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玲+黨東昉
摘 要: 體驗式德育以豐富的生活為源泉,倡導多樣化的教學實踐形式,以交融的知情意行為過程表征,彰顯平等的主體關系,最終達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對于小學生來說,生日是一個良好的德育契機,我校采用集體生日的形式對學生實施體驗式德育,德育效果顯著,受到了來自學生、家長、教師的好評。
關鍵詞: 體驗式德育 集體生日 德育實踐活動
我校開展的體驗式德育課程以集體生日為依托,讓學生親歷德育實踐活動,在不經(jīng)意間獲得生命認知,升華道德情感,形成態(tài)度品質,鍛煉實踐能力,培養(yǎng)高尚行為,受到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
一、開展集體生日實踐的原因
對于小學生來說,生日無疑是快樂又特別的日子。生日不僅意味著全家團圓,而且意味著自己的愿望可以得到滿足。然而如果處理不當,生日慶?;顒涌赡苎葑兂蔀楹⒆域溈v、揮霍的起點,不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長。因此,將生日作為一個教育切入點,如果實施得當,可以達到超乎預期的德育效果。
經(jīng)過對學生、家長和老師的一系列問卷調(diào)查及實際訪談,目前我校學生過生日主要凸顯了以下兩個問題:
家庭教育方面:學生過生日,父母給予的物質獎勵重于精神提升,往往都是傾盡父母之愛提供蛋糕、美食、生日禮物等物質性的生日慶?;顒樱⑽大w現(xiàn)孩子過生日時又長一歲的精神實質。
學校教育方面: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與學生相伴的時間最多,師生感情深厚,更適合進行學生德育,更好地引領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部學習動機。但某些教師卻忽略了學生生日這一重要節(jié)點,導致學校生日教育缺失,從而錯過良好的教育契機。
二、體驗式德育集體生日的理論支撐
(一)體驗式德育。
何謂體驗式德育?目前教育界尚沒有明確的定論,正因為如此,才更有探究的價值和意義。筆者認為,所謂體驗,就是讓學生在實踐中以“身”體之,以“心”驗之,以生活實踐為基礎的一種重要教育形式。體驗式德育就是組織和引導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內(nèi)化為健康的心理品格,轉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過程。它強調(diào)學生要回歸生活,親自參與,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內(nèi)化,提高思想認識,促進道德行為的成長。
(二)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人本主義科學的理論之一,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提出。書中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
通俗理解,假如一個人同時缺乏食物、安全、愛和尊重,通常對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強烈的,其他需要則顯得不那么重要。此時人的意識幾乎全被饑餓所占據(jù),所有能量都被用來獲取食物。馬斯洛認為,只有這些最基本的需要滿足到維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為新的激勵因素,而到了此時,這些已相對滿足的需要就不再是激勵因素。
當今社會物質極大豐富,吃生日蛋糕,收生日禮物對于孩子們來說唾手可得,甚至已經(jīng)沒有新鮮感,生理需求完全可以得到滿足。因此,集體生日應致力于滿足學生的愛和歸屬感需求及尊重需求。
三、“小生日大德育”集體生日的具體實踐
(一)確定系列教育主題,增強集體生日教育效果。
考慮到當前班集體的相對穩(wěn)定,體驗式德育生日主題可從入學開始即做長遠規(guī)劃,使德育活動更加系統(tǒng)有效。因此,我們在開學之初收集全班學生生日時間,以月為時間段劃分集體生日小組,同時再根據(jù)學校、級部布置的活動,或結合重大節(jié)慶日確定主題。另外,一年中有許多具有教育意義的節(jié)日,如3月5日學雷鋒紀念日,9月10日教師節(jié)等,都可以作為集體生日的主題。
例如,開學后的中秋佳節(jié),我們組織開展了“我愛我家——中秋”主題活動,活動中請同學們展示了自己的護蛋成果,為家庭做出的小貢獻,以及對自己家庭和家人的關愛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學生有的展示家務勞動場景,有的給家人做了象征團圓的月餅,還有的展示了自己溫馨的全家福。學生通過這樣的體驗,了解了父母養(yǎng)育子女的不易,家務勞動的辛苦,同時學習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獲得家庭和諧、家人互相關愛的情感體驗。
體驗式德育注重學生的實踐體驗,實踐是學生道德認識的基礎,也是學生道德形成、發(fā)展的源泉。因此,德育體驗活動不僅局限于校內(nèi)進行,還可推廣至家庭、社區(qū)、大自然等多種場所進行,例如自然體驗、生產(chǎn)勞動體驗、磨難體驗、志愿者活動體驗等多種類型。
(二)體驗式德育參與主體多元化,學生—家長—教師聯(lián)手,共同參與。
根據(jù)主題要求,學生、家長、教師分頭準備。
1.學生護蛋行動,感受父母的守護和責任。
