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公子
為肝臟健康,該吃點啥?
編輯/公子
德國人類營養(yǎng)研究所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的一項營養(yǎng)學研究發(fā)現(xiàn),高蛋白飲食能夠降低肝臟脂肪含量,6周內最多可將肝臟脂肪含量減少48%;飲食究竟以植物蛋白還是動物蛋白為主并不重要。相關研究結果發(fā)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腸胃病學》上。
世界范圍內多項研究已經調查過高蛋白飲食對人類代謝的影響。在許多研究中,科學家觀察到高蛋白飲食對體重、肝臟脂肪含量、血脂水平、長期血糖水平以及肌肉含量都有有益作用。但是一些研究也發(fā)現(xiàn)攝入高蛋白可以降低胰島素活性,影響腎臟功能。由于不同研究既觀察到高蛋白飲食的積極作用也觀察到負面作用,因此德國人類營養(yǎng)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提出問題,蛋白質來源是否是導致產生不同作用的決定因素。因此在這項研究中,他們研究了兩種高蛋白飲食對37名參與者的代謝產生的影響,這些參與者年齡在49歲到78歲之間,都患有2型糖尿病,大部分人還存在脂肪肝。這兩種高蛋白飲食的唯一差別是蛋白質來源(即植物來源和動物來源)。
為了保證研究期間參與者們的體重能夠保持穩(wěn)定,研究人員為每個人調整了飲食的總熱量,并隨機安排參與者選擇其中一種高蛋白飲食。結果表明所有研究參與者都從高蛋白飲食中得到獲益,與蛋白來源無關,并且沒有觀察到高蛋白飲食對腎臟功能和葡萄糖代謝的不良影響。肝臟脂肪含量下降最為顯著,一半?yún)⑴c者下降了超過50%,與此同時研究人員還觀察到參與者的肝臟脂質代謝出現(xiàn)有利變化,胰島素敏感性得到改善,血液中FGF21(重組人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1)的水平出現(xiàn)了顯著下降。之前有研究發(fā)現(xiàn)肝臟合成的FGF21能夠影響包括脂肪組織在內的多個器官組織,特別是對于超重和肥胖的人來說,他們血液中的FGF21水平通常較高。
研究人員表示,還需要更大規(guī)模更長期的研究來深入地理解其中的代謝機制以及高蛋白飲食對代謝的長期影響,同時觀察年輕患者是否也能從這種飲食方式中獲益。
總的來說,研究人員認為將研究結果和各種環(huán)境相關因素考慮在內,他們更傾向于推薦人們把植物性食物當作蛋白質的主要來源。
芬蘭圖爾庫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食用藍莓、黑加侖和沙棘等漿果有助預防脂肪肝。
圖爾庫大學研究人員對61名輕微肥胖的婦女進行了研究,并將她們分成兩個小組。在5個月內,這兩組人接受同樣的健康生活指導,所不同的是其中一組成員每人每天要吃163克漿果。
5個月后,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食用漿果的小組成員肝臟中的總脂肪量占肝重的比例均有所下降。這說明,吃漿果有助預防脂肪肝。
西班牙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非酒精脂肪肝患者食用益生菌有助減少肝臟脂肪堆積。
研究中,西班牙格拉納達大學科學家給一組肥胖實驗鼠喂食3種益生菌菌株(副干酪乳桿菌、短型比菲德氏菌和鼠李糖乳桿菌),連續(xù)喂食3個月。對照實驗鼠喂食安慰劑。對比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益生菌組實驗鼠導致的肝臟脂肪堆積(大部分為甘油三酯)明顯少于安慰劑組實驗鼠。這一結果表明,益生菌可減少肥胖實驗鼠肝臟內脂肪堆積。
科學家表示,肝臟脂肪堆積與肥胖癥和糖尿病息息相關。雖然益生菌無法治愈肝病,但是卻可用作肝病輔助治療。
日本三重大學公布了一項研究成果,該校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檸檬所含成分能抑制脂肪肝的形成。
研究人員利用與人體基因配對和肥胖機制相似的小型熱帶魚種斑馬魚為實驗對象,先喂食普通食餌令其發(fā)胖,再令其攝入檸檬中富含的類黃酮物質(維生素P),結果顯示發(fā)胖斑馬魚肝臟的脂肪減少,血液里甘油三酯也減少了約2/3。隨后,研究人員往從人體內抽取的肝細胞中注入維生素P,結果發(fā)現(xiàn)其脂肪蓄積也得到了有效抑制。
