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華+周騰先
【摘要】本文論述教師結合“禮而樂”教育主題開展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的策略:以良好的文明禮儀環(huán)境影響幼兒;發(fā)揮榜樣的激勵作用;家園合力促進教育的開展;結合本土內容開展禮儀教育活動;以多種形式鞏固禮儀教育成果。
【關鍵詞】幼兒教育 文明禮儀 禮而樂 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0A-0017-03
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教育首先要教人做人,小時候有愛人的行為,到了成年也就會愛人民、愛祖國。學前期的幼兒可塑性強、容易接受信息,因而學前期是幼兒了解社會、學習各種行為要求的理想時期,更是幼兒文明禮儀習慣養(yǎng)成的最佳時期?!蔽以阂恢币詠矶紝τ變何拿鞫Y儀教育進行探討,自開展課題研究以來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適合廣西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的途徑,在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的過程中營造溫馨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
一、因地制宜,以良好的文明禮儀環(huán)境影響幼兒
良好的環(huán)境可以促進幼兒文明禮儀習慣的形成。為了創(chuàng)設良好的文明氛圍,我們根據(jù)“廣西幼兒快樂成長的實踐研究”課題指導精神,結合本院的實際情況做了以下工作。
(一)結合“禮而樂”的教育主題,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設文明禮儀的環(huán)境
“禮而樂”以幼兒社會性發(fā)展年齡特點為指導,以3—6歲幼兒在實際生活中可能接觸到的事件為線索,通過主題活動的形式引導幼兒體驗及學習文明禮儀。所以,為了突出環(huán)境與幼兒的互動功能,教師和幼兒共同創(chuàng)設了各種文明禮儀環(huán)境。如,教師在走廊、過道懸掛的各種竹制品上粘貼文明禮儀知識小卡片,吸引家長在接送孩子時與孩子共同閱讀;在取水、取餐具等地方貼上排隊提示,提醒幼兒應注意行為的有序性;設計“小小穿衣鏡”,可以照一照小朋友的衣服穿整齊沒有、小臉洗干凈了沒有;設計墻面的“文明禮儀棋”,讓幼兒在輕松快樂的游戲中鞏固對文明禮儀行為的認識。重陽節(jié)到了,結合“禮而樂——九九重陽節(jié)”小主題,通過幼兒對家里老人愛好的小調查表、給爺爺奶奶畫的祝???、為爺爺奶奶做一件事的相片布置成重陽節(jié)主題墻,交流與分享自己是如何表達對祖輩的關愛以及在這個過程中的感受。
(二)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文明禮儀行為的提倡
在開展了“禮而樂——我是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小主題活動后,幼兒與教師、家長共同完成了校園“愛心護綠牌”:教師發(fā)動家長和孩子一起收集每棵樹的資料信息寫在“愛心護綠牌”上,呼吁每個人都來關心和愛護樹木,杜絕傷害樹木的不文明行為。幼兒還結合日常生活實際繪制了各種文明行為提示牌,如“垃圾要投入垃圾箱”“不隨便吐痰”“上下樓梯不推也不擠”等,充分表達了對文明行為的理解和提倡,自覺接受文明禮儀行為的約束。
(三)巧妙將院內及戶外工地變成文明教育大課堂
當人們走進南寧市直屬機關保育院,映入眼簾的是一條“文明禮儀繪畫長廊”,充滿童趣的畫面配上“禮而樂”中精選的文明禮儀小兒歌,簡易帆布在小朋友、家長和老師的手中變成了百米畫卷。每天都可以看到爸爸、媽媽指點著畫上的內容對寶寶循循善誘:“這是文明手勢語、這是小動物在排隊玩滑梯……”繪畫長廊成了文明禮貌教育的大課堂。
二、全員參與,發(fā)揮榜樣的激勵作用
在“幼兒快樂成長——禮而樂”的實踐研究中,我們注重人員參與的全面性,通過全員參與發(fā)揮榜樣在幼兒禮儀教育中的激勵作用。
(一)教育者的言行時刻對教育對象有影響
院內小朋友面對的不僅是班上的教師和保育員,還有在其他崗位工作的員工。因此我院組織全體教職工參加了廣西“幼兒教師禮儀教育”培訓學習,讓教職工們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了解兒童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內容、方法和途徑。
(二)在師德建設工作中突出“強師德、鑄師魂”的重點
我們倡導教育者的職業(yè)誠信,組織全體教職工在國旗下宣誓:要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yè),履行教育工作者的職責,弘揚民族精神,做人類文明傳播的使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兒做到的,教師自身必須首先做到,教師平時都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每天來園或離園時主動向同事、家長、小朋友問好,接待家長及來園客人做到熱情禮貌,處處為幼兒樹立行為學習的榜樣。我院開展的“微笑小天使”活動,每天早晨的一聲聲親切問候、一個個愛護的動作,感染著家長、影響著孩子,整個保育院洋溢著溫馨。問候聲、道別聲傳播著禮儀的氣息,在潛移默化中使幼兒初步形成了講文明懂禮貌的良好行為習慣。
