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會云
[摘要] 目的 觀察并分析糖尿病患者采用不同胰島素給藥方法進行治療的療效差異。方法 選取該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98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患者均接受胰島素治療,但給藥方法有所不同:對照組采取多次皮下注射的方法,觀察組則運用胰島素泵連續(xù)皮下輸注。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展開對比與評價。結果 兩組治療前患者的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hPG)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糖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此外,觀察組患者達到目標血糖值的時間、胰島素平均用量等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在對糖尿病患者展開胰島素治療時,通過采取胰島素泵連續(xù)皮下輸注的給藥方法,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減少胰島素的用量,縮短達到目標血糖值的時間,值得臨床重視。
[關鍵詞] 糖尿??;胰島素治療;給藥方法;療效差異
[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7(b)-0049-02
糖尿病為臨床一項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胰島素分泌不足,導致機體血糖偏高,蛋白質(zhì)及電解質(zhì)紊亂而形成,臨床表現(xiàn)為多飲多食、身體消瘦等。相關調(diào)查研究顯示,在世界非傳染性疾病中,糖尿病的發(fā)病率僅次于心血管疾病與腫瘤疾病,位居第3[1]。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其病程較長,病情綿延不愈,再加上高糖環(huán)境給細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容易出現(xiàn)其他并發(fā)癥,倘若未能將其血糖水平控制住,那么就容易導致腎、心腦血管及神經(jīng)等系統(tǒng)病變,對重要靶器官造成損害,情況嚴重時還會引發(fā)酮癥酸中毒,因而給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zhì)量帶來了不小的危害[2]。由此可見,做好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治療工作尤為重要。目前,臨床在治療糖尿病患者時,主要采取胰島素藥物治療方法,而隨著給藥方法的不同,患者獲得的治療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異?;诖?,該文2016年1—12月以該院98例糖尿病患者為例,就其采用不同胰島素給藥方法的治療效果差異展開探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98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抽簽的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9例。對照組中,男性29例,女性20例,年齡在34~67歲之間,平均(44.5±4.5)歲;病程為3個月~12年不等,平均(5.8±1.8)年;平均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為(22.6±3.7)kg/m2。觀察組中,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齡在35~68歲之間,平均(44.7±4.6)歲;病程為5個月~11年不等,平均(5.4±1.6)年;BMI為(22.8±3.5)kg/m2。所有患者經(jīng)臨床診斷,符合WHO提出的有關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同時排除合并嚴重血液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惡性腫瘤等患者。在一般資料對比中,兩組患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待所有患者入院后,給予其飲食控制及常規(guī)運動治療,同時停服其他降糖藥。兩組患者均接受胰島素治療,并控制劑量在0.5~1.0 U/(kg·d)的范圍內(nèi),但給藥方法有所不同:對照組采取多次皮下注射的方法,也即在三餐開始前的30 min左右,分別向患者皮下注射甘舒霖R(國藥準字號為S20020092),睡前再皮下注射甘舒霖N(國藥準字號為S20020091)。觀察組則運用胰島素泵連續(xù)皮下輸注,具體操作為:選用型號為Mini Med507的胰島素泵,用連續(xù)導管將泵和針頭連接起來,持續(xù)向患者皮下輸注甘舒霖R。其中,將患者全天需使用的胰島素總量分為基礎量(占50%)與餐前追加量(占50%),借助預測程序將胰島素的用量及輸注速度設定好。借助皮下埋置的針頭,將基礎胰島素連續(xù)24 h輸入患者體內(nèi),餐前追加量則在中晚三餐分別按50%、25%、25%的比例進行分配。在治療期間,采用血糖儀來測量所有患者的血糖水平,并根據(jù)其指尖血糖情況來合理調(diào)整胰島素的用量。
1.3 觀察指標
采用血糖儀對患者治療前后的末梢血進行監(jiān)測,確定患者的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值,以此為依據(jù),計算出患者血糖達標的時間,同時統(tǒng)計并記錄兩組患者胰島素的用量及低血糖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來分析所有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前患者的FPG及2 hPG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FPG及2 hPG水平均下降,且觀察組的下降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達到目標血糖值時間及胰島素用量等指標情況
經(jīng)統(tǒng)計,觀察組患者達到目標血糖值的時間、胰島素平均用量以及低血糖發(fā)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低血糖其中對照組發(fā)生率為16.3%,觀察組為2.0%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在臨床上比較常見,屬于一種代謝性基礎疾病,主要臨床特征為高血糖,誘發(fā)因素包括遺傳因素及環(huán)境因素。對于普通糖尿病,如果未能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及干預措施,那么就有可能進一步發(fā)展為重癥糖尿病,同時還可引起腎功能衰竭、肢端壞疽、雙目失明、心血管事件等嚴重并發(fā)癥,甚至還會引起死亡,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質(zhì)量造成嚴重危害。當前,臨床主要將糖尿病分為1型、2型、妊娠期糖尿病及其他類型,其中,發(fā)病率最高的為2型糖尿病。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與飲食習慣的改變,使得糖尿病患者在逐年增加,并且呈現(xiàn)年輕化的趨勢[3]。因此,需加大對該病的重視力度,通過采取合適的降糖方法,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促進其預后的改善。
目前,臨床在對糖尿病展開治療時,胰島素為常用到的一種治療藥物,其對組織攝取、利用葡萄糖可產(chǎn)生一定的促進作用,有效增加糖原的合成,在抑制糖異生的基礎上,達到降低患者血糖水平的目的[4]。在向患者應用胰島素時,皮下注射為一種較為常見的給藥方法,盡管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但對于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他們即便接受胰島素治療,但其餐后血糖依舊會上升,還會將達到目標血糖值的時間延長,增加患者低血糖的發(fā)生概率及經(jīng)濟負擔。
有研究顯示,通過采用胰島素泵,可全天24 h保持患者血糖穩(wěn)定,且患者夜間輸注的胰島素量比較少,可防止低血糖的發(fā)生,并且還可從患者實際需求出發(fā),對胰島素的用量進行有效控制,在縮短達到目標血糖值的時間的同時,有效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5]。另外,采用胰島素泵的給藥方法,還可有效降低患者餐后血糖水平,積極控制糖尿病并發(fā)癥的進展,充分改善患者的預后及生活質(zhì)量。該實驗中,采用胰島素泵連續(xù)皮下輸注給藥方式的觀察組患者,其血糖改善程度,以及達到目標血糖值的時間、胰島素平均用量、低血糖發(fā)生率等指標均顯著優(yōu)于接受多次皮下注射胰島素治療的對照組患者(P<0.05)。這一結果也進一步證實了采用胰島素泵給藥方式的優(yōu)越性。
綜上所述,對于糖尿病患者,通過采取胰島素泵連續(xù)皮下輸注胰島素,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減少胰島素的用量,縮短達到目標血糖值的時間,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胡娟,李純誠.芻議不同胰島素給藥方法對糖尿病治療的療效差異[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16):41,43.
[2] 趙海云.不同胰島素給藥方法對糖尿病治療的療效差異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88):101.
[3] 張偉,梁干雄.不同胰島素給藥方法治療糖尿病的療效比較[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11(4):31-32.
[4] 張瑾,盧紅.探討不同胰島素給藥方法用于糖尿病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6):91-92.
[5] 龐智鴻.糖尿病治療中應用不同胰島素給藥方法治療的療效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15(1):86-87.
(收稿日期:2017-04-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