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話語標記語“那”“那個”“那么”的語用語篇功能辨析

2017-12-14 07:49
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6期
關鍵詞:書面語語料語篇

陳 琳 琳

(北京師范大學 外國語言文學學院, 北京 100875)

話語標記語“那”“那個”“那么”的語用語篇功能辨析

陳 琳 琳

(北京師范大學 外國語言文學學院, 北京 100875)

基于書面語料和會話語料的考察,補充了“那”系詞(“那”“那個”和“那么”)作為話語標記語的語用和語篇功能,對比了其語法位置和語篇功能方面的差異。在語篇層面, “那”在自然會話中具有跨話輪標記轉(zhuǎn)折關系的功能,三個標記語的話題組織功能也有明顯差異。在語用層面, “那個”具有“提醒”義且三個標記語都具有面子維護功能。

那/那個/那么; 話語標記語; 語用功能; 語篇功能; 語料庫方法

指示詞的語法化及語篇語用研究一直是語言學研究的熱點。研究表明,“那”系詞(“那” “那么” “那個”等)的語法化程度高于“這”系詞(楊玉玲[1])。Biq[2]、許家金[3]、劉麗艷[4]等學者分別對“那”系詞作為話語標記語的語篇語用功能作過論述,總結(jié)出以下主要功能:①標記小句之間或者話輪之間的條件關系和因果關系;②標記話題的出現(xiàn)(開啟、引入),發(fā)展和轉(zhuǎn)換;③維持話輪、搶奪話輪;④思考填充語。梁敬美[5]還認為“那(么)”具有“找詞” “填詞” “口誤”等即席功能。

對于“那”系詞的標記語功能,許多學者已進行了深入研究,但仍有一些問題需要探討:①研究大多基于自然會話語料,未關注標記語在口語和書面語中的差異。②對標記語的話題組織功能分類不明確,導致不同研究中對同一標記語的功能界定和闡釋不一致。③研究把“那”和“那么”或“那”和“那個”分別視為功能對等詞,未探討這幾個標記語之間的差異。如Miracle[6]327認為“那”和“那么”功能類似,只是在口語和書面語中的分布有差異。許家金[3]認為“那”與“那個”的語用及話語功能類似,因為“‘個’是語義虛無的量詞,它與其他詞組合時一般不會在語義上添加具體意義”[7]129。

但是,“極少有話語標記語在功能上是對等的,因為它們有各自的語言學特質(zhì)并且會在不同的語篇層面上發(fā)揮作用”[8]327。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探討這幾個標記語的語篇語用功能,對“那”“那個”和“那么”在書面語和口語中的功能作縱向?qū)Ρ?并對它們在同一語體中的功能作橫向比較。

一、 研究語料

話語標記語的界定和術(shù)語使用因研究重點不同而有差異。它們被稱作語用聯(lián)系語(pragmatic connectives),話語小品詞(discourse particles),語義聯(lián)系語(semantic connectives),話語標記語(discourse markers),語用標記語(pragmatic markers)等。它們的功能是語用的,不對話語的真值條件產(chǎn)生影響,不增加話語的命題內(nèi)容[9]。本文采納Schiffrin的定義,話語標記語即語篇中“能界定話語單元但不依賴于句法的成分”[8]31。“話語單元”(units of talk)所指較寬泛,可以是句法單位,言語行為或語調(diào)單元等。

本研究的書面語語料為The UCLA Corpus of Written Chinese (2nd edition),共1 064 125字。為了考察話語標記語在更正式的書面語料中的用法,研究還檢索了北京語言大學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BCC)的部分報刊類語料作為補充。

口語語料由獨白和會話兩類語料組成。研究選取了記錄老北京人口語的“北京口語語料查詢系統(tǒng)”(以下簡稱“北京口語”)作為獨白語料,并基于電視訪談節(jié)目自建了5.67小時的小型會話語料庫,以更加全面地反映標記語在口語中的使用情況。自建語料涉及5位主持人和十幾位受訪者的談話內(nèi)容,選取中兼顧受訪者的年齡、社會地位、教育背景、性別等因素,以避免談話對象的同質(zhì)化。筆者對這幾個話語標記語進行了功能標注,以獲取其分布情況的統(tǒng)計信息。