研究人員表示,長期吃檸檬有助預防脂肪肝。
一項研究顯示,攝入螺旋藻有助于預防老年人的肝炎發(fā)生。研究發(fā)現(xiàn),螺旋藻可通過影響腸道益生菌,從而激活腸道的免疫系統(tǒng),改善由于變老引起的肝臟炎癥。
此次研究是在老鼠身上進行的,研究表明,螺旋藻對腸道微生物有著多種的改變,包括增加羅斯氏菌和乳酸菌群落的數(shù)量。
飼喂了螺旋藻的小鼠,小腸的內在免疫能力相關的參數(shù)得到加強。與年輕小鼠相比,螺旋藻還可更好地調控老年小鼠的氧化壓力標記物,并可減少多個肝臟炎癥標記物的含量。
研究人員注意到,在老年小鼠中,螺旋藻補充劑可使腸道免疫功能達到改善和加強。螺旋藻對腸道微生物和肝臟炎癥的積極作用非常清晰,一個機理可能在于螺旋藻能夠改變小腸微生物的組成和生態(tài),另一個機理可能在于螺旋藻產生的抗菌物質如抗菌肽(AMPs),AMPs可作為腸道微生物的營養(yǎng)調控的中介。
綜合研究發(fā)現(xiàn),研究人員表示,口服螺旋藻補充劑對腸道和肝臟等整體免疫節(jié)點均具有積極的影響。這一發(fā)現(xiàn)可為老年人的免疫健康改善提供新的視角和方法。
發(fā)表于《英國醫(yī)學會消化道期刊》上面的一項研究報告給大家?guī)砹撕孟ⅲ好牢兜目о堉械慕S素對保護肝臟有很好的作用。
由奧地利和美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把一批患有慢性肝炎的實驗鼠分成兩組,其中一組喂食咖喱,另一組食用普通食物。數(shù)周后,吃含咖喱食物的老鼠肝炎癥狀顯著減輕,另一組則無明顯變化。
負責此項研究的教授說,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未來有望研發(fā)出利用姜黃素治療肝炎的新藥。
美國科研人員近幾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姜黃素有防止腦神經細胞損傷、改善腦神經細胞功能的作用,有助于預防老年癡呆。愛爾蘭科研人員也于去年發(fā)現(xiàn),姜黃素可用于研發(fā)治療癌癥的新藥。
肝臟的血液循環(huán)由肝動脈和門靜脈完成,門靜脈高壓癥是一種主要由肝硬化引起的常見病癥,其癥狀為脾臟腫大和腹水等。以往研究結果顯示,多吃黑巧克力等富含可可的食物可降低血壓。
西班牙研究人員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的歐洲肝臟研究協(xié)會年會上發(fā)布報告說,黑巧克力中的可可含有很多黃烷醇,這一成分有利于保持血管彈性,從而有利于穩(wěn)定血壓。
肝硬化晚期患者在餐后門靜脈血壓通常會升高。研究人員讓21名肝硬化晚期患者在吃飯同時服用可可含量達85%的黑巧克力,結果發(fā)現(xiàn)患者門靜脈血壓升高的幅度大大降低。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肝臟學家馬克·瑟斯說,這份調查顯示,吃黑巧克力和緩解門靜脈高壓癥之間存在明顯聯(lián)系,黑巧克力或可列入肝硬化患者的處方。
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學研究人員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的國際肝病大會上報告說,大量攝入咖啡有保護肝臟的效果。
研究人員說,隨著肥胖問題日趨嚴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數(shù)量增多。他們把實驗鼠分成三組,在12周里,一組喂標準飲食,一組喂高脂食物加咖啡,每天咖啡攝入量相當于一個體重70千克的人喝6杯特濃咖啡,一組喂不含咖啡因的高脂食物。
實驗結束時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與“高脂無咖啡組”相比,“高脂咖啡組”體重增長較少,出現(xiàn)較少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癥狀。他們分析認為,大量攝入咖啡提高了實驗鼠體內纖連蛋白水平,提升了腸道過濾有害物質的能力,進而降低了肝臟受損的可能。
