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蘭
【摘要】生活中物理現(xiàn)象及應用隨處可見,比如:落水的小狗上岸以后抖動身體,水滴會借助慣性被甩出去等現(xiàn)象,基于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需求,我們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應當充分利用這些廣泛存在的物理現(xiàn)象,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從眾多的物理應用中觸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靈感與思想,認同物理在科技中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而有利于物理教學。在教學中,要引導同學們樹立科學意識,多思考、多實踐,讓理論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
【關鍵詞】物理;散射;摩擦力;流體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4-0261-02
物理與生活的關系密不可分,那么如何將物理課中抽象的內容轉換為生活中直觀的東西,如何將難以理解的物理現(xiàn)象以及概念原理結合日常的生活體驗進行講解,才是物理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物理新課程標準中也同時指出:“教師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的物理情境…”。所以要提高教學質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的物理教學就應該引導學生把物理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使他們充分認識到物理既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是解決生活問題的基本工具。
一、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
在我們的身邊,有許許多多的物理現(xiàn)象。僅列舉我在教學中常常采用的一些內容:
1.保溫瓶為什么能保溫?
首先,熱量是通過介質才能夠傳播,而保溫瓶的中間一層是真空的,阻隔了作為介質的外界空氣,使之無法接觸到介質從而無法傳播熱量,也就把熱量留在了瓶內;其次保溫瓶的內膽是銀質的,銀可以反射熱量,幾乎是不吸熱的。所以保溫瓶能保持溫度。
2.為什么對著電視畫面拍照,應關閉照相機閃光燈和室內照明燈,這樣照出的照片畫面更清晰?
因為閃光燈和照明燈在電視屏上的反射光會干擾電視畫面的透射光。
3.將氣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氣球內氣流噴出,氣球因反沖而運動??梢钥匆姎馇蜻\動的路線曲折多變?
這有兩個原因:一是吹大的氣球各處厚薄不均勻,張力不均勻,使氣球放氣時各處收縮不均勻而擺動,從而運動方向不斷變化;二是氣球在收縮過程中形狀不斷變化,因而在運動過程中氣球表面處的氣流速度也在不斷變化,根據流體力學原理,流速大,壓強小,所以氣球表面處受空氣的壓力也在不斷變化,氣球因此而擺動,從而運動方向就不斷變化。
4.從高處落下的薄紙片,即使無風,紙片下落的路線也曲折多變?
這是由于紙片各部分凸凹不同,形狀備異,因而在下落過程中,其表面各處的氣流速度不同,根據流體力學原理,流速大,壓強小,致使紙片上各處受空氣作用力不均勻,且隨紙片運動情況的變化而變化,所以紙片不斷翻滾,曲折下落。
5.轎車上裝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難看清車中人的面孔?
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還會吸收一部分光,這樣透進車內的光線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須要從面孔反射足夠強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車內光線較弱,沒有足夠的光透射出來,所以很難看清乘客的面孔。
6.天空和海水為什么是藍色的?
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組成的。七種顏色光波長不一樣,大氣中的塵埃以及其他微粒散射藍光的能力大于散射其他波長較長的光子的能力,因此天空顯現(xiàn)出藍色。
太陽光照射到海面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來,另一部分光折射進入水中。進入水中的光線在傳播過程中會被水吸收。水對光的吸收與光的波長有關,即水具有選擇吸收性。水對波長較長的光吸收顯著,對波長較短的吸收不明顯。紅光、橙光和黃光在不同的深度時均被吸收了,并使海水的溫度升高。到一定的深度綠光也被吸收了。而波長較短的藍光和紫光遇到水分子或其他微粒會四面散開,或反射回來。所以當海水明凈清澈時,目光中被海水吸收最少的藍光和紫光就反射和散射到我們眼里,我們看見的大海就呈現(xiàn)出藍色。
7.拔河比賽只是比力氣大嗎?
對拔河的兩隊進行受力分析就可以知道,只要所受的拉力小于與地面的最大靜摩擦力,就不會被拉動。因此,增大與地面的摩擦力就成了勝負的關鍵。首先,穿上鞋底有凹凸花紋的鞋子,能夠增大摩擦系數,使摩擦力增大;還有就是隊員的體重越重,對地面的壓力越大,摩擦力也會增大。大人和小孩拔河時,大人很容易獲勝,關鍵就是由于大人的體重比小孩大。
另外,在拔河比賽中,勝負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人們的技巧。比如,腳使勁蹬地,在短時間內可以對地面產生超過自己體重的壓力。再如,人向后仰,借助對方的拉力來增大對地面的壓力,等等。其目的都是盡量增大地面對腳底的摩擦力,以奪取比賽的勝利。
二、物理現(xiàn)象反思
以上這些實例,是我教學中常常引用的。但是,這些只是很少一部分,生活中的物理應用顯然遠不止這些。我們談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不能為聯(lián)系而聯(lián)系,而應當選取學生熟悉而又感興趣,卻又對科學原理似懂非懂的例子,以此為立足點、切入點,把它作為整個物理教學的一環(huán)。事實上,一般認為物理是中學最難學的科目。談到物理學,有些同學覺得摸不著頭腦;談到物理探究,有同學覺得深不可測;顯然,這些看法都是錯誤的。只要勤于觀察,善于思考,從生活走向物理,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物理就像多級臺階上的一束花,是可以掌握在手的。正如馬克思說的:“科學就是實驗的科學,科學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物理不但是我們的一門學科,更重要的,它還是一門科學。
三、結論
總之,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要培養(yǎng)學生“見物思理”的學習意識,教師在教學中要選取生活中常見的實例和器材,把物理教學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緊密聯(lián)系,并鼓勵學生廣泛關注生活中的科學,遇事多問幾個為什么,要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挖掘隱藏在現(xiàn)象后面的科學原理,持之以恒,就能學好物理這門科學,并培養(yǎng)起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與發(fā)展?jié)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