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長杰
摘 要:面對“李楊之戀”這一樁文學公案,唐人多持“女禍誤國”的觀點。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反彈琵琶,認為真正對歷史承擔責任的應是唐玄宗,并非楊貴妃。本文從《馬嵬》一詩的文學生態(tài)、主題闡釋、作者身世以及藝術技巧等四個方面進行解讀,力圖對這一經典作品做出多元觀照。
關鍵詞:李楊之戀 女禍誤國 李商隱 《馬嵬》
李商隱的愛情詩、詠物詩往往呈現(xiàn)情調幽美、朦朧多義的審美特征,金代文壇巨擘元好問做出“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的評價,既表達對李商隱深情綿邈詩風之向往,又對其作品隱晦難解頗有微詞。然而李商隱的《馬嵬》二首(一律一絕),不落窠臼、匠心獨具地歌詠李楊之戀,充分表達對這一政治事件的獨特觀點,指出玄宗荒淫才是安史之亂的禍源,消解了長久以來“女禍誤國”的觀點,建構了李楊悲劇乃至安史之亂是唐玄宗自釀苦果的偉大創(chuàng)見。此外,在藝術上,《馬嵬》(其二)的倒敘手法、典故敘事、虛詞運用皆使其成為詠史詩中的經典,具有不容忽視的文學魅力。
一、政治憂患與文體繁盛
中晚唐詠史詩歌蜂起,這與當時文人的政治憂患休戚相關。繁榮昌盛的大唐帝國在安史之亂以后日漸式微,藩鎮(zhèn)割據(jù)、朋黨之爭、宦官專權加速了唐王朝的腐朽和衰亡。秉承盛唐文人積極進取、報效朝廷的時代遺風,中唐一批具有愛國熱情的文人士子,紛紛提出改革方案。可是帝王昏庸小人當?shù)?,許多進諫文人都落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的悲慘遭遇。朝政愈腐敗,士人愈進諫。這一矛盾的不可調和,形成了文學史“中唐貶謫文人”的群像。到了晚唐,三大社會毒瘤非但沒有解決,反而愈演愈烈,因此,大唐江山日薄西山,搖搖欲墜。“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文心雕龍·時序》)的基本文學規(guī)律讓詠史一門在中晚唐詩壇大放異彩。
中晚唐著名詩人無人不詠史,代表作家作品有劉禹錫的《烏衣巷》《石頭城》《金陵懷古》,杜牧的《赤壁》《泊秦淮》《過華清池》,李商隱的《馬嵬》《隋宮》《賈生》,溫庭筠的《馬嵬驛》《過華清宮二十二韻》,韋莊的《臺城》,羅隱的《帝辛蜀》《西施》。目前學術界有人提出中晚唐詠史詩的繁盛與中唐科舉考試出經入史的制度要求有關,因而中晚唐的文人不得不注重以經史為核心的歷史性知識的學習,遂使重史尚學之風興起。在人格范式上,文人自然也就由初盛唐的辭賦型才子轉換為學者型、知識型的士人,以歷史學識相標尚,形成了普遍的詠史社會風尚。①統(tǒng)治者在選拔人才的考試中,加大了對史學的考察,說明中晚唐帝王在昏聵中開始警醒,試圖通過歷史的亮光燭照現(xiàn)實的困厄,這不僅與唐代統(tǒng)治者重史的學術氛圍有關,更是帝王政治憂患的具體表現(xiàn)。
