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大眾汽車面臨的市場競爭形勢,沒有想象中樂觀。
受困于柴油車“排放門”事件的大眾汽車正轉變航向,向新能源汽車的方向前行。
2017廣州車展開幕前夕,大眾汽車集團攜大眾及大眾旗下多個汽車品牌發(fā)布了在中國市場的未來戰(zhàn)略。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大眾汽車稱,在2025年內,將新增投資100億歐元,交付150萬輛新能源車;未來七八年內,將推出40款國產新能源車。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表示:“穩(wěn)步推進在電動汽車、數(shù)字化、互聯(lián)化、自動駕駛、人工智能與全新移動出行服務領域的發(fā)展,以確立新的集團優(yōu)勢?!?/p>
而在9月中旬,法蘭克福車展前夕,大眾汽車集團公布了集團下階段電動車戰(zhàn)略“Roadmap E”,到2030年大眾全部車型都將有電動版,投資500億歐元到電動車電池,200億歐元到電動車。這意味大眾汽車未來將投入700億歐元用于電動車的規(guī)劃,這是首個為整個產品陣容明確電動化時間表的大型車企。
“這并不只是個未來設想,而是我們向自己作出的承諾?!贝蟊娖嚰瘓FCEO穆倫表示。
倒逼出來的轉型
汽車市場正在迎來新一輪轉型浪潮,無論是戴姆勒汽車、通用還是寶馬等車企,都逐漸將“電動化、互聯(lián)網化、自動駕駛和共享化的‘汽車四個現(xiàn)代化轉型”作為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大眾汽車的轉型,則可以說是被丑聞倒逼出來的。
2015年9月,美國相關部門披露了大眾汽車集團旗下柴油發(fā)動機涉嫌作弊的問題,作為德國重要的汽車巨頭,大眾汽車從這一天開始便籠罩在“排放門”的陰霾之下。
在短短的一個月內,大眾汽車集團遭遇了高層人事變動、市值蒸發(fā)、巨額罰款、百萬計的待召回車輛、品牌信譽缺失和德國制造口碑受損等諸多問題。
耗時兩年、花費大眾汽車230億美元的排放丑聞,除了基本宣告柴油乘用車壽終正寢外,也成為迫使大眾汽車集團向“汽車四個現(xiàn)代化”轉型的一個重要契機。
2016年6月,大眾汽車集團發(fā)布了“2025 Together戰(zhàn)略”,計劃進行徹底轉型,并將電動化作為未來十年最核心的戰(zhàn)略基石之一,到2018年要推出10款新能源汽車產品;到2025年,至少推出30款純電動汽車產品,新能源汽車產品年銷量達到200萬~300萬臺,占整個集團汽車銷量的25%~30%。
“2025 Together戰(zhàn)略”一項重要的投資是大眾汽車于2016年9月宣布與中國的江淮汽車簽署諒解備忘錄,與江淮汽車建立純電動汽車合資企業(yè),雙方將利用江淮新能源汽車平臺打造全新純電動汽車。
這一舉措被認為是大眾汽車戰(zhàn)略轉型和政策調整之下的必然選擇。
跟上市場節(jié)奏
除了被“排放門”造假問題倒逼,大眾汽車的轉型,也或多或少受全球尤其是中國市場的新能源大勢所迫。
中國市場已經連續(xù)八年位居世界第一,連續(xù)兩年成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生產銷售市場。同時作為大眾汽車的第一大市場,大眾汽車旗下各品牌在華保有量超過2000萬輛。保住中國市場,就是保住了大眾這艘巨型航母的命脈。
眼下,諸多國家已紛紛調整汽車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在此之前,德國已經宣布從2030年起禁止銷售傳統(tǒng)內燃機汽車,法國也計劃在2040年前停止銷售汽油和柴油車;繼法國之后,英國政府準備從2040年起全面禁止銷售汽油車和柴油車,以期改善空氣質量。
在電動車及相關技術迅猛發(fā)展的背景下,中國政府主管部門的腳步同樣不慢。2017年9月,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公開表態(tài),已啟動了相關研究,制訂停止生產銷售傳統(tǒng)能源汽車的時間表。
汽車分析師張志勇說,“在這樣的趨勢下,節(jié)能環(huán)保的門檻只會越來越高,全球汽車產業(yè)皆處于變革中,現(xiàn)有的傳統(tǒng)燃油車市格局將會被顛覆,假如車企對新能源技術貯備不足,將很可能在未來競爭中被淘汰出局。”
對于大眾汽車而言,想要保住中國市場這個最大的靠山,想要打贏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爭奪戰(zhàn),不得不提前布局。
在廣州車展的媒體溝通會上,海茲曼表態(tài),“中國市場正在引領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重大突破。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志在處于電動化發(fā)展進程的最前沿。”
有意思的是,今年大眾汽車的媒體溝通會與以往也有所不同,最大的變化是江淮汽車董事長安進成了唯一前排就坐并上臺進行主題發(fā)言的特邀嘉賓。大眾汽車集團對接下來中國新能源市場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來晚了?
如果從時間節(jié)點上看,面對早已有產品布局的其他品牌,大眾汽車顯然是位“遲到者”。
在跨國車企中,寶馬汽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發(fā)力較早,寶馬汽車研發(fā)的新能源汽車i3、i8都進入了中國市場,另外幾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也在中國實現(xiàn)了國產;特斯拉前幾年在中國市場已經攪得風卷云起,在中國的年銷量也超過了萬輛;日產汽車全球暢銷的純電動汽車LEAF,在中國以啟辰品牌名義實現(xiàn)了國產;沃爾沃多款插電混動車型也已進入中國市場銷售。
在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支持和扶助下,中國自主品牌也在新能源市場領域打下了大片江山。
反觀大眾,且不論新能源戰(zhàn)略剛剛起步,未來要在華銷售的產品,是否有足夠的競爭力,仍然有待觀察。
廣州車展上,大眾汽車展示新款純電動版e-Golf車型,最大續(xù)航里程為255公里,這一數(shù)據(jù)顯然不能令人滿意。即便是自主品牌一些價格低于20萬元的電動車型,續(xù)航里程都達到400公里。
此外,大眾汽車明年開始推出新車型的時候,恰逢中國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期。大眾汽車面臨的競爭形勢,沒有想象中樂觀。
不過,海茲曼似乎并不擔心這些問題,他說,未來兩三年內,上汽大眾、一汽大眾將承擔大部分大眾汽車在華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任務,江淮大眾承擔小部分。海茲曼表示,三家合資公司的產品將實現(xiàn)差異化,確保三家的投放策略覆蓋不同細分市場。
此外,海茲曼之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新能源汽車的續(xù)航里程需要能夠滿足客戶的需求,并非越長就越好?!薄按蟊娭荚谙蚩蛻籼峁┎煌睦m(xù)航里程選擇,包括300公里、400公里以及500公里?!?/p>
在局勢不明朗情況下,大眾汽車的轉型目標能否實現(xiàn),就看2018年與江淮推出的第一款車型成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