統(tǒng)計結(jié)果表明,在書面語中,“那個”不作為話語標記語使用;“那么”的使用頻率比“那”高。在UCLA語料中,作為話語標記語的“那”*如無特殊說明,本文統(tǒng)計結(jié)果均已去除“那”系詞作為非話語標記語的用例。出現(xiàn)108例,出現(xiàn)頻次為每百萬字101次;而“那么”出現(xiàn)230例,出現(xiàn)頻次為每百萬字216次,是“那”的兩倍。但口語中的使用情況較為復雜。對北京口語語料庫部分內(nèi)容檢索的結(jié)果顯示:同樣庫容內(nèi),“那”“那么”“那個”的比是1∶1∶5(見表1);而在會話語料庫中它們的比例是1∶0.28∶0.33。由于“那”常出現(xiàn)在話輪首,會話語料中的“那”比“那么”明顯有優(yōu)勢,而在獨白語料中則相當;“那個”的使用頻率則依賴于說話人的個體差異。下文將詳細闡述三者之間的異同。

表1 三個標記語在兩個口語語料庫中的出現(xiàn)頻次

二、 語篇功能

“那”“那么”和“那個”作為標記語的語篇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①它們可以標記話語單元之間的邏輯關系,增加語篇連貫性;②它們出現(xiàn)在話題臨界點,起到組織語篇話題的作用。

1. 標記邏輯關系

無論在書面語還是口語中,標記邏輯關系是“那”和“那么”的主要語篇功能,而“那個”不具備此功能。它們在書面語中標記小句之間的條件關系和因果關系,在口語中可以跨話輪標記條件和因果關系[6]。本研究發(fā)現(xiàn),“那”還可以標記轉(zhuǎn)折關系。

Sweester[10]主張從認知角度來闡釋語義,指出對連詞的理解需在行域(content domain)、知域(epistemic domain)和言域(speech act domain)*如無特殊說明,會話語料來自以下訪談節(jié)目:《魯豫有約》《小崔說事》《藝術(shù)人生》和《非常靜距離》。三個不同的概念域中進行,且概念域的選擇受語用因素影響。行域指現(xiàn)實世界的事件或?qū)嶓w,有時也包括言語和思想;知域指認知世界,特別是推理過程;言域則是和言語行為有關的概念域。下文將以此為基礎,從認知角度來解釋標記語多重功能的來源。

關于“那(么)”作為復句關聯(lián)詞在三個概念域中的語義特征已經(jīng)有研究做過深入探討(如沈家煊[11]、王春輝[12]等),本文不再贅述。以下重點討論它們在自然會話中的使用情況。

(1) 因果關系標記?,F(xiàn)代漢語中,“因為”“所以”“因此”“既然”“那(么)”都是因果關系連詞,但是它們所屬概念域并不相同?!耙驗椤薄八浴睒擞浀囊蚬P系可以在知、行、言三域內(nèi)發(fā)生,而“那”和“那么”所標記的因果關系都在言域和知域內(nèi)。

在自然會話中,“那(么)”所在的話輪是基于上一話輪或更大的語境信息作出的推論或發(fā)生的言語行為。如:

① 嘉賓1:我很難跟一個異性順其自然下去的,最后異性全部成了我的哥們兒了。我不知道為什么。

嘉賓2:那你是女漢子啊,那肯定的。

② 嘉賓3:如果看到那些菜的那些油水的話,我又會有心里的不舒服。

魯豫: 那你那個魚你不要用油炒,你用水去煮。

嘉賓3:煮,那會很難吃。

例①中“你是女漢子”是根據(jù)前一個話輪的敘述作出的推論,而不是上一話輪中“異性都成為哥們兒”所導致的結(jié)果,所以屬于知域內(nèi)的因果關系。例②中魯豫的話輪是針對嘉賓3話輪提出的建議,受訪者所述的“看到菜的油水會心里不舒服”這一事實是提建議這個言語行為的原因,屬于言域內(nèi)的因果關系。

(2) 條件關系標記。在自然會話中,三個標記語都可以跨話輪標記條件關系,即標記上文所假設的情形下可能出現(xiàn)的結(jié)果、作出的推斷或發(fā)生的言語行為。以下舉三個例子說明:

③ 朱軍:比如說有一部戲特別好,但是孩子恰巧這個時候要考試,而且這個考試對他也挺關鍵的,你選擇哪個?

