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亮亮
摘 要:初中學生經過三年的努力和中考的選拔,凡跨入高中的,都懷捶美好夢想,信心十足地走進了高中校園。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他們感到高中的學習并不像初中那樣輕松,特別是高中數學,尤使他們感到高中課程的高深莫測,造成數學成績的大幅下滑,從而使他們產生畏懼感,動搖了他們的信心,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進入了數學學習的困難期。
關鍵詞:數學;初高中;銜接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但首要的根源在于初、高中數學的銜接問題,下面就這個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尋求解決對策。
一、初高中數學成績分化的原因分析
1.環(huán)境和心理的變化
對高一新生來講,新環(huán)境、新教材、新同學、新老師、新集體……每個人都有一個由陌生到熟悉的適應過程;另外,經過緊張的中考復習并考取高中后,很多學生都產生“松口氣”的想法,入學后沒有緊迫感;也有些學生在入學前,就耳聞高中數學很難學,從而產生畏懼心理;而高中數學一開始也確是些難理解的抽象概念,如集合、函數、映射等。以上這些因素都嚴重影響了高一新生的學習質量。
2.初高中教材的變化
首先,初中數學教材內容通俗易懂,題型少而簡單;而高中數學容量大、概括性強、內容抽象,不僅注重運算能力,而且還注重邏輯推理能力,這與初中相比難度明顯增大了。這些都是高一數學成績大面積下降的客觀原因。
其次,雖然初中和高中相繼進行了新課程改革,調整了部分教材內容,降低了難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師往往不敢降低難度,甚至還對部分知識點進行補充和延伸,造成了高中數學實際難度沒有降低。
3.教法學法的變化
在初中,由于內容少,題型簡單,課時較充足。因此,課容量小,進度慢,教師對重難點內容均有充足時間反復強調,對各類習題的解法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舉例示范,學生也有足夠時間進行鞏固。在平時考試中,學生只要記準概念、公式及例題類型,一般均可對號入座取得好成績。因此,學生習慣于依賴教師,不注重獨立思考和對規(guī)律的歸納總結。
到了高中,由于知識點增多,靈活性加大,但課時并未增加,從而造成課容量增大,進度快。教師不可能把知識的應用形式和題型講全講細和鞏固強化,更多的是強調數學思想和方法,注重舉一反三和觸類旁通。然而,剛入學的高一新生往往繼續(xù)沿用初中固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課堂上滿足于聽,缺乏積極思維,遇到難題不是動腦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師講解整個解題過程;不會科學的安排時間,缺乏預習、復習及總結等自我消化、自我調整的環(huán)節(jié)。
二、做好初高中銜接應采取的主要措施
1.重視新舊知識的聯系,平穩(wěn)過度
數學知識是相互聯系的,高中的知識也涉及初中內容,并且是初中知識的拓展和延伸,因此在高一數學教學中,放慢起始速度,多以實例引入,多與初中知識相比較,溫故而知新,講清初高中數學知識體系的不同,以及學法上的本質區(qū)別,盡快消除對數學學習的畏懼感和神秘感,消除對數學學習的松懈情緒,增強緊迫感,重拾初中時的自信與興趣,盡快適應高中的數學學習。
2.優(yōu)化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習效率
由于高中課堂容量比初中要大的多,并且內容比初中的要抽象,因此要精心備課,做到少講精煉,精講精練,多舉實例,多用教具,并且盡量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強直觀性和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啟發(fā)點撥,循循善誘,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思維活躍,主動學習,在教學中,通過生動的語言、精辟的分析、嚴密的推理、有機的聯系來挖掘和揭示數學的美,讓學生從行之有效的數學方法和靈活巧妙的解題技巧中感受數學的無窮魅力,產生熱愛數學的情感,從枯燥乏味中解放出來,進入其樂無窮的境地,快樂地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3.加強學法指導,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高中數學較初中抽象性強,靈活性強,這就要求學生對知識理解要透,應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對知識結論的死記硬套上,而要學會如何質疑和解疑,理清解題思路和步驟,注重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提高學習效率,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做好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課前預習、專心聽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yè)、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環(huán)節(jié),在學習過程中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口到”,引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合理安排時間、課前預習、認真聽講、獨立完成作業(yè)、及時復習小結,引導學生閱讀課外資料、報刊雜志等,以進一步開闊眼界,豐富知識。
4.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學習的興趣,就會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尤其是大腦處于最活躍的狀態(tài),使得觀察更仔細、思維更深刻、想象更豐富、記憶更牢固,能夠最佳地接收教學信息;有了學習興趣,學生就會學的更積極主動,就不會視學習數學是一門苦差事,就會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就會產生熱愛數學的情感,保持學習的持久狀態(tài)。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①從改善學生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入手,讓他對自己數學學科充滿信心,相信該學科是非常有趣的,自己一定會對這門學科產生興趣;②從可以達到的小目標開始,不斷的進步會提高學習的信心,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③了解學習目的,間接建立興趣;④培養(yǎng)自我成功感,以培養(yǎng)直接的學習興趣;⑤把原有的其他興趣轉移到學習數學上來,以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興趣;⑥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確立穩(wěn)定的興趣;⑦想像學習成功后的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
總之,在高一數學的教學中,教師要掌握初高中數學成績分化的形成原因,根據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適當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寓興趣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于數學教學的始終,方能實現初高中數學的良好銜接,讓學生順利地過渡到高中的學習狀態(tài)中,盡快地適應新的學習模式,從而更加高效地、更快地接受新的知識和發(fā)展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