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茶馬古道川甘線:宋代川茶入藏主干道
——詞與物的證據(jù)

2018-01-02 08:08作者陳保亞余德江
科學中國人 2017年26期
關(guān)鍵詞:互市東線岷江

作者 陳保亞 張 剛 余德江

茶馬古道川甘線:宋代川茶入藏主干道
——詞與物的證據(jù)

作者 陳保亞 張 剛 余德江

古蜀道活力見證:千佛崖摩崖造像(陳保亞攝)

題記

近十年來由北京大學和《科學中國人》雜志社組成的茶馬古道考察隊對岷山東西兩側(cè)的茶馬古道做了多次調(diào)查。由于翻越橫斷山難度大,在茶馬古道川藏線興盛以前,宋朝川茶入藏主要方式是川茶沿岷山東西兩側(cè)北上進入甘南藏區(qū)一帶換取戰(zhàn)馬,再上青藏高原或西去,由此形成茶馬古道川甘西線和川甘東線。茶馬古道川甘東線依賴了早期古蜀道的有利條件,并進一步激活和復興了古蜀道。茶馬古道川甘西線依賴了早期隴蜀道的有利條件,并進一步激活和復興了隴蜀道。茶馬古道川甘線成為宋朝最活躍的運茶線路,由此也帶動了其他商品的運輸,成為宋代乃至同時期世界最活躍的交通線路之一,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形式“交子”也在川甘線上出現(xiàn)。茶馬古道川甘線上語言接觸異常復雜,藏語、白馬語、羌語、東鄉(xiāng)語等交錯分布。古道上馬蹄印、古車轍印、古棧道、古村落和水路碼頭等遺跡異常豐富。茶馬古道川甘線為認識古道語言文化和族群接觸提供了重要的場地。現(xiàn)代旅游打造使古代遺存遭到嚴重破壞,普通話的通行使古道上語言文化接觸機制的多樣性大量丟失。茶馬古道川甘線的語言接觸方式和文化遺存亟待記錄和保護。

祁連山坡地草原:甘南戰(zhàn)馬來源地之一(何方攝)

川茶北上:茶馬古道川甘線的形成

近年來,西藏阿里漢晉時期墓葬中發(fā)現(xiàn)了茶葉和茶具(霍巍2016),因此茶葉入藏當始于漢晉,茶馬古道的形成也可上推到漢晉。唐代漢藏茶葉貿(mào)易進一步增加,滇藏茶馬古道和川藏茶馬古道等更加活躍。宋代,隨著藏族等西部民族對茶葉需求和朝廷對戰(zhàn)馬需求的急劇增加,朝廷對茶馬貿(mào)易開始進行系統(tǒng)管理,茶馬互市開始制度化。

宋代在滇藏線和川藏線獲取優(yōu)良戰(zhàn)馬有一定的難度。茶馬古道滇藏線、川藏線都要翻越橫斷山。橫斷山腹地以險峻艱難著稱于世。茶馬古道川藏南線要翻越大雪山的支脈折多山,折多山呈西北—東南走向,為雅礱江和大渡河分水嶺,古道必經(jīng)處埡口4200米。茶馬古道滇藏線要翻越梅里雪山,必經(jīng)處埡口5000多米,高原反應是最大難點。由于翻越滇藏線和川藏線的難度大,所以直到明代以前,這兩條線路都還不是川茶入藏的主要線路,也不是朝廷購買戰(zhàn)馬的主要路線。

宋代和北方遼、西夏、金、蒙古的沖突也使北方優(yōu)良戰(zhàn)馬的來源受阻,于是西北成為戰(zhàn)馬的主要來源地,尤其甘南,匯集了甘南大草原以及周邊若爾蓋大草原、青藏高原、祁連山草原的優(yōu)良戰(zhàn)馬。在西北所換的優(yōu)良戰(zhàn)馬易于通過關(guān)中平原、漢中平原輸送到中原,于是朝廷開始調(diào)集大量川茶往西北換馬。用于西北換馬的川茶入藏線路主要借助早期的古蜀道和隴蜀道北上甘肅、寧夏,然后再去青藏高原和西北各地。北上甘肅的茶馬古道可稱為茶馬古道川甘線。

