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明清時期中朝文化交流研究綜述
——以《燕行錄》為中心

2017-12-01 09:54谷小溪
長江叢刊 2017年27期
關鍵詞:使臣文化交流朝鮮

谷小溪

明清時期中朝文化交流研究綜述
——以《燕行錄》為中心

谷小溪

目前學界慣于將明清時期朝鮮王朝出使中國的紀行作品統(tǒng)稱為“燕行錄”或“使華錄”,在此以《燕行錄》為中心,從以朝鮮使臣為媒介的中朝文化交流研究、以中國使臣為媒介的中朝文化交流研究、比較文學形象學視域下的中朝文化交流研究、紀行文學視域下的中朝文化交流研究幾方面對明清時期中朝文化交流研究的先行成果作以綜述。

明清時期 中朝文化交流 《燕行錄》

明清時期,朝鮮王朝定期派遣使臣來華朝貢。使行過程中,使臣及隨行人員以詩歌、日記、雜錄、奏折等形式翔實記載沿途見聞和外交始末,歸國后整理集輯,作為上報朝廷或私人收藏的文字資料。此類作品多以漢字撰寫,是記錄中朝兩國文化交流本事的重要文獻。目前學界慣于將明清時期朝鮮王朝出使中國的紀行作品統(tǒng)稱為“燕行錄”或“使華錄”,在此以《燕行錄》等文獻為中心,對明清時期中國與朝鮮王朝文化交流研究的先行成果作以綜述。

一、以朝鮮使臣為媒介的中朝文化交流研究

朝鮮使臣是中朝文化交流活動的直接參與者,來華途中,使團成員通過唱和筆談、選購書籍、饋贈禮物等渠道增進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促進了兩國文化交流,也為史料文獻提供補充。

近年來學者通過對《燕行錄》文獻的悉心研讀,發(fā)掘朝鮮使臣在中朝文化交流史中的現(xiàn)實意義。日本學者夫馬進《朝鮮燕行使與朝鮮通信使》一書,對朝鮮使臣閔鼎重《燕行日記》所錄《王秀才問答》進行解析并指出,由于作為觀察者兼報告者的朝鮮使臣興趣點和立場不同,其紀行作品與正史記載往往存在不一致的現(xiàn)象。對于中國史研究者來說,紀行作品中的風土民情與日常瑣事恰好可補正史之不足。作者還將1765年洪大容燕行與1764年朝鮮通信使的經(jīng)歷進行比較,討論了洪大容在中國體驗到的“情”的問題,認為18世紀后期朝鮮知識階層依然生活在朱子學的世界而忽視了“情”的存在,洪大容等北學先驅(qū)是將“情”作為現(xiàn)實生活基礎和人生普遍真理而給予重視的學者集團。[1]

劉為《清代中朝使者往來研究》一書,以整體存在的“使者”(或使團)為研究對象,從清朝與朝鮮往來使者制度的建立、使行種類和任務、使團規(guī)模和人員結(jié)構(gòu)、使行路線行程及館舍、使行制度與禮儀、貢品禮物與回賜加賞、使行往來的經(jīng)濟活動、使團的文化交流活動幾方面對清代中朝使者往來情況系統(tǒng)闡述。第八章專門論述清代中朝使者文化交流盛況,通過大量文獻史料對中朝使者采買書籍文物與文士交往始末進行介紹與剖析。書末附錄“清朝與朝鮮往來使者編年”及“朝鮮事大紀行目錄”,前者將崇德二年(1637)至光緒二十年(1894)凡257年兩國歷次往來的使行名稱、時間、使命及完成情況等進行系年和考證,為該領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2]

牛林杰、李學堂《17-18世紀中韓文人之間的跨文化交流與文化誤讀》一文,以17-18世紀中韓文人交流為中心,考察東亞文化的共性與差異在中韓跨文化交流中的特點。作者重點闡述了朝鮮安東金氏、豐山洪氏兩大家族與清代文人的交往并指出,中韓兩國相似的文化背景及漢字、漢詩和學術(shù)切磋的重要作用深化了跨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廣度,但兩國畢竟具有不同的民族性質(zhì),難免在交流中存在文化誤讀現(xiàn)象,應以理解的心態(tài)和詳盡事實來促進跨文化交流與傳播。

