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丹
東南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講師,研究方向為明清文學、金石學、古典文獻學,已合作整理出版《朱子全書外編》之《南軒先生文集》、《全宋筆記》之《清波雜志》《清波別志》《北轅錄》等書
「嫦娥奔月」小議
許 丹
東南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講師,研究方向為明清文學、金石學、古典文獻學,已合作整理出版《朱子全書外編》之《南軒先生文集》、《全宋筆記》之《清波雜志》《清波別志》《北轅錄》等書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每年中秋節(jié)其實也和這江月一樣,沒什么不同,看看月亮,想想家人,再齊心協(xié)力鄙視一下可憐的五仁月餅。總之,中秋節(jié)對國人來說是個特別重要的節(jié)日,我想借此機會專門聊一下和中秋密切相關(guān)的「嫦娥奔月」一事,雖然看起來似乎也沒什么可再說了。
關(guān)于嫦娥奔月的神話,據(jù)《淮南子·覽冥訓》記載:「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此處涉及三個主要人物:男主人公羿、女主人公姮娥,還有一個是西王母。羿不是后羿,羿是堯時的,后羿是夏朝的,很多時候二人會被混為一談,屈原也對此犯過迷糊。不過姮娥就是嫦娥,漢代避文帝劉恒諱改作嫦娥。羿射日后,去西王母處請來不死之藥以求長生不老,而藥卻被嫦娥偷吃了,偷藥的結(jié)果是— 奔月。
這是故事的基本框架,我們從小聽過的版本里還有個人物— 逄蒙。先簡單復述一下這個婦孺皆知的經(jīng)典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xiàn),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羿的英雄憑神力射下九個太陽,為民造福,從此深受百姓愛戴。羿到昆侖山向西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交給妻子嫦娥收藏,卻被心懷不軌的徒弟逄蒙撞見,逄蒙趁羿外出狩獵之時,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情急之中唯有自己吞下,化身仙子向天上飛去。當日正值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圓,因為不舍得離開丈夫,嫦娥就落在了離地球最近的月亮上,從此便長居廣寒宮。
這是一個多么凄涼又多么美好的故事,講給小朋友聽再恰當不過了,但現(xiàn)實可能往往另有隱情。只看《淮南子》中的那兩句,其中一個字「竊」就將這完美的劇情全部推翻。那么,實情到底如何呢?
明 唐寅(款) 嫦娥執(zhí)桂圖軸
紙本設色 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藏
清 范雪儀 月宮折桂圖扇面(局部)
金箋設色 縱一六厘米 橫五〇·七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按照《淮南子》的說法,嫦娥是偷了羿向西王母請來的不死藥獨吞,李商隱也說「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后沒后悔先不管,這里和我們常聽到的被逼無奈吃下不死藥的版本是天壤之別。
關(guān)于嫦娥吃不死藥的原因,除了主流的拋夫獨吞和實屬無奈這兩種,后世也有其他說法,這里列舉比較常見的幾種。
其一,羿主動贈送。唐代杜光庭所作中國最早的女仙傳記《墉城集仙錄·洛川宓妃》記載:「吳姮娥,羿妻也,羿司射衛(wèi)黃帝之宮,入宮得瓊藥之丹以與姮娥,服,飛入月宮,為月中之官?!惯@里嫦娥叫吳姮娥,杜光庭認為她和吳剛同姓,羿得到藥后主動送給嫦娥,她服下藥后奔月。
其二,懲罰丈夫不忠。以屈原為代表,在《天問》中爆出一劑猛料:「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嬪?」說羿曾經(jīng)射傷河神,并且霸占了河神的老婆,婚外情自然引起嫦娥極大不滿,一氣之下就離家出走,離開羿飛到天上去了。不過嫦娥雖然懲罰羿不忠,但自己在廣寒宮里遇到天蓬元帥也是一樣的心猿意馬。
其三,逃避目前的生活。以魯迅為代表,小說《奔月》中描述了一個無敵愛老婆的羿,每天外出打獵,將所有動物斬盡殺絕,走上了窮途陌路,后來常常打到的都是烏鴉,嫦娥天天吃烏鴉肉炸醬面吃煩了,厭倦了這樣的生活,一日趁羿外出,偷吃了不死藥奔月,而羿面對這樣的背叛,做出了一個出奇的舉動——射月,但能射下九個太陽的羿卻射不下來月亮,也是荒誕至極。羿絕望之時又做出了另一個出奇的決定—奔月,他要追隨嫦娥而去。
清 滑石蟾蜍紐「廣寒清景」印
故宮博物院藏
清 黃色緞繡荷花蟾紋長圓香袋
故宮博物院藏
清 紅色緙絲荷蓮蟾紋香袋
故宮博物院藏
清 紅色緞辮繡蟾宮折桂紋鏡子袋
故宮博物院藏
當然,還有其他版本,就這五個版本而言,嫦娥吃不死藥的原因幾乎都是合情合理的,拋夫獨吞的版本如果和魯迅《奔月》演繹的一樣,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嫦娥選擇吃不死藥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做個長生不老的凡人,還是飛升上天做個神仙呢?