趙雅芝:那我一定不會拍。

④ A:要是明天他不來呢?

B:那么你就去找他。

⑤ A:如果他不在家呢?

B:那他一定在學校。(日常對話)

例③中的“那”標記在假想的狀況下可能出現(xiàn)的結(jié)果,即如果出現(xiàn)孩子考試和媽媽拍戲沖突的情況,媽媽選擇不拍戲。前者是后者發(fā)生的充分條件,屬于行域。例④中的“那么”標記A所假設的狀況下B提出的建議,即“他不來”是提出“去找他”這個建議的充分條件,屬于言域。例⑤中的“那”標記假設狀況下作出的推斷,即知道“他不在家”是得出“他在學?!边@一結(jié)論的充分條件,屬于知域。

(3) 轉(zhuǎn)折關系標記?!澳恰辈⒉皇堑湫偷臉擞涋D(zhuǎn)折關系的連詞,但在會話中,它可以標記所在話輪與前一話輪、小句或語境暗示正好相反的語義。標記轉(zhuǎn)折關系的“那”常和“也”搭配,不能替換為“那么”。例如:

⑥ 你明明知道演員一開拍了你就是爺爺,那你也不能太爺爺了對不對?

⑦ A:上海這么大,上哪兒找去啊?

B:那咱也得找啊。(日常對話)

例⑥中嘉賓講到在片場常有一些年輕演員耍大牌,不顧及別人的感受,開拍之后以自我為中心,不尊重他人?!澳恰敝蟮男【湓掍h一轉(zhuǎn),表達與前一小句相悖的意思。此處“那”可以用“但是”來替換。例⑦中談話人想找到已失去聯(lián)系的,身在上海的朋友,其語境暗示是:很難找到朋友并且人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放棄尋找。B的表態(tài)和語境暗示正好相反,即雖然困難但是不能放棄尋找。

綜上所述,“那(么)”可以在小句間或話輪間標記因果和條件關系,“那”還可以標記轉(zhuǎn)折關系。在UCLA書面語料中,作為條件標記和因果標記的“那”的比例為5∶1,而“那么”的這一比例是3∶1。由此可見,書面語中,“那(么)”更傾向于標記條件關系。自然會話中位于話輪首的“那”主要標記因果關系。在會話語料中共檢索到184例話語標記語“那”*由于語料有限,語料中位于話輪首的“那么”實例較少,僅有1例跨話輪標記因果關系,故無法對其進行統(tǒng)計,此處僅統(tǒng)計“那”的情況。,其中有78例位于話輪首,有13例話輪首的“那”標記因果關系,而僅有1例標記條件關系。

2. 話題組織標記

說話人在談話過程中會在話題之間加入話語標記語,起到組織話題的作用。以往很多研究都涉及話語標記語的話題組織功能,但功能界定尚不統(tǒng)一,分類比較模糊。僅以“那”系詞的話題組織功能為例,Miracle認為“那”可以標記話題的出現(xiàn)、發(fā)展和轉(zhuǎn)換。許家金[3]認為“那(個)”有開啟話題、轉(zhuǎn)換話題的功能。梁敬美[5]2認為“那-”有引入話題和話題轉(zhuǎn)換的功能。許文中的“轉(zhuǎn)換話題”指談話中突然提起某一個與之前不相干的話題,但梁文把話題發(fā)展、變化和回到原話題都歸為“話題轉(zhuǎn)換”[3]53,而把引入一個和以前話題不同的話題稱為“引入話題”。就這一問題,Shiffrin曾提到,“對于如何確定話題和分話題,我也無法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雖然直覺上看,這些都是非常明確的,特別是出現(xiàn)話題轉(zhuǎn)換的時候”[8]26。但是鑒于以往憑直覺分類的研究所帶來的問題,我們擬重新對話題組織功能作詳細界定。

