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路易十四時期法國的文化政策(1661—1715)①

2017-11-23 08:58:47王怡靜
法語學習 2017年3期
關鍵詞:路易十四弗爾學院派

王怡靜

路易十四時期法國的文化政策(1661—1715)①

王怡靜

國家干預文化事業(yè)發(fā)展的傳統(tǒng)在法國由來已久。本文追根溯源,將研究目光鎖定于17世紀法王路易十四統(tǒng)治下,即法國君主專制政權與古典主義在文學藝術領域達到巔峰這一特定歷史時期,旨在探究該時期文化繁榮的表象下,王權直接干預文化藝術事業(yè)發(fā)展的各項舉措,并加以分析,揭示其逐漸形成的文化政策的脈絡,提出該特定時期文化領域相關政策制定的理論依據(jù),即“堵”與“疏”相結合的理論,辨析該時期帶有嚴重政治色彩的文化發(fā)展的實質及其和王權政府相互依存的緊密關系。

政治文化;審查制度;文化庇護;學院派運動;路易十四

引 言

17世紀法王路易十四統(tǒng)治時期政治實現(xiàn)高度集權化發(fā)展,而在文化領域,一個自上而下、密切服務于王權政府的文化管理體系也逐漸在我們眼前揭開了其神秘的面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仍然能在諸多現(xiàn)代國家的文化政策制定中重逢其昔日面容;陌生的是,在遙遠的歷史長河中,在一個與我們相距如此遙遠的歐洲,文化第一次以極其莊重的姿態(tài)與政治產生了關聯(lián)。法國文化在這一歷史時期呈現(xiàn)空前的繁榮,與其“文化政策”有著怎樣的關系呢?

王權政府的兩大舉措:防微杜漸形成嚴密監(jiān)控體系,排堵于疏建立政府鼓勵機制,奠定了法國獨有的國家干預文化事業(yè)的強大基石,從而形成國家統(tǒng)制型文化政策,即以整齊劃一的管理模式對文化領域實行集權式監(jiān)管。學院派運動的興起,使以貴族文化、外省文化為代表的文化百花齊放的16世紀走到了盡頭;在王權的打壓下,大眾文化淪為異端邪說、魔鬼代言人的形象,多樣性的文化發(fā)展觀念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從這一特殊的文化視角出發(fā),我們可以重新審視“太陽王”時期光輝燦爛的文化表象下,統(tǒng)制型文化政策的執(zhí)政理念滲透入各個領域的過程。一個單一的、由王室扶植建立的、權威學院保駕護航的,以及反映統(tǒng)治階層理念及意志的精英文化體系由此建立并逐步展開。

一、“堵”——圖書市場的書籍審查制度

書籍審查制度是一套在王權和教會協(xié)同作用下建立起來的復雜的行政管理體系。王權政府通過該制度規(guī)范和管理圖書市場,消除影響政權穩(wěn)固和有損王室權威的政治性圖書或煽動性檄文在民間的傳播;教會則主要從正統(tǒng)法國天主教教義出發(fā),管控一切威脅宗教正統(tǒng)性和純潔性的文字作品。

該制度以王權政府或教會享有頒布印刷及出版流通許可的特權為基礎:圖書發(fā)行商在出版發(fā)行任何一本圖書之前,必須向審查部門提交該書樣冊。為了有效地對申請出版的圖書內容進行過濾審查,圖書審查員的隊伍人數(shù)得到擴充,細化具體職能,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監(jiān)督體系。每一位圖書審查員在仔細閱讀待出版印刷的手稿后,須對書稿內容撰寫一篇內容翔實的書面報告,向上呈報。此報告將作為評判該書能否獲得印刷許可的官方書面材料。該舉措說明了圖書的出版發(fā)行在官方介入和庇護下逐漸開始形成了市場性的貿易壟斷。

