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典詩歌鑒賞教學是師生共同進行文學審美的情智活動,更是一門講究匠心獨運的藝術。擬從詩樂相融、重組順序和構(gòu)建體系三個方面,結(jié)合教學實踐來初步探索初中古典詩歌鑒賞教學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古詩鑒賞教學;詩樂相融;重組順序;構(gòu)建體系
中國古典詩歌浸透著中華文化的馨香而沁人心脾,閃耀著人文關懷的光芒而滋養(yǎng)心靈。作為炎黃子孫,我們理應傳承這一優(yōu)秀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為其增色添輝;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更應培養(yǎng)學生的詩學素養(yǎng),使其熱愛古詩,提高審美情趣??上У氖青笥趹嚱逃戎T多因素,目前初中古典詩歌鑒賞教學已陷入了窘境。一首首膾炙人口的經(jīng)典詩作經(jīng)過“肢解”式的教學,使它失去了原有的神韻和光彩,這導致不少學生對鑒賞古詩也提不起太大的興致。那么面對著如此優(yōu)秀的文化瑰寶,我們應該怎樣引導學生去品味鑒賞呢?下面筆者從教學實踐與思考中擷取點滴,略陳一二,希冀拋磚引玉。
一、詩樂相融,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古詩歷來是為歌而作的,正如《詩大序》所云:“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笨梢?,早期的中國古典詩歌因情而發(fā),大多可以入樂吟唱。時至今日,許多家喻戶曉的流行歌曲,亦因當中的歌詞直接引用古詩或借用古詩的語意再加以藝術創(chuàng)作而成為金曲的。譬如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長久》、周杰倫演唱的《菊花臺》、伊能靜所唱的《念奴嬌》等等,皆是學生喜聞樂道的作品,學生對此百唱不倦。既然如此,何不把音樂引進初中古典詩歌教學的課堂中,這樣既為古詩鑒賞增添樂趣,又可激發(fā)學生的審美體驗。
例如,在進行《蒹葭》的鑒賞教學時,筆者特意選用鄧麗君的《在水一方》來創(chuàng)設意境,導入教學。煙波浩渺中,河畔高低錯落的蘆葦叢隨風微顫,白色蘆花漫天飛舞,晶瑩的露珠凝結(jié)成霜,仿佛遠處縹緲的歌聲,鄧麗君的這首《在水一方》映襯出薄淡秋光中河堤寂寥凄清的景色。學生在這富有音樂性的韻律中披文入情,在筆者的引領下,鑒賞品味這兩千多年前產(chǎn)生的一首委婉悠長的抒情詩,走進詩歌的意境。然后師生再配以《在水一方》的伴奏曲子反復美讀《蒹葭》,在這美讀中,學生潛移默化地領略了詩經(jīng)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的音韻美。
又如在進行溫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罷》一詞的鑒賞教學時,筆者在課堂上想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nèi)涵和意蘊,便配上悠揚婉轉(zhuǎn)的古箏樂曲《陽光三疊》,自己先聲情并茂地朗誦,讓學生瞑目靜聽,很快就把學生帶入到凄婉纏綿的情景中。接著,讓學生通過誦讀在頭腦中勾勒出詩歌的意境。此時再進行古詩鑒賞,自然就水到渠成了。最后,筆者讓學生在這首古箏樂曲的伴隨下,仿寫溫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罷》。結(jié)果不少學生詩興大發(fā),妙筆生花,寫下了一首首文采斐然的詩作。如李念儒的《望江南·明月》:“明月中,銀紗籠山頭。更深不寐燈火明,月下銹錨鎖江舟。一抹書卷愁。”陳彥寧的《望江南·鶴》:“晴空碧,鶴翔萬千里。鷹擾群鶴擒其一,鶴勇搏擊力退敵,鷹遁影無跡?!边@些學生都乘著音樂的翅膀在浩瀚的詩文中自由飛翔??梢?,在古典詩歌鑒賞教學中,恰當?shù)脑姌废嗳?,不僅能夠使學生充分體會古典詩歌的音韻美,而且可以激發(fā)學生讀詩、品詩、寫詩的興趣。
二、重組順序,于河面柔波中撐篙
當前,初中語文教材對古典詩歌的編排主要遵循單元主題的要求,而不是根據(jù)詩歌本身的風格進行分類,難以避免出現(xiàn)一些不系統(tǒng)的、重復的現(xiàn)象。以往傳統(tǒng)的授受式教學則“按部就班”,分篇單獨講解,加上廣東中考對古典詩歌的考查僅限于背誦與默寫,因此使學生對原本充滿靈性的詩歌印象刻板,甚至興致不濃。那么,作為古詩鑒賞教學的引導者,教師應怎樣改變學生對古典詩歌刻板的印象呢?針對這一問題筆者適當作了一些調(diào)整,打破教材對古典詩歌編排的束縛,根據(jù)詩歌的創(chuàng)作時間或題材分類重新安排教學順序,進行初中古典詩歌名家系列研賞教學。