自唐宋以來,甘南一帶就分布有大量藏族,川茶北上入甘南,既滿足了甘南地區(qū)茶葉的需求,還可進一步沿唐番古道進入青藏高原和南亞,沿河西走廊進入西北各地和中亞。朝廷在西北展開茶馬互市也便于迅速把所得戰(zhàn)馬運往北方戰(zhàn)場,便于把巴蜀以外的茶葉往西北匯集。

川茶北上的數(shù)量是巨大的。根據(jù)賈大泉(1994)估算,宋代四川茶葉北上甘南每年在1500萬斤以上。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數(shù)字。當時的官茶輸出數(shù)量也不小,(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百八十九:

提舉茶場司言:“歲運官茶四萬馱饋邊,?;驾偹筒焕^。欲以本司頭子錢置百料船三十只,差操舟兵士六人、軍大將一人管押。歲終比較,如年課辦比陸運省便,即計所贏,以十之三賞軍大將等;有損壞遺闕,以賞錢、請受備償?!睆闹?。(《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百五十四,中華書局1986年版,P7078)

若按照一馱約100斤計算,每年官茶輸邊也在400萬斤。這也是一個相當大的數(shù)字,其中大部分進入甘南。茶葉成為隴蜀道和古蜀道必要運輸商品,這必然使隴蜀道和古蜀道的性質(zhì)產(chǎn)生根本的變化,形成茶馬古道川甘線。

蜀茶最初是運往寧夏、甘肅一帶市馬,后來互市點逐漸南移?!端问贰肪硪话侔耸摹妒池浵铝罚?/p>

“宋初,經(jīng)理蜀茶,置互市于原(今寧夏固原)、渭(今甘肅平?jīng)觯⒌马槪ń窀拭C靜寧)三郡,以市蕃夷之馬;熙寧間,又置場于熙(臨洮)河(臨夏)。”(《宋史》,中華書局1985年版,P4511)

宋朝先后在平?jīng)?、固原、靜寧、臨洮、臨夏、鳳縣、天水、岷州、宕州有茶馬互市點,由此形成了茶馬古道川甘線的主要遠征線路。

宋朝茶馬古道川甘線異?;钴S。蜀茶尤其是雅州名山茶最為藏族所好,曾一度成為供應西北的專用茶。川茶沿川甘線北上,也是朝廷對茶進行專賣的一種行為,以便獲取更多的戰(zhàn)馬,《宋會要輯稿》食貨三十劉琳等點校版:

(熙寧八年)四月十九日,提舉成都府等路茶場司言,雅州名山縣發(fā)往秦熙州等處茶,乞聽官場盡買,不許商販。

蜀茶因此得以大量種植,如果不運到西北,茶農(nóng)要受害。北宋茶農(nóng)王小波反對茶葉專賣的起義是重要見證。朝廷為此有意限制川茶以外的南茶通過陜西進入西北,以利于蜀茶北上?!端问贰肪砣偎氖摺饵S廉傳》:

古蜀道遺跡:懸崖棧道(陳建亞攝)

古蜀道遺跡:馬幫蹄窩(陳保亞攝)

古蜀道遺跡:獨輪車轍(陳保亞攝)

“元佑元年(1086年),召為戶部郎中。陸師閔茶法為川、陜害,遣廉使蜀按察,至則奏罷其泰甚者。且言:“前所為誠病民,若悉以予之,則邊計不集,蜀貨不通,園甿將受其敝。請榷熙、秦茶勿改,而許東路通商;禁南茶毋入陜西,以利蜀貨。定博馬歲額為萬八千匹?!背⒖善渥h,使以直祕閣提舉。”(《宋史》,中華書局1985年版,P11003)

由于宋朝對茶馬互市和運茶線路的管制,茶馬古道川甘線成為宋朝最活躍的運茶線路,由此也帶動了其他商品的運輸,成為宋代乃至同時期世界最活躍的交通線路之一,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形式“交子”在川甘線上出現(xiàn),是最重要的見證。當貿(mào)易異常發(fā)達,紙幣就會代替笨重的金屬錢幣。

