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靖
詩歌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詩歌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更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與審美情趣。
一、詩歌教學現(xiàn)狀分析
在功利化的教學模式下,對于詩歌的學習越來越重視學生是否能夠完成相關的題目,對于詩歌的要求過多的局限于學生對于詩歌字詞句的理解,而老師為了讓學生能準確理解詩歌,往往是先將詩歌當中的重點字詞進行解釋,然后再引導學生將整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文。而為了幫助學生感受詩歌意境,往往是將詩歌當中所描述的情境以圖片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但是這種作法,就將詩歌所描述的內容由抽象變成了具體,如果讓學生來描述詩歌或者是將詩歌改編成作文,學生也能寫出來,但是學生寫出來的或者說出來的內容也只是自己看到的,而并非真正的詩歌,因此學生并沒有真正的感受到詩歌的美,更不要說去體會詩歌的魅力了。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之下,優(yōu)美的詩歌變得毫無樂趣。詩歌是作者情感高度凝練的體現(xiàn),要讓學生感受到詩歌的優(yōu)美,就得讓學生真正去感受作者的情感,而要讓學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就得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詩性思維。
二、學生詩性思維的培養(yǎng)
而要讓學生真正的去感受詩歌的魅力,在學習時,就必須以詩性思維去感受、理解詩歌,而要達到這一目標,在日常教學時,老師就得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詩性思維。
(一)以情激情,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詩歌是作者情感的高度凝煉與概括,是作者情感高度凝練的體現(xiàn),要讓學生感受到詩歌的優(yōu)美,就得讓學生真正去感受作者的情感,而要讓學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就得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詩性思維。而且詩歌學習的關鍵就在于體會詩歌當中的情感,而要引導學生去體會詩歌當中的情感,就得去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而激發(fā)學生情感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老師通過自己的情感來點燃學生的情感。課堂不能光給學生壓力,要求學生去記憶或者去理解,還得給學生留下魅力,而要給學生留下魅力,最好的方法就是以老師自身的詩文氣質去感染學生,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唐詩宋詞信手拈來,比如詩歌講解可以采用開場詩或結語詩等形式,喚起學生的興趣,這種“以詩解詩”用詩引導的方式,不但可以打消學生的壓力讓學生感受到詩文的魅力,更會激發(fā)學生走近詩歌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才會親其師,佩其識,敬其人,才能信其道,樂其行,愛其課。
(二)注重學生的積累
要培養(yǎng)學生詩性思維,感受詩歌的魅力,首先得增加學生的積累,而增加學生積累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去反復的誦讀,當然了依靠單純的機械的誦讀,學生的興趣恐怕很難持久,所以可以將背誦活動融入活動當中,諸如在學校之間或者在班級之內也來搞一個“詩詞大會”;也可以開展一些詩歌朗誦比賽等,這些活動一方面可以督促學生去積極的積累,而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看到自己所取得的成果,這更有利于督促學生努力去記憶詩歌。
當然了,讓學生去記憶詩歌,不能讓學生去死記硬背,還得讓學生對于詩歌有一些基本的理解,但是學生剛開始對于詩歌的感受性是比較低的,如果讓他們去記憶過難的內容,他們很難理解詩歌內容,這就需要為他們準備一些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的內容,等學生對于詩歌的積累有了一定量,理解能力也提升之后,對于詩歌的難度可以適當?shù)募由睿虼死蠋熢谝龑W生去記憶詩歌時,要根據(jù)學生的學情來準備相關內容。
對于詩歌的積累,不能將注意力簡單的集中于詩歌,還應當讓學生去了解與詩歌相關的一些內容,諸如不同時代詩歌的特點,作者的寫作風格以及詩歌的背景知識等內容,這些內容對于學生感受詩歌、理解詩歌都有很大的幫助。