處于生日月的學生,在集體生日前三天,帶一只生雞蛋到學校,用彩筆、膠棒、貼紙等工具對蛋寶寶進行美化,給蛋寶寶取一個有意義的名字。在三天時間里,要時刻保護蛋寶寶,不讓它受到傷害。在這三天里,除體育課、廣播體操課等劇烈運動時間及睡覺時間外,學生必須時時刻刻把蛋寶寶帶在身邊,每天要及時記錄“護蛋日記”。如果蛋寶寶不小心打碎了,要上交一份“死亡記錄”,記錄蛋寶寶打碎的經(jīng)過,以及打碎后的感受和思考。完成護蛋任務后,蛋寶寶完好無損的學生頒發(fā)“明星護蛋爸爸”、“明星護蛋媽媽獎狀”。
2.家長制作孩子生日PPT,展現(xiàn)學生個人秀。
過集體生日的孩子家長,根據(jù)本次系列主題制作自己孩子的生日幻燈片,不僅可以與孩子一起重溫成長點滴,還可以讓孩子在集體生日的舞臺上全面展現(xiàn)自己,實現(xiàn)孩子的愛和歸屬感需求和尊重需求。
3.老師統(tǒng)籌整合,做好全面的準備工作。
班主任要與家長及時溝通,接收并匯總生日小組成員的生日幻燈片,并根據(jù)集體生日主題添加適當?shù)牡掠齼?nèi)容。在“小生日大德育”主題生日會上,教師適時進行德育滲透,確保集體生日以學生日常生活為著力點,以活動體驗為感悟載體。正如杜威所言:“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成為真正的教育,品德教育同樣而且必須通過生活發(fā)出力量才能成為真正的品德教育。”endprint
4.德育體驗的實施。
體驗式德育實施的有效步驟可以簡單概括為“創(chuàng)設情境——呼喚體驗——平等對話——反思內(nèi)化”。因此,體驗式德育首先要創(chuàng)設情境,為受教育者提供感受的場所,以觸發(fā)其感受。接著導入已創(chuàng)設的情境,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引導學生自主體驗所在情境,利用已有的條件驅動其道德情感,捕捉多樣的誘發(fā)喚醒線索,實現(xiàn)德育的情感共鳴,從而喚醒學生內(nèi)心的情感體驗。正如米德所說:“真正的交流應該是一種對話?!痹趯υ捴?,師生及生生之間可以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想,自由地交流自己的情感體驗,通過對話激發(fā)其他人的思維,喚醒關于生活的體驗,使學生對道德規(guī)范產(chǎn)生切己的理解和領悟。反思內(nèi)化則要求體驗者和引導者在體驗與對話后,強化理性思考與內(nèi)察反思,最終提升自身的德行修養(yǎng)。通過道德反思和切身體驗的東西,才會真正進入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成為自身品德的有機組成部分。
四、集體生日搭建師、生、家三方橋梁,效果顯著
(一)親子關系——責任感和感恩父母。
通過護蛋行動,學生親身體驗了關愛和守護的不易,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責任感。同時,使學生切身體驗到了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使感恩父母的德育由行動內(nèi)化于心。通過對父母生日知曉情況所做的調(diào)查問卷和訪談結果看,學生開始轉向關注父母生日的人數(shù)逐漸上升,多數(shù)學生計劃給父母過生日。從班級QQ群和微信群的反饋效果看,父母均表示集體生日對學生的影響遠遠大于自己在家過家庭生日,集體生日的場景給學生留下了難忘的回憶。
(二)同學關系——分享與合作品格的養(yǎng)成。
集體生日在班級創(chuàng)建了一個積極的環(huán)境,使學生和學生之間有了共同的語言密碼。同一個生日小組的學生之間更是為了他們的集體生日群力群策,在分享和合作中完成自己的集體生日會。生日活動使學生對積極、努力、尊重、關愛、同情等有更深刻的體會,并付諸行動。那些原本在集體生活中遇到困難的孩子,也慢慢地融入集體。
(三)師生關系——有利于期望效應的達成。
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對一個人傳遞積極的期望,會使他進步得更快,發(fā)展得更好。反之,向一個人傳遞消極的期望則會使人自暴自棄,放棄努力。皮格馬利翁效應在學校教育中表現(xiàn)得非常明顯。受老師喜愛或關注的學生,一段時間內(nèi)學習成績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進步,而受老師漠視甚至歧視的學生有可能從此一蹶不振。因此,抓住集體生日的良好契機,老師可借助期待效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在學生做小壽星的這一個月中,當所有目光像聚光燈一樣聚集在他身上,積極向上的因素就會在他們身上發(fā)酵,促使其形成積極的行為。
(四)家校關系——合作共贏,助力學生成長。
家長在準備生日PPT時,不僅可以與孩子一起回憶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而且可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有的家長會與其他家長溝通交流,在班級群里共享好的家庭教育方法和育兒理念,形成和諧融洽互相學習的家長關系。同時,學生的表現(xiàn)、班級積極向上的氛圍、教師的教育策略都在向家長傳遞積極的教育理念。集體生日可促使家長與教師形成有力的教育同盟,從而使家校關系更緊密,家校合作共贏,助力學生成長。
參考文獻:
[1]杜威,著.趙祥麟,任鐘印,吳志宏,譯.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瑪格麗特·米德,著.曾胡,譯.代溝[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8: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