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細蓮
和這個世界靜默相守
——讀《此生未完成》有感
■李細蓮
近日,我讀了一本名叫《此生未完成》的個人日記合集,作者于娟,經(jīng)濟學博士,生前在復旦大學執(zhí)教,年輕有為,但不幸的是因為罹患癌癥,年僅32歲便離開了人性。在書中,她這樣寫著:“我們要用多大的代價,才能認清人活著的意義,在生與死臨界點時,你會發(fā)現(xiàn),給自己太多太多的壓力,掙很多很多錢,買房買車的需求,功成名就的夢想……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孩子,把買房買車的錢給父母買雙鞋子,給孩子買幾本勵志的書籍,不要指命去換什么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幸福?!庇诰旰軔鬯暮⒆?、丈夫、家人,不想離開他們,她積極地配合治療,可最終還是帶著對家人的眷戀走了。
很多年前在網(wǎng)上看到一段視頻,日本有位年輕的媽媽,在女兒6歲那年,得知自己患了絕癥,將不久于人世。她在痛苦之余,作出一個驚人的決定,那就是開始教女兒學做飯。接下來,她開始了在別人看來對女兒有些殘酷的訓練:每天很早就叫女兒起床,給睡眼惺忪的她套上大圍裙,教她如何煎雞蛋,如何熱牛奶;帶她去市場教她如何識別新鮮的蔬菜;每天教她學會一道菜,完不成任務就不能休息……這位媽媽在離世之前這樣寫道:“親愛的寶貝,對不起,你還那么小,媽媽就讓你學習做事,其實我非常舍不得讓你受苦,但我這樣做就是為了你將來可以不受苦,可以獨自應付生活的任何桃戰(zhàn),因為一個人活在世間必須面對各種困難,你能夠掌握生活中各種生存本領(lǐng),將來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可以慢慢去克服了……”
這是多么偉大淳樸的女人,她們把僅剩最后一點愛全部給了這個世界,因為舍不得孩子將來受苦,于是舍得狠下心來訓練她生存的本領(lǐng),這就是媽媽的情懷。
今天,作為都市上班族,因為忙碌打拼和一些客觀原因,人們可能已經(jīng)習慣了晚睡、熬夜和不規(guī)律飲食,常常令我們身心憔悴,無精打采,為了生存,我們不時孤獨地站在奔波勞碌的風口浪尖上,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我們只能接受。曾幾何時,我們曾多么渴望人生的輝煌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nèi)心的寧靜與從容;我們曾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guān)系;我們曾計較付出的回報,到最后才懂得,一切功成名就終將是浮云。走好自己選擇的路,善待自己的身體,與家人相依相伴靜默相守,這也許才最逼近真實的自己。
是時候讓自己急匆匆的步履慢下來了,耽于趕路以至于忘記了為何一路奔忙,更談不于欣賞沿途的風景;是時候讓自己心急火燎的心平復下來,耽于超趕以至于忘記了為何一定要超越,更談不上讓渡出一些時間與內(nèi)心來番對話;是時候讓自己急吼吼的語速放緩了,耽于表達以至于忘了傾聽,更談不上讓異己者表情達意,是時候我們在無法改變命運的安排,擁有一份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真愛,就是和心愛的人相挽相扶牽手到變老。
于事不執(zhí),于心不著,簡單自然,守候?qū)庫o,善待生命,你會發(fā)現(xiàn),與世界真誠擁抱,活在當下,一切安好。
(作者單位:上高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