點:一方面,它給予成員國根據(jù)國家具體情況選擇政治體制的自由,另一方面倡導以選舉為形式特征的民主制度。也就是說,它陷入了一個倡導普世性價值和尊重特殊性原則之間的兩難境地。該組織捍衛(wèi)的價值觀隱含一定的殖民色彩,也很難擺脫西方文化的支配,大國意志構成了這個目標實現(xiàn)的難點。

在皮耶·馬農(nóng)(Pierre Manent)看來,共和或者是民主不僅限于自我意識(對自我權力和利益的保護意識)的覺醒,而且意味著跳出自我,對外界開放,也就是說,個體作為整體的“一部分”存在于社會。同時,公民概念的形成要求民眾從民族、宗教和家族歸屬體系中擺脫出來。這一過程是“精神改造”的過程*Manent P.《Fragilité de la paix démocratique》.dans Holeindre J.-V., Murat G.(dir.).La démocratie et la guerre au XXIe siècle:de la paix démocratique aux guerres irrégulières.Paris:Hermann, 2012, p.37-41.。這一深層轉(zhuǎn)變會伴隨著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在非洲國家建設中,僅側(cè)重于選舉程序,而忽視社會本身的動力。通過選舉的方式表達公民意愿通常是非洲國家政治局勢緊張甚至是暴力發(fā)展的契機。要超越個人層面,對社會結構產(chǎn)生深層影響,僅靠外部勢力或者國家勢力的作用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此外,與其他區(qū)域組織不同的是,該組織不限于一個特定的地理區(qū)域,涵蓋了不同文化和身份符號的群體。如何實現(xiàn)交融,從而形成共同價值觀,取決于對成員國特殊性與價值普世性的關系、局部和總體關系的掌握?!捌帐佬缘谋憩F(xiàn)方式多樣”*Smouts M.-C.(dir.) La situation postcoloniale:les 《postcolonial studies》 dans le débat fran?ais.Paris:Presses de Sciences Po, 2007.,“打開方式”也不唯一,根據(jù)“社會選擇”的不同而變化。西方的普世思想終具有特殊性和地方性。同理,“地方的特殊性也是普遍性的存在方式”*Geertz C.Savoir local,savoir global:les lieux du savoir.Paris: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2012.。因此,民主的動力也就源于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間“模棱兩可”的關系,它的實現(xiàn)是一個復雜的進程,需要國家、個體、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等不同行為主體的參與。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還需要在整合各方努力方面進行更多探索。

結 語

由于發(fā)展歷程與理念的特殊性,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在非洲和平事務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盡管其政策存在一定矛盾性和弱點,該組織利用其豐富的資源平臺優(yōu)勢以及政治影響力,在國際多邊舞臺上體現(xiàn)了自身特有的價值。

非洲和平安全直接關系到中國與非洲合作的發(fā)展,不穩(wěn)定的政治局勢不僅威脅當?shù)厝A人華僑的人身安全,而且影響中國對非投資和在非利益。中國在維護非洲和平中發(fā)揮著愈來愈重要的大國作用,但它在非洲的和平政策和沖突管理理念與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有一定區(qū)別,互補之處可以為非洲和平的實現(xiàn)提供更多有益養(yǎng)分,這一點值得我們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Badie B.Cultureetpolitique.Paris:Economica, 1983.

Badie B.Lediplomateetl’intrus:l’entréedessociétésdansl’arèneinternationale.Paris:Fayard, 2007.

Galtung J.《Violence, Peace and Peace Research》.JournalofPeaceResearch, 1969, vol.6, no 3.

Geertz C.Savoirlocal,savoirglobal:leslieuxdusavoir.Paris: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2012.

Holeindre J.-V., Murat G.(dir.)LadémocratieetlaguerreauXXIesiècle:delapaixdémocratiqueauxguerresirrégulières.Paris:Hermann, 2012.

Huntington S.Thethirdwave:democratizationinthelatetwentiethcentury.Norman: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1993.

Krasner S.(dir.) International regimes.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5.

Larramendy D.etal.Laparticipationfrancophoneauxopérationsdepaix:étatdeslieux.Montréal:Université de Montréal, 2012.

Manent P.《Fragilité de la paix démocratique》.dans Holeindre J.-V., Murat G.(dir.)LadémocratieetlaguerreauXXIesiècle:delapaixdémocratiqueauxguerresirrégulières.Paris:Hermann, 2012, p.37-41.

Reclus O.France,Algérieetcolonies.Paris:Hachette et Cie, 1880.

Smouts M.-C.(dir.)Lasituationpostcoloniale:les《postcolonialstudies》dansledébatfran?ais.Paris:Presses de Sciences Po, 2007.

Strombom L.《Thick recognition:Advancingtheory on identity change in intractableconflicts》.EuropeanJournalofInternationalRelations.2014, vol.20, no1.

Trinquand D.《La contribution de la Francophonie aux opérations de maintien de la paix》.La Revue internationale des mondes francophones, 2010, no 2.

Vettovaglia J.-P.(dir.) Démocratie et élections dans l’espace francophone.Bruxelles:Bruylant, 2010.

Lerledel’OrganisationinternationaledelaFrancophoniedanslagestiondesconflitsenAfrique

Résumé:Depuis la fin de la guerre froide, les conflits qui surgissent sans cesse en Afrique et particulièrement en Afrique francophone font obstaclela paix et au développement des pays et des régions.Les problèmes politiques, sociaux et économiques constituent les causes des conflits, dont la gestion et la prévention constituent depuis toujours une préoccupation de la communauté internationale.L’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 Francophonie joue un rle important dans le processus de la paix, en mettant en valeur son originalité et en mobilisant ses ressources.Ses plans d’action et ses fondements théoriques révèlent néanmoins quelques contradictions et faiblesses.L’analyse des actions de l’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 Francophonie en matière de paix aideapprofondir la compréhension de ses particularités, et laisse entrevoir de nouvelles possibilités pour l’instauration de la paix.

Motsclés: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 Francophonie ; gestion des conflits ; processus de la paix ; Afrique

(作者信息:孟瑾,法國里昂第三大學政治學國際關系博士,研究方向:法語非洲國家沖突治理,中非和平安全合作,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際組織與全球化。)

D814.1

A

1002-1434(2017)03-0001-08

猜你喜歡
法語成員國和平
自殺呈現(xiàn)中的自殺預防——法語動畫電影《自殺專賣店》的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
歐盟敦促成員國更多地采用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
小型法語口語語料庫的創(chuàng)建與應用研究
英語知識(2016年1期)2016-11-11 07:08:01
博弈·和平
特別文摘(2016年18期)2016-09-26 16:42:36
論法語的體系統(tǒng)
期盼和平
亞投行意向創(chuàng)始成員國增至46個
什么是意向創(chuàng)始成員國?(答讀者問)
成為歐佩克成員國條件
石油知識(2015年3期)2015-04-04 12:54:26
FOU:法國對外法語教學新概念
外語學刊(2011年6期)2011-01-22 05:55:06
县级市| 河南省| 东乡族自治县| 济宁市| 高唐县| 铁力市| 天祝| 大丰市| 永靖县| 长治市| 安阳县| 孟津县| 重庆市| 香港 | 界首市| 新野县| 娄底市| 通许县| 邹平县| 广昌县| 济阳县| 呼伦贝尔市| 山东省| 秦皇岛市| 乌恰县| 射洪县| 庆安县| 应用必备| 东安县| 棋牌| 博爱县| 湘西| 休宁县| 定边县| 农安县| 蒙阴县| 佛教| 屏东县| 洛南县| 比如县| 吴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