此外,由于印刷術的發(fā)展,當時多數(shù)印刷工廠采取作坊式生產,政府對其管理也呈現(xiàn)散亂的狀態(tài)*Henri-Jean M.Livre, pouvoirs et société Paris au XVIIe siècle (1598—1701).T.2, Librairie Droz, 2000, p.679-680.,監(jiān)控印刷出版工廠是建立和維護絕對君主專制制度下王權權威的當務之急。1666年10月,政府對擁有216臺印刷機器的79家巴黎印刷工廠進行了清算。在對圖書內容嚴格把關的同時,政府又清點和盤查了印刷工廠和書店,對文字生產領域進行重組和規(guī)約,以使社會單元按照集權的邏輯運轉。

與此同時,政府也對巴黎的每家書店展開了清算及調查,下令市面上存留的書店只能向讀者出售通過政府審查程序、獲得官方認可出版發(fā)行的圖書。這一舉措取得了驚人的效果,在1667年短短一年間,巴黎的書店數(shù)量就減少了一半,從原來的72家縮減為36家*Minois G.Censure et culture sous l’Ancien Régime, Paris:Fayard, 1995, p.13.。通過限定作坊和書店數(shù)量和推行集中化管理,王權政府壟斷了巴黎所有出版物的生產和銷售,杜絕了巴黎印刷商出版秘密讀物的可能性,將書店有可能成為傳播煽動叛亂思潮的潛在危險扼殺于萌芽之中。

然而,對外省的印刷出版業(yè)清查工作則成為了審查清算工作中的薄弱一環(huán),出現(xiàn)官商勾結、違法印刷和走私圖書等狀況。1667年3月5日*Cornette J.La France de la monarchie absolue 1610—1715, Paris:Société d’Editions scientifiques, 1997, p.319.,首位警察總監(jiān)尼古拉·德·拉雷尼(Nicolas de la Reynie)上任,同年建立了監(jiān)管書籍報刊的警察組織。這位總監(jiān)“必須對所有違反政府規(guī)定的犯罪行為了如指掌,必須掌握印刷行業(yè)的所有規(guī)范,以及政府許可的圖書商販出售圖書應遵循的規(guī)定條款。*Ibid.”

此外,尼古拉·德·拉雷尼不斷擴大巴黎警察的工作范圍:追捕那些散布宮廷花邊軼事和國外時政小冊子的撰寫人;搜查巴黎各書店,沒收和銷毀那些未經官方許可就印刷出版的違禁圖書,并定期向國王遞交關于該打擊行動的書面報告;驅散那些教授笛卡爾主義的知識分子小團體,使這些圈子的主持者在巴黎沒有立足之地,只得投身于遠離政治權力中心的大人物,諸如孔德親王等大貴族身邊以求得保護。

巴黎警察署自成立至1698年,共有15人被判監(jiān)禁,2人被判終身苦役,6人被流放邊遠地區(qū),還有3人被沒收全部財產,12人被判處死刑,這其中包括5名印刷作坊主兼書商,7名所謂撰寫異端邪說和散布自由思想的圖書作者*Viala A.Naissance de l’écrivain, Paris, 1985, p.119.。法國歷史學家羅貝爾·米桑布萊德(Robert Muchembled)在其著作《現(xiàn)代法國社會、文化及思想(16—18世紀)》中指出,由于王權及教會嚴厲打擊走私圖書的出版和銷售,自1660年至1790年這一時期,關押在巴士底監(jiān)獄中四分之一的囚犯為印刷廠主、書商、書販以及圖書行業(yè)的工人*Muchembled R.Société, cultures et mentalités dans la France moderne (XVIe-XVIIIe siècle), Paris, Armand Colin, 2003, p.152.。

綜上所述,路易十四時期法國的出版發(fā)行業(yè)的活動呈現(xiàn)出向兩個方面的分散發(fā)展。首先,從地理位置而言,巴黎成為印刷工廠和書店聚集的中心;其次,從經濟角度而言,大量的財富都進入了那些取得官方許可、同王權和教會關系密切的圖書商人的口袋。表1清晰地反映出路易十四親政前后及其統(tǒng)治的前、中期,法國的出版發(fā)行業(yè)的活動趨勢。一方面,由王權政府扶持的報刊雜志及為其工作的工人數(shù)量持續(xù)上升;而另一方面,舊行會制度下私人作坊和學徒數(shù)量則逐年遞減。

表1 法國1644—1701年間報刊雜志、私人作坊及從業(yè)人員數(shù)量發(fā)展表*Grell C.Histoire intellectuelle et culturelle de la France du Grand Siècle (1654—1715), Paris:Nathan, 2000, p.84.

