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讓學生“像樹一樣成長”
——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校長崔學鴻訪談實錄
◇ 本刊記者
《校園足球》:崔校長您好,請您簡單地介紹一下南山外國語學校的情況。
崔學鴻: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是一所集幼兒、小學、初中、高中為一體的現代化集團學校。集團現擁有濱海學校、高新中學、文華學校、科苑小學、大沖學校共5所分校及3個幼兒園8個校(園)區(qū)12個學部,目前整個集團有200個班,現有教職工700余人,學生有近8000人。
我們學校倡導“美美與共、和而不同”的集團化辦學文化,遵循“厚德,博學、篤行”的校訓。多年來,學校致力于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機制,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學校先后被評為“國際未來學校聯盟學?!?、“中國教育創(chuàng)新示范單位”、“全國基礎教育名校”、“100所國家級體育傳統(tǒng)項目(羽毛球)學校”、“廣東省一級學?!?、“廣東省省綠色學?!钡鹊?。
《校園足球》:作為集團式辦學的行政領導,您的辦學理念是什么?
崔學鴻:我們學校的校徽像一棵樹,校徽啟發(fā)我們要“像樹一樣成長”,教育泰斗顧明遠先生為我們作了這樣的題詞。我詮釋一下這個理念吧。我們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的?;帐且唤M“樹”的形象——從幼兒園、小學、初中到高中,四個學段的?;崭饔幸饬x,代表著成長的四個階段:我們是一棵棵嫩芽、我們是一棵棵幼苗、我們是一棵棵小樹、我們是一棵棵樹。
那么樹又是怎樣成長的呢?樹的成長有哪些特點?我們如何才能“像樹一樣成長”?作為教育者的我們對待學生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皹涓弊畲蟮奶攸c就是穩(wěn)固和堅定。樹根還具有向水性和向肥性,哪里有營養(yǎng),它們就千方百計地將觸角伸向哪里,克服一切困難,以頑強的生命力開拓前行,為了樹的成長汲取水分、吸收營養(yǎng)。在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他們也要像樹根一樣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這塊沃土之上,汲取民族文化之精髓,繼承民族文明之優(yōu)良,育“中國心”、塑“民族情”;我們還要像樹根一樣腳踏實地、專注堅定、篤志前行;更要像樹根一樣默默耕耘、勤于鉆研、勇于探索?!皹涓伞卑簱P著自信的身姿,挺拔向上。它始終朝向太陽的方向生長;它默默無言,上傳樹根吸收的養(yǎng)分、下傳光合作用產生的營養(yǎng),忠守職責、不辱使命;枝干有時候會被不幸折斷,但只要根還在,它還會在被折斷處抽出新的枝丫,煥發(fā)新的生機,展示頑強的生命力。孩子們要像樹干一樣,志存高遠,樂觀向上,立著是擔當,倒下是棟梁,勇往直前,努力長成一株棟梁。樹有樹葉,有的樹還會開花、結果。“樹葉”具有喜陽性,它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美化環(huán)境,造福人類;樹的花和果則在樹的成長過程中,肩負著繁衍生命、延續(xù)物種的使命,美化了環(huán)境還豐富了人類的物質生活和精神世界。在成長過程中,我們期望孩子們像樹的葉、花、果一樣,讓自己的成長更全面、更充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長大了,要為社會做出貢獻,為祖國繁榮、為世界發(fā)展、為人類幸福做出應有的貢獻。最后,樹與樹之間同樣相互聯系、相輔相生。它們連片成林,抗擊惡劣環(huán)境共渡難關;它們防止水土流失,提供新鮮空氣,美化自然環(huán)境,豐盈世界財富。因此,我們要種樹、愛樹,讓學生們“橡樹一樣成長”,向下扎根,向上生長,相互合作,甘于奉獻。
《校園足球》:在學校教育中,德育和體育都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學校的領導您個人是怎么看待二者的關系的?