楊雨蕾《燕行與中朝文化關系》一書,以明代《朝天錄》和清代《燕行錄》為基礎,以朝鮮使臣為中心,對十六至十九世紀初中朝文化交流進行實證研究,闡明朝貢體制下朝鮮使臣的文化意義和明清時期中朝關系的嬗變。除介紹中朝文人的直接交往外,作者專門討論了以燕行使臣為媒介的漢籍、西學東傳情況,著重闡述朝鮮北學思想的興起與發(fā)展在中朝文化交流和朝鮮華夷觀變遷中的重要作用,強調(diào)中華文化的向心力是歷史上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國際關系的基點。

孫衛(wèi)國《明清時期中國史學對朝鮮的影響——兼論兩國學術(shù)交流與海外漢學》一書,從史學立場探討明清時期中朝文化交流的一個側(cè)面,其中既涉及《明實錄》《朝鮮王朝實錄》等官史在兩國史學發(fā)展中的重要意義,也舉例探討了王世貞史學著作東傳、朝鮮《皇明遺民傳》作者與成書、吳慶元《小華外史》等中朝史學著作的相關問題。書中另有兩篇論文考察清代中朝士人的交往,其中《朝鮮燕行士人與清朝儒生——以洪大容與嚴誠、潘庭筠、陸飛交往為中心》一文,通過梳理洪氏四人對朱子詩注、陽明學說和尊周思想等問題的切磋過程,闡述了乾嘉學術(shù)與朝鮮北學派的密切聯(lián)系;《清乾嘉時期中朝士人之學術(shù)交誼——以朝鮮〈韓客巾衍集〉之西傳清朝及其關涉之士人交往為中心》一文,以四家詩《韓客巾衍集》的西傳為主線,分別考察朝鮮詩人柳琴、李德懋、樸齊家、柳得恭、李書九與清代士人之交往。[3]其它論著又如廉松心《十八世紀中朝文化交流研究》、王錦民《柳得恭與清朝士人的交游》、吳伯婭《從〈熱河日記〉看18世紀中韓文化交流》等,均從燕行使者群體或獨立作家作品視角考察清代中朝文化交流情況。一些學者還以“燕行”的特定場景或具體文化領域為切入點展開專題研究。北京琉璃廠是中朝士人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明清時期朝鮮使行人員在琉璃廠購買書籍文物、結(jié)交文人墨客等文化活動異常活躍。許多學者曾對此展開研究,探討潛藏這一現(xiàn)象背后的文化意義與朝鮮士人心態(tài)。樸現(xiàn)圭《朝鮮使臣與北京琉璃廠》一文,整理了《燕行錄》中朝鮮英祖至純祖年間北京琉璃廠的有關資料,闡述琉璃廠在中朝文化交流中的媒介作用。楊雨蕾《北京琉璃廠與清代中韓文化交流》一文,在發(fā)掘《燕行錄》相關史料基礎上,系統(tǒng)考察北京琉璃廠的時代特征、史料價值及朝鮮使臣在琉璃廠求購書籍、結(jié)交文士的情況,并指出北京琉璃廠是朝鮮北學運動的源頭,在清代中朝文化交流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王振忠《琉璃廠徽商程嘉賢與朝鮮燕行使者的交往——以清代朝鮮漢籍史料為中心》一文,以朝鮮使臣金士龍《燕行日記》為線索,考察了琉璃廠徽商程嘉賢與金士龍的詩文友誼。此外,王政堯《略論〈燕行錄〉與清代戲劇文化》一文,選取金昌業(yè)、柳得恭等朝鮮學者的八種《燕行錄》進行分析,認為朝鮮學者對清代戲劇、民俗文化的著錄具有直筆、全面、完整等特點,在同類外國作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金敏鎬《朝鮮時代〈燕行錄〉所見中國古典小說初探》一文,對《燕行錄》關于中國古典小說的資料鉤稽整理,探討了明清時期朝鮮士人對中國小說的認知狀況及明清小說東傳情況。刁書仁《朝鮮王朝對中國書籍的購求及其對儒家文化的吸收》(《古代文明》2009年02期)、鄒振環(huán)《明末清初朝鮮的赴京使團與漢文西書的東傳》(《韓國研究論叢》1998年00期)等則從漢籍、西書東傳史實探討中朝文化交流情況。