技工(Compagnons)學徒(Apprentis)16442579416662346916912147170133941

圖書審查機制為確立高度集權化的文化樣板提供了重要保障。王權政府希望通過書籍的傳播,使得一種思想、言論和行動體系在全法國范圍逐步確立,逐漸導致了一種文化政治化發(fā)展的結果。然而面對為數(shù)眾多的通過偽造官方許可私下印刷的圖書,以及外省書商與國外出版社可能存在的某些勾結,國家直接干預下的文化疏導工作隨即在另一個平行領域展開。

二、“疏”——歌頌君主光輝的政府鼓勵機制

君主庇護文化事業(yè)發(fā)展的傳統(tǒng)由來已久。直到路易十四執(zhí)政時期,王室庇護進入了一個新紀元,君主成為文化藝術事業(yè)的唯一贊助人。其影響是深遠的,以至于在近代政治學研究中,學者們普遍認為王室贊助及庇護文化藝術事業(yè)是構成現(xiàn)代政府機構的主要特點之一*Kettering S.Patrons, Brokers, and Clients in Seventeenth-Century Franc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p.6.《political scientistes, consider patronage a characteristic of goverment.》。

一味禁止只能招致社會底層人民更多的不滿,排“堵”于“疏”才是化解內部矛盾轉移民眾注意力的良策。由此,對“榮譽”的大肆渲染成為了該文化疏導策略的主要手段。榮譽,即國家榮譽、君主榮譽和個人榮譽。1662年,讓·夏普蘭(Jean Chapelain)*讓·夏普蘭(Jean Chapelain):法蘭西學院最著名的學者之一、評論家,指出詩歌應為王權服務,語言要明晰、合理,創(chuàng)作要有規(guī)律。與當時負責文化事務的柯爾貝(Colbert)書信討論“藝術應該為保存過往光輝事業(yè)而服務”*Grell C.op.cit.p.80.的首要職能。

1664年,夏普蘭奉命著手編制一本囊括法國乃至歐洲各領域人才的年金名錄,同年,首屆頒獎儀式在國王路易十四的見證下莊嚴舉行。根據(jù)法國歷史學家弗朗索瓦·布呂什(Fran?ois Bluche)在其著作《路易十四》中引用的數(shù)據(jù),1664年,共計77 500里弗爾*里弗爾(法語:Livre tournois),法國的古代貨幣單位名稱之一。又譯作“鋰”、“圖爾鋰”或“法鎊”。里弗爾最初作為貨幣的重量單位,相當于一磅白銀,約等于12盎司。被發(fā)放給了58位學者,其中外國人11位;1665年,65位獎助金獲得者總共獲得82 000里弗爾;1666年,有72位幸運兒獲得了95 000里弗爾的獎金;獎金總數(shù)在1669年達到110 000里弗爾,后于1672年跌至86 000里弗爾,之后很長一段時間在45 000里弗爾上下浮動;1690年,由于路易十四擴張領土的軍事策略,法國王權政府的財政不堪戰(zhàn)爭的損耗,獎助金總額也在這一年跌至最低,為11 000里弗爾*Bluche F.Louis XIV, Paris, 1986, p.238.。在幾十年中,王權政府贊助文化藝術事業(yè)共花去約170萬里弗爾,相當于路易十三執(zhí)政時期樞機主教黎世留用在該領域財政總數(shù)的三倍*Grell C.op.cit.p.103.。

與此同時,接受國家豐厚年金的御用作家們自然成為了王權的喉舌,投身為君主專制制度大唱贊歌的宣傳隊伍中。夏普蘭在給荷蘭學者海因修斯(Heinsuis)的信中就曾委婉地指出法國王權政府對于獎金受益人的期待:“君主慷慨無私,但他明白自己所做何事,并且絕不希望被人當作傻子。”*Cité par Burke Peter, Louis XIV, stratégies de la gloire, Paris:Seuil, 2007, p.63.史學家于貝爾·梅蒂維埃(Hubert Methivier)在其歷史著作《路易十四的時代》中引用了這樣一個例子:“柯爾貝取消了史學家梅澤雷(Mézeray)的獎金,因為他曾公開批評政府征收的人頭稅和鹽稅……”*Methivier H.Le Siècle de Louis XIV, Paris, 1950, p.111.