本文把“那”系詞的話題組織功能界定為話題開啟,話題承接和話題結(jié)束,并探討“那”系詞在語篇中如何組織話題。

(1) 話題開啟。話題開啟是指會話過程中出現(xiàn)一個和前述話題不同的新話題,發(fā)生在會話開始,會話過程中有新的參與者加入時,或者會話人放棄原來話題轉(zhuǎn)向新話題時?!霸掝}開啟”包含了許家金[3]所指的“話題轉(zhuǎn)換”,因為“轉(zhuǎn)換”意味著相異,否則不能稱之為“換”,“轉(zhuǎn)換話題”本身就暗示著一個全新話題的開始。如下例:

⑧ A:你好。那個,我想問問,你們店里今天是不是有打折活動啊?

B:哦,你說的店慶活動吧。明天開始。(日常會話)

⑨ 李老師:你明天把初稿交給我,要不來不及給你改了。

研究生1:好的李老師,明天我郵件發(fā)給你。

研究生2:那個,李老師,外面有人找,可能是你的本科生。(日常會話)

⑩ A:我的那個摘要部分還得再改改。

B:你已經(jīng)寫摘要啦?我覺得應該最后寫摘要,我的那個致謝是論文沒開始寫的時候就寫完了,最好寫嘛,哈哈哈。那個,明天我要去趟超市,你要不要一起去啊?

例⑧出現(xiàn)在A和B之間電話通話記錄的開始。寒暄過后談話的第一個話題出現(xiàn),說話人用了“那個”來標記。例⑨中值班的研究生2剛好推門進來,前面的交談內(nèi)容被打斷,教授和研究生2之間的對話開啟,新話題出現(xiàn)。例⑩中說話人聊完論文的話題之后,轉(zhuǎn)向“是否去超市”這個新話題。

由此可見,“開啟話題”是說話人主導的,以自己的意志決定話語方向,和之前的話輪或語境關聯(lián)度很小,甚至可以是說話人突然想起的話題。語料顯示,開啟話題位置的標記語一般是“那個”。

(2) 話題承接。話題的承接是指接續(xù)前面的話題,繼續(xù)探討與之相關的話題,比如一個話題的幾個分話題。其特點是,標記語之后的話題與之前的話題和語境有不同程度的關聯(lián)。說話人組織分話題時常會在分話題轉(zhuǎn)換的位置加入標記語,但是此處轉(zhuǎn)換的只是分話題,每一次轉(zhuǎn)換都是對總話題的延續(xù),所以定義為“話題承接”。如下例:

(3) 話題結(jié)束。以往研究尚未提及“那”系詞標記話題結(jié)束的功能,但語料顯示,它是“那(么)”的典型功能。而“那”在此位置的出現(xiàn)頻率明顯高于“那么”。在自然會話或電話交談結(jié)束的時候,常會出現(xiàn)“那我走了”“那明天見”“那我掛了”這樣的結(jié)束語,標記說話人想結(jié)束某一話題甚至是整個會話。電視訪談中,主持人也常會在結(jié)束語前使用“那”或“那么”。如:

B:嗯,那早點休息吧。再見。(日常會話)

綜上所述,自然會話中,在話題開啟位置使用的標記語通常是“那個”,而“那”和“那么”的話題開啟功能很弱?!澳?么)”的話題承接作用更為突出,且常出現(xiàn)在話題結(jié)束的位置。書面語中,“那個”不具備組織話題的功能,而“那”和“那么”僅標記話題的承接,一般由“那(么)”領起問句,引出一個與前文相關的話題,推動語篇發(fā)展。書面語中“那么”的話題承接功能更顯優(yōu)勢,而“那”的這一功能相對較弱。UCLA語料中,有40%的“那么”標記話題承接,而僅有26%的“那”用作話題承接標記。對書面程度更高的BCC報刊語料的調(diào)查進一步說明,隨著書面程度提高,“那”在組織話題方面的表現(xiàn)越來越不活躍。BCC報刊語料(部分檢索)中檢索到的155例標記語“那”中,只有4.51%(7例)是話題承接標記,而334例標記語“那么”中,有23.35%(78例)標記話題承接。