(三)結合禮儀教育,突出榜樣的作用
幼兒時期的榜樣激勵是非常有效的,在升旗活動中我們開展“文明班”“禮儀之星”評比活動,每次頒發(fā)錦旗時都要說明“為什么選這個班”“哪些表現(xiàn)是值得大家學習的”,教師對良好禮儀行為的贊許可以使成功的幼兒肯定自己,使其他的幼兒看有形象、學有榜樣。通過評比還能強化幼兒的集體意識,使整個集體具有凝聚力,從而形成良好品德的精神支柱。孩子們也模仿老師在國旗下宣誓:要做一個愛祖國、愛學習、講文明、懂禮貌、守秩序、健康快樂的好寶寶。
在每一個學期的“快樂成長——禮而樂”中,教師都設計“我是文明小天使”的版面內容——一張表格,將本學期所有的禮儀知識點用小圖標表現(xiàn)出來,讓幼兒通過給星星涂色的方式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評。這樣做既激發(fā)幼兒向榜樣學習的愿望,也樹立幼兒對自己不斷成長進步的自信心。
三、家園一致,形成禮儀教育的有效合力
家庭的教育直接影響著幼兒行為習慣的形成,要使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禮儀素養(yǎng),需要家園合作、共同努力。
(一)發(fā)揮家園合作在禮儀日常教育中的作用
“幼兒快樂成長——禮而樂”中,每一個禮儀主題教育都設計有家園共育的活動,建議家庭和幼兒園同步進行貼近幼兒生活的教育內容,把禮儀教育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禮儀教育的效果得以延伸和檢驗。endprint
如在“禮而樂——我能加入嗎”小主題中,教師以主人公樂樂有禮貌地加入小伙伴的游戲為導入情境,教學重點是引導幼兒思考:想加入別人的活動時怎樣做才是有禮貌的?引導幼兒敢于大膽表達自己想加入的意愿,幫助幼兒理解與掌握在不同的情境中如何有禮貌地獲得別人的允許,并通過討論、體驗等方法掌握一定的交往禮儀,最后讓幼兒進行行為辨析,加深與檢驗幼兒對交往禮儀的理解。同時注重家園配合,在活動建議中引導家長通過日常的隨機教育使幼兒了解一些與人交往的基本禮儀知識,請幼兒觀察“當大人想與別人交談時是怎樣做的”,請家長觀察“幼兒在活動開展后是否能將所學的禮儀知識進行運用”。
(二)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
教師在家教委員會上向家長介紹文明禮儀教育課題,積極倡導家園共育,為幼兒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我們將對幼兒的文明禮貌教育的內容及具體要求通過家院聯(lián)系告知家長,要求家長以身作則、言行一致,盡量給孩子提供一個文明禮貌的生活環(huán)境。
(三)組織文明禮儀專題親子教育活動
除了開展日常禮儀教育外,我院還組織家長和孩子一起參加各種專題文明禮儀教育親子活動,如“春風催開文明花”漫畫展評;“小手牽大手”告別不文明行為;“文明行路、安全行路”等專題活動,促進全體家長對文明禮儀教育活動的認同程度及參與的積極性。
(四)強化現(xiàn)代化網(wǎng)絡信息平臺的作用
教師通過現(xiàn)代化網(wǎng)絡信息平臺進行家園交流能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了解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的進程與效果。家長可以通過我院網(wǎng)站了解到每周各班文明禮儀教育的內容和進度,知道應該如何配合學校對孩子進行教育,還可以在每個班的論壇中與本班教師交流溝通幼兒在家的行為表現(xiàn),有針對性地討論孩子的教育方案。
四、發(fā)掘資源,結合本土內容開展禮儀教育活動
中國作為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我們除了培養(yǎng)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性的生活禮儀、交往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學習禮儀意識之外,還以南寧市每年舉辦的“兩會一節(jié)”作為本地區(qū)濃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教育的契機開展各種教學活動。無論是我國的少數(shù)民族還是東盟其他國家都有許多熱情奔放的迎客禮儀,因此,拓展禮儀教育的內容、豐富幼兒禮儀知識,讓幼兒萌發(fā)尊重和理解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民俗規(guī)則的意識,是展示我院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文明禮儀教育亮點。如讓幼兒欣賞少數(shù)民族的敬酒歌、請茶歌等了解簡單的迎賓禮儀。在我們開展的“東盟國際旅游節(jié)”系列活動中,教師幫助幼兒了解東盟國家的一些較常見的交往禮儀,豐富幼兒禮儀知識。教師最初曾有疑問:這樣的教育內容是不是深了一些?但實踐證明,這些教育內容非常值得。如泰國,還有一個很美的名字,叫“微笑的國度”。孩子們通過活動了解到:正是由于泰國人的熱情有禮,才吸引了全世界的人到泰國做客、旅游。有小朋友說:“如果我們也成為熱情有禮貌的人,大家都愿意和我交朋友,我們班就成為‘微笑班級,我們幼兒園就成為‘微笑的幼兒園了。”
