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飛
摘 要:作為提升教師專業(yè)素質和能力,推動課改深入進行的有效手段,校本教研成為當下學校的重要工作。我校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和完善評價制度、教師培訓制度、研究制度和保障制度,推動了新課程改革發(fā)展進程。
關鍵詞:校本教研;制度;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6-011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6.071
校本教研是校本文化最重要的體現,是學校工作的重點之一,也是現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提升教師專業(yè)成長,推動新課改順利深入進行的重要手段。因此,校本教研受到了教育相關部門以及各個學校的關注。因此根據實際情況,構建校本研究制度,開展相關工作,將課程改革推入縱深發(fā)展已經成為現在學校改革方面的重要工作。因此,我校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探索。
一、建立學校領導負責教研制度
這一制度明確地將校長作為了我校開展校本教研的第一責任人,學校的其他領導成員則是校本教研的具體實施者。每一位領導都要參與到課題立項、探究,聽課評課,指導教研等具體的工作中去,并且隨時關注一線教師在研究和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給以幫助和指導。學校的領導者要明確樹立科研興校的辦學理念,將學校各個部門的力量整合起來,最大限度為教師教研、培訓、實踐等服務,確保校本教研的順利開展,形成教學、教研一體化的格局。
為了給教師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教研環(huán)境和氛圍,學校還構建了教研激勵機制,對于一線教師在教研過程中取得的成果進行獎勵,以此來激勵教師對教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要和教師建立順暢的溝通機制,確保教師在教研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挫折都能夠得到學校的引導和幫助,確保一些好的先進的經驗和理論能夠暢通無阻地傳遞基層教師手中,得到他們的反應和回饋。
作為校本教研工作具體執(zhí)行的部門,教導處對于學校的各項政策和制度都要嚴格認真地執(zhí)行,每一項工作的時間地點內容以及參與人員等都要嚴格按照相應的制度進行,并且對工作進行監(jiān)督,驗收,以保證工作的效果。
二、建立教師教學研究制度
作為校本教研的主體,教師在教研的過程中起著根本的作用,因此,學校要完善教師教研制度,要從制度上對教師的教研給予引導支持,為教師服務,并且最終促使教研提升教師的能力和素質,對教師的專業(yè)成長起到引導的作用。具體的實施應該包括理論引導、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備課、上課、作業(yè)布置與批改,考試制度,學生評價以及教師的反思等。
(一)理論學習制度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主客觀原因的限制,教師的理論學習往往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屬于被動型的,迫于學?;蛘呓逃块T的相關規(guī)定,從而進行學習;二是為了各種考核等進行學習;三是主動積極的學習,將理論學習作為了自己生活中的一種習慣,并且樂在其中。理論學習制度建立的目的就是要為教師的理論學習創(chuàng)建一種良好的積極的氛圍,使教師能夠將理論學習當做一種自覺性的狀態(tài),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學習新的理論,武裝自己,充實自己,為教學實踐和反思提供理論支持。
(二)教學反思制度
反思是進步的階梯,只有在教學科研實踐過程中,不斷認真地進行反思的教師才能夠進步和發(fā)展。因此,教研反思制度的建立,在制度上促使了教師的教學反思。在教學之后進行課堂反思,認真思考自己在講課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分析得失,為后來的講課提供借鑒,在考試結束后,要對考試過程中學生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分析,反思自己的不足。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留心,對其他地區(qū)學校出現的一些教育教學的事件現象進行觀察,審視,汲取其中的先進的理念,避免其中出現的失誤,這樣就能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三)備課、上課等教學常規(guī)制度
“教學即研究”這是校本教研所強調的。因此,學校要制定一些具體的制度,引導教師將日常教學和教學教研有機結合起來,在日常教學中實踐新理論,在教學研究中根據教學實踐總結經驗。從而不斷提升教師的教研能力。在制定這些制度的時候,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創(chuàng)新和完善,以免陷入“新壺裝老酒”的境地。新的制度要確保能夠激發(fā)教師教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賦予教師教研更大的自主權。
三、建立內部教研的交流制度
教師是校本教研的主體,而教師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則是校本教研順利進行的一個保障。因此,學校要建立相應的制度為各個層次的教師溝通和交流牽線搭橋,提供平臺。
(一)教研制度
通過對教研制度的不斷完善和補充修訂,學校的教研組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作用,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集體活動,改變原來的教師教研各自為戰(zhàn),理論不統(tǒng)一,孤立無援的混亂局面,有效地進行教師間的交流。促使不同層次的教師都要積極地參與教研活動,相互幫助,相互切磋,分享成功,不斷提高教學研究水平。
(二)集體備課制度
通過對集體備課制度的完善和修訂,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集體智慧引導的作用,有效加強教師間的相互合作和交流。集體備課可以分為同校同學科教師的備課,同一個學??鐚W科集體備課以及不同學校同一學科的集體備課,教師分別備課,再集中時間說課、交流;備課組先集體備課,共同研究,設計課堂教學,再由實驗教師自主上課,形成學習共同體。
(三)聽課評課制度
對教師的教學進行指導和幫助,進行聽課和評課是重要的形式,這也是教師之間相互切磋,相互驗證和提高的途徑。因此,學校要重視這兩個環(huán)節(jié),制定相應的完善的制度。不能落入形式主義,對如何聽課、評課,每學期進行多少節(jié),聽課和評課的過程中有什么具體的要求都要明確,從而使其能真正起到促進教師相互學習和提高的目的。
通過校本教研制度的規(guī)約和激勵,我校教師積極投身于教育教學科研,校本教研蔚然成風。從學校領導到一線教師,從備課、聽課、觀摩到教學展示,教師的思想和行為融合在一起,大家共同追求,共同提高,各項活動開展得熱熱火火。
參考文獻:
[1] 唐海嵐.以校本教研為引擎 推進新課程改革實驗[C]//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 2010.
[2] 杜育賢.建立校本教研制度 扎實推進課改實驗[J].教育革新,2013(9):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