除年金之外,王權政府也向法國文人、學者及藝術家提供獎助金,為政府招募到近50位在各個藝術領域卓有建樹的學者:前文所提史學家梅澤雷在失寵前曾獲得4 000里弗爾的獎助金;夏普蘭領取獎助金總數(shù)約3 000里弗爾;在這份名單中,人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獲得1 000里弗爾的莫里哀;劇作家拉辛的獎助金連年攀升,1664年獲得600里弗爾,1668年1 200里弗爾,1670年1 500里弗爾……*Grell C.op.cit.p.105.

欲在國際舞臺上宣傳“”太陽王”的光輝形象,外國知識分子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夏普蘭曾在書信中清楚地闡明王權政府的意圖:“自愿自發(fā)的頌揚對于展示陛下之崇高是非常重要的。欲使頌揚看起來是自愿自發(fā)的,那么就需要它在自己國家以外的地方出版發(fā)行。”*Chapelain J.Lettres inédites, Genoa:P.Ciureanu, 1964, p.28.他還曾指示德國法學家赫爾曼·康靈(Herman Conring),稱凡受到法國政府資助的外國學者、文人及藝術家都應該將法國君主的偉大名號寫入他們各自的著作*Burke P.Louis XIV, stratégies de la gloire, Paris:Seuil, 2007, p.63.,甚至要求他們中的一人將其作品的題辭頁中用“您能想到的、最崇敬的、最高尚的詞語”*Chapelain J.op.cit.p.664.向法國君主致敬。

然而,年金和獎助金的發(fā)放并非一視同仁。作為冉森派教徒的親近,著名的寓言作家拉封丹(La Fontaine)并不在這份受贈名單之列,只能依附于孔德大親王的庇護,缺少了像拉辛、波舒哀(Bossuet)等那樣大放異彩的機會。除此之外,受贊助人與那些“宮廷紅人”私人關系的遠近也決定著他們能夠得到多少政府資助。如御用畫家勒布朗(Le Brun)就是該時期宮廷中最具權勢的畫家,管理著皇家畫院的運作。與勒布朗私交甚篤的版畫雕刻家吉拉德·艾德林克(Gérard Edelinck)成為了御用版畫師;雕刻家皮埃爾·麥吉麗(Pierre Mazeline)憑借與勒布朗的關系參與了凡爾賽宮的雕刻工作,享受政府年金。在對各時期和各國家王室庇護現(xiàn)象的研究中,人們發(fā)現(xiàn)歐洲現(xiàn)代君主利用不平等的方式發(fā)放王家資助,以達到建立一個強大集權政府的政治目的*Kettering S.Patrons, Brokers, and Clients in Seventeenth-Century Franc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p.150.《It has long been recognized that the monarchs of early modern Europe used the discriminatory ditribution of royal patronage to create strong central governments.》。

私人文化藝術庇護者在路易十四時代逐漸消失,一大批文人、藝術家失去了賴以生存的保障。將社會精英人才為王權政府所用,該政策的實施同時解決了兩大考慮:在鼓勵、嘉獎一部分人的同時,意味著監(jiān)視反對者;在監(jiān)督、指導知識的生產和各種文字表現(xiàn)形式的同時,竭力籠絡人才,實現(xiàn)了將文化藝術事業(yè)為權力所用的政治目的。