崔學鴻:我個人認為學生的身體健康是第一位的,是最重要的。關于德育和體育對學生的教育成長的促進作用,從我來深圳工作的時候我就在思考這個問題。我是帶著對這兩個問題的思考來到深圳的,一個是如何把科學發(fā)展觀落實到每一堂課,二是如何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變成未成年人喜歡參加的活動。關于第一個問題,我花了九年時間和我的同事們做了一個關于綠色課堂的實踐研究,獲得了“國家基礎教育成果二等獎”;關于第二問題是源于對德育現狀的反思:我們的德育常常就是說教,不僅學生不喜歡,連教師都煩。我的想法就是把它變成學生主動參加的實踐活動,我也是花了九年時間研究的“紅領巾小區(qū)”活動,讓我們的學校獲得“全省德育示范學?!钡姆Q號?,F在回到你剛才問的這個問題上來,德育和體育為什么要分開看,德育本來就是要融入課堂,沒有無德育的教學,也沒有無教學的德育。如果把德育和智育以及體育割裂開,這就是最愚蠢的做法了,我認為德育和體育是分不開的,二者是融合的。體育當中應該有德育,德育就要通過智育體育去實施。先前我在外面講課就有校長問我類似的問題,這時我就會反問校長:“學校要以教學為中心,又要以德育為首,我想請問各位校長,我們怎么樣處理這個關系?就像我們講廠長負責制,黨委書記是保證,為什么廠長和黨委書記會“打架”,就是因為他們處理不好這個關系,而德育和教學怎么處理?我們常說“德育為首,教學為中心”,首要的和主要的是不一樣的,就像人的頭是首要的,首要就是重要,但不一定是主要的。所以說我們以德育為首,以教學為主這句話并不矛盾,這是第一個層次。如果非要讓我來做具體的時間安排,我認為應該花90~95%的時間搞教學,花5~10%的時間開展專門的德育活動,這是第二個層次。第三個層次人家又會說“你不是說德育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嘛!”我想不是這樣的,剛才說的這個專門的德育活動是狹義的德育,它占5~10%,那么我說的教學也是狹義上的教學,狹義的教學占90~95%,那廣義的德育是什么?廣義的德育應該是指全部的教育活動,因為課堂是德育的主渠道,如果把課堂這個德育的主渠道算進去,學校百分之百的工作不都是在搞德育?可見,德育與體育、智育是分不開的,應該說德育是通過體育、智育這些主渠道實施的,那換過來說,如果你的體育忽視了德育,也是不科學的體育,包括課堂教學如果忽視了德育,那么這個課堂教學就是不完整的?,F在我們來看一節(jié)體育課,這節(jié)體育課上你如果忽視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那么你這節(jié)體育課就是不完整的。
《校園足球》:體育對學生的成長又能發(fā)揮怎樣的作用?
崔學鴻:很簡單的問題,體育課上既有合作,又有競爭,應該怎樣競爭,哪些競爭是不允許的,又該如何看待比賽的勝負問題等等,都是德育問題。遵守規(guī)則本來是德育,互相尊重也是德育。又如在長跑中會出現終點,鼓勵學生堅持,引導學生克服困難,這樣的話,體育就成為德育的載體了。所以說我認為你所說的德育應該是廣義的德育,原本就滲透在體育之中,因此我們要以體立德,以體促德。我也常給孩子們講,運動能夠提升你的思維,改變你的思維,要想踢好足球,不光是身體好,腦袋也要好,沒有智慧的人是踢不好足球的。
《校園足球》:在貴校,體育教師工作量和其他學科教師是平等的嗎?工作量有沒有打折扣?教師們的課間操及大課間活動等是否計入工作量?
崔學鴻:體育教師考核這一塊和其他學科教師一樣都是平等的。大課間操和課外活動包括運動隊訓練這一部分都算入工作量。但是體育教師不僅僅是上體育課,涉及到學校的體育工作也要做的,例如我們體育教師要承擔運動會以及“四點半課堂”等學校體育工作。所以在我們南山外國語教育集團,首先要把體育教師配齊,其次要讓體育教師的工作受到尊重,與大家一視同仁,這是必須的。
《校園足球》:集團辦學在校園足球工作開展方面有優(yōu)勢嗎?