被逼無奈吃下去就不談了,偷吃的時候不管是厭倦了目前的生活還是懲罰不忠的丈夫,肯定都是奔著離家出走的目的去的。羿贈送給嫦娥也是為了讓她飛入月宮,還當了個月官。所以嫦娥不管是主動吃還是被動吃,都知道吃了會飛升上天。
高誘在給《淮南子》那兩句話做的注中說:「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也?!规隙鸬搅藦V寒宮中的身份有多個版本,高誘這里說是月精,但月精是什么暫時還不得而知。
《全上古文》輯張衡《靈憲》倒是提供了一個說法:「嫦娥,羿妻也,竊王母不死藥服之,奔月。將往,枚占于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為蟾蜍。」
嫦娥在這里留了個心眼,偷了不死藥服下后,沒有立刻啟程,而是轉(zhuǎn)身去算了一卦。在這里,嫦娥擁有了一項不同于其他版本的能力。在我們常見的版本中,嫦娥吃完不死藥就飛升上天了,不受自我控制,而在這個版本中,她能夠控制自己何時奔月,推遲了奔月的時間。原因在于她對于奔月這件事還是有些擔憂,不知道奔月后的命運如何,所以找到一個叫有黃的人占卜,占卜的結(jié)果倒是很好,是吉卦,而且即使遇到「晦芒」也不要「驚恐」,后面的命運一定會「大昌」,這次占卜給了嫦娥極大的信心和決心,但萬萬沒想到的是,嫦娥飛升時發(fā)生了意外,變身成了一只蟾蜍。
這不僅僅是古籍中的記載,漢畫像石中也描繪了嫦娥奔月過程中化身為蟾蜍的情景。這塊畫像石于一九六四年三月出土于南陽市小西關(guān)漢墓,現(xiàn)存南陽漢畫館。左上方刻了一輪圓月,月中間是一只蟾蜍,而右邊刻了一個人首蛙身的女子,寬袖高髻,有兩條蛙腿,拖有一條長長的曲尾,周身云氣環(huán)繞,并散布了九顆星星。
漢 “嫦娥奔月”畫像石
南陽漢畫館藏
為何要把嫦娥變身成為蟾蜍呢?這是懲罰嗎?顯然不是,畢竟有黃占卜的結(jié)果是「吉」,也就是說變成蟾蜍是一件非常吉利的事情。這里就要說說蟾蜍古今異同了,今人常常覺得蟾蜍是丑陋低賤的,罵人時會說「癩蛤蟆想吃天鵝肉」,而古人觀念則大不一樣,蟾蜍象征著長壽、多子、多財,而象征財富的這個特征今天仍然被接受并流傳。所以嫦娥奔月后確實成了月精,這個月精就是蟾蜍。
關(guān)于嫦娥奔月后的生活這一點,后世文人都寄予了或多或少的同情,李商隱就不必說了,他覺得嫦娥一定腸子都悔青了,每晚都在寂寞中度過。
清 冷枚 梧桐雙兔圖軸
絹本設色 縱一七六·二厘米 橫九五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 翁雒 月桂圖扇面
紙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月中嫦娥總是寂寞的象征,李白《把酒問月》說:「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陪伴嫦娥的只有年復一年白兔搗藥的聲音,當然還有一棵怎么砍也砍不倒的桂花樹。這里倒是要問問了,白兔搗的是什么藥?為誰在搗藥呢?莫非就是嫦娥吃的不死藥么?
這里作一點大膽的推測,西王母在漢代的畫像石中,身邊常常會配置一些動物,一般有三足烏、蟾蜍,還有白兔。三足烏,聽起來并不陌生,代指太陽,而蟾蜍和白兔則代指月亮,不死藥是西王母的專利,那白兔在廣寒宮里豈不是極有可能就是給西王母搗這不死藥么?
可西王母本來是想讓羿吃了不死藥飛到廣寒宮里,原因就不能細想了,畢竟在《穆天子傳》等古籍記載中,西王母和很多人間的帝王如周穆王、漢武帝等都有過私情,但都沒有給過他們不死藥,卻偏偏給了羿,希望他服下后飛升到廣寒宮中,這是極大的愛還是極大的恨就不多討論了。
總之,嫦娥在月宮里的生活是寂寞的,杜甫《月》中也說:「斟酌嫦娥寡,天寒耐九秋。」也有文人認為嫦娥耐不住寂寞,這個人就是吳承恩,他在《西游記》里讓天蓬元帥偶遇嫦娥,并給嫦娥設定了一個「風流仙子」的名號,也是實在有趣。見第十九回「云棧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jīng)」,八戒和悟空自我介紹,回憶起和嫦娥第一次見面的情景時說:「那時酒醉意昏沉,東倒西歪亂撒潑。逞雄撞入廣寒宮,風流仙子來相接。」他喝醉酒遇到了風流仙子嫦娥,不免動了色心,嫦娥在這里絕不是冷若冰霜的姿態(tài),天蓬元帥雖然喝醉了,但還有意識,想逃卻逃不出去,「廣寒圍困不通風,進退無門難得脫」,最后落得個「我因有罪錯投胎,俗名喚做豬剛鬣」的悲慘下場,這都怪命不好,一句「那日吾當命運拙」透露出了自己的委屈。
說到這里,嫦娥奔月的事兒差不多說完了,其實不管是歷史還是神話,都是后人建構(gòu)的產(chǎn)物,嫦娥奔月也不例外,還是有很多疑點和隱情,留待茶余飯后再細細琢磨的。中秋是團圓的節(jié)日,而嫦娥注定要在廣寒宮中獨自品嘗千年的寂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