下面以白居易專題教學為例:原本教材(2006年人教版)編排將白居易的《觀刈麥》放在九年級上冊附錄課外古詩詞的第一首,而《望月有感》在九年級下冊附錄課外古詩詞的第七首。但是出于創(chuàng)作時間和詩人創(chuàng)作風格的考慮,筆者在教學時把《望月有感》調(diào)到《觀刈麥》之前,兩首詩一并講授,然后再復習回憶《錢塘湖春行》(七年級上冊第十五課,由于此詩淺顯易懂,早已在七年級時引導學生品味鑒賞過)。筆者在講授時“以線串珠”, 告訴學生白居易28歲時進士及第,可謂年少得志,可在此之前他遭遇了戰(zhàn)亂饑饉、顛沛流離、天各一方的手足分離之苦,于是飽含深情地寫下了這首《望月有感》,勾勒一幅五地望月共生鄉(xiāng)愁的圖景,并表達了對戰(zhàn)爭所造成的家園荒殘、災難深重的憤懣不平。白居易中進士后,長期為官,政績卓著,筆耕不輟。35歲時,白居易被派往陜西周至當縣尉,他有感于當?shù)乩习傩談趧悠D苦、生活貧困,寫下了一首敘事諷刺詩《觀刈麥》,詩中批評了造成老百姓貧困之源的苛捐雜稅,對自己不事農(nóng)桑卻俸祿優(yōu)厚而深感愧疚,表現(xiàn)了一個封建官吏為民而歌的可貴精神。43歲時,白居易遭貶謫,從此仕途不甚得意。51歲時,白居易到杭州任刺史,雖然他政治上郁郁不得志,但他仍舊保持著樂觀豁達、閑適自得的生活態(tài)度,在西子湖畔踏青后寫下了《錢塘湖春行》,描繪了生意盎然的西湖早春圖景,表達了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這樣一來,經(jīng)過筆者重組順序并進行專題教學,學生對白居易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極為濃厚的興趣,同時他們對初中教材所編選的白居易詩歌初步實現(xiàn)了整體性學習,也被白居易的平易通俗的詩風、“達則兼濟天下”的抱負和 “窮則獨善其身”的人生態(tài)度所感染。
三、構(gòu)建體系,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在實際教學中,單憑教師對初中古典詩歌名家系列的鑒賞來推進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須在教學中構(gòu)建起古典詩歌鑒賞的教學體系,方能深層地激發(fā)學生學習古典詩歌的持久欲望,使他們自主自愿地鑒賞古典詩歌,讓他們在品味咀嚼中使自己的心靈氤氳在一種愉悅的精神氛圍之中,從而提高自己的詩詞鑒賞能力。endprint
仍以白居易詩歌鑒賞教學為例:在白居易專題教學的點撥和鋪墊下,筆者趁熱打鐵,輔導學生開展了“追憶白居易”的活動,指導學生課外收集白居易的詳細資料(包括生平、背景、詩作、詩風以及對后世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等),然后讓學生自主分析,分組合作,研習探究,并把探究成果制作成課件、網(wǎng)頁或以其他藝術形式呈現(xiàn),再分四大組進行成果展示。先是“追憶居士組”用課件回顧小學和初中階段所學過的白居易的詩作并作簡要分析,讓眾人初步認識白居易。然后,“心靈之音組”通過自己制作的網(wǎng)頁,向大家介紹白居易的仕途、人生,讓眾人了解他的思想,深入他的內(nèi)心世界,進一步感知白居易。接著,“含英咀華組”用課件簡單介紹白居易的諷喻詩、閑適詩、感傷詩和雜律詩四類詩作以及對后世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尤其對經(jīng)典詩作《長恨歌》《琵琶行》的經(jīng)典名句進行賞析體味,讓眾人再進一步了解白居易。緊接著,師生共同賞析《買花》這首課外諷喻敘事詩,深層體會白居易關注民生疾苦的思想和為民而歌的詩作風格。最后,“藝術表演組”用自己的繪畫展示從《憶江南·江南好》和《錢塘湖春行》所感悟到的意境,并配樂歌唱白居易的詩《花非花》。此時,全班已浸潤在白居易詩歌的美境里,然后在悠揚婉轉(zhuǎn)的笛聲中朗誦《錢塘湖春行》來結(jié)束這一堂成果展示課。
通過這次“追憶白居易”的詩歌鑒賞活動,筆者發(fā)現(xiàn)相當一部分學生愛上了古典詩歌,他們在隨筆評論中用熾熱的文字表達了自己對古典詩歌和詩歌鑒賞活動的喜愛。除此以外,學生還在筆者的指導下開展了三次初中古典詩歌名家系列鑒賞活動,深入了解了中國古代三位極具代表性的詩人:東晉悠然閑適的陶淵明、唐代浪漫飄逸的李白、宋代哀婉凄戚的李清照。這些詩歌鑒賞活動,激發(fā)了學生的審美體驗,提高了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更重要的是,在進行專題鑒賞的基礎上,學生逐步掌握了中國古典詩歌鑒賞的基本技巧,學生再在教師的指導下自行賞讀王維、杜甫、蘇軾和辛棄疾等名家名作,這樣以點串線,由線到面,從片段到整體,從零散到系統(tǒng),逐步構(gòu)建起詩詞的學習體系,從而帶動了整個古詩教學體系長期的、良好的“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連鎖反應。
細細忖思,古典詩歌鑒賞教學是師生共同進行文學審美的情智活動,更是一門講究匠心獨運的藝術。如何探尋有效的初中古典詩歌鑒賞教學途徑,使之一路追尋春天的氣息,而詩樂相融、重組順序、構(gòu)建體系似乎可使我們領略到彼岸那引人入勝的春光。從此,讓我們撐起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相信有朝一日,我們定會“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參考文獻:
[1]江淑燕.以古詩為載體增強學生的人文底蘊——論初中語文古詩教學[J].臺聲·新視角,2005,(6).
[2]盧貴歆.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途徑和方法[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0,(8).
[3]李元洛著.詩美學[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87.
作者簡介:鄭揚菲(1979—),女,廣東省珠海市紫荊中學一級教師,主研方向為初中語文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