三、學院派運動:文化多樣性的中止

當代政治學指出,與政權的合法性最息息相關的問題之一便是“合法性如何通過體制及程序表現(xiàn)出來”*Bera M., Lamy Y.Sociologie de la culture, Paris:Armand Colin, 2008, p.139.,即國家政權的合法性同其建立的長期穩(wěn)定的官方機構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權力階層憑借其特權建立起一系列官方支持的或行政或研究型機構,那么其權力存在的合理性自然也會通過為其服務的眾多官方機構所設定的各種價值觀導向汲取理論及物質的支撐。

路易十四統(tǒng)治時期的法國在知識、文學及藝術領域呈現(xiàn)出的矛盾景象,與自1660年至1680年間開展的國家財政支持下的“學院派運動”密切相關,而這景象卻又典型地反映出高度集權政體下文化領域“一枝獨秀”的發(fā)展方向,“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淪為了空中樓閣。

為將文化藝術事業(yè)全面、系統(tǒng)地置于為光耀君主形象、宣揚法國的宏偉事業(yè)中,各領域人才跳脫過去個人式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在國家性質的官方機構的指導下,進行統(tǒng)一創(chuàng)作,由此建立起一個文化領域的“官僚主義化體系”*Burke P.Louis XIV, stratégies de la gloire, Paris:Seuil, 2007.p.67.。因此,法蘭西學院(Académie fran?aise)應運而生。由法蘭西學院主導的“學院派運動”將文化、藝術創(chuàng)作納入國家機器的監(jiān)管范疇,實現(xiàn)文化單一性,空前嚴厲地遏制在藝術、文學及科學方面呈現(xiàn)多樣性發(fā)展的趨勢。

學院派運動起于樞機主教黎塞留(Richelieu)執(zhí)政時期。1635年,輔佐法王路易十三的黎塞留建立法蘭西學院。法國歷史學家丹尼爾·羅歇(Daniel Roche)這樣評論道:“無疑,面對一個剛剛設立對書籍和新生報業(yè)審查制度的社會,建立法蘭西學院的初衷更多地來自于對文字印刷品管理的需要……”*Roche D.Les Républicains des lettres.Gens de culture et Lumières au XVIIe siècle, Paris, 1988, p.159.從這個角度來說,法蘭西學院的建立更多地帶有政治色彩,它的運作同柯爾貝制定的文化疏導策略的第一支柱——圖書審查制度協(xié)同作用,共同構成國家機器中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

從此,法蘭西學院成為了依附于王權政治的第一座官方學術機構,在當時物質、文化分配極不平均的社會里推行及維持著在統(tǒng)治者看來必不可少的條條框框。法蘭西學院的建立同王權政府的關系在議會法案的第一條及第二十二條中分別這樣定義:“任何有違文化藝術庇護者(即君主)意愿的人均不能進入法蘭西學院?!?《Personne ne sera re?u dans l’Académie qui ne soit agréable Monseigneur le Protecteur》 cité par Grell C.op.cit.p.93.“法蘭西學院在商討與政治及道德相關的議題時,必須同尊貴的王族、同政府、同國家的法律相一致。”*《Les matières politiques ou morales ne seront traitées dans l’Académie que conformément l’autorité du Prince, l’état du gouvernement et aux lois du royaume》, cité par Grell C.op.cit.p.93.

以法蘭西學院為典范,王權政府進而展開了一系列以規(guī)范知識、藝術為目的的學院建設,帶動大批同類機構的建立,并以同樣的思路在各自領域運轉,從而掀起了一場學院派運動:1661年,皇家舞蹈學院落成;1663年,皇家繪畫與雕塑學院建立;同年建立金石與美文學院;1664年,在意大利羅馬建立羅馬法蘭西學院;1666年,建成科學院;1671年,建成皇家建筑學院等*Minois G.Censure et culture sous l’Ancien Régime, Paris:Fayard, 1995, p.170.。王權政府經過深思熟慮而制定的持續(xù)數(shù)年的學院派運動計劃恰如其分地詮釋了其“毋庸置疑的對文化事務監(jiān)管及統(tǒng)一的決心?!?Ibid.

