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郁會
(武警浙江省總隊嘉興醫(yī)院,浙江 嘉興 314000)
·臨床護理與管理·
預見性護理干預在減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中的應用價值
王郁會
(武警浙江省總隊嘉興醫(yī)院,浙江 嘉興 314000)
目的:探討預見性護理干預在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我院感染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住院的65歲及以上患者300例為觀察組,對其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65歲及以上患者300例為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比較2組跌倒發(fā)生率及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結(jié)果觀察組患者跌倒發(fā)生率0.33%,低于對照組的2.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98.67%,高于對照組的91.3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實施有效的預見性護理,能夠減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發(fā)生,提高護理滿意度。
預見性護理;老年;住院患者;跌倒
跌倒是導致老年人傷殘、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跌倒不僅給患者身心健康帶來危害、造成醫(yī)療費用的增加,同時也是醫(yī)患糾紛的隱患[1]。有報道[2]顯示,65歲以上患者發(fā)生跌倒幾率高達30%,且隨著年齡的增加跌倒幾率也有所上升。住院跌倒發(fā)生率已編入《護理敏感質(zhì)量指標使用手冊(2016版)》,成為衡量護理質(zhì)量的重要指標[3]。國外研究表明,約有25%的住院患者跌倒是可以預防的[4]。預防住院患者跌倒已經(jīng)成為醫(yī)院護理安全管理的重要內(nèi)容。我科自2015年對住院患者進行跌倒評估,對65歲及以上老年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取得較好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感染科收治的300名65歲及以上的老年住院患者作為觀察組,實施預見性護理,其中男性248例,女性52例,年齡65~92歲,平均(76.8±4.9)歲,其中肝炎類患者93例,肺結(jié)核患者118例,其它感染疾病患者89例。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300名65歲及以上的老年住院患者為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 其中男性254例,女性46例,年齡65~95歲,平均(78.2±3.6)歲,其中肝炎類患者87例,肺結(jié)核患者119例,其它感染疾病患者94例。納入標準:(1)年齡≥65歲;(2)有活動能力且無語言溝通障礙。(3)自愿服從醫(yī)務人員的安排。排除標準:(1)入院前存在運動障礙患者;(2)排除溝通障礙患者;(3)排除患突發(fā)急性疾病的老年患者。2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包括抗感染、飲食指導、心理干預、康復訓練指導等,在防跌倒方面主要采用走廊、洗手間等張貼防跌倒標識,入院當天由責任護士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并宣教防跌倒和墜床的相關知識,叮囑家屬做好陪護工作,如有意外發(fā)生,及時通知醫(yī)務人員。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
1.2.1 評估 對新入院或轉(zhuǎn)入的老年患者2h以內(nèi)運用中文版修訂版Morse跌倒評估量表[5]進行風險評估。量表有6個條目,包括近3個月是否存在跌倒史(無=0分,有=25分);是否超過一個醫(yī)療診斷(無=0分,有=15分);是否使用輔助用具行走(不需使用=0分,有借助助行器、拐杖=15分,扶靠家具行走=30分);使用肝素、靜脈輸液(無=0分,有=20分);移動狀態(tài)(正常=0分,下肢乏力=10分,有功能障礙=20分);認知能力(量力行走=0分,自我高估或忘記受限=15分),量表總分125分,將評估結(jié)果分為3個等級:評分≤25分為低度風險,提示有可能發(fā)生跌倒; 25~45分為中度風險,提示容易發(fā)生跌倒;≥45分為高度風險,提示極易發(fā)生跌倒;低?;颊卟恍枰僭u估,中危患者每周評估1次,高?;颊呙恐茉u估2~3次,病情發(fā)生變化隨時評估。
1.2.2 宣教 根據(jù)評估結(jié)果采取教育預防策略。(1)低度風險。統(tǒng)一發(fā)放淺顯易懂的宣傳教育手冊,走廊張貼宣傳海報,在患者床頭懸掛“防跌倒”警示標識,加強患者和家屬對預防跌倒的安全意識;(2)中度風險。加強巡視病房,對在平時活動中,如出現(xiàn)頭暈、兩眼發(fā)黑、下肢軟弱無力、步態(tài)不穩(wěn),立即原地坐下(蹲下或扶墻邊安全扶手),并呼叫他人幫助,指導患者緩慢改變體位、正確上下床、避免跨越床欄,穿著合適的衣褲、防滑鞋子,根據(jù)需要正確使用助行器等用物;(3)高度風險。在中度風險護理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巡視,并作為重點工作交接,加強監(jiān)督指導陪護人員正確使用床欄、輪椅,在患者如廁、洗澡和外出需有人陪護,并注意跌倒風險,當陪護人員更換或外出應告知責任護士。
1.2.3 針對性干預 感染科疾病患者普遍存在恐懼、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護理人員每周完成一次主動與患者面對面的交流,向患者傳授正確處理負性情緒的方式、方法,如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法、放松技巧等,幫助提升患者治療疾病的信心及增強主動預防跌倒的信念。體能虛弱、視力障礙是老年患者跌倒的主要影響因素,指導家屬在患者術后2天內(nèi)每次站立時協(xié)助其保持平穩(wěn),鼓勵其由平臥至站立緩慢過渡,減少體位性低血壓發(fā)生;術后2天內(nèi)高度重視視力障礙的患者,保證室內(nèi)的光線充足,同時避免光線過強導致耀眼,保持夜間光線充足,病室內(nèi)監(jiān)護設備注意靠邊停放,保持床邊通路通暢。
1.2.4工程學策略 高度風險患者佩戴患者腕帶,延長呼叫器的電線,放在患者易取之處;根據(jù)患者身高調(diào)節(jié)病床高度(以患者坐在床上雙腳平放著地面為宜,固定好床腳剎車),加長床欄、更換圓形角的床頭桌和座椅。
1.2.5 強化執(zhí)行 加強護理人員在高危時段(如4:00-8:00,20:00-21:00患者洗漱與護士交接班時間)的病房巡視,并將跌倒風險的評估列為床頭交接的內(nèi)容,同時加強陪護人員的防范教育。制定高度風險防范措施及書面告知制度、跌倒后處理流程和措施等,提高護士對患者跌倒的防范和應急處理能力。
統(tǒng)計實施預見性護理前后患者的跌倒發(fā)生率,并于患者出院前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評價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共包括5個維度,15個條目,分別是風險評估、跌倒宣教、環(huán)境改善、主動問詢、應急處理。量表評分采用Likert 5點量表,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很不滿意5個等級并依次賦予5,4,3,2,1的分值。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例數(shù)×% 。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住院期間發(fā)生跌倒6例,觀察組發(fā)生跌倒1例,實施預見性護理后,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發(fā)生率由實施前的2.0%(6/300)下降至0.33%(1/3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681,P=0.041)。
