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
摘 要:黨委會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是黨在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總結出的黨委會的基本工作原則,以集體領導、個人負責的民主集中制原則為根本指導性原則。黨委會本身就是一個實現(xiàn)民主的機構,其最根本的工作方法是加強黨的領導和群眾監(jiān)督,堅持個人分工負責、集體領導討論,以充分實現(xiàn)黨內民主。民主集中制是黨委工作的一種基本方法,它既是一種制度,又是一種領導方法。
關鍵詞:集體領導;個人負責;黨委會;工作方法
一、引言
為了加強黨的組織建設,保持黨在組織上的先進性,強化黨委的集體領導、個人負責的原則,必須強化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黨委會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是黨在革命時期和建設時期的根本工作方法,2012年新修訂的《黨章》規(guī)定:“凡屬重大問題都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由黨的委員會集體討論,作出決定;委員會成員要根據(jù)集體的決定和分工,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
二、集體領導是黨委會工作原則的前提條件
集體領導是馬克思和恩格斯表現(xiàn)社會主義制度區(qū)別于其他制度的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是社會主義制度在實踐理論上的重大創(chuàng)舉。我們黨內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黨委委員會實行常委會議事制度、書記辦公會制度等,重大問題堅持由集體討論決定。黨內民主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政治原則,黨內民主運用于黨的領導實踐領域表現(xiàn)為集體領導,集體領導是黨內民主原則和黨的群眾路線在黨的領導工作中的折射。毛澤東同志在《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中指出:“黨委要完成自己的領導任務,就必須依靠黨委這“一班人”,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作用?!薄皶浐臀瘑T之間的關系是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這同班長和戰(zhàn)士之間的關系是不一樣的,這里不過是一個比方?!秉h委會本身就是一個實現(xiàn)民主的機構,其最根本的工作方法即是充分地實現(xiàn)黨內民主。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黨委工作的一種基本方法,它既是一種制度,又是一種方法。黨委中的“班長”擁有非常強的集體領導觀念的覺悟,黨委個人說了算的現(xiàn)象明顯減少,成員增強了責任感和紀律觀念,在重大決策時能積極、主動地發(fā)表意見,對自己分管的工作,一旦集體作出決定,能夠認真貫徹執(zhí)行。
堅持一切重大問題由黨委集體討論決定。凡屬重大問題,都要經過黨委集體討論決定,這是領導班子貫徹執(zhí)行民主集中制、實施集體領導的重要標志。所謂重大問題,一般是指:涉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大事,重大工作任務的部署;干部的重要任免、調動和處理;涉及群眾利益方面的重要問題;對全局有較大影響的突發(fā)事件;上級機關規(guī)定應由黨委集體決定的問題等,上述問題,應根據(jù)情況分別提交黨的委員會、常委會集體討論決定。明確了重大問題的范圍,就可避免事無巨細地把一切問題都提到黨委會上去討論決定,就可防止黨委陷入事務主義和包辦代替的泥坑,就可使一切重大問題由黨委集體討論和決定的制度落到實處。
三、實行集體領導,必須與個人分工負責制結合
實行集體領導,必須以個人分工負責制為基礎。集體決定了的事情,要由個人分工去辦,如果只有集體領導,沒有個人分工負責去落實,集體領導則是一句空話。正如列寧指出的:“任何時候,在任何情況下,實行集體領導都要明確的規(guī)定每個人對一定事情所負的責任,借口集體領導而無人負責,是最危險的禍害。”鄧小平同志也特別強調:“集體領導決定了的事情,就要分頭去辦,各負其責,決不能互相推諉,失職者要追究責任。”個人分工負責制就是要求黨委成員都把自己分管的那部分工作切實抓起來,并對其負直接責任。
在黨的集體領導制和個人分工負責制相結合的情況下,出現(xiàn)了這樣兩種趨勢:一強調集體領導,要防止工作推諉、分工不負責的傾向,防止借口集體領導,事無巨細都由集體討論決定,使領導班子精力分散,而影響事關全局大事的決策;二是強調分工負責,要防止互相掣肘、各自為政,削弱和擺脫集體領導的傾向,不能片面強調個人分管工作的重要而影響全局工作,各項工作都應當服從、服務于經濟建設這個中心。這兩種錯誤傾向都會削弱集體領導,破壞黨的領導和團結,威脅國家政權的穩(wěn)定。只有把這兩個方面的問題解決好了,才真正實現(xiàn)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的緊密結合,各級領導班子才能真正形成領導核心,各項工作才能有序運行。
強調集體負責,同時正確處理好個人負責的關系,并把握好個人負責的原則。用好、用活、用足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把個人負責的政治、意識、思想及實踐路徑,同黨和人民群眾的信任和監(jiān)督放在工作事業(yè)的首位?!饵h章》規(guī)定,黨禁止任何形式的個人崇拜,要保證黨的領導人的活動處于黨和人民的監(jiān)督之下。
