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新階
一
我每次到漁峽口,都覺得異常激動,仿佛是到了一個特別熟悉的地方,這里的群山,這里流淌的清江,這里的每一棵樹,每一座房子,都好像是昨天目睹過的。
是上帝已經(jīng)注定我和漁峽口有一種緣分,還是因為陰差陽錯的原因致使我和漁峽口擦肩而過才有這樣一份情愫?我不止一次地思考,但是始終沒有找到答案,也許,世界上并不是每一件事都有答案吧。
漁峽口最值得一說的自然是夷城。
廩君在武落鐘離山通過浮舟擲劍,贏得君位,五姓共立。
巴國由此建立。
巴國畢竟弱小,楚國不斷來犯,巴國不得不實行戰(zhàn)略轉(zhuǎn)移,有一支拼死向東突圍,這就是現(xiàn)在在鄂東一代的巴人后裔,大部分跟隨廩君向西去開疆拓土。這支隊伍一路向西,過了巴山峽,又過了資丘的險灘,江水稍微平緩,廩君率領(lǐng)的隊伍乘著土船來到了一個叫香爐石的地方,這里就是后來的夷城?!稌x書》是這樣描述夷城的:
夷城石崖曲,泉水亦曲,廩君望如穴狀,嘆曰:“我從穴中出,今有入此,奈何?”崖即位崩,廣三丈余,而階陛相乘,廩君登之,崖上有平石,方一丈,長五尺,廩君休其上,投策問計,皆著石焉。因立城而居之,其后種遂繁。
《太平寰宇記》也有記載:
夷城山石曲,其水亦曲,廩君望之而嘆,山崖為崩,上有平石二丈五尺,因立城而居之,四姓臣之。
廩君于是決定在此建都。巴國后來在恩施、重慶都建立過都城,但最早建立都城的是位于今天漁峽口的夷城。1983年、1988年、1989年省考古隊三次在此發(fā)掘。出土文物上萬件,有大量甲骨,還有石矛和骨器藝術(shù)品,出土最多的還是陶釜、陶罐,還有鐵器,這些都很好地印證了夷城是巴國早期的都城。出土文物中,最為珍貴的是兩枚陶制印章,這兩枚印章將世界印章史提前了500年,可以說,這兩枚印章是世界上最早的印章。漁峽口也有了世界之最。
夷城考古發(fā)掘以后,我去過那里好幾次。當我站在那個二丈五尺的平石上俯瞰清江,碧綠的江水湯湯東流,夷城周圍林木蔥蘢,地勢平坦開闊。我頓時感覺到一股靈異之氣從腳下升騰而起。想當年,這里也是人聲喧嘩,繁華鬧熱,一派祥和景象。最近再一次去夷城,這里已經(jīng)修建起香爐石早期巴文化遺址公園,亭臺樓閣,茂林修竹,一派生機,山水自然風光和遠古歷史文化融為一體,再現(xiàn)古代巴人生活情景,穿行于景區(qū)步道之間,氣象森然,王者之氣撲面而來。
公園旁邊修建了600多平方米的出土文物展覽廳,展出部分出土文物,這些文物有力地證明了距今4000多年前,就有巴人在這里生活。
夷城真是個好地方,有山有水,尤其是在陸路交通極不發(fā)達的時代,夷城緊臨清江,運輸方便。這里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富,土民勤勞,物阜民豐,安居樂業(yè),正所適也。但是廩君理想遠大,一心要使巴國強大,絕不能小富即安,他的目光總是向著遠方。
廩君布置好夷城的防務(wù)和生產(chǎn),便率軍繼續(xù)西進,經(jīng)招徠,過伴峽,來到了一個地方,風光迤邐,豁然開朗,原來是鹽水女神部落。
廩君自然當去拜會鹽水女神,他一下子就被鹽水女神的美貌驚呆了,她不但貌美如花,還會唱山歌,她的歌聲讓江水停留,讓百鳥駐足。
鹽水女神早就聽說了廩君比武為王的故事,她對這位人世間不凡的偉丈夫、巴人部落的大英雄愛慕已久,想不到今天竟然來到了自己面前,真是天遂人愿。
鹽水女神走到廩君面前,拉起了他的手,那一瞬間,四目相對,熾熱如火。