崔學鴻:應該說優(yōu)勢非常明顯。今年4月份,我們就發(fā)揮集團的優(yōu)勢首創(chuàng)了學校內的四級聯賽。發(fā)揮南外從幼兒園到高中,開展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四級聯賽,真正實現班班都參與。我們的口號是:以體立德、以體促智、以體強身、以體健心。近200場比賽在南外全面鋪開。高中招收足球特長生已經在著手規(guī)劃,屆時我們向全市吸收一些高中的學生,把足球特色班辦起來,在高中的學生中通過特色班來帶動更多學生的普及,我不會為單純的足球而搞足球。而是從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整個學校的發(fā)展來看去搞足球。在高中的特色辦學上我就想到了足球,因為當前從高中通過足球上大學的出口也越來越寬了,所以現在這個高中足球特長的改革一定要具備整體思維,抓住機遇,才能實現彎道超越。
我們已經制定了《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足球發(fā)展三年規(guī)劃》,足球的頂層設計已經規(guī)劃好。足球進課程表、校園足球傳統(tǒng)項目、足球研究課題、足球與英語整合的英語角、足球與語文學科整合的征文活動,都開展得有聲有色。正因為全面鋪開,南外足球實踐經驗才有輻射意義。所以,2015年5月中央電視臺報道了我校校園足球開展情況,2016年被評為“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
《校園足球》:目前在校園足球方面,貴校師資情況如何?
崔學鴻:我們集團在校園足球方面的師資還是不錯的,并且也有突出的拔尖人才,例如鄧展望老師,他本人非常喜歡踢足球,因此他對足球工作非常投入,全身心投入地去做,他還被評為首屆“南山外國語學校十佳青年教師”,他還通過競聘被稱為學校的中層干部,鄧展望老師經過五年多的校園足球教練員培訓班學習及實踐,現已經成為國際足聯草根教練員講師、全國校園足球指導員講師,2012年被評為“全國校園足球活動優(yōu)秀指導員”,2014年被評為“深圳校園足球活動特別優(yōu)秀教練員”。2015年5月中央電視臺《少年足球說》欄目邀請其到中央電視臺錄制節(jié)目。2015年9月全國校園足球教練員首批赴法留學,其作為深圳校園足球唯一代表赴法學習并獲得“優(yōu)秀學員”稱號。鄧老師家庭條件非常好,其父母希望他繼承家族產業(yè),可是他卻拒絕了,因為喜歡足球所以做足球教師。鄧老師是一個非常聰明且注重教育細節(jié)的人,他帶孩子踢足球得到了家長的極力支持。我們是深圳市首家足球進課表的學校,我們做的是足球普及教育,我們除了聘請國內足球專業(yè)教練之外,還聘請了外籍足球教練。
《校園足球》:校園足球工作能得到家長的支持還是非常關鍵的。
崔學鴻:非常關鍵,現在因為好多家長都因為怕影響孩子學習。足球能帶給孩子們什么,作為教育行政管理者必須有很清醒的認識。比如剛才我們所說的“母親節(jié)”這個案例,不僅僅吸引來了家長的支持,更重要的一點是,學校體育、校園足球,要立德樹人,通過體育,通過足球,來全面培養(yǎng)我們的孩子。
搞足球就是要競技成績,這是非常片面的,也容易走向誤區(qū),實際上校園足球育人是第一位的。我們提倡快樂足球、愉快足球、智慧足球,以球立德、以球促智、以球強身、以球健心。關鍵是在日常中這些理念怎么落實到我們的育人環(huán)節(jié)中。
《校園足球》:所以還要讓學生的家長多看到孩子們踢球后的變化,從不同的角度來看給孩子帶來哪些變化,家長看到了什么?班主任看到了什么?體育老師又能看到哪些,甚至包括校長從教育管理者的角度又看到了什么變化?
崔學鴻:我們把整個學校體育和足球工作,納入促進學生整體發(fā)展的整體框架。學校體育及校園足球本身就是促進學生多方面發(fā)展的,這也是對學校體育校園足球的基本認識。就像我們教育部體衛(wèi)藝司司長王登峰所說的那樣,如果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那么體育就是教育的基石。
《校園足球》:在發(fā)展校園足球方面,您認為基層學校還存在哪些困難?還需要哪些政策方面的支持?
崔學鴻:困難是有的。比如說現在初中的足球特長生的出口在哪里?主要的原因是高中還沒有銜接上。高考的導向性還是第一位的。我們教育集團想辦一個高中足球特色班,但是現在還沒有相關政策的支持。好在現在國家在高中足球特長生的上升通道即上大學有了很大的政策支持,比如清華、北大、人大等名牌學校都開始招收足球特長生了,國家有了政策,地方應該積極跟進,地方若有了政策,我們下一步想法才可能會有大邁步地前進,國家的支持給校園足球發(fā)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校園足球》:感謝崔校長接受雜志的專訪,最后祝您工作順利,愿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的足球伴隨著學生們一起“像樹一樣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