二、以中國使臣為媒介的中朝文化交流研究

明清時期,中國不僅接受朝鮮使臣朝貢,也定期遣使赴朝,代表皇帝主持冊封、慰問、吊祭等外交事務。就明朝而言,赴朝使臣多為飽學之士,使行途中與朝鮮官員詩文唱和,創(chuàng)作大量吟詠朝鮮風物民情的詩文作品,中朝唱和詩集《皇華集》即是以赴朝明使為媒介的中朝詩歌交流佳作。與明代相比,清代使臣與朝鮮文人的唱和作品較少,特別是在兩國關系微妙的清代前期,赴朝使臣多為武職,文學素養(yǎng)比較有限,且雙方官員奉行“人臣無外交”的原則,除例行公事外,彼此保持心理距離,故清初赴朝使臣與朝鮮官員的詩文交往遠不及明代的彬彬盛況。清代使朝紀行作品主要有阿克敦《東游集》和《奉使圖》、柏葰《奉使朝鮮驛程日記》、魁齡《東使紀事詩略》、馬建忠《東行三錄》、崇禮《奉使朝鮮日記》等,而清初僅有阿克敦的作品較為知名。如前所述,學界對朝鮮使臣在中國的文化交流情況已有論述,但囿于數(shù)據(jù)不足,以中國使臣為媒介的中朝文化交流研究還很有限。

在文獻綜述方面,祁慶富、金成南《關于中韓文化交流史史料的發(fā)掘與整理》一文,概述我國關于中韓文化交流史史料的整理現(xiàn)狀,對中國官方史料、使臣著述、詩文筆記、類書叢書等文獻古籍保存朝鮮史料的情況分類闡述,并針對當時國內(nèi)學術(shù)進展對《海東詩選》、《韓客詩存》、《奉使圖》等不同版本的學術(shù)新發(fā)現(xiàn)進行梳理。由于論文撰寫時《燕行錄》的大規(guī)模整理出版尚未完結(jié),文章內(nèi)容仍有待完善,但作者對上世紀中朝文化交流史史料整理情況的歸納與研究方法的提煉仍給予人們寶貴借鑒。

在理論研究方面,一些學者以明清使臣赴朝作品與經(jīng)歷為切入點闡述中朝文化交流情況,如杜慧月《明代文臣出使朝鮮與〈皇華集〉》一書,通過對中韓史料、文集、筆記、地方志文獻的鉤稽整理,以《皇華集》再現(xiàn)明使與朝鮮文臣詩文酬酢的文化圖景,并從歷史、政治、地理、文學等視角對詩歌分類賞析,揭示《皇華集》的文學價值與現(xiàn)實意義。孟憲堯《〈皇華集〉與明代中朝友好交流研究》一文,對《皇華集》的創(chuàng)作背景與體例由來、赴朝明使使行路線與所經(jīng)景觀、《皇華集》的版本、作者、內(nèi)容與價值等問題詳細梳理,并結(jié)合史料文集透露的外交細節(jié)考察詩賦外交在兩國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其它論著如王克平《〈皇華集〉所反映的中朝文化交流》、曹春茹《明代使臣在朝鮮的政治、文化活動》等,從《皇華集》和赴朝使臣群體的角度探討明使與朝鮮文臣的文化交流活動。

