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摘要:從學生上學伊始,語文課開始伴隨他們的成長,是學生學習生涯中必須接觸的課程;而語文閱讀則是語文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分析、總結等能力。為了有效的對學生進行閱讀的培訓,養(yǎng)成語文閱讀教育目標,教師采用"批注式"的教學模式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關鍵詞:學生;批注;思維;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0-0087-01
隨著新課標的推出,其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也愈發(fā)嚴格。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把在閱讀文章時對其的所思、所想及疑惑等用批注的方式,將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寫在書的空白處,以獲得新的啟發(fā),這就是"批注式"閱讀法。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經(jīng)驗主要就小學高年級語文"批注式"閱讀法進行闡述。
1.學生在初讀中"去盡皮,方見肉",勾畫圈圈點點
當學生開始接觸一篇新文章時,在教師沒有進行講解的情況下,學生肯定有不少疑惑和想法。學生對新文章中出現(xiàn)的新詞、句子等都有極大的興趣,教師在開始講解文章時,應該讓學生解放天性,大膽的去想、去說,并讓學生把所思所想以不同的批注手法批注出來。以下是筆者研究的閱讀批注方式。
1.1 閱讀文章時把基礎的知識做批注。由于剛接觸新的文章,難免會生澀,有不懂的字詞,學生在處理這種情況時可以多讀幾遍文章,畢竟熟能生巧,再把不懂的字詞用字典的輔導書查出來,批注在空白的地方。
1.2 把在閱讀文章時的理解感受在空白處批注。不同文章的中心思想、寫作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都不同,學生在閱讀新文章時,可以參考輔導書進行理解,把理解和感受還有不明白的都批注在空白處。
例如,在教學《懷念母親》這篇課文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課前預習,把自己的感悟和通過自己參考輔導書學到的知識寫在書的空白處上。學生自行閱讀后的批注如下:《懷念母親》是季羨林的一篇散文,季羨林六歲就離開媽媽,在親戚家住了十六年,后來又離開祖國去了哥廷根,因此作者通過這邊文章表達對媽媽的懷念以及對祖國母親的懷念。通過閱讀這篇文章,我會更加珍惜有媽媽在我身邊的日子,更加愛媽媽,等媽媽晚上回來要親手幫媽媽洗腳。
1.3 把閱讀文章時產生的見解或意見寫在空白處,進行點評式的批注。每個學生閱讀不同的文章,對文章的見解以及疑惑的地方是不一樣的,學生可以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的各種思想,然后根據(jù)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文章的中心內容并批注出來。這樣做的目的是在課堂上能更好的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更深入的探索。
2.讓學生在文本中深入學習,更改、補充預習批注
閱讀教學是語文課程的一個難點也是一個重點,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成績,教師在閱讀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走進文本,置身于文本之中。在帶領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入的品讀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把在閱讀時對文章的句子或字詞有更深刻的解讀或想法批注出來。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對文章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這時學生就可以回過頭查看自己預習時做的批注,然后把當時只是對文章有膚淺的認識的批注用不同顏色的筆在旁邊做改正和補充,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以《唯一的聽眾》一文為例:
(1)教師帶領學生一起閱讀樂課文后,可以提問學生:對于這篇新文章,你們想要解決什么問題?學生根據(jù)課前的批注,就會回答"唯一"
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作者只有唯一的一個聽眾、老人沒有耳聾為什么要跟作者說自己耳聾。
(2)在了解了老人為什么要裝耳聾后,師生在一起閱讀5-8段,并把老人鼓勵作者的話做記號,寫出自己對老人這一做法的理解與感受。在老人的鼓勵下,作者的信心且有力量,這一轉變讓家里人都難以置信,寫出自己難以置信的理解。
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開發(fā)了學生的邏輯思維,鍛煉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有效地提高了課堂的教學質量。
3.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完文章后,讓學生寫下對文章的感悟
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大部分學生都已經(jīng)把新的知識消化完全,為了進一步的進行鞏固,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yè)時,可以讓學生用聯(lián)想手法、仿寫手法等方式,把在復習課文知識時引發(fā)的新感悟和心得批注出來,抒發(fā)學生內心對這篇文章的真實情感。
《唯一的聽眾》一文,學生通過學習,對文中的老婦人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對自己的人生目標有了新的想法,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原來的批注上做最后的修改和升華。有的學生寫到"以后我也要做一個像老婦人那樣有高尚品德的人,經(jīng)常幫助有需要的人"。有的學生寫到"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4.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在語文閱讀中采用"批注式"閱讀,在書中留下自己青澀到成熟的想法,見證自己的成長,也用這樣的個性閱讀提升自身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在語文課程中相對較難的閱讀教學中注入個性化的"批注式"閱讀模式,能有效的幫助學生擴展邏輯思維能力,養(yǎng)成思考性閱讀的習慣,提升學生閱讀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 楊軍芳.讀文本的"空白"[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