廩君和他的隊伍暫時在鹽水部落住下了。這里真是一塊寶地,物產(chǎn)豐富不說,特別是產(chǎn)鹽真是難得。鹽水女神一心要留廩君在此同筑愛巢,廩君遂也沉醉于溫柔鄉(xiāng),但他很快便想到了自己的事業(yè),想到了開疆拓土的重任。他告別鹽水女神,準備踏上西進的征途。鹽水女神苦苦挽留,廩君去意已決,鹽水女神只有帶著她的子民化作飛蟲,遮住了陽光。廩君看不見前進的道路,只得暫留。晚上,廩君和鹽水女神再次話別,并把青色絲線送給鹽水女神作為信物。第二天,當鹽水女神帶著她的子民再次化為飛蟲飛上天空遮住陽光時,廩君看到了那根飄揚的青色絲線,于是搭弓射之。那一刻,他淚如泉涌。
《世本·氏姓篇》記載了這一凄婉的傳說:
鹽神暮輒來取宿,旦即化為飛蟲,與諸蟲群飛。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積十余日。廩君不知東西所向,七天七夜。使人操青縷以遺鹽神,曰:“纓此即相宜,云與女俱生,宜將去。”鹽神受而纓之。廩君即立陽石上,應(yīng)青縷而射之,中鹽神,鹽神死,天乃大開。
對于廩君的這一舉動,文人們多有批判。文人們多是愛情至上的,他們認為廩君過于冷血,一個人連心愛的人都可以射殺,還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因而,出自今天的文人之手的諸多樣式的文學作品中都重新演繹,或者皆大歡喜,或者鹽水女神主動為廩君擋箭而死,都回避了廩君射殺鹽水女神的情節(jié)。
愛情無疑是偉大的、神圣的,但它的偉大神圣并不是唯一的。在歷史向前發(fā)展的過程中,在推動人類文明發(fā)展的變革中,有很多需要犧牲,自然也包括愛情,所以,我不傾向指責廩君的無情和冷血,他為了一個民族的事業(yè)可以犧牲愛情,他就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他是偉大的戰(zhàn)士!當然,鹽水女神也沒有錯,作為女性,為了捍衛(wèi)愛情,不惜自我犧牲,不惜付出最沉重的代價,她是最偉大的愛神!
廩君率領(lǐng)的隊伍一路向西,且戰(zhàn)且進,巴國的疆域不斷擴大,一直擴展到今天的恩施、重慶、貴州、湘西地區(qū),當然,那是經(jīng)過一代又一代巴人首領(lǐng)率軍拼搏而來,并非廩君一代所為。
廩君死于何時,同他生于何時一樣,沒有記載,老死還是戰(zhàn)死,無從可考。傳說他在夷城稍下的巴王沱落水而死,在資丘以上的向王灘被打撈上岸,才有了這兩個地名。無論如何而死,無論他死于何處,他一生熱愛夷城,必定歸葬夷城?!逗鬂h書·南蠻西南夷列傳》記載:“廩君死,魂魄化為白虎,巴氏以虎飲人血,遂以人祀焉?!睆[君死后化為白虎的地方,后稱白虎壟。白虎壟就在夷城對面的山坡上。前些年,老縣長劉光容掛帥的縣民族文化研究會在此修建了廩君陵,陵園占地25畝,其中先祖廩君墓占地8000平方米,墓高13米,直徑90米。環(huán)陵墓鋪設(shè)有長320米、寬3米的青石板人行道。陵墓前建有占地面積100多平方米的祭祀亭,這是先祖廩君陵的標志性建筑。陵墓后有土家族大姓“白虎壟堂”覃氏宗祠。陵園內(nèi)建有題詞碑林走廊,共鐫刻著古籍史書記載和各級領(lǐng)導、學者題詞的石碑30余塊。endprint
先祖廩君神道全長420米、寬3米,其中建有青石臺階360級,直上廩君陵園。神道兩旁,種植綠化樹木400株,種草3000平方米。為方便游客參觀,廩君神道前建有8000平方米的停車場。廩君神道石牌坊矗立在420米長的神道最前沿,寬10米,高6米,四柱三門。正門上方橫眉上刻有著名畫家汪國新先生題寫的篆書“廩君神道”四個大字。四柱上刻有兩副對聯(lián):“虎沖霄漢載雄魄,壟鎮(zhèn)巴山乘大風”、“香爐石畔建夷城威振渝東黔北,白虎壟頭護巴胄德被漢南湘西”和象征吉祥的白鶴祥云圖案。左右兩門上方刻有精制花紋,四柱下方均有石鼓狀的花紋抱柱10個,整個牌坊高大雄偉,加工制作精美,堪為廩君陵園中的一大文化景觀。