一些學者還從《皇華集》的具體作品入手,通過特定使臣作品與經(jīng)歷的專門考察揭示明朝使臣在詩賦外交中的重要意義。如曹虹《論董越〈朝鮮賦〉—兼談古代外交與辭賦的關系》一文,對明使董越《朝鮮賦》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創(chuàng)作態(tài)度、文體意趣等要素進行探討,并以此個案為基點,針對儒學背景下外交與辭賦的關系形態(tài)闡發(fā)觀點,指出外交與賦體文學在朝貢體制中的交互作用。詹杭倫、杜慧月《〈遼海編〉與倪謙出使朝鮮考述》一文,考察了明使倪謙的使朝背景、《遼海編》的編印經(jīng)過和內(nèi)容價值等問題,肯定了倪謙《遼海編》的學術(shù)意義。姜維東《劉鴻訓〈辛酉皇華集〉研究》一文,圍繞《辛酉皇華集》對明使劉鴻訓、楊道寅在作品中的形象、《辛酉皇華集》的版本情況和史學價值等展開探討,認為《皇華集》所載詩文作品是了解詩人人格事跡和考察明代中國與朝鮮情況的重要參考。其它論文如葉曄《明人域外賦雙璧:董越〈朝鮮賦〉與湛若水〈交南賦〉》、傅德華、李春博《明弘治年間中朝禮儀外交——以董越出使朝鮮為中心的考察》等,均從個案回溯以明使為媒介的中朝文化交流盛況。

與上述論著相比,學界關于清代使臣在朝境內(nèi)的文化交流情況涉及較少,主要文章有鄭恩主《阿克敦〈奉使圖〉研究》和《朝鮮時代明清使行關聯(lián)繪畫研究》(韓國學中央研究院2008年博士學位論文)、黃有?!肚宄⒖硕亍捶钍箞D〉初探》(《當代韓國》1999年Z1期)、廉松心《清代中朝文化交流的結(jié)晶—〈奉使圖〉》(《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等,從文學、歷史、藝術(shù)等角度論述了清使在朝鮮的文化交流情況,但對此環(huán)節(jié)的考察仍有待深入。

三、比較文學形象學視域下的中朝文化交流研究

朝鮮對中國的了解主要借助燕行使臣在紀行作品中的描述,出于政治功用與文學創(chuàng)作的需要,燕行使臣將異國見聞與個人感悟融合在作品中,再現(xiàn)了中國社會情境,但民族文化差異衍生的誤讀現(xiàn)象也不容忽視。

近年來學界對《燕行錄》體現(xiàn)的朝鮮士人眼中的中國社會形態(tài)愈發(fā)關注,許多學者以比較文學形象學的方法透視朝鮮紀行文學“對‘異國’形象的塑造或描述”[4],并通過《燕行錄》等一手數(shù)據(jù)與中國史料的對照,準確把握“他者”對中國社會形態(tài)的理解與誤讀,從而更理性的審視中國社會形態(tài)與朝貢體制下朝鮮華夷觀的嬗變。

王振中《朝鮮柳得恭筆下清乾嘉時代的中國社會—以哈佛燕京圖書館所藏抄本〈冷齋詩集〉為中心》一文,通過對抄本《冷齋詩集》及相關書籍的比較,揭示各版本內(nèi)容之異同,藉以考察乾嘉時期的中國社會與士人心態(tài)。徐東日《朝鮮朝使臣眼中的中國形象——以〈燕行錄〉〈朝天錄〉為中心》一書,以朝鮮多部《燕行錄》、《朝天錄》為研究對象,以跨學科的研究方法考察朝鮮使臣眼中的明清社會,以域外視角反觀中國文化,通過對風俗、建筑、服飾等文化因素的闡釋剖析“他者”視域下中國形象的演變和內(nèi)在動因,為《燕行錄》的形象學研究拓展新的思路。[5]全美子《18世紀韓國游記中的中國形象——以三種“燕行錄”為中心》一文,以比較文學形象學的研究方法對金昌業(yè)《老稼齋燕行日記》、洪大容《湛軒燕記》和樸趾源《熱河日記》三種不同時期的《燕行錄》分別解析,闡述了燕行作品與“他者”對中國社會集體想象間的互動關系。馬靖妮《〈熱河日記〉中的中國形象研究》利用形象學理論對樸趾源《熱河日記》文本展開分析,探討作品對中國形象多方面敘述的社會心理背景和深層文化意蘊。文章指出,盡管中朝文化具有極高相似度,但畢竟屬于不同的民族文化?!稛岷尤沼洝匪茉斓闹袊蜗笕詫儆诋愘|(zhì)文化交流的范疇,難免存在對中國的誤讀,而誤讀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創(chuàng)新,不僅沒有削弱《熱河日記》的價值,反而凸顯其重要意義所在。韓梅《韓國古代文人眼中的中國——以〈朝天記〉、〈朝京日錄〉、〈入沈記〉為中心》一文,以明清時期三種具有代表性的朝鮮使行日記為研究對象,揭示了十六至十八世紀朝鮮文人眼中的中國形象,并結(jié)合兩國文化背景闡釋其成因。李根碩《朝鮮的中國想象與體驗(從17世紀到19世紀)——以〈燕行錄〉為中心》一文從比較文學與文化的角度研究《燕行錄》所描述的中國和中國人,并重點探討形成這種形象的主觀原因。其它作品如曹奎益《〈燕行錄〉中的千山、醫(yī)巫閭山和首陽山形象》(《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柳森《論〈熱河日記〉中的六世班禪形象》(《民族文學研究》2012年06期)、黃普基《明清朝鮮使者筆下的山海關》(《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4版)等則以《燕行錄》中的細節(jié)內(nèi)容和重要意象入手,從地理風貌、社會民俗等不同側(cè)面闡釋朝鮮使臣眼中的中國形象。