三、 語用功能

在自然會話中,三個標記語都可以作為會話填充語(filler),即一個話語單元完成但下一個話語單元延遲出現(xiàn)時所使用的非沉默手段(non-silence device),在會話過程中具有復雜的語用功能[13]。

1. 思考填充語

它們在說話人思考、說話不流利等狀況下出現(xiàn),表明此時說話人需要時間或正在尋求其他會話人的幫助,但是并沒有放棄話輪。如下例:

以上3例中標記語的前后語段都不具有內(nèi)在邏輯關系,它們出現(xiàn)的位置也不是明確且必要的話題分界點,而是說話人思維不連貫,語流不暢的產(chǎn)物。

三個標記語中,“那個”的填充語功能占明顯優(yōu)勢。在兩個口語語料庫中,“那個”作為填充語的用例占到其總用例的90%以上,而“那(么)”的填充語用例僅占各自總數(shù)的30%左右(見表2)。

表2 口語語料中作為填充語的“那”系詞使用頻率

2. “那個”的提醒功能

“那個”可用于話輪的開始,引起談話對象的注意,類似于召喚他人時用的“哎”。一般重讀或有音調(diào)提升,之后有停頓,如下例:

老生(對新生說):明天有個開學典禮。

新生:好。(轉(zhuǎn)身走了)

老生:那個,跟這個漂亮的學姐照一下相。

此處的“那個”出現(xiàn)在新話題開始的位置,具有“提醒”的語用意義。這是在新生接待處一個老生和新生的對話。新生辦完手續(xù)后,老生告知他明天有開學典禮,然后新生理解為會話結(jié)束,轉(zhuǎn)身走了,此時老生想起需要讓新生和另一名高年級女生合影留念。此時新生背對老生,老生在此處用“那個”來提醒他加入新的會話。一般說來,位于話題開啟位置的“那個”常帶有“提醒”義,如例和例⑨。

3. 面子維護功能

交際過程中會出現(xiàn)很多威脅交際雙方面子的言語行為[14],而說話人會采用各種語言或非語言手段來緩和其威脅程度?!澳恰毕翟~在自然會話中都可以作為緩和語(mitigator)來調(diào)節(jié)人際關系。如:

朱軍:那,你不忌諱咱們就這個話題再談點什么?

崔永元在采訪中提到了自己抑郁癥的情況,朱軍想就他生病的事情多問些問題,但是很顯然這會涉及崔的隱私,威脅到他的面子。此處的“那”后面有較長時間的停頓,意在向聽話人表明,說話人對于其言語可能產(chǎn)生的面子威脅是知曉和在意的,在言語發(fā)生時說話人是遲疑的,以此減低這種威脅,協(xié)調(diào)會話雙方的人際關系。

同時,“那”系詞還可以用來維護說話人自己的面子,表達說話人的不好意思、羞愧、內(nèi)疚等態(tài)度,調(diào)節(jié)談話雙方的人際關系。如下例:

學生: 那個,還沒開始看書呢。(日常會話)

本例中,如果沒有“那個”或其他副語言出現(xiàn),學生的回答很可能表現(xiàn)出他對“沒開始看書”這件事持無所謂或者理直氣壯的態(tài)度,從而引起老師的不滿。標記語的使用緩和或避免了老師的不滿情緒,有助于維系雙方的正常關系。

雖然這三個標記語都可以在特定語境中起到維護面子的作用,但是它們并非可以通用。例中的“那”可以替換為“那么”和“那個”,但是中的“那個”不可以用“那(么)”替換。如上文所述,“那(么)”的填充語傾向遠遠低于“那個”,它們更常用作邏輯關系標記和話題組織標記。在中,B話輪和A話輪只是問-答毗鄰對,沒有明顯的邏輯關系也無需話題分割標記,所以使用“那(么)”的條件不充分。由此可見,話語標記語的選擇同時受語篇和語用因素的制約。