我每次來瞻仰廩君陵,在那長長的石階上攀登時,總有一種神圣無比的情緒充盈我的胸腔,一種闊達高遠的意境籠罩我的思緒。
每當此時,我總是感到自己的渺小,感到自己思想的渺小。
二
去年秋冬之交,我去參加漁峽口的椪柑文化節(jié),在朋友的帶領(lǐng)下,瞻仰了久負盛名的鹽井寺。
寺門口一棵黃連樹高大無比,虬勁的枝丫伸向天空,樹枝上拴滿了紅布條,這景觀,在很多寺廟都會見到,也許有很多人來此許愿,這些紅布條一定是還愿的人拴上去的。由此可見鹽井寺的香火并不冷清。寺內(nèi)除了大殿,還有舍利塔和義渡亭等建筑巍然屹立。
鹽井寺原名傳慶寺,始建于唐,興于宋,歷經(jīng)唐、宋、元、明、清、民國六個朝代,香火不斷,僧侶一代接一代,香火一年又一年。香火鼎盛,為主理長陽、巴東、五峰佛事的一大叢林。據(jù)《宜昌府志》載:明代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1年)十二月二十日,驀被田宣撫親統(tǒng)兵甲一千人,前至長陽、巴東兩縣交界地鹽井寺駐扎,能住一千人的寺廟,可見規(guī)模之大。
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鹽井寺遭到一場大火,神院大都化為灰燼,只剩下觀音殿一座??滴跷迨吣辏ü?718年),大火后的第九年,鹽井寺又開始了大規(guī)模重建。宜都宋山僧人靜波禪師來到鹽井寺,見這里前有清江,背靠大山,左右延展,氣象森然,深感這里是天生的佛門圣地,于是四方募資,重新修建了祖師殿、關(guān)公殿。寺院的香火漸次恢復(fù)。到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鹽井寺進一步擴大,有九十九重大殿,住著九百九十九個和尚,廟田近千畝,香火縹緲,經(jīng)聲朗朗,鐘鼓陣陣,一直傳到清江對岸很遠很遠的地方……后屢遭戰(zhàn)火,年久失修,規(guī)模日漸縮小。新中國成立以后,寺內(nèi)僧人相繼還俗。寺內(nèi)僅有祖師殿、地母殿、義渡亭、石獅和數(shù)塊殘缺的石碑,有的做階檐石,有的散臥在屋檐下,向人們訴說著鹽井寺的千年滄桑。2010年曾經(jīng)發(fā)生過文物被盜事件,轟動全國。 2011年政府重新整修寺廟,恢復(fù)鹽井寺的日常迎佛拜佛活動。但規(guī)模大不如從前,一直有人試圖恢復(fù)往日鹽井寺的規(guī)制,并制定出詳細規(guī)劃,但現(xiàn)在,真正具有宗教情懷的人越來越少,很多寺廟的修建都是為旅游計,而不是為宗教計,漁峽口的旅游目前尚不成氣候,鹽井寺的事暫時還只能擱置一邊。
鹽井寺名稱的由來與鹽水女神關(guān)系極大,這里與鹽水女神有關(guān)聯(lián)的還不止鹽井寺,鹽池溫泉也是一處。鹽池溫泉常年水溫42℃,流量6.01升/秒,是華中地區(qū)含微量元素最多的優(yōu)質(zhì)溫泉,能“醫(yī)治百病,沐者輒愈”,被土家人譽為“神水”。
幾千年以來,鹽池溫泉汩汩流淌,可鹽池卻少有外來人的身影,只有當?shù)厝吮M情享用。鹽池人家里是沒有洗澡盆的,大家都是到溫泉洗浴,男性女性各一個塘子,中間“炷香為標”,那會是怎樣的情景,有誰能保證就沒有人越過那燃燒的紅點進入另一個世界?無論有沒有,鹽池的洗浴習慣就這樣一直延續(xù)。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個冬日,陽光燦爛,滿山落光了葉子的樹木把生機勃勃的枝丫伸向天空,烏桕的葉子正紅,高高的柿樹上還掛著幾個寥若星辰的柿子,在陽光下通紅通紅。我們乘船來到鹽池,沿著石級上行,看到一棟棟白墻黑瓦的民居參差錯落,每家每戶都用石條砌了稻場坎子,稻場坎邊生長著幾株高大的柚子樹,人們說,鹽池的朱砂柚子很出名。
