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詠荃
我家曾住赤闌橋,
鄰里相逢路不遙。
君若到時秋已半,
西風門巷柳蕭蕭。
——題記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歸有光的一篇《項脊軒志》寫出了他心底對老房子最深的眷戀,也寫出了他對故土的無限深情。
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房子,它安詳?shù)卦诠枢l(xiāng)的土壤里。帶著故鄉(xiāng)特有的香氣,讓我們魂牽夢縈。歸有光有他的項脊軒,我有我的老屋。
只是歸有光終究比我幸運。我的老屋早已是一片廢墟。有機器在這片廢墟上工作,汲取了老屋的營養(yǎng)與血肉,一座工廠將重新在此扎根。機械工作的聲音嘈雜熱鬧,昭示著家鄉(xiāng)的發(fā)展。而透過這層聲音,我仿佛聽到了一串遙遠的風鈴聲,伴隨著老人的呼喊聲,悠長悠長?!凹殞O,回來呷飯……”
我的老屋不在赤闌橋,它在瀏陽北邊的一個小鎮(zhèn)上。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那景色,一點也不亞于姜夔筆下的故鄉(xiāng)。年幼時,放學歸來,總要路過相近的鄰居家門口,那時胖胖的大嬸,總會塞給我?guī)最w泡泡糖,順便贈送一個樸素真誠的微笑。我嚼著糖蹦蹦跳跳走回家,首先看到的是圍繞著房子的林子。老屋三面環(huán)山,它就如同一位害羞的姑娘,藏于山中。秋天來到時,看不到垂柳蕭蕭,卻能看到金黃的銀杏樹葉簌簌飄落。隨便拾取一片,都可以做成獨特的書簽。
老屋里沒有什么珍貴稀奇的東西。它就像是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含辛茹苦,掏盡一切地撫育著我們家?guī)状?,給自己留下一個衰老的軀殼??蓪τ谖襾碚f,老屋卻有數(shù)不盡的寶藏。
家中一處走廊上原本鋪著透明的瓦片。月出之時,頗有夢幻的味道。最愛做的事,就是在月圓的時候,攤開手,看銀白色的清冷的月光在手上流轉(zhuǎn)。那種感覺就如同媽媽的吻,使我心安。一年夏天,下了很大的冰雹。冰粒如槍林彈雨般,砸壞了透明的瓦。我眼睜睜地看著工人把透明的瓦片用一塊塊普通的水泥瓦替代。自那以后,我站在那條走廊上,再也抓不到金色的陽光與銀色的月光。但那也成為我回憶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老屋它太老了,就如同懸掛在樹枝上將落未落的樹葉,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它只能被時代所淘汰。我又想起幾天前,那個胖胖的大嬸到我家來的情景。她站在厚厚的防盜門前,與奶奶交談著。她穿著跳廣場舞的黑裙子,不似以前那樣胖?!鞍パ剑F(xiàn)在日子可舒服多了啊,這房子這么干凈,可好住啦!”她高興地感嘆道。臨走時,她還邀請奶奶一起去附近新建的廣場跳廣場舞。“哎呀,那廣場修得大呀,好多老太太都在跳舞呢。你趕明兒也來時髦一下吧!”大嬸的臉上是掩蓋不住的喜慶。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fā)展。
可是老屋飽載了我最溫情的回憶,它是故鄉(xiāng)的一個標志。即便以后有了更新、更好的房子,那也不再是故鄉(xiāng)。故鄉(xiāng)不是地圖上的一個標識,而是美好童年回憶的一個載體。鄉(xiāng)愁是一條斬不斷的線??!
如今,老屋早已不在,只剩下了塵與土。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從此以后,我再也找不到一個地方來盛放我的哭泣與悲傷,來見證我的喜悅與成長。我再也不能在喜愛的院子里長成一棵樹的模樣。
離開老屋多年以后,時過境遷,舊夢卻依稀。
老屋里傳來咿咿呀呀的唱戲聲。
那女孩兒尚小,打著赤腳踩在小路的碎石子上回家。嘴里如同唱著歌謠一般地哼著:
我家曾住赤闌橋,鄰里相逢路不遙。
君若到時秋已半,西風門巷柳蕭蕭。
(附注:作者系2017年湖南高考文科狀元)
(編輯:于智博)
評點:周紅
由歸有光的《項脊軒志》開篇,巧妙地用類比手法引出對老屋的回憶。寫老屋,重點寫長輩“回來呷飯”的呼喚,樹林環(huán)繞的幽美環(huán)境,熱愛生活的胖大嬸對嶄新變化的感嘆。作者的敘述張馳有度,語言清新活潑,整散結(jié)合,修辭手法運用嫻熟,古詩文引用恰到好處而又不著痕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那么淡淡的鄉(xiāng)愁在字里行間悄然流露,引人思索,叫人感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