1663年成立的“小學院”,即金石與美文學院是柯爾貝在學院派運動中邁出的第一步。*在柯爾貝的統(tǒng)籌規(guī)劃下依次建立起來的眾多學院各司其職,但這并不能稱得上真正的“學院派運動”。只有其中的“小學院”并非專注于某個特殊的文化領域,而是起到了領頭羊的作用,負責協(xié)調創(chuàng)作,處理文化事務,使各學院按照王權政府的意愿組織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一個類似今日“文化部”的機構初現(xiàn)雛形。這是學院派運動中最為重要的一步,即對各學院實施嚴格管控,將其緊緊聚攏于王權政府周圍,作為其對外輸出文化形象的有利武器。其核心由一個匯聚了各領域專家的委員會組成,以協(xié)調官方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為首要目標。與其說這是一個官方的學術型研究機構,倒不如稱之為“一個專門處理所有與文學相關事務的小型議會”*Kriegel B.L’Histoire l’ge classique, Paris:PUF, 1988, p.172.。

英國史學家彼特·伯格(Peter Burke)在其作品《制造路易十四》中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他將為君主塑造光輝傳奇形象的小學院比作一間手工作坊,從這里源源不斷地為全國輸送有利于宣傳國王崇高形象的作品。小學院的成員從大量素材中選擇歌功頌德的主題,決定為贊美“太陽王”的美德而專門撰寫箴言及碑銘,同時監(jiān)督官方節(jié)日慶典的進行,為活動做文字記錄。小學院同樣肩負著塑造官方歷史的任務,宮廷史官大力描繪輝煌時代國家繁榮昌盛的圖景,從而逐漸遠離客觀史實,化歷史為傳奇,將傳奇變成歷史。

1666年,法蘭西科學院(Académie des Sciences)建成。在談到建立該科學院的構想時,1666年奧比涅克修道院院長在其名為《致陛下關于成立第二所學院》的演講中懇請政府批準這一構想的實現(xiàn)。其論據(jù)支持主要建立在科學技術發(fā)展對民眾思想及心理層面產生的可操控的影響上。

“在領導國家的技巧方面,科學不僅僅起到指導的作用,它同樣為我們提供了使民眾順從君主的必要法則……因此開明君主通過支持本國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可以悄無聲息地為民眾套上一副隱性的枷鎖,而且那是一副鑲著金邊的美麗枷鎖。民眾為科學的光環(huán)所傾倒,絲毫感覺不到任何束縛的同時,卻被牢牢地掌控,心甘情愿地沉浸于對國家的順從之中……”*Grell C.op.cit.p.91.

此外,學院派運動的范圍不僅僅局限于巴黎地區(qū),1683年柯爾貝在致各地方總管的命令中指出:“我們在王國的所有行省中都要有這樣或那樣的文人學者致力于各自專業(yè)的研究,哪怕是為地方行省修著編年史,這就是我們期望達到的理想圖景……”*Minois G.op.cit.p.172.學院派運動的地方化進程旨在將地方人才及知識引入巴黎,為君主服務,同時加強巴黎地區(qū)文化對各地方行省文化的控制,真正在全國建立統(tǒng)一的官方精英文化:1668年的阿爾、1674年的蘇瓦松、1676年的岡城、1678年的阿維尼翁、1682年的尼姆、1694年的圖盧茲、1669年的維勒弗朗什-伯若萊以及1700年的里昂都相繼加入學院派運動的進程中*Grell C op.cit.p.222.。

通過對學院派運動的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當時社會,人們對文化多樣性的思考還處于邊緣化,文化的發(fā)展被統(tǒng)治階層壟斷。學院、研究機構扮演著多重角色,同時為科學、藝術、政治及社會服務。面對17世紀上半葉學者、文人星羅棋布地分散在社會各處的狀態(tài),學院的設立充分體現(xiàn)了知識分子希望將自己的力量凝聚起來,組織一個官方承認其權限的實體部門的愿望。這樣的統(tǒng)制型政策以其規(guī)模之大、涉及面之廣,堪稱史無前例的路易十四統(tǒng)治下古典主義時代里真正的文化政策。然而,其單一化、以官方弘揚君主的高尚品格為目的、趨炎附勢的發(fā)展,卻使大眾文化與社會精英文化中間形成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