沿著一戶人家的稻場坎子往下走,不多久,就是溫泉了,不過已經(jīng)不是炷香為標了,而是用石塊砌了兩個相連的池子,一人多高的墻,沒有蓋頂。大家洗完澡穿好衣服,接待我們的朋友已經(jīng)在稻場里剖開朱砂柚等著我們,廚房里的臘蹄子火鍋的香味已經(jīng)飄進我們的鼻腔……那一頓飯是如何的好吃,如何的可口,許多年都不能忘記。
有人將去過的全國各地的溫泉和鹽池溫泉進行比較,都說鹽池溫泉好,不單是溫泉含微量元素最多,水溫適宜,而且鹽池附近遍地風光,除了鹽井寺就在溫泉之上幾百米的地方,還有風光迤邐的伴峽和神秘的榨洞。
伴峽是清江三峽第一峽,兩岸綠樹蔥蘢,藤蔓依依。江水波平如鏡,除非有船只駛過,幾乎沒有一絲漣漪。偶然有野鴨游過,當會有小的波紋向四周延展,每擴一圈,波紋就變得微小一分,最后融入碧水之中不見蹤影。伴峽的山好,水好,寧靜,隱秘,常有野鴛鴦在水中鳧游。我記得漁峽口中學的黃傳湖老師就寫過目睹野鴛鴦伴峽嬉戲的文章,發(fā)表在《宜昌日報》上。
榨洞離溫泉很近,洞深約150米,高約10米,寬約20米,這里曾發(fā)掘出2.7萬年前動物化石和古人用火遺跡。在洞內(nèi)100米深處的巖壁上,有不少游記詩,雖然字跡已經(jīng)模糊,但尚可辨認。由于辦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時建了工廠,洞內(nèi)巖壁被建筑物覆蓋,無法弄清到底有多少首詩,從可見的詩作的落款來看,有“建炎二年”、“元符二年”,建炎、元符都是宋代年號,說明早在宋代,在這偏遠的漁峽口就有不少文化人來過,人們聯(lián)想到鹽井寺始建于唐,興于宋,很有可能這些詩就是鹽井寺的香客刻寫。人們來到榨洞,總會感到它的神秘,總想讓那些刻在巖壁上所有的詩能早一天重見天日。
三
漁峽口確實是一片不平凡的土地。
“一枝二磨三榔坪”是長陽的一句諺語,說長陽就這三個好地方,在崇山峻嶺中這三個地方有很大的平地?!耙恢Α彼傅闹﹁掀壕蜑闈O峽口所轄。
枝柘坪四面環(huán)山,形成一個長15公里,平均寬0.3公里的狹長盆地,坪中有一條小河潺潺流過,水源豐沛,土地肥沃,盛產(chǎn)優(yōu)質(zhì)大米。endprint
枝柘坪最美的是春天和秋天。過去到枝柘坪去必須經(jīng)過板凳坳,春天,站在板凳坳,俯視枝柘坪,幾百畝油菜花開得轟轟烈烈,燦黃如金,那份震撼遠勝于婺源,白墻黑瓦的房子點綴其間,又增加了幾分生動。怪不得每到春天,攝影家、畫家、詩人、作家都爭相來到枝柘坪尋找自己需要的藝術(shù)元素。而秋天站在板凳坳,看到的是幾百畝的稻浪起伏,那份壯觀可想而知,又會令多少人激動不已。
枝柘坪不僅有山區(qū)難得的大片平地,而且地處北緯30度,光照充足,海拔在600米以上,晝夜溫差大,又有汩汩流淌的冷泉灌溉,是優(yōu)質(zhì)水稻生長的絕佳環(huán)境,加上一系列生態(tài)保護措施,我們得以在這里看到一幅幅動人的畫面:水田里隨處可以捉到鱔魚泥鰍,鴨子在水田里快樂地鳧游,竹筧里流淌著清澈的泉水,農(nóng)人肩上扛著犁耙或是鋤頭在田埂上怡然自得地邁步,這是一幅闊別多年的鄉(xiāng)村風俗畫,讓我們想起那難忘的歲月。
布谷叫了,犁田,耖田,泥巴像揉得爛熟的糯米糊。男人、女人去秧底扯秧苗,一擔一擔挑起來,像是擔著自己的兒女,輕松和歡快不言而喻。枝柘坪的田好,水好,要長出好稻、產(chǎn)出好米,好種子特別重要。村民們放棄了一味高產(chǎn)的種子,遴選優(yōu)質(zhì)的種子耕種,其中的老品種雖然產(chǎn)量最少,卻更珍稀,味道更為醇香。當谷芽撒到秧底后,村民們迎著太陽來看,頂著月亮來看,生怕出了差錯。