四、紀行文學視域下的中朝文化交流研究

《燕行錄》內(nèi)容包羅萬象,體裁繁復多樣,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也代表著韓國漢詩作品和紀行文學的極高成就。許多學者從紀行文學角度對《燕行錄》進行研究,挖掘紀行詩文的內(nèi)在意蘊,或以朝鮮使行人員與中國文人的唱和筆談等交往活動為契機,剖析朝鮮詩人的文學觀念及中國文學在朝鮮文壇的影響與接受過程,有利于對燕行作品的深刻理解。前者如韓國學者崔康顯《韓國紀行文學研究》與林基中《燕行歌辭的研究》,對《燕行錄》中少量作品的文學價值進行概述,是此領域研究的早期成果。樸現(xiàn)圭《朝鮮正使李肇源與清松江周達的真正友誼與筆談錄:〈菊壺筆話〉》一文,以朝鮮使臣李肇源和清代文士周達的筆談錄《菊壺筆談》為考察對象,分別論述了《菊壺筆談》的版本、筆談者生平和筆談內(nèi)容等,展現(xiàn)了李肇源與周達的異國友誼。作者對筆談內(nèi)容的分析深刻到位,以文學視角對詩文酬酢和其它雅事的記述賞析玩味,肯定了《燕行錄》的解讀運用在相關領域研究的重要性。[6]詹杭倫《中國明朝詔使與朝鮮李朝遠接使唱和詩研究》一文,以朝鮮詩話《菊堂排語》為研究對象,介紹并分析了該書作者、性質(zhì)與小序,對書中記載的中朝使節(jié)唱和詩進行考述,闡述了明朝詔使與朝鮮遠接使唱和詩的意義和價值。李巖《簡論〈朝天錄〉與李晬光的“朝天”詩》一文,全面考察了朝鮮文人李晬光三次出使明朝所作《朝天錄》、《朝天續(xù)錄》兩部詩集的思想內(nèi)容與藝術(shù)特色,并指出在描繪異域風情的過程中融入作者遭遇、教養(yǎng)等要素,融情、景、議論于一體,突出作者在異國的審美感受,體現(xiàn)作品的思想意義,是朝鮮前半期《朝天錄》的獨特之處。樸香蘭《〈燕行錄〉所載筆談的文學形式研究——以洪大容與樸趾源為中心》一文,對清代中朝文人筆談舉例研究,認為朝鮮使臣的筆談不僅是具有高度思想性與文學性的文學文本,也是體現(xiàn)中朝社會時代變化,摸索思想上的解決方法的文本。后者如錢志熙《從〈韓客詩存〉看近代的韓國漢詩創(chuàng)作及中韓文學交流》一文,以研究韓國近代漢詩與近代中韓文學交流事跡的重要典籍《韓客詩存》為對象,以具體詩人詩歌為例,探討《韓客詩存》的藝術(shù)成就和明清至近代中韓文學交流的形式與特征。金柄珉《朝鮮北學派文學與清代詩人王士禛》一文,論述了清代著名詩人王士禛文學思想和詩歌風格對李德懋、李書九等朝鮮北學派文人的影響及北學派對王士禛文學的接受與創(chuàng)新,并指出北學派詩人在詩歌理論和創(chuàng)作上反對復古主義和形式主義,擺脫“詩言志”的傳統(tǒng)觀念,與接受王士禛的文學有一定聯(lián)系,推動了中朝文學的雙向交流。[7]金柄珉的另兩篇文章《〈韓客巾衍集〉與清代文人李調(diào)元、潘庭筠的文學批評》考察了《韓客巾衍集》在中國的傳播過程和原因,并分析了清代學者的評論對朝鮮北學派學者詩歌創(chuàng)作的促進作用;《朝鮮詩人樸齊家與清代文壇》則考察了朝鮮實學派文人樸齊家的詩歌創(chuàng)作及其在中朝文化交流傳播中的重要貢獻。李巖《朝鮮李朝實學派文學觀念研究》一書,對朝鮮實學派文學觀的形成、發(fā)展與成熟和歷史貢獻深入探討,并以樸趾源、丁若鏞等實學派學者的文學觀念為例,對朝鮮實學派文學觀念做出客觀評價。樸香蘭《李書九文學與中國文學之關系》一文論述了朝鮮實學派文人李書九詩歌創(chuàng)作、詩學理論對王士禎“神韻說”的接受與借鑒,并指出闡明李書九詩歌與清代文壇的關聯(lián)對認識韓國漢詩文學的發(fā)展規(guī)律具有深遠意義。其它作品如韓衛(wèi)星《洪大容文學與中國之關聯(lián)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李永男《丁若鏞與顧炎武的社會詩之比較》(《東疆學刊》2009年04期)等,均從燕行使臣與中國文人的具體交往入手,考察朝鮮詩人的文學觀念及中朝文學的雙向作用,有利于中朝文化交流的深入研究。