然而,文化這樣的發(fā)展狀態(tài)同其本身開放、自由的內在性質產生矛盾,這就使得學院的運作機制也呈現(xiàn)出頗為矛盾的狀態(tài),一方面維持學院的正常運作需要依賴政府的扶植,另一方面藝術創(chuàng)作的繁榮景象需要藝術家們自由的思想及行動力。“學院為這群人提供了一個論資排輩的階級社會……這群人所組成的小團體構成了整個社會文化藝術濃縮的中心,在這里不斷上演著沖突,開放的意志與閉塞的現(xiàn)實之間的沖突……”*Roche D.《Sciences et pouvoirs dans la France du XVIIIe siècle.1666—1803》, Annales ESC, mai-juin 1974, p.741.這是十分容易理解的,因為“他們(院士們)賴以生存的能量來自于他們能夠迎合國家意志的程度,他們必須接受政府布置的文化任務。如果他們想依附于政府謀求發(fā)展,那么必然以他們的獨立性作為交換。年金、獎金,這些東西一點點使他們遠離內心的自由。”*Burke P.op.cit.préface.

最后還需要補充一點,如果將“學院派運動”籠統(tǒng)歸納為“時代精英淪為政府喉舌”,這種結論未免有失偏頗。17世紀下半葉,是一個規(guī)則制定的時代,是一個體系化與理論化并行的時代?!皩W院派運動”中誕生的各個學院機構如同國家行政機構一般有著嚴密的等級和職能劃分,它們除了引導一種主流文化、即精英文化在全國的普及之外,還密切關注著如何通過該文化表現(xiàn)君主的公眾形象,如夏普蘭負責文學、勒布朗負責繪畫、貝洛(Charles Perrault)則專司建筑等。路易十四時期,君主通過整體運用學院機構監(jiān)督下的各種文化載體百般呵護著他的榮耀,從而造就了一個時代的審美品位,使特定的文學和藝術主題廣為流傳,建立起體裁純潔和以“方法”、“理性”、“真理”及“美”為追求的美學標準,成就了我們今天耳熟能詳?shù)墓诺渲髁x時代??偠灾?,借用彼特·伯格的一個比喻:眾多官方扶持建立起來的學院機構承擔了路易十四時代的“攝影”*Ibid.p.68.工作,他們將時代大事件透過藝術形式表現(xiàn)并保存下來,同時嚴密監(jiān)督、指導文化和知識的生產、傳播及接受過程。

結 語

在法王路易十四時代,藝術、文學、科學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集中化,成為構成絕對主義君主專制王權體系建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肩負著推廣君主及國家光輝形象的重要任務。國家統(tǒng)制型發(fā)展政策觸及社會各個領域,在文化領域也掀起了一陣以“整齊劃一、國家高度監(jiān)管”為主要特色的文化疏導模式。

然而通過剖析路易十四執(zhí)政時期的文化策略,透過光輝燦爛的文化表象,可以發(fā)現(xiàn)這是一種由官方扶持的精英文化,文化與政治存在著互相依存的關系,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也并非完全出自創(chuàng)作者本意,而是一種“帶著鐐銬舞蹈”、與大眾文化分隔、受制于王權政治的上層文化。

綜上所述,在路易十四時期,國家對知識和藝術生活實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系統(tǒng)性控制,政治與文化也達到了空前的結合。在文化藝術華美外衣的包裝下,路易十四的個人形象也被推崇至極致。從當今政治社會學的角度反觀,對執(zhí)政者的“偶像崇拜”促進了“權力個人化”的發(fā)展,在一定時期內鞏固了君主專制。在特定歷史時期下,執(zhí)政者意識到文化的政治作用,從而逐步將該時期的文化塑造成唯一的、政治性的文化。

Bera M., Lamy Y.Sociologiedelaculture.Paris:Armand Colin, 2008.

Bluche F.LouisXIV.Paris:Fayard, 1986.

Burke P.LouisXIV,stratégiesdelagloire.Paris:Seuil, 2007.