實施預見性護理后,住院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由實施前91.33%升至98.67%,2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住院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N(%)]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實施預見性護理后患者跌倒發(fā)生率比實施前明顯下降(P<0.05);夏秀勤[6]等報道也指出,在實施預見性護理后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發(fā)生率由0.54%降到0.12%,從而進一步證實預見性護理能夠有效降低老年住院患者的跌倒發(fā)生率。分析原因,一方面,預見性護理促進了對老年跌倒風險準確及時的評估,并針對有中度及高度跌倒風險的患者采取預防跌倒流程管理方法,同時加強陪護及跌倒預防宣教,提高老年患者對跌倒危險性相關因素的認識,幫助提高其預防跌倒能力。另一方面,預見性護理的實施,也促進護理人員提前對老年患者住院期間存在的潛在不安全因素進行挖掘和有效預防,最大程度上減少跌倒的隱患和風險,進而降低了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發(fā)生。
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實施預見性護理后患者滿意度由實施前的91.33%升至98.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提示實施預見性護理能夠有效提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這與余麗君等[7]的研究結(jié)論相同。究其原因,通過實施預見性護理,護士提前對患者住院期間可能存在的跌倒風險因素進行評估,并提前主動對患者開展認知干預和針對性護理措施,讓患者充分體驗到了細微、優(yōu)質(zhì)、科學的護理服務,增強了對護士的信賴,進一步加深了護士在患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使患者及家屬更積極配合護理工作,對護理人員的工作也更加滿意。
護理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通過預見性護理加強對老年住院患者進行全面、細致、準確、動態(tài)的護理評估,并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不斷深化對患者和家屬的健康宣教,提高他們的重視程度和防范意識,減少跌倒的發(fā)生。
[1]張景蘭, 王燕, 尹莉,等.老年人跌倒相關影響因素調(diào)查[J]. 護理研究, 2013, 27(26):2850-2852.
[2]周園, 李凌, 曹曉文. 老年患者對預防跌倒的認知及依從性調(diào)查分析[J]. 護理學雜志, 2013, 28(17):37-39.
[3]湯磊雯, 葉志弘, 潘紅英. 護理質(zhì)量敏感指標體系的構(gòu)建與實施[J]. 中華護理雜志, 2013, 48(9):801-803.
[4]Tzeng HM,Yin CY.Frenquently observed risk factors for fall-related injuries and effective preventive Interventions:a multihospital Survey of nurses’ perceptions[J]. J Nurs Care Qual,2013,28(2):130-138
[5]王文蘭, 黎月英, 馮錦屏,等.住院跌倒風險評估量表的修訂與信度、效度檢驗[J].中國護理管理, 2014, 14(9):922-926.
[6]夏秀勤, 陳輝. 預見性護理在預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中的應用[J]. 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3, 20(6):154-155.
[7]余麗君,林華,房兆,等.住院老年跌倒預防“知-信-行”的調(diào)查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2):76-79.
Theapplicationvalueofpredictivenursinginterventioninreducingfallsofelderlyinpatients
WANGYuhui
( Jiaxing Hospital of Zhejiang Armed Police Corps; Zhejiang 3140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predi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fall of elderly inpatients.MethodA total of 300 hospitalized patients aged 65 and over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7 in our hospital infection department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who were
predi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s.300 patients aged 65 years and over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who were received the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incidence of falls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work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The incidence of fall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0.33%,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2% and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nursing work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98.67%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91.33%)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effective nursing carecan reduce the elderly inpatients events and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predictive nursing care; elderly; inpatients; falls
王郁會(1976-),女,浙江嘉興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臨床護理與管理
R473
B
1672-0024(2017)06-00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