李商隱一生歷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朝,輾轉幕僚,深陷黨爭,一腔政治宏愿無法施展,表現(xiàn)出強烈的憂患意識。這種憂患意識觸動了詩人對現(xiàn)實和歷史進行深刻的反思,從而寫出“刺時見志”的作品。這種“刺時見志”意識也直接反映在他的詠史詩里。②“君王若道能傾國,玉輦何由過馬嵬?”(《馬嵬》其一)③向引發(fā)馬嵬兵變的禍首唐玄宗發(fā)難,反詰之中留給讀者無盡的思考?!叭绾嗡募o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馬嵬》其二)對比當中寄托反諷,表達了獨到的歷史見解?!坝癍t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隋宮》)感慨隋煬帝窮奢極欲,迷戀聲色終至亡國,對晚唐末代之君不無警醒?!翱蓱z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賈生》)借賈誼來表達自己懷才不遇,通過漢文帝隱喻晚唐皇帝服藥求仙荒廢政事,批判的鋒芒力透紙背?!稘h宮詞》《北齊二首》《題漢祖廟》《齊宮詞》《詠史》《隋宮守歲》等一系列作品,以飽蘸深情的筆墨抒寫對歷史人物的態(tài)度,借古諷今,意蘊幽深。
二、顛覆舊說與史觀重構
李楊之戀是中國文學史上津津樂道的不朽話題,自唐迄清,從詩文到戲曲,騷人墨客無不涉略,在生命、愛情、歷史的天空淺斟低唱。文學史上最早對楊貴妃進行討伐的是詩圣杜甫。杜甫的五言長詩《北征》曰:“不聞夏殷衰,中自誅褒妲。周漢獲再興,宣光果明哲?!雹芮皟删溆没ノ墓P法,三對歷史人物次第登場,即夏桀與妹喜、周幽王與褒姒、殷紂王與妲己,他們是歷史上著名的亡國之君與佞幸之妃。杜甫此處引用歷史人物,就是將楊妃比作禍國的褒姒與妲己。后兩句殷殷以期,盼唐肅宗以國事為重,像周宣王和東漢光武帝一樣,實現(xiàn)大唐王室中興。杜甫既是大唐國運由盛轉衰的歷史見證者,又是忠君愛國的傳統(tǒng)士大夫,他不可能指責玄宗,因而只好將戰(zhàn)爭的禍源歸罪于楊貴妃。
杜甫之后的白居易和元稹亦持“女禍誤國”觀點。白居易《長恨歌》開篇極盡鋪排之能事,盛贊楊貴妃天姿國色,實為其后的傾國傾城埋下伏筆,作者的批判態(tài)度不言而喻。元稹《連昌宮詞》借宮邊老人發(fā)今昔盛衰之感:“開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漸漸由妃子。祿山宮里養(yǎng)作兒,虢國門前鬧如市。弄權宰相不記名,依稀憶得楊與李?!雹荻鸥σ擦T,“元白”也好,他們都曾在朝廷當官為宦,白居易還寫過《策林》,既針砭時弊,又把脈問診,他們的出發(fā)點都是希望當時執(zhí)政的君王能夠吸取前車之鑒,盡快制定方案解決社會痼疾。他們的政治處境和忠君的儒者情懷都不允許他們對封建帝王進行質疑和詬病,因而只好將這一出政治悲劇的罪過指向楊貴妃。
李商隱的時代正值晚唐政局日薄西山,他先后經歷的幾個皇帝都表現(xiàn)出末代君王的軟弱和荒淫。當時的政治腐朽不堪,國內形勢矛盾重重,宦官和皇家爭權,民族矛盾交加,整個大唐帝國處于“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崩潰境地。李商隱出身于沒落小官僚家庭,年近而立考取進士,但是中進士不久,力薦他考取進士的令狐陶病逝,繼而他又因娶王茂元的女兒為妻卷入牛李黨爭。黨爭的壓力嚴重影響了他的仕途,滿腔熱忱的詩人在幕僚中擔任閑職終老一生??嚯y的現(xiàn)實讓他失去了發(fā)揮政治光芒的機會,只好將才華和心思付諸寫詩作文,最終成為晚唐詩壇最偉大的抒情詩人。對于“馬嵬之變”這一段天寶遺事,李商隱抒發(fā)異于前賢的獨特見解,認為真正對歷史承擔責任的應是唐玄宗,并非楊玉環(huán)。