(三)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由于學生的經歷不同,對于詩歌的感受性不同,因此在理解詩歌時的角度就不會相同,再加上學生在表述時的用語也不可能一樣,從而導致學生在表達時會有各類不同的差別,但是對于詩歌的理解大致是相同的。而讓不同的學生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意見、觀點時,就沒有必要非要讓學生說得一致,更沒有必須去強調什么標準化的理解。如果老師過分的強調讓學生去接受自己的意見,同樣會使得詩歌失去它的魅力。當然了,這并不是說在學生理解的過程中,老師要完全的聽之任之,對于學生理解時那些不點不到的地方要進行必要的指導。
學生要理解詩歌,要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解方法。諸如理解詩歌一要看,所謂要看一看所學古詩的歷史背景,了解這首詩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這樣有助于了解本詩的思想感情。二要看,先要看一看詩歌的體裁,不同體裁的詩歌所表達的內容是不同的,在理解時的側重點也就不同。再看作者,不同的作者所寫的詩歌所表達的情感是不同的,即便是同一作者,他們在不同時期的作品也是不同的,這些內容對于理解詩歌都是很有幫助的。更要看詩題,學習古詩時學生首先是從題目當中去感知古詩,從而對詩歌有個整體性的把握,題解不能是粗枝大葉式的,更應當注意重點內容的理解,關注詩歌的細節(jié),對于一些理解存在困難的則需要借助工具書或者是請老師幫忙。二是要賞,要欣賞詩歌,首先得反復朗讀,自己體會作詞中的詩意,從朗讀當中獲得的詩意逐漸被學生內化,從而更加容易接受詩文本質。這樣在體會到詩詞詩意的基礎上,朗讀出詩句中的感情,也就是去體會詩歌的意境。
(四)深入研究詩歌意義
對于詩歌的學習,不能僅僅停留于對于詩歌內容理解、與意境體會的層面,而更應當體會詩歌的社會價值,也就是要讓學生去感受詩歌中所包含的社會意義。而詩歌的社會意義有兩類,一是詩歌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當時的社會意義。我們的歷史傳統(tǒng)就有注重詩教,而詩歌創(chuàng)作和推廣更是其它國家絕無僅有的,從周朝開始的采風輯《詩經》,到孔子不遺余力的推廣教化。詩歌的寫作范圍是很廣泛的,在詩歌當中,不僅僅體現(xiàn)著作者的情懷,更有自然風情、社會現(xiàn)象等不同內容的體裁,如《滿庭芳·促織兒》描述了斗蟋蟀場景,而屈子胸懷理想?yún)s處處受打擊從而苦悶投身汨羅,寫下了光照千古的偉大詩篇《離騷》。通過閱讀詩歌,我們理解詩歌內容的同時,更可以感受到當時社會的情形,諸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反映出來的貧富懸殊的社會現(xiàn)象,與當時社會的動蕩與統(tǒng)治者的腐朽與無能。當然了,要了解這些內容,需要學生有深厚的歷史積累,更得有對于詩歌研究的沖動,而這些能力的掌握與知識的積累,都必須以培養(yǎng)學生詩性思維為前提。第二種社會意義,就是詩歌所具有的現(xiàn)實意義。腹有詩書氣自華!“讀詩使人靈秀”。通過學習不但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詩歌的魅力,更可以讓學生從中獲得諸多感悟,諸如通過不同社會的對照,產生幸福感,體會詩人對于人生的思考等。
(五)學以致用,學寫詩歌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等學生有了一定的積累,我們可以讓學生來模仿進行詩歌的創(chuàng)作練習,諸如模仿詩歌的形式進行填充練習,通過練習,不但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詩歌的形式美,還可以讓學生體會詩歌當中的詞藻的魅力,這對于學生進一步感受詩歌是很有幫助的。學生剛開始寫作時,可以選擇那些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的內容讓學生去仿寫,學生掌握一定技巧之后,再讓學生去寫一些相對來說難度高一些的內容,通過這樣反復的訓練,學生的寫詩水平也就會不斷得到提升。
學生詩性思維的培養(yǎng),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任務,而要取得好的效果,首先得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他們才會去做,才會去堅持。再者,要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功,通過成功去促使他們繼續(xù)學習。只有學生真正感受到了詩歌的魅力,感受到了詩歌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對于學生詩性思維的培養(yǎng)才算是有了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