筆者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補充并整合了“那”系詞作為話語標記語的語篇和語用功能,辨析了“那”“那個”和“那么”的差異。①在書面語中,“那么”比“那”更有優(yōu)勢,而“那個”不用于書面語中?!澳恰焙汀澳敲础倍际且蚬蜅l件關系標記,在書面語中兩者都更傾向于標記條件關系;自然會話中,“那”更常用于話輪首,標記因果關系,且還可以標記轉(zhuǎn)折關系。②“那”系詞都可以作為話題組織標記,“那個”常作為話題開啟和話題承接標記,而“那(么)”常作為話題承接和話題結(jié)束標記。最后,在“那”系詞中,“那個”是使用頻率最高的會話填充語,具有“提醒”的語用功能;三個標記語在特定語境中都具有面子維護功能。

[ 1 ] 楊玉玲. 單個“這”和“那”篇章不對稱研究[J]. 世界漢語教學, 2006(4):33-41.

[ 2 ] BIQ Y. Conversation, continuation, and connectives[J]. Text-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for the Study of Discourse, 1990,10(3):187-208.

[ 3 ] 許家金. 漢語自然會話中話語標記“那(個)”的功能分析[J]. 語言科學, 2008,7(1):49-57.

[ 4 ] 劉麗艷. 作為話語標記的“這個”和“那個”[J].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09(1):89-96.

[ 5 ] 梁敬美. “這-”“那-”的語用與話語功能研究[D].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2002.

[ 6 ] MIRACLE W C. Discourse markers in Mandarin Chinese[J]. Dissertation, Ohio:Ohio State University, 1991.

[ 7 ] 畢永峨. 遠指詞“那”詞串在臺灣口語中的詞匯化與習語化[J]. 當代語言學, 2007,9(2):128-138.

[ 8 ] SCHIFFRIN D. Discourse marker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 9 ] 冉永平. 話語標記語的語用學研究綜述[J]. 外語研究, 2000(4):8-14.

[10] SWEESTER E. From etymology to pragmatics: metaphoric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semantic structur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11] 沈家煊. 復句三域“行、知、言”[J]. 中國語文, 2003(3):195-204.

[12] 王春輝. 條件句中的“那/那么”[J]. 漢語學習, 2015(2):41-48.

[13] AMIRIDZE N,DAVIS B H,MACLAGAN M. Fillers, pauses and placeholders[M].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2010.

[14] BROWN P,LEVINSON S.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na (Vol.4)[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責任編輯王立坤】

PragmaticandDiscursiveFunctionof“na”“nage”and“name”

ChenLinl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The pragmatic and discursive functions ofna, na me and na ge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written and spoken corpus. The differences in syntactic locations and pragmatic and discursive functions were compared. At the discursive level, na has the function of marking the concessive relation across conversational turns. The three discourse markers have distinctively different functions in topic organization. At the pragmatic level, na ge has the function of reminding and all of them have face-saving functions.

na/na ge/na me; discourse marker; pragmatic function; discursive function; corpus method

2017-07-03

國家社科基金資助項目(青年項目)(16CYY006)。

陳琳琳(1982-),女,山東濟南人,北京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山東師范大學講師。

2095-5464(2017)06-0729-06

H 109.4

A

猜你喜歡
書面語語料語篇
新聞語篇中被動化的認知話語分析
“口語和書面語轉(zhuǎn)換”備考指導
關于初中學生書面語感的思考與提升策略
漢語書面語與口語的特征
基于語料調(diào)查的“連……都(也)……”出現(xiàn)的語義背景分析
華語電影作為真實語料在翻譯教學中的應用
《苗防備覽》中的湘西語料
國內(nèi)外語用學實證研究比較:語料類型與收集方法
從語法范疇視角解釋日本學生英語書面語錯誤
從語篇構(gòu)建與回指解決看語篇話題
柳林县| 永胜县| 通州市| 南通市| 中卫市| 民权县| 无锡市| 纳雍县| 芜湖市| 池州市| 平舆县| 平武县| 论坛| 宣化县| 吕梁市| 泊头市| 商都县| 响水县| 磴口县| 阜平县| 固阳县| 台安县| 北宁市| 巍山| 尖扎县| 普定县| 渝中区| 清丰县| 岢岚县| 子长县| 大关县| 栾川县| 宁夏| 永寿县| 宁强县| 长海县| 新乡县| 渭源县| 盐池县| 马关县| 安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