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課核心素養(yǎng)中最基礎的政治認同感,當前學生面臨多元思想的沖擊,政治教師需要采取多種方式改變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的問題為導向培養(yǎng)學生政治認同感。
關鍵詞:政治認同感;問題導向;學生活動
2015年3月,在教育部印發(fā)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了“核心素養(yǎng)”在深化課程改革中的基礎性地位,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政治認同、理性精神、道路的選擇和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四個要素。其中,政治認同是最基礎的一個要素,是后面三者共同的標識,會影響學生人生道路的選擇和成長的方向。但是,當今學生接觸到的信息紛繁復雜,加上學生正處在思想政治認同形成的關鍵期,可是他們缺乏對各種事件和觀點的分析和判斷能力,很容易被錯誤的思想影響,產(chǎn)生錯誤的政治認同。
在思想政治所有的模塊中,《政治生活》是直接擔負起培養(yǎng)學生政治認同感的重任的,可是在目前的教育實際中,很多教師都面臨著一個困擾,如何生動有趣地、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認同感,而不是簡單地灌輸和解釋書本的觀點。很多老師都曾經(jīng)被學生問倒: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但為什么會有這么多貪污腐敗的官員?為什么人民的很多權利得不到保障?很多老師面對這種現(xiàn)象也很無奈,只能隨便解釋一下搪塞過去??墒沁@樣根本無法達到培養(yǎng)學生認同感的目的,而是適得其反,學生逐漸喪失了對政治的興趣,甚至是對國家的大政方針和基本政策產(chǎn)生懷疑。所以,培養(yǎng)學生政治認同感,是擺在我們面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的政治認同感:
1. 教師自身要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拓展自己的學科知識
教師如果自身信念不堅定、對國家大政方針的理解不透,就無法深刻解讀書本的內容,遇到學生的提問時,也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所以教師平時要多關心國際國內的重大新聞事件,傾聽專家對事件的解讀,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在課堂的教學中也能游刃有余,有所拓展,在學生提問的時候也能從容應對。
2. 預設學生問題,以問題為導向開展課堂教學
只有了解,才不會產(chǎn)生偏見。由于學生平時接觸政治生活較少,對專業(yè)的政治知識了解不多,所以在每一課他們都會有很多問題,教師就應該預設學生可能會產(chǎn)生的問題,或者讓學生通過預習提出問題,教師上課時結合書本知識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這樣會讓學生覺得政治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所學的書本知識是有價值的。例如:在講解“人大”知識的時候,學生會提問,人大就是代表在一起開會嗎?它的地位如何,跟政府有什么關系?或者在講“黨”的相關知識時,學生會提問:黨跟人大是什么關系?教師可以結合每年召開的“兩會”向學生展示豐富的素材,再結合書本知識系統(tǒng)地向學生展示我國的國家機構體系,黨和國家的關系,這樣學生才會全面了解我國的政治體制,相信我國的政治制度。
3. 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增加學生主體活動
以往的思想政治課,都是教師講、學生聽,只要考試考得好就行,但這其實并沒有達到思想政治課真正的目標。所以,必須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要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活動。
每堂政治課,我們都抽出五分鐘時間,讓學生上臺給大家介紹近期發(fā)生的重大事件并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教師在此基礎上加以引導。學生準備這次演講的過程中,他們會獲得很多,他們要大量搜索網(wǎng)絡信息并且做出篩選,他們對事件會有全面客觀的了解而不是道聽途說,而上臺展示的過程中,他們又要圖文并茂地把事情的起源經(jīng)過結果都講清楚,并且發(fā)表觀點,這其實就是在起到政治宣傳的作用。例如:學生介紹韓國“薩德”事件,他們講解了薩德系統(tǒng)的威力之大,對中國周邊的環(huán)境會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我們要堅決反對薩德,我們群眾可以不去韓國旅游,不去購買韓國商品,但我們不能打砸韓國車、不能破壞韓國超市里的東西。甚至還會有同學為大家介紹韓國在國際關系中所處的地位,各個國家都是為了自己的國家利益在活動,我們一定要堅定地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但是不能損害其他國家的正當利益。我們中國想要增強國家地位,最根本要提高自己的綜合國力,大力發(fā)展經(jīng)濟和科技,提高自己商品的質量,這樣人們才會自愿支持國貨,我們在世界上才會有更多的話語權。通過一次時事論壇,學生主動獲取了比課堂豐富的知識,開闊了眼界,在觀點和行為上也會更加客觀,這樣的活動會對他們的政治觀點產(chǎn)生深遠的積極影響。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目前學生的知識大都來源于書本,他們缺乏對生活的參與,所以很容易受到網(wǎng)絡上各種思想的影響,所以要讓學生真正認同書本的知識,最好的方法就是親身參與。例如:在講到我國政府的職能時,雖然內容很簡單,但學生無法深切感受,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搜索資料,選取一個職能進行調查、實地走訪去了解當?shù)卣唧w為我們做了哪些事,在完成一個項目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在課堂上向全班同學介紹,由此增強學生對政府的了解,讓學生更加支持政府的工作,而且創(chuàng)新了課堂的模式,不再是教師單一地講解,而是讓學生做老師,主動參與課堂的環(huán)節(jié),活躍課堂氣氛,這樣,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會更好。
在課外,可以組織學生發(fā)現(xiàn)身邊存在的公共性問題,通過實地走訪、查閱文獻、調查研究等方法形成議案上交給政府,如果政府采納了這個建議,那會極大地增強學生的公共參與意識和政治認同感。
學生政治認同感的培養(yǎng)是一項任重道遠的任務,政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站在學生角度解決學生的困惑、增強他們的政治參與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