水田長草了,男女一起上陣扯秧草;水稻生了蟲子,青蛙、鴨子趕來幫忙,秧苗上的害蟲便成了它們的美餐。傍晚時分,太陽能殺蟲燈便上崗了,它發(fā)出亮光,擺上鴻門宴,害蟲們乖乖地自投羅網(wǎng)。
秧苗一天天長起來了,農(nóng)人們常常在寂靜的夏夜,坐在田坎上,抽著山煙,聆聽著陣陣蛙鳴,吮吸著田泥和水稻葉子混合的氣味,品味著內(nèi)心的那份甜蜜。就這樣一天天地盼望著,稻子孕穗了,男人們看著那鼓鼓脹脹的稻穗,跟見著愛人懷孕一樣的欣喜若狂。終于到了分娩的日子,一穗一穗的稻穗破腹而出,一粒一粒的新稻是那樣飽滿,那樣豐盈,那樣金光四射,托一穗在手里,沉甸甸的,一首豐收的長詩已經(jīng)寫下了醒目的標題。
陽光燦燦地照著,稻穗日漸一日地飽滿,像害羞的少婦,把頭埋在衣襟里,自我欣賞。滿山的樹葉開始泛黃,喜鵲從一棵柿樹飛到另一棵柿樹,傳遞著豐收的訊息。
農(nóng)人們在月光照耀下磨鐮,一鉤彎月映著一鉤銀輝,把拇指伸出去,劃過那一鉤銀輝,澀澀地有些粘手,方才露出滿意的微笑。第二天,天氣響晴,合作社開鐮,昨夜磨過的鐮刀割在稻莖上,發(fā)出“噗噗”的聲音,清脆而干練,然后把割下的稻子一捆一捆背到碾谷場上,黃牛拖著石磙,發(fā)出“吱吱呀呀”的響聲,那聲音像一首童謠,一直響到心靈深處,像刮動木梳齒一般讓我們的心顫動不已。
谷子碾下來,用風斗揚去草屑和塵土,然后曬干,就該加工大米了。他們從很遠的地方請來木匠制作了多年不見的木檑子,用木檑子褪下粗殼,用風斗把粗殼揚去,再用石碓舂,米篩篩,簸箕簸,裝袋封口,一袋一袋優(yōu)質(zhì)大米就從枝柘坪流向賓館、飯店和百姓的餐桌。
這種原生態(tài)的大米沒有其它商品米那樣潔白光亮,淘米的水像米湯一樣有濃度和質(zhì)感,蒸在木甑子里,大米和著杉木的芳香彌漫在空氣中,飄得很遠很遠,嗅著這樣的香味,小時候許多有趣的生活畫面像放幻燈一樣一幕一幕在我們眼前重現(xiàn)。吃飯,不僅僅是為了果腹,與之相伴的是一種文化,一種人類發(fā)展的歷史。
幾十年前,吃用木檑子和石碓加工的米,是一種常態(tài),一種現(xiàn)實。在今天,能吃到這樣的大米,是一種奢侈,一種浪漫。城里人普遍向往這種奢侈和浪漫,他們到枝柘坪來看稻浪起伏的美景,到這里來購買原生態(tài)的大米,秋天剛過,枝柘坪就一米難求了,有人打算從外地購進大米來充枝柘坪的米,遭到眾人的反對,其實他們看得更遠,維持一個較小的量,維持一個俏銷的狀態(tài),維持一個高位的價格,才是枝柘坪大米的最高境界。
漁峽口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富。不僅有枝柘坪的大米聞名遐邇,還有巖松坪的椪柑名冠華夏。巖松坪地處清江河谷地帶,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平均氣溫17.5℃,最低氣溫-3℃,年有效積溫5500℃。在這種獨特氣候條件下生長的椪柑果形端正、色澤鮮艷、香甜可口、脆嫩化渣,單果重130克以上,可溶性固形物達到13.5%以上,是長陽柑桔中的極品,分別于1985年、1987年、2000年三次獲得湖北省優(yōu)質(zhì)水果稱號,并于2002年獲得國家A級綠色食品證書,名揚荊楚,暢銷九州,堪稱果中精品。漁峽口有沿清江邊的地方的光照、氣溫、土質(zhì),跟巖松坪毫無二致,所以近幾年,政府號召大量發(fā)展椪柑,全鎮(zhèn)已經(jīng)發(fā)展到2萬畝,有1萬畝已進入豐產(chǎn)期,年產(chǎn)椪柑3萬噸,產(chǎn)值2億元。
