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佟佟
到香港看書展
文/黃佟佟
每年七月去香港看書展,似乎是一個已經(jīng)堅持了十來年的節(jié)目。
住在海港城的香港酒店,早上迎著海風(fēng),坐著天星小輪去對岸,然后在巨大的像迷宮一樣的會展中心里奔來奔去,找書聽講座見人,直到夕陽西下,再坐著天星小輪興盡而歸。這就是這些年來的書展生活——每天都感覺收獲了沉甸甸的東西,不僅是袋子里的書,還有腦子里的思想。
香港書展最有趣以及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講座,請的都是兩岸當紅作家,許多你平時只望其名不得見人的名人一次可以見齊。有時大作家們講座也只有十幾個人捧場,讓臺上的作家們背后冷汗直冒。香港這個商鋪型都市對文化人并不客氣,當然,商鋪型都市對所有人都不客氣。我覺得常來來也好,這會讓成名多年自信心爆棚,活在自我世界里的某些大作家們回歸一下平常心。當然香港書展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可以和各色平日里可望而不可及的名人、明星們擦肩而過,前幾年我就看到倪震在人堆里拿書。在那里,你可能和林青霞擦肩而過,也可能會和查建英在廁所門口差點撞上,更可以看章詒和老師在電梯上挽著友人笑得前仰后合……這種生活式的偶遇會讓你陡然覺得原來名人也真是平常人,也和你一樣要擠在人堆里排隊——這正是文化的魅力,它在某種程度上建造了另一個維度,讓你對這世界產(chǎn)生了另一個次元的理解,豐富了你的人生和思維。
今年的香港書展是我這十幾年來經(jīng)歷過的最平淡的書展,其實從一開始就已見端倪,香港貿(mào)發(fā)局每一年都會在北上廣開一個高規(guī)格的發(fā)布會,還要請媒體人吃一頓公事餐,但今年只是淡淡地開了個小型發(fā)布會,而且主題也是不咸不淡的“旅行”,年度作家更是香港本土到不能本土的作家“也斯”,文藝廊展出的是九位不知名的旅行作家,以及《國家地理》雜志的攝影照,與往年總能引人回想的人文情懷相距甚遠,會場內(nèi)出版社拉出的應(yīng)景橫幅是八個字:“回歸生活,回歸田園”。這次來的作家也不算多,韓少功和周梅森算是最大牌的,但韓在香港的名聲不算大,場面較悶,周梅森則十分會說話,《人民的名義》讓他再度大火,經(jīng)歷數(shù)十年風(fēng)雨,他對于分寸感真是拿捏得十分純熟。當然也有新人來到,新晉的作家路內(nèi)和許知遠一起上了臺,但非常拘謹。臺灣則來了兩位老牌作家,一是朱天心一是唐諾,這一對夫妻,在臺灣文學(xué)界縱橫了幾十年,還是一如既往的沉靜,現(xiàn)場實力演繹了作家是社會的良心這一說法,思考的深度與廣度在眾人之上。令人驚訝的是往年總有一個聲名響徹兩岸的重量級嘉賓出場,要在大演講廳講座,人龍排到外面,但今年這個最重頭的任務(wù)居然落在梁文道身上,道長的演講題目頗有意味,“我的身份自我審察報告”,兩個小時,他都在絮絮叨叨他對于自己身份的焦慮,以及做為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他對于各種站隊與表態(tài)毫無興趣,“我只對具體的人和事感興趣”。坐得近,我明顯地感覺到這位借助電視而聲名遠播的知識分子活在某種焦慮當中。
作家來得少一點,但是這次貿(mào)發(fā)局請來了頗多明星,永遠的劉曉慶姐姐帶著她的新書《人生不怕從頭再來》以及碩大的翡翠,穿著白色蓬蓬裙出現(xiàn)了,現(xiàn)場有許多七十多歲的男粉絲捧場,每個人捧著四五本書要她簽。這絕對是真粉,女神的魅力真是穿越五十年啊。曉慶姐姐還是一如既往的自信,她說她從不保養(yǎng),臺下猛然就靜默了,后來她又說她下一本書要談怎么保養(yǎng),這種一時風(fēng)一時雨的說話風(fēng)格也是只有女明星才能做到。另外兩個重量級的明星是古天樂和任達華,古天樂是談香港作家黃易,而任達華則是出了一本他自己的攝影書。有了明星們的助陣,場面總算不太冷清……
從書展回來的最后一天傍晚,經(jīng)過天星碼頭,聽到一堆香港小孩在廣告商舉辦的活動里唱歌。以往香港街頭的人都唱英語和廣東話,這次我聽到的居然是薛之謙的《演員》。一開始的時候我簡直不敢相信,駐足聽了很久,直至確定他們都是香港本地的小孩,那一刻真心感概時代的變遷,連《明報月刊》的封面上都出現(xiàn)了“一帶一路”四個字,可見內(nèi)地文化的強勢早已浸潤了香港,這讓我們這些聽著粵語歌看著粵語電視劇長大的人不禁感慨,時代變化勢不可擋,斗轉(zhuǎn)星移盡在一瞬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