五、注重實踐,以多種形式鞏固禮儀教育成果
幼兒文明禮貌習慣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從一點一滴、一招一式的細節(jié)抓起。我們根據(jù)“快樂成長——禮而樂”各年齡段禮儀教育培養(yǎng)目標,在入園、教學、游戲、進餐、入廁、午睡、戶外活動等一日生活環(huán)節(jié)中,為幼兒提供各種各樣的情境、制定了各項行為規(guī)則,同時對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行為提出具體的要求,把禮儀內容細化到各環(huán)節(jié)中。我院重視為幼兒提供實踐活動的機會,讓幼兒在實踐中體會禮儀行為的意義、內化禮儀品質、學會做人、學會生活。除了各種主題教育活動之外,通過扮演游戲、完成任務、生活實踐等多種生動活潑的形式對幼兒進行文明禮儀教育,使幼兒身臨其境,在真實、自然的交往中學會使用文明語言和禮儀,進一步鞏固幼兒文明習慣的養(yǎng)成。如,我院中班開展的年級活動“歡樂木偶節(jié)”,木偶戲的排演、宣傳、售票、檢票、管理場地等任務都讓孩子們自己來完成,教師在適當?shù)臅r機組織幼兒討論:怎樣當個文明的小觀眾?買票時為什么要排隊?通過這樣布置任務、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讓幼兒在游戲中體會和理解規(guī)則的意義,加深幼兒印象。幼兒只有通過各種活動以及與事物、同伴的相互作用,并且在獲得真實感受和體驗的基礎上,才可能理解禮儀行為的意義,也只有通過結果的反饋才能學會反思,從而不斷強化良好行為或調整原有認識和行為。在我院組織全體幼兒到公園秋游時,孩子們沒有出現(xiàn)任何亂丟垃圾、破壞公物的行為,幾百名孩子在草地上午餐后離開時,都能自己收拾東西,留下干干凈凈的草地。這一幕被在場的記者看到了,該記者在報紙上以《文明秋游惹人贊》為題進行了宣傳報道。院長在升旗會上立即表揚了小朋友們,孩子們?yōu)樽约旱奈拿餍袨楦械阶院篮拖矏?,從而又形成了新的學習動力。
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亞里士多德說過,“幼年時形成的習慣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幼兒階段是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適應能力對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以及知識、能力和智慧作用的發(fā)揮具有重要影響。幼兒在與成人、同伴交往的過程中,不僅學習如何與人友好相處,也在學習如何看待自己、對待他人,不斷發(fā)展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快樂成長——禮而樂”以多個情境主題為單位,指導幼兒進行文明禮儀的學習,同時為幼兒教師提供每個主題的內容解讀與詳細的指導方法,提示各層次幼兒教師使用不同策略,并注重家園共育在禮儀教育中的作用。家庭、幼兒園和社會應共同努力,為幼兒營造溫暖關愛的家庭和集體生活氛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和師生關系,讓幼兒在積極健康的人際關系中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發(fā)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學會遵守規(guī)則,建立基本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形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
實踐證明,這樣的禮儀教育形式能促進幼兒良好個性、社會性及道德品質的發(fā)展,使我院成為一個充滿關愛、文明、和諧的大家庭。培養(yǎng)幼兒文明禮儀的好品行貴在長期堅持,教師應給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文明優(yōu)雅的環(huán)境,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一點一滴地滲透文明禮儀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最終實現(xiàn)對幼兒文明禮儀的養(yǎng)成教育。
(責編 劉小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