此外,據(jù)《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網報道,日本大阪市立大學的研究組公布了一項研究結果,稱患有肝炎或肝硬化等丙型慢性肝臟疾病的患者,每天飲用一杯以上滴漏咖啡的話,其肝臟的機能將會得到改善。
該研究組以在大阪市立大學醫(yī)院接受治療的20歲至80多歲的376名患者為對象,觀察和分析了他們體內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的數(shù)值變化與飲用咖啡頻度的關系。肝細胞損傷一般會導致體內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數(shù)值上升。
結果發(fā)現(xiàn),每天飲用一杯以上滴漏咖啡的人和不喝的人相比,一年后其ALT指標維持在正常值或者出現(xiàn)下降的人更多。而飲用罐裝咖啡、速溶咖啡以及不含咖啡因的咖啡的人,則幾乎沒有效果。
據(jù)合眾國際社報道,科羅拉多大學安舒茨醫(y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試驗中向肥胖小鼠喂養(yǎng)了一種天然抗氧化劑吡咯喹啉醌(PQQ),這種抗氧化劑在很多食物,如大豆、香菜、芹菜、獼猴桃、木瓜和母乳中都存在。該研究發(fā)現(xiàn),在向孕期或哺乳期肥胖母鼠喂養(yǎng)PQQ后,它們的后代小鼠患脂肪肝的風險降低,并摧毀了一些誘發(f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因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世界范圍內最常見的肝臟疾病之一,影響到了美國20%~30%的成年人,其中包括60%的肥胖成年人。它會增加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癌癥的患病風險。
在試驗中,研究人員將成年小鼠分為兩組,一組喂養(yǎng)健康食物,另一組則喂養(yǎng)導致肥胖的西式飲食,同時也給兩組飲用水中添加PQQ,然后它們的后代小鼠也一樣分為兩組喂養(yǎng)了20周。
結果表明,PQQ雖然并未改變體重,但減少了肝臟內的脂肪含量,甚至在小鼠出生前就有效果。同時,西式飲食喂養(yǎng)的小鼠其肝臟中的炎癥也有所降低,即使在哺乳停止后三周不再喂養(yǎng)PQQ,成年小鼠的脂肪肝仍可得到預防。
該研究顯示,抗氧化劑可通過影響與肥胖、高脂肪飲食和炎癥相關疾病的早期發(fā)病途徑,而產生防治效果。對此,研究人員指出,在幾項人體試驗中PQQ已被證明是安全的,將來也許可以通過向肥胖孕婦補充PQQ飲食,來降低嬰兒患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風險。
柑橘中含有豐富的類胡蘿卜素,而調查中發(fā)現(xiàn),類胡蘿卜素在人體血液中濃度越高,人的肝功能越正常,患上動脈硬化的危險就越低。
日本男性飲酒的情況非常普遍,但過度飲酒會造成酒精肝、脂肪肝和肝硬化等疾病。因此,專家專門對每天攝入25克乙醇(也就是640mL以上啤酒)的男性進行了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每天吃1個以下柑橘的人,比每天吃3~4個柑橘的人,患酒精肝的可能要高出將近一倍。專家認為,這主要是因為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以及肝硬化等患者體內血清中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而柑橘中豐富的類胡蘿卜素和維生素可提高抗氧化能力,對保護肝臟有益。
另外,營養(yǎng)專家指出,動脈硬化會隨著人年齡的增長而惡化,飲食、吸煙、飲酒等生活習慣都會對身體造成影響,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肥胖等也會成為造成動脈硬化的主要原因。而這次調查中發(fā)現(xiàn),血清中類胡蘿卜素含量低的人患動脈硬化的風險是類胡蘿卜素含量高的人的2~3倍。這說明,多吃柑橘,攝取大量類胡蘿卜素,可以避免患動脈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