“君王若道能傾國,玉輦何由過馬嵬”的歷史呼聲振聾發(fā)聵,“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的生命感喟引起讀者對歷史的追思和反省。面對這一樁文學公案,李商隱沒有落入俗套,而是給我們打開一扇思考歷史的嶄新窗口。他之所以能夠提出新的歷史觀,與當時政治態(tài)勢的演進是密切相關的。如果說杜甫、“元白”生活的中唐,還有扭轉大唐衰頹局勢的可能,那么李商隱生活的晚唐早已“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事實上,“安史之亂”以后的肅宗、代宗、德宗、憲宗都制定了新的政策,努力挽回社會形勢,而到了敬宗時代,他已完全放棄了對政治的經營。時代的局限、君王的荒淫讓李商隱看不到任何帝國復興的希望,他認識到帝王自身的昏庸和荒淫才是“傾國傾城”的主導因素。
三、沉吟歷史與個體感傷
李商隱從歷史和人性的角度對李楊之戀做出全新的闡釋,建構了責難唐玄宗和憐憫楊玉環(huán)的進步史觀。結合李商隱的婚戀史,不難發(fā)現(xiàn),他的《馬嵬》詩在吟詠歷史的同時也摻雜了個人對亡妻的深沉悼念。開成四年(839),李商隱和王氏結婚?!缎绿茣贩Q:“王茂元鎮(zhèn)河陽,愛其才,表掌書記,以子妻之?!雹蕖稛o題二首》中“豈知一夜秦樓客,偷看吳王苑內花”,記錄了他對王氏的無限愛慕之情。耳熟能詳?shù)摹吧頍o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是李商隱夫婦心心相印詩化人生的歷史再現(xiàn)。膾炙人口的《夜雨寄北》真切展示了他們夫婦之間離別的思念和溫馨的回憶。然而情感篤深的他們并沒有相伴到老,大中五年(851)夏末秋初,妻子王氏離世。愛妻謝世以后,李商隱一直沒有續(xù)弦,他寫了很多悼亡詩,表達對亡妻的哀思。如“玉簟失柔膚,但見蒙羅碧”(《房中曲》),落墨往日溫情,反襯今日哀悼;“歸來已不見,錦瑟長于人”,刻畫睹物思人的刻骨銘心;“愁到天地翻,相看不相識”,思念的愁緒沒有盡頭,等到天翻地覆,面容枯槁,即便相見亦不識。這種撕心裂肺的痛苦與蘇東坡《江城子》中“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如出一轍。
打破政治和道德的枷鎖,以一個重情重義的正常人來審視李楊之戀,李商隱表達了對這段戀情的惋惜和哀思?!恶R嵬》頷聯(lián)“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真實再現(xiàn)夜宿馬嵬的情況。一個“空”字,不僅傳達了唐玄宗內心失去愛妃的痛苦和失落,而且表達了詩人對這段凄婉纏綿的戀情的沉重哀思。頸聯(lián)的“六軍駐馬”和“七夕牽?!毕喾聪喑桑趶娏业漠嬅鎸Ρ鹊膹埩χ?,流淌出香魂散盡的哀憐和對唐玄宗的深深譴責。這種譴責在尾聯(lián)“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噴涌而出,貴為一朝天子,在位四十五年,卻連心愛的女人都不能保護,還不如普通人家的夫妻能夠相伴到老。
《馬嵬》交織著悲與美的歷史吟唱,傷李楊之戀,亦嘆李王之戀,排遣抒發(fā)詩人自己困頓坎坷的生命歷程。詩人甜蜜的伉儷生活僅僅持續(xù)了十三年,政治的糾葛加上情感的挫折,讓詩人脆弱的心靈更趨敏感。當他在評說玄宗不能保護愛妃的時候,又何嘗不是在感傷自己鰥居之后的悲苦余生,以及思念愛妻的深深苦痛?