漁峽口每年都舉行椪柑文化節(jié),去年,本人有幸參加。數(shù)百名客商從不同地方匯聚漁峽口鹽池,在這里領(lǐng)略土家文化,感受鹽池溫泉,品嘗巖松坪椪柑,簽訂銷售合同。當?shù)氐母剔r(nóng)在這里設(shè)了窗口,看貨簽單,量少的可以當場交易運走,快遞公司還可以代為郵遞。不要看這些人都是種地的農(nóng)民,卻很時尚,每個攤點前都豎了二維碼,掃碼關(guān)注公眾號,就可以送你一個大椪柑品嘗,我還沒有掃幾家,肚子就撐得不得了,后面的只能掃碼,不能領(lǐng)賞了。
四
漁峽口不僅風光優(yōu)美、歷史悠久、物產(chǎn)豐富,這里還是一片紅色的人杰地靈的土地。
大革命時期,賀龍老總九到長陽,有五次就是從枝柘坪進入長陽的。特別是1930年3月下旬,賀龍率領(lǐng)4000名紅軍戰(zhàn)士從鶴峰鄔陽關(guān)來到枝柘坪,在這里建立了長陽蘇維埃政權(quán)。1931年3月初,賀龍率領(lǐng)紅二軍團一萬多人來到枝柘坪進行休整,軍團總指揮部設(shè)在覃厚振屋場,政治部駐覃用之屋場,二軍軍部駐覃先覺屋場,六軍軍部駐覃厚高屋場,當時枝柘坪的老百姓傳唱著這樣的歌謠:“紅軍機關(guān)駐覃府,團匪聞風如老鼠”。4月1日,軍團前委在枝柘坪紫金臺召開全軍萬人大會,會上宣布紅二軍團改編紅三軍,軍長賀龍,政委鄧中夏,參謀長孫德清,政治部主任柳克明。4月3日,紅三軍主力一萬余人離開枝柘坪,揮師北上,戰(zhàn)略轉(zhuǎn)移。枝柘坪成為紅三軍歷史上著名的 “七千里遠征”的出征地。作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紅三軍軍部舊址至今保存完好,每年有不少人來此參觀和瞻仰。endprint
長陽不只有紅六軍,還有紅三軍,這是長陽的驕傲,更是漁峽口的驕傲。
漁峽口雖屬長陽的邊鎮(zhèn),與巴東、五峰接壤,但因為漁峽口物產(chǎn)豐富、經(jīng)濟發(fā)達,加之交通便利,三縣相鄰地區(qū)的經(jīng)濟流向都是以漁峽口為中心,所以,這里人文薈萃,名流輩出。
建國前曾任湖北省立第三師范學校校長的覃章哲就是漁峽口雙古墓的人。
覃章哲少時就讀于白虎壟覃氏族學,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考入長陽縣官立高等小學堂。畢業(yè)后,考入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史地部。1917年畢業(yè),留校任附中教員。第二年5月,受聘為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附中學監(jiān)。1924年,赴宜昌湖北省立第三師范學校任校長。
覃章哲深深懂得,要辦好學校,師資為第一要務(wù)。因此,他任校長其間,聘請了很多學有專長的名師執(zhí)教,比如語文教員覃修林、歷史教員張汝壽、博物教員戴興階、圖畫教員毛炳麟、陳梅僧等,都是很有影響的名師。
當時,湖北省立第三師范學校的學生生活困難,覃章哲校長申請省府撥款,按天每個學生增加伙食費20文。又多方籌措,建起一座內(nèi)含五個教室的兩層樓房,改善了學校辦學條件。
覃章哲治學嚴謹,不容馬虎,生活態(tài)度卻多有包容,對師生中的黨派活動,既不公開支持,也不禁止,以致湖北省立第三師范學校成為當時中國共產(chǎn)黨在宜昌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
1925年6月24日,覃章哲因肺結(jié)核醫(yī)治無效逝世,宜昌各界人士為他舉行追悼大會,挽聯(lián)道:廣廈初成,多士咸追思大匠;梁木遽壞,一堂共悼失人師。