茶馬古道川甘線可分為川甘西線和川甘東線。川甘西線走岷山西側(cè),主要沿岷江河谷北上若爾蓋和甘南。川甘東線沿岷山東側(cè)北上,主要沿嘉陵江上游北上甘南。

茶馬古道川甘東線

巴蜀富饒千里,古蜀道開辟的時間很早,沿途重鎮(zhèn)密集發(fā)達,為茶馬古道川甘東線的興起和開發(fā)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甲骨文中提到周王伐蜀,說明翻越秦嶺、大巴山有行軍的道路。到漢代,古蜀道已經(jīng)相當發(fā)達?!妒酚洝肪硪话俣拧敦浿沉袀鳌罚?/p>

巴蜀亦沃野,地饒巵、姜、丹沙、石、銅、鐵、竹、木之器。南御滇僰,僰僮。西近邛笮,笮馬、旄牛。然四塞,棧道千里,無所不通。(《史記》中華書局1982年版,P3261-3262)

北宋時從雅州(雅安)、邛州(邛崍)、成都、利州(廣元)、興州(漢中略陽)、鳳州(鳳縣、徽縣)、秦州(天水)、熙州(臨洮)、河州(臨夏)形成一條運茶主干線,這也是茶馬古道川甘東線的主線。這條道路先走金牛道翻越大巴山,再走陳倉道翻越秦嶺。古金牛道線路因為要過蜀道最險地帶的劍門關(guān),因此茶馬古道川甘東線有相當?shù)碾y度,茶葉搬運成為難點,但川甘東線漢唐以來遺存豐富,如古棧道、古代驛鋪、劍門蜀道遺址、羅江落鳳坡遺址、廣元觀音巖摩崖造像、梓潼千佛巖石窟等,顯示古道的發(fā)達和沿途人丁興旺。

隨著川茶北上,茶馬古道川甘線得到進一步開發(fā)和修建,宋代從四川到陜西,已經(jīng)形成很多茶場,四川是“茶場”,陜西是“賣茶場”,《宋史》卷一百八十四《食貨志》:

“自熙寧七年(1074年)至元豐八年(1085年),蜀道茶場四十一,京西路金州(今漢水中游的安康)為場六,陜西賣茶為場三百三十二,稅息至稷加為五十萬,及師閔為百萬?!保ā端问贰罚腥A書局1985年版,P4500)

根據(jù)考察隊的初步考察,茶馬古道川甘東線主干道上可分出很多支線北上甘南藏區(qū),這些線路主要沿嘉陵江上游的幾條支流峽谷北上。

通口河線從北川北上,在曲山鎮(zhèn)分通口河東線和通口河西線,西線經(jīng)過禹里、片口鄉(xiāng)翻越岷山到松潘鎮(zhèn)坪鄉(xiāng)后和川甘西線匯合。通口河東線在桂溪鄉(xiāng)與涪江線匯合,經(jīng)過南壩鎮(zhèn)、平武古城和九寨溝后進入若爾蓋和甘南。

涪江線從江油北上,與通口河東線匯合后經(jīng)過南壩鎮(zhèn)、平武古城和九寨溝后進入若爾蓋和甘南。該線路復興了歷史上著名的陰平古道。

白龍江線從昭化鎮(zhèn)沿白龍江峽谷通道北上到隴南(武都),然后走西北線去宕昌或走東北線去天水,再入甘南。在隴南康縣發(fā)現(xiàn)了刻有“茶馬販通番捷路”的殘碑(鄭國穆2011)。

南宋時,由于臨夏、臨洮、天水等北宋茶馬互市點受金朝控制,茶馬古道川甘東線從漢中往天水的主要線路受阻,川甘東線茶葉北上甘南一帶主要走通河口線、涪江線和白龍江線,茶馬互市主要在文州(今甘肅文縣)、疊州 (今甘肅迭部縣)、南坪(今九寨溝)、階州(今甘肅武都)等處?!端问贰肪硪话侔耸摹妒池浿尽?

“南渡以來,文、黎(西康漢源)、珍(貴州遵義)、敘(四川宜賓)、南平(四川綦江)、長寧(四川長寧)、階(隴南武都)、和(甘肅南境)凡八場,其間盧甘蕃