要實行好個人分工負責制,從當前實際出發(fā),應強調做到有明確合理的分工。形成決議后,要責成專人去辦。每個領導成員要明確自己的職責,做到在集體領導下各司其職,各負其責。要敢于負責,每個成員都要根據(jù)集體的決定,積極主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不允許不分大事小事都讓主要領導過問。要分工不分家,每個成員都要正確處理局部和全局的關系,堅決防止借口自己分管工作的特殊而鬧獨立和搞分散主義。
四、建立科學合理的集體領導決策和個人分工負責的責任體系
堅持集體領導制度,并不是要否定個人的作用。工作要堅持“集體的歸集體,個人的歸個人”的原則,發(fā)揚民主集中制和黨內民主的日常決策,明確規(guī)定黨委委員擔負的職責,要求在自己分工負責的工作中,除重大問題必須提交給黨委集體負責外,對于具體問題要積極、大膽地去處理,并將結果向黨委匯報。只有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相結合、相協(xié)調,才能保證各項事務的順利進行。對此,毛澤東在《關于健全黨委制》一文中,明確指出:“首先,黨委制的內容就是一切重要問題(當然不是無關重要的小問題或者已經會議討論解決只待執(zhí)行的問題)均需提交委員會討論,由到會委員充分發(fā)表意見,做出明確決定,然后分別執(zhí)行。”
集體領導要明確規(guī)定每個人所負的責任,以克服管理中的混亂和無序狀態(tài)。1922年,列寧在《關于勞動國防委員會人民委員以及人民委員會工作的指示草案》中指出,工作的首要任務是建立合理、科學的個人分工負責制度,以提高效率遏制官僚主義。政府的職責和任務是期望黨的各級機關有序、穩(wěn)定地運行,要求公職人員要敬業(yè)和有責任心,并要提高黨委委員會集體及其相關部門的決策和行動效率。衡量黨的各級機關和部門的效率,真正的客觀標準是考察它在多大程度上切實完成了應該完成的工作任務。實行黨委領導,黨委成員就可以在工作中分工合作,分頭進行調查研究,廣泛地了解黨內外群眾的愿望和要求,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并及時在黨委內部進行交流,共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的政策和所作出的決議,就能夠較好地符合客觀實際,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又能夠符合黨內外群眾的愿望和要求,做到決策民主化,還能有效地避免產生主觀主義和官僚主義。從歷史經驗得來,黨在長期執(zhí)政過程中特別是領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過程中,黨的領導制度和根本組織制度是黨內政治生活正常開展的重要制度保障,民主集中制和黨內民主需要在新的形勢下不斷發(fā)揚。
集體領導制,首先在于領導集體的確立,維護了中央權威,保證了高效決策。正如書中反復強調的:“中國的關鍵在于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的關鍵在于黨中央,黨中央的關鍵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边@就表明,在中國,只有一個核心和中樞,有效地保證了令出一門。但是,這個核心、這個中樞又不是個人,而是一個通過兩次集體民主決策選舉出來的領導集體。這個領導集體又分別代表著國家的多個權力機構,彼此之間相互協(xié)調合作,同時又相互監(jiān)督、相互制衡,從而形成了合力,發(fā)揮了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yōu)勢。
領導集體的另一面是集體領導。胡鞍鋼在《中國集體領導體制》一書中所說的,“中國穩(wěn)定的關鍵是政治穩(wěn)定,政治穩(wěn)定的關鍵是領導集團穩(wěn)定,而領導集團穩(wěn)定的關鍵是領導體制制度化、民主化、規(guī)范化和程序化?!敝袊窃跈嗔\行機制上實現(xiàn)了“領導集體”和“集體領導”的統(tǒng)一,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的統(tǒng)一,成為了世界上十分獨特的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從而保持了中國社會穩(wěn)定,為宏觀經濟的穩(wěn)步增長提供了最重要的外部環(huán)境。這一制度,發(fā)源于毛澤東,恢復重建于鄧小平,逐漸成形于江澤民,不斷完善于胡錦濤,既辯證地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人關于執(zhí)政方式的理論探索,也歷史地包含了對過去失誤和挫折的深刻總結。
五、結語
集體領導機制,之所以成為民主集中制的中國表達,是因為這一機制總是通過具體的運作機制保證實施的,中國集體領導的五種領導形式:集體分工協(xié)作機制、集體交接班機制、集體學習機制、集體調研機制和集體決策機制。這是一個從抽象走向具體的過程,在執(zhí)政時采用集體領導和個人負責,也就不會有這五大機制的具體運作。同樣,沒有這五大機制的具體運作,集體領導的理念就會成為鏡中花、水中月,無法落實到實處。無論在空間維度,還是在時間軸線上,這一機制均顯現(xiàn)出了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原創(chuàng)性。實踐也充分證明,這一領導機制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整體優(yōu)勢、大黨優(yōu)勢、大國優(yōu)勢,締造了有著鮮明中國特色的“成功之道”。
世界上并沒有也不可能有最好的政治體制模式。執(zhí)政理念、執(zhí)政方式的好與壞,最終還要看是否符合本國的國情,是否是扎根于廣大人民群眾智慧基礎上的實踐創(chuàng)新。也許,堅持走自己的路,正是制度自信的內在底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