Chapelain J.Lettresinédites.Genoa:P.Ciureanu, 1964.

Cornette J.LaFrancedelamonarchieabsolue1610-1715.Paris:Société d’Editions scientifiques, 1997.

Grell C.HistoireintellectuelleetculturelledelaFranceduGrandSiècle(1654-1715).Paris:Nathan, 2000.

Henri-Jean M.Livre,pouvoirsetsociétéParisauXVIIesiècle(1598-1701).T.2, Librairie Droz, 2000.

Kettering S.《Political scientistes, consider patronage a characteristic of goverment.》Patrons,Brokers,andClientsinSeventeenth-CenturyFranc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p.6.

Minois G.Censureetculturesousl’AncienRégime.Paris:Fayard, 1995.

Muchembled R.Société,culturesetmentalitésdanslaFrancemoderne(XVIe-XVIIIesiècle).Paris:Armand Colin, 2003.

Roche D.LesRépublicainsdeslettres.GensdecultureetLumièresauXVIIesiècle.Paris:Fayard, 1988.

Roche D.《Sciences et pouvoirs dans la France du XVIIIe siècle.1666-1803》, Annales ESC, mai-juin 1974.

Viala A.Naissancedel’écrivain.Paris:Ed.de Minuit, 1985.

L’interventiondel’EtatsurledéveloppementculturelsouslerègnedeLouisXIV(1661-1715)

Résumé:La France est un paysforte tradition interventionniste en matière de culture.Cela se manifeste notamment en France au XVIIesiècle sous le règne de Louis XIV, une époque historique où l’absolutisme rime avec la génération du classicisme.Dans l’intention de comprendre ce rayonnement culturel et de découvrir les stratégies du pouvoir royal dans le domaine culturel, nous allons dévoiler une politique culturelle entre l’étouffement et l’orientation, tout en schématisant la naissance d’une culturefort caractère politique, en analysant le lien intime entre la culture et le politique.

Motsclés: politique culturelle ; censure ; patronage culturel ; mouvement académique ; Louis XIV

(作者信息:王怡靜,河海大學講師,研究方向:法國文化。)

① 本文將研究范圍確定于1661—1715年,是以路易十四親政為起點,去世為終點。在擺脫馬扎然主教的執(zhí)政印記后,該時期的文化發(fā)展帶有君主本人鮮明的個人色彩。故本文選擇該時間范圍,在此時間跨度中展開文化領域的研究。

K565

A

1002-1434(2017)03-0041-09

猜你喜歡
路易十四弗爾學院派
令人頭痛的失物招領
學院派宣傳冊設計作品
大眾文藝(2021年10期)2021-06-13 10:20:30
Dream pursuer on the snow 雪上追夢人
以創(chuàng)新為驅動力,兼具學院派的嚴謹態(tài)度 Q Acoustics
凡爾賽宮助路易十四集權
皇帝寫的“詩”
凡爾賽宮助路易十四集權
百家講壇(2017年5期)2017-03-28 23:02:01
路易十四和凡爾賽宮
小布老虎(2016年2期)2016-12-01 05:45:36
大眾 何以變成“學院派”
中國汽車界(2016年1期)2016-07-18 11:13:33
踐行“耳朵學習先行”并以創(chuàng)造為核心的音樂教學(下)——莫雷·沙弗爾創(chuàng)造性音樂教學觀的多維解析及現(xiàn)實思考
墨竹工卡县| 阿拉善右旗| 开江县| 容城县| 阿勒泰市| 华宁县| 石台县| 安宁市| 伊金霍洛旗| 普安县| 霍林郭勒市| 仁布县| 手机| 赞皇县| 阿拉善左旗| 金门县| 洮南市| 法库县| 肥乡县| 临汾市| 中卫市| 临洮县| 阿克陶县| 梁平县| 准格尔旗| 马龙县| 嵊州市| 新竹县| 石城县| 维西| 武宁县| 晋州市| 宜昌市| 蓝田县| 南开区| 当雄县| 沭阳县| 于都县| 营口市| 道真| 华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