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艷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0-0070-01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高效課堂的風暴席卷而來,滋潤著我們每一位老師和學生的心田,我們老師為之雀躍,學生為之歡呼。所謂的高效課堂,就是指高效率的課堂,這樣的課堂才是順應局勢發(fā)展的,這樣的教育才能與國際教育接軌,它符合教育發(fā)展的規(guī)律,改變過去教師滿堂灌的舊貌,高效課堂真正做到了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體現了師生完美的配合。通過學習理論和自己教學的親身體驗,我最大的感觸便是:學生學得更輕松了,學得更好了,能力更強了。那么,我們如何來適應這一新事物呢?作為教師,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1.精心設計提問,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
問題是思維的向導,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思想,科學得體的課堂提問是一個重要手段。要使課堂提問達到預期目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設計提問時,有針對性地融入思想教育內容。設計課堂提問是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教材中每一篇課文所描寫的事物和交待的事件都是循序漸進、一步步展開的。都具有特定的思想內容。因此設計課堂提問時,必須明確所提問的目的,體現所包含的思想內容,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環(huán)環(huán)有所側重。二是課堂提問要體現啟發(fā)性。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一般都隱藏在課文內容之中,因此,教師所設計的問題要科學合理、難易得當,把學生的思想感情啟發(fā)出來。同時,教師提問的口氣要熱情,態(tài)度要和藹,取消師生間的界限,使語言交際渠道暢通,為激發(fā)學生情感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民主的氣氛。三是注意提問效果。提問是為了激發(fā)學生思想感情,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因此,提問后教師不要急于作結論,要讓學生的思想得以充分流露,通過分析對比,得出正確的思想認識。如在教學《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提問:(1)看一看邱少云在山溝里是怎樣潛伏的?周圍情況怎樣?(2)想一想邱少云為什么能隱蔽的那么好?(3)看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多長時間?(4)想一想在烈火燒身的情況下他為什么能一動不動?(5)談談我們應該向他學習什么?提出問題之后,同學們各抒己見,決心學習邱少云不惜犧牲,嚴守紀律的精神。
2.引導學生選擇有效的學習方式
2.1 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fā)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面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在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不少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后,大部分能解決問題,只要讓學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師稍加點撥即可,節(jié)約大量時間,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發(fā)展。對于實踐性較強的內容,要強調學生動手操作,而且要引導學生在相互合作下進行,使學生互相檢查、幫助、促進。教師要投入小組活動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現,提高學生積極性。
2.2 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如,:作業(yè)批改在過去由教師一手包辦,學生的參與性不夠,我們應動員學生之間開展作業(yè)互改,發(fā)揮學生在評價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小組中的批改往往特別認真負責,要求特別嚴格,對于分歧的地方還會爭論得面紅耳赤。這樣,學生對所學知識作了再一次的認識,并逐步鍛煉了學生的評判能力,提高了認識水平,使課堂學習顯得更加豐滿和完善。當然,組織學生互改,內容要選擇,如果是開放性題目,會更有價值。當然,教師要加強批改指導,逐步提高批改要求。
3.注意課外積累
知識就像海洋,課本里的知識只是海面上的一個浪花,是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的,所以適當的課外閱讀是很有必要的。平時多閱讀,加強閱讀的數量,可以了解書中的大意.四大名著是必讀的,很多詩次詞方面的書籍都要瀏覽一翻, 只要你肯鉆進書的海洋游歷一番,一段較長時間后,你可能發(fā)現曾結結巴巴的你居然能出口成章。博覽群書確實能快捷有效地積累知識,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和語言的綜合能力。一般來說,閱讀量提高了,語文水平自然也提高了。而看書也有方法可言。首先應選擇好一些優(yōu)秀的讀物;在看書時,應注意運用老師教給我們的方法去看;看后亦不妨做些讀書筆記,摘錄精彩的詞句、語段和有用的材料。
4.正序教學,發(fā)展感情
對于教材中描寫自然美的課文,教師在教學時應該運用正序式教學,按作者的觀察順序或游覽順序,讓學生隨作者的所見新聞觀賞祖國的大好河山。如在教學《林?!芬徽n時,由于作者是親眼看到大興安嶺的一草一木,所以全文圍繞興安嶺展開敘述,即寫了大興安嶺的嶺——嶺上的林——林里的花,又從不同的角度贊美了它對祖國的建設的作用。我在指導學生了解課文的結構,理清文章的層次,弄清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描寫大興安嶺景物時,重點指導學生掌握作者是如何抒發(fā)感情的。作者看到千山碧、萬古長青的林海,聯想到廣廈良材,甚至桌椅,越看越愛大興安嶺,覺得它美得并不空洞,從內心感到"親切、舒服"。進而作者看到林場人們在勞動、科研、歌唱,看到人們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聯想到興國安邦的深遠意義,所以更加感到"親切、舒服"。然后,我讓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和作者的感情溝通起來,和作者在感情上產生共鳴。
總之,進行教育改革,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理念,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師的因素、學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課堂環(huán)境的因素等等,為了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從有效發(fā)展到高效,教師不僅需要以教學理論作指導,更需要不斷探索。我們必須立足于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語文,實現有效的、多向的、高質量的互動,從而達到這一最終目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