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堆寧
摘 要:隨著素質教學的不斷的深入,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則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語文的興趣,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改善學生的交際水平,也提高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此外,由于小組內的學生的水平不同,可以有效幫助后進生的轉化。所以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要能夠認真學習小組合作的思想和教學方法,合理設計教學,能夠不斷提高小組合作的教學效率,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小組合作;初中語文教學;應用
1小組合作的教學策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的意義
小組合作是一種同伴之間的合作互助活動,以小組活動為主體進行的一種教學活動,也是以各小組在達成目標過程中的總體成績?yōu)楠剟钜罁?jù)的,合作學習是以教師分配學習任務和控制教學進程的教學模式。小組合作也是以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系統(tǒng)利用教學中的動態(tài)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學習,以團體成績?yōu)樵u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活動。初中語文則有著獨特的開放性,涉及到名人的篇章、有關文化的介紹、古詩詞的欣賞和解析以及一些文體體裁的學習,不僅能夠讓學生學到豐富的理論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也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2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的構建原則
2.1積極互助原則
合作學習,顧名思義,絕不是單一的個人學習,而是在大家共同努力配合的基礎上完成產(chǎn)生的,小組成員為了完成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各有分工、各盡其職,從而達到最優(yōu)的狀態(tài),完成學習目的。因此,為了使學生相信彼此是“榮辱與共”、互相照顧的,在研究學習情境時,教師必須向學生提供明確的團隊目標,這也是合作學習在課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確定團隊目標后,再合作分工,調動小組成員的積極性。
2.2相對均衡原則
合作學習的小組包括兩個方面:團隊成員的數(shù)量和團隊成員的學習能力。團隊成員的數(shù)量就是指各個小組的人數(shù)要相同或者相近,不能相差懸殊,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小組成員之間的分工公平。同時也要盡量保證男女的比例相同,這樣在分配任務和完成任務的時候,才能真正做到合情合理,體現(xiàn)“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道理。團隊成員的學習能力是指小組成員的學習水平整體要保持一致,也就是說,每一組都要有學習成績較為優(yōu)秀的學生和學習成績相對落后的學生共同組成,這樣的小組才能達到合作的真正意義,也正是這樣的小組,才能真正在合作中起到帶動作用。絕對不能出現(xiàn)小組的整體實力參差不齊,相差懸殊,一旦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就會打擊相對實力落后小組的整體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容易產(chǎn)生逆反心理,消極對待,影響整體的學習水平。
3小組合作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實踐
3.1了解學生情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教學,首先要熟悉初中語文教學的相關理論以及小組合作的相關理論,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有效分組,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合作教學中,讓教學過程能夠更全面,參與的師生角色更加明確,學生之間能夠和諧的去討論,互相幫助解決問題,老師評價效果更加全面。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能夠明確分工,選擇出一名負責人,對這個人的要求是:要有團隊和集體意識,做事認真負責,學生語文成績要優(yōu)秀或者是思維比較開闊,能給其他學生一定的指導,態(tài)度要公平。職責是按照老師規(guī)定的任務,完成小組的各項作業(yè)和發(fā)展計劃,幫助組內的成績較差的學生進行數(shù)學的學習,能保證更多的人都跟上進度,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語文的學習中來。
還要選擇一名紀律委員,負責小組的紀律,提醒學生們的要用心在語文學習的討論上,不要跑題。對他的要求是,要顧全局,有一定的自控能力。還要有記錄討論內容的人員。提高學生在活動中的參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語文積極性,每個成員要明確自己的責任,然后一段時間要進行換角色,讓學生體驗不同角色帶來的樂趣,并切鍛煉自己的能力。這樣也能鼓勵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讓學生可以互相幫忙,互相合作,和諧相處。
3.2課外小組間的合作與競爭,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能力
在課外活動中小組合作更能增加小組間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小組合作能力。課外活動以其自由、輕松的環(huán)境,為學生營造了一個適于放松心情,緩解壓力的氛圍,為教師提供了一個寓教于樂,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天然土壤。教師可以利用組內合作、組間對抗的形式來設計課外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不自覺地提升自身的知識水平,獲得智力和閱歷的增長。比如結組進行詞語接龍比賽,通過眾人的努力,在組與組之間進行角逐,這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求勝欲望,從而達到對課堂詞語靈活運用的目的;還可以找一些耳熟能詳?shù)墓适?,讓小組分配角色來表演,通過組中成員的共同協(xié)作,將故事的內容通過自己的理解來闡述和發(fā)現(xiàn),由于各組之間對故事有不同的解讀,可以讓學生在輕松觀賞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增加自身的積累;定時去野外郊游,讓學生在大自然中去體會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去聽、去看、去觸摸,然后通過小組討論,將知識發(fā)散,再經(jīng)過各小組的發(fā)言,學生就可以在自己的生活感悟上更上一層樓。通過課外小組活動的加強,可以讓小組之間的配合越發(fā)默契,真正的作為一個主體在課堂中去展示,為課堂教學提高效率和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打下堅實基礎。
4結束語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更強調的學生的探究能夠和與他人合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搜集問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從而符合未來社會選擇人才的要求的教育決策。對于初中學生而言,他們對未知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而語文的學習也是比較開放,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教學,則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創(chuàng)新性、合作性,實施新課改提倡的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效課堂的新模式。
參考文獻:
[1]馮衛(wèi).對初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高效化的探討[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6,02:30-31.
[2]張靜嫻.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觀[J].教育教學論壇,2016,32:254-255.
[3]楊永新.初中語文課堂實施有效合作教學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6,28:125-126.
[4]楊樂.初中語文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途徑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6,19:2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