四、藝術技巧與情感抒發(fā)
詩人以其獨有的生命體驗面對這一經典歷史題材,建構出全新的進步史觀,同時在藝術技巧上,做出偉大的創(chuàng)舉,成就了詠史詩中的經典。要之,有以下三點。
(一)倒敘手法
《馬嵬》(其二)一詩首聯(lián)敘述方士到蓬萊仙山尋找楊貴妃魂魄,詩人認為,李楊之間,緣分已盡,陰陽阻隔,再無相會的可能,死后的尋覓和追思都是徒勞虛空。在漁陽叛變、倉皇逃蜀之后,應該遵循楊妃先死、玄宗次悲、方士再尋的故事演進和情感邏輯,可是詩人運用倒敘手法,首聯(lián)交代方士覓魂,體現(xiàn)了玄宗對楊妃用情之深、懷念之切。情深意切之后的分離,愁腸百結肝腸寸斷,加大了悲劇的情感渲染,讓讀者的心弦為之震撼。頷聯(lián)交代楊妃死后玄宗的痛苦心境,頸聯(lián)交代楊妃被賜死,層層推進,情感邏輯構建之下的歷史還原才逐漸清晰,為讀者呈現(xiàn)出一個完整的故事。這種倒敘手法的運用不僅體現(xiàn)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xiàn)力,而且首聯(lián)將這一出政治悲劇的結果重磅推出,更容易引起人們的反思和警醒。
(二)典故敘事
詠史詩所詠之事都是于史有征的“故實”,因而就離不開詩人的客觀敘事。李商隱擅長在不動聲色的敘述中含蓄地抒發(fā)情感,敘述和抒情融合無間,不分彼此,其藝術構思靈動精巧,常使讀者拍案叫絕。⑦在《馬嵬》一詩中他出色地運用了典故敘事的表達技巧,具體體現(xiàn)在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頸聯(lián)出句的“六軍駐馬”,為我們再現(xiàn)了那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畫面。對句的“七夕牽?!本哂蟹粗S意味。據(jù)說,唐玄宗和楊貴妃在天寶十年的七夕夜曾對天發(fā)誓,愿世世代代永為夫妻,并且嘲笑牛郎和織女每年七夕才可以相會,而他們卻可以永世不分離。這里通過七夕這樣一個特殊的節(jié)點揭示了唐玄宗和楊貴妃情感甚篤?!傲婑v馬”與“七夕牽牛”,對比強烈,諷刺辛辣。尾聯(lián)中用“莫愁”典故?!澳睢钡牡涔食鲎粤何涞邸逗又兄琛罚骸昂又兄驏|流,洛陽女兒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采桑南陌頭,十五嫁為盧郎婦,十六生兒字阿侯。”⑧莫愁在古典詩詞里通常指普通人家的婦女。詩人用莫愁和貴妃形成對比,還隱喻了平民的愛戀與帝王的愛戀。平民尚可以和自己的愛妻相伴到老,而作為一國之君的帝王,卻不能保住自己的愛妃,這是一種最樸素的悲憫,亦是一種最辛辣的嘲諷。三個典故的運用豐富了意蘊,升華了主旨,在平靜如水的敘事中嵌入詩人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和感喟。
(三)虛詞藝術
賈島“推敲”的典故告訴我們煉字的重要性,可是,詩歌語言的錘煉往往集中在對實詞的千錘百煉,虛詞尚未引起詩人們的足夠重視。李商隱的《馬嵬》,恰如其分地運用虛詞,還原了歷史語境,加深了批判力度,表達了詩人的政治立場和情感態(tài)度?!翱章劇焙汀盁o復”還原了歷史的真實,“空聞”承上“此生休”,李楊之戀此生完結,玄宗為之悲慟,深夜聞巡邏打更也是若有若無?!盁o復”啟下“六軍駐馬”,潼關失守,馬嵬兵變,玄宗再也不能安然享受深宮的錦衣玉食。首聯(lián)“徒”字開篇,議論入詩,詩人認為死后追思是徒勞枉然的,明確了詩人對此政治事件的價值取向,奠定了詩歌的情感基調。尾聯(lián)“如何”“不及”,以反詰語氣結束詩歌,通過君王和平民的對比,留給人們無盡的思考,同時也為末代之君敲響警鐘。
綜上所述,面對李楊之戀這一經典唐詩素材,李商隱匠心獨運不落窠臼,建構新的觀點,為后世詠嘆李楊之戀提供了新的視角和啟發(fā)。
{1} 韋春喜、張影:《試論中晚唐詠史詩繁盛的歷史文化原因》,《貴州社會科學》2007年第5期。
② 金昌慶:《論李商隱詠史詩的時代意識及藝術特點》,《文學前沿》1999年第1期。
③ 劉學鎧、余恕誠:《李商隱詩歌集解》,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307頁。(文中所引詩歌皆出此書,不再另注)
④ 仇兆鰲:《杜詩詳注》,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404頁。
⑤ 元稹撰、冀勤點校:《元稹集》,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270頁。
⑥ 歐陽修等:《新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5792頁。
⑦ 董乃斌:《李商隱詩的敘事分析》,《文學遺產》2010年第1期。
⑧ 郭茂倩:《樂府詩集》,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1203頁。
名作欣賞·下旬刊201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