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興才
一切未經(jīng)審辨的事物,其意義都值得懷疑。這句話用在我們的中學作文上,適用性很強,為什么寫作文,為什么要教作文,寫什么,怎樣的文章才算是好文章,一直是我和一班同行的憂慮。因為,如果說,寫作教學有個原點的話,那這幾個問題肯定是最原的點,用雞湯表達,即所謂初心。初心不明,我們所做的,學生所寫的,往往自滿自得自賞,而其品質只在于攬鏡自照中的自以為美。
正由這個出發(fā)點,因了水魚主編對此主題的看中,我主持了一年多的“作文識真”欄目。所謂“識真”,有兩個目的:一是“祛魅”。這個“魅”是什么,是假、丑但又打扮得漂亮的東西,本質是惡的,但有魅惑性。二是“去蔽”,就是掃開事物上的遮蔽或眼睛上的翳障,把原來看不見的珍珠淘出來,讓真正有價值的文章成為榜樣。前者可以看成是識假打假,后者是狹義的識真求真。
一年半時間只是個試驗或示范,十多篇系列文章,傳播的面還不夠廣,影響甚至是了了不明,現(xiàn)實的教學中,無論是命題導致的還是教師指導帶來的,或是學生多年來養(yǎng)成的作文習性造成的,那些言之無物、無情無性、蒼老著青春的面孔說凌空高蹈、言不由衷的套話空話的作文依然是主流形態(tài)。就高考作文評分的導向上看,有的省份較為注重品質,有的省份流出來的所謂滿分作文依然有不少是外表華麗、邏輯貧弱、認識淺薄、情感造作的新八股。由此可見,作文識真,以及識真之后的求真,真當?shù)闷鹗侨沃氐肋h,路漫漫。
其中最大的坎是兩個,不在學生那邊,因為學生的作文是服從于衡文觀的。而衡文觀目前由教師和高考閱卷主導,其中前者又受制于后者,也就是說,根子在高考閱卷評分體現(xiàn)的作文觀上,這也是我們的作文識真主要采用所謂高考優(yōu)秀作文作為樣文的原因。另一方面,高考作文閱卷評分又不是由固定的少數(shù)人把持的,而是以龐大的教師群體“共識”為基礎的,在教學一線,大部分教師是缺少自己的作文判斷的,上面所列一些作文典型的毛病,往往被教師們奉為優(yōu)秀樣品加以推崇和鑄造。
因此,“作文識真”的系列分析,并不是給學生看的,而是期望教師們一起在衡文上形成共識,或能在高考作文評分與平時教學中的作文價值評判兩者之間形成互相的良性影響。我有一個愿景:如果都搞清了什么是好作文,也許,我們改進作文教學的方法會很多,實施起來也并不難。
耶魯大學本科寫作教師Emily在教來自中國的大學生寫作后說,中國學生引以為傲的“套路”,恰恰都是美國大學認為的寫作大忌。在她看來,中國的學生喜歡用詩意的、繁復的、華麗的辭藻和句子寫文章,結果是讓讀者受到干擾,是不負責任,又推測可能這些學生是為了掩蓋思想之 不足。
在我們的印象中,詩意的、繁復的、華麗的文字不是壞事,起碼會有一個文采好、有才氣的評價,為何在美國教師看來不僅無意義且是有害的東西呢?其實是我們與人家的寫作評價觀不同??赡芪覀儠f,這是我們的傳統(tǒng),文辭之優(yōu)美是長處,并不需要妄自菲薄,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但處于全球現(xiàn)代教育背景下,當我們跳到另外一個平臺上去看,或許會冷汗直冒:那些漂亮的沒有實際內容和自己真感受真見識的作文,真的有表達和育人的意義嗎?
欄目暫告一段落,但誠愿,對作文品質的拷問不停,直到玉歸玉,磚歸磚,不再混淆不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