[1][日]夫馬進.朝鮮燕行使與朝鮮通信使[M].伍躍,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劉為.清代中朝使者往來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2.

[3]孫衛(wèi)國.明清時期中國史學對朝鮮的影響——兼論兩國學術(shù)交流與海外漢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

[4]孟華.比較文學形象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5]徐東日.朝鮮朝使臣眼中的中國形象——以〈燕行錄〉〈朝天錄〉為中心[M].北京:中華書局,2010.

[6][韓]樸現(xiàn)圭.朝鮮正使李肇源與清松江周達的真正友誼與筆談錄:《菊壺筆話》[G].張伯偉.域外漢籍研究集刊(第4輯).北京:中華書局,2008.

[7]金柄珉.朝鮮北學派文學與清代詩人王士禛[J].文學評論,2002(04).

遼寧工業(yè)大學文化傳媒學院)

本文系遼寧省教育廳項目“清代前期朝鮮‘燕行錄’文獻研究(1637-1736)”(編號:JW201615411)。

谷小溪(1984-),女,遼寧錦州人,文學博士,講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猜你喜歡
使臣文化交流朝鮮
兩岸賞石文化交流線上展覽
以“春風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強兩國“心通意和”
靈渠胡人俑與貢道的外國使臣
充滿期待的中韓文化交流年
特殊時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續(xù)在線
朝鮮國慶"輕松"閱兵顯自信
淺論越南使臣與花山巖畫
唯一的要求……
朝鮮試爆氫彈,中方堅決反對
朝鮮平靜度過“金正恩生日”
宜都市| 上虞市| 合山市| 都江堰市| 钟祥市| 富阳市| 莫力| 德阳市| 太谷县| 都江堰市| 沁阳市| 荔波县| 新余市| 莒南县| 三亚市| 阿拉尔市| 准格尔旗| 昌乐县| 汝城县| 上饶县| 江阴市| 克什克腾旗| 济宁市| 富阳市| 曲沃县| 秦皇岛市| 南投县| 阆中市| 新民市| 慈利县| 宣武区| 恩平市| 韩城市| 阿尔山市| 佛山市| 平塘县| 西和县| 友谊县| 乌兰浩特市| 苍山县| 宁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