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水肥一體化是一項應用于栽培方面的有效的節(jié)水保肥的現(xiàn)代化的技術。這一個技術具有很多的優(yōu)點,可以有效提高產量和質量。所以本文主要就這一項技術展開研究,希望能夠通過分析本項技術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提高這一項技術的應用,提高農業(yè)的節(jié)水和保肥的力度,大大減少初期成本投入,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水肥一體化;現(xiàn)狀;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S36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1132022
1 水肥一體化在實際推廣中出現(xiàn)的問題
1.1 認識不足
因為本文主要研究地域的年降水量比較大,所以當地很多農民都因為水量充足而忽視了節(jié)約水肥這1內容。所以一般對于農作物的灌溉都采用漫灌的方法。對于農民來說,漫灌的方式是比較簡單的,不需要預先做太多的準備,也不用投入過多的精力和資金。如果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就需要購買價格比較昂貴的設備,這些設備的價格最低也要5000元,有一些甚至高達8萬元,所以農民就望而卻步了。現(xiàn)在很多人都出去打工,很少一部分人從事農業(yè)勞動,所以在本地從事農業(yè)工作的一般都是年紀相對來說比較大的,在思想觀念上很難跟得上新科技的需要。因為當地水的價格非常低,所以大多數人都僅考慮到現(xiàn)在的得失,而沒有充分的認識到這項技術帶來的更加深遠的意義。
1.2 宣傳力度不夠
對于水肥一體化這一技術,政府部門缺乏相應的重視,在技術宣傳上也沒有下大的力度。并且因為此項技術需要較高的成本投入,而相關政府部門又缺乏一定的資金,所以就出現(xiàn)了雖然支持這一技術的發(fā)展,但是缺乏宣傳。
1.3 試驗示范工作不到位
因為水肥一體化技術目前雖然有研究,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分析得到的成果也不是很多。所以各地的相關部門還沒有對這項技術做好推廣的工作。并且本文研究的地區(qū)還沒有建立相關的示范基地,政府很難快速有效地把這一技術大范圍地推廣出去,更不用說讓農民都在工作中運用這一技術。
2 促進推廣水肥一體化的對策
2.1 積極爭取相關部門的資金支持或者尋求企業(yè)的投資
雖然水肥一體化技術所需要的資金量比較大,但是只要主動去吸收一些外部資金的支持也就會減少很多困難。比如說可以把政府作為一個組織者,通過拉動各個方面的關系來增加技術的投資,按照規(guī)定,誰投資,誰就能夠對于項目有所有權,就能夠獲得相應的收益。也可以制定一些適合本地區(qū)發(fā)展的政策,主動的吸引一批投資者,擴大技術推廣的規(guī)模,盡可能將這一技術的推廣范圍增大。
如果一個地區(qū)對于該技術的發(fā)展存在很大的經濟困難,還可以申請國家給與的資金支持,只有不斷增加獲得資金的途徑,才能保證這一技術被有效使用,經濟效益才能有明顯提高。
2.2 加強技術指導,開展示范培訓
根據研究地域的不同,可以結合當地特點,專門制定出適合本地發(fā)展的水肥一體化發(fā)展方式,并且經過不斷的優(yōu)化和改善,在本地建立相關的示范基地。這樣周圍的農民都可以隨時進行參觀和求教,在看到這一技術所帶來的好處以后,就會增強農民的信息,提高這一技術的推廣的效率。
對于那些已經利用這一技術取得很大成果的基地,可以公開地進行示范以及相關的技術試驗探究。選擇一些利用該技術種植的農業(yè)大戶,將這些成功者作為典型,通過印刷一些相關材料、技術介紹,或者開展一些技術指導會議,又或者是講座,來鼓勵剩下的農民積極地嘗試新技術。
因為農民可能對大水漫灌的危害不是特別清楚,所以政府可以適當地調整水的價格,這樣既能夠保護水資源,又可以讓農民真正體會到這一技術措施的重要作用。政府再相應地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和技術指導,就能夠保證這一技術的大力推廣。
2.3 加強輿論宣傳
政府不僅可以利用示范基地來推動這一技術,還可可以借助網絡,農村廣播,電視或者是報紙等等各方面資源來進行輿論的宣傳。在宣傳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著重強調水肥一體化的優(yōu)點,那就是節(jié)水,保肥,提高產量和質量。從不同角度吸引大眾的注意,從而達到宣傳的目的。
3 結語
因為我國現(xiàn)在的水資源并不充足,所以亟需研究一些新型節(jié)約水資源的農業(yè)耕作技術。因為耕地的面積很大,所以在肥料的消耗上速度也很快。本文通過以上分析對目前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有效的對策,希望能夠促進這一技術的推廣,調高農業(yè)的發(fā)展速度。水肥一體化技術的出現(xiàn)為農業(yè)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大大節(jié)約了水資源,減少了肥料的使用,有效保護了生態(tài)環(huán)境。對我國農業(yè)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鄭育鎖.天津市設施蔬菜灌溉施肥情況調查[J].中國農技推廣,2012(7):44-50.
作者簡介:許子崇(1966-),男,本科,農藝師,研究方向:土壤肥料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