漁峽口的雙古墓是一塊不平凡的土地,在覃章哲之后,這里又出了一個非同尋常的人——覃守一。
覃守一,字遵化,1910年出生于漁峽口鎮(zhèn)雙古墓村。民國14年(公元1925年)入長陽縣立高等小學就讀。民國16年(公元1927年),北伐軍傳檄而定武漢,高小尚未畢業(yè)的覃守一毅然投筆從戎,進國民黨43軍炮3團3營當了一名傳令兵。爾后,蔣桂戰(zhàn)爭爆發(fā),桂系慘敗,覃守一隨張潤芳逃入四川,在游雜部隊當上隊長。
民國21年(公元1932年),覃守一退出游雜部隊,再入國民黨正規(guī)部隊任班長、中隊長、訓導組長等職。民國23年(公元1934年)9月,考入江西星子縣國民黨中央軍校特別訓練班。結(jié)業(yè)后,繼任94師補充團中尉書記,后提升為上尉參謀。民國27年(公元1938年)先后任國軍13師78團少校團副、73團少校營長、55師少校營長。
民國29年(公元1940年),也就是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的第三年,覃守一任國民黨第六戰(zhàn)區(qū)第一縱隊司令部參謀主任,對六戰(zhàn)區(qū)的守土抗戰(zhàn)頗有微勞。解放戰(zhàn)爭時期,調(diào)任湖北省國民黨戰(zhàn)干團第二大隊上校大隊副、82軍參謀處上??崎L。1949年年初,入國民政府國防部人民服務(wù)隊第二總隊任秘書,隨即接任國防部青年救國軍上校督導。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渡過長江,覃守一深知南京不保,遂帶領(lǐng)國防部人民服務(wù)隊第二總隊第五大隊回長陽,自任隊長,并相繼謀得副縣長、縣長等職。與此同時,又受湖北省綏靖司令部反共救國軍第一路總指揮何大熙委任,任第一縱隊少將司令。
4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突破長江天險。4月23日解放南京,并向江南實行大追殲。覃守一率所屬三個中隊和縣自衛(wèi)總隊及部分鄉(xiāng)的民眾自衛(wèi)隊一齊退踞長陽縣西,將縣府遷至資丘。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長陽,解放了縣東廣大地區(qū),建立了人民政權(quán)。國民黨主力宋希濂所部127軍、79軍紛紛向鄂西川東潰逃。何大熙率所屬三個縱隊計5000余人仍以資丘、傅家堰等地為據(jù)點負隅頑抗,妄圖阻撓人民解放軍進軍大西南。
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長陽指揮部由龍舟坪移住都鎮(zhèn)灣。11月3日,人民解放軍兵分兩路沿清江兩岸西進逼資丘。11月8日,覃守一在雙古墓召開緊急會議。到會人員計有長陽縣參議長周臨川(系覃守一妹夫)、縣民眾自衛(wèi)總隊副隊長倪定安、縣常備大隊大隊長覃少岳等人,會議決議擒何大熙發(fā)動起義。當晚遂派人與解放軍聯(lián)系,并成立“五人小組”籌劃起義事宜。11日上午,覃守一趕到付家堰,在張守仁家中召開緊急會議,隨即在學校操場集合部下骨干人員宣布起義,并發(fā)布文告令人曉喻各鄉(xiāng)。下午4時,何大熙率警衛(wèi)連和副官處50余人來到付家堰,何大熙及隨行的國民黨長陽縣黨部書記長易子良均被起義部隊拘捕。
11月13日,覃守一率起義部隊計3個大隊共千余人開赴資丘。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長陽指揮部、中共長陽縣委、長陽縣人民政府聯(lián)合召開軍民大會,出席者不下三千人,歡迎覃守一率部起義歸來,并慶祝長陽全境解放。
1952年,在鎮(zhèn)反中,覃守一被處決。1982年獲得平反,認定為起義人員,并對家屬予以撫恤。
現(xiàn)在在雙古墓(現(xiàn)改為雙龍村)提起覃守一,知道的人不是很多,只有上了年紀的人還會講起他的軼事,每每結(jié)尾,總是唏噓感嘆,人生無常,命運難以捉摸,聲聲嘆息中有一種對命運的無奈。
覃守一的妹夫、時任長陽參議長的周臨川是起義的組織者和參與者,長陽解放后,周臨川作為起義有功人員被保送到中原大學學習。結(jié)業(yè)后,分配到浠水縣參加土改工作隊,參加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
覃守一、周臨川投身行伍,少時也是讀書之人。因為讀書,方知世界之大,遂有抱負,以為參軍入伍,可展鴻圖。至于命運沉浮,有時恐非本人可以左右,另當別論。
漁峽口歷來就有讀書之風,尊師重教、崇尚文化、禮待文人,蔚然成風。既有教化之風,當然就有好的學堂,遠的不說,曾經(jīng)設(shè)在漁峽口的長陽九中在長陽就很有影響,這里書聲瑯瑯,歌聲裊裊,從這里走出了一代又一代名流賢士,學者文人?!度龒{晚報》社社長張澤勇、華中師范大學教授李發(fā)舜就畢業(yè)于長陽九中。張社長還兼任宜昌市作協(xié)主席,因本人忝列副主席,對張主席有所了解。張主席喜愛讀書,尤喜中國古代典籍,熟讀成誦,運用自如。張主席以往多寫散文隨筆,近年專攻短篇小說,屢有佳作問世,《最后一炮》、《玩蛇的女人》在業(yè)界廣受好評。我跟李發(fā)舜教授也多有接觸,在《湖北教育報》當副刊組長時常在他家蹭飯,他回宜昌,也多與我聯(lián)系。發(fā)舜兄雖貴為教授,本應(yīng)西裝革履,西裝倒是常穿,但腳下常常穿一雙燈芯絨的布鞋,可見他對于家鄉(xiāng)的情感深到何處。
那時候不像現(xiàn)在劃片招生,中學按志愿錄取,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特色學校,每每新生錄取完畢,這個區(qū)的學生在另外一個區(qū)的中學上學,我們響潭園大隊的學生本應(yīng)在位于榔坪的長陽十中上學,我記得我們大隊張家灣的覃萬忠就在九中上學,看到他經(jīng)常背著包谷紅薯從我家屋后上亂石窖,翻漆樹坳去九中上學,我那時就有一種神奇和向往的感覺。后來,九中的高中撤銷改辦職高,其時我在《湖北教育報》謀職,為長陽的職教做了一個專版,因而到漁峽口職高做過采訪,那地方果然有一種靈氣。再后來,在長陽教師進修學校,和原來在九中執(zhí)教的楊志明老師、袁勤燦老師有幸成為同事,他們淵博的學識、儒雅的風度、不棄良知的操守使我想到了當時的九中風氣,看到了一所中學閃爍的文化的光澤。民族民間文化在這里也非?;钴S,這里有著名的長陽南曲藝人,這里的地花鼓特色鮮明,獨樹一幟。
漁峽口是長陽最具特色的鄉(xiāng)鎮(zhèn),巴國在此建都,歷史不可謂不悠久,早期的巴文化在這里發(fā)育,民間文化在這里蓬勃生長,這里有紅色資源和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有獨特的鹽池溫泉、久負盛名的枝柘坪大米和巖松坪椪柑,有清江從此流過,山清水秀,人杰地靈。每次到漁峽口,我都會感覺到一種特殊的氣息,熟悉而又陌生,親切而又疏離,內(nèi)心總有一種沖動。
漁峽口,昔日的巴都,作為巴人后裔,我對你,在精神上總有一種深深的敬仰和依戀,這也許就是我內(nèi)心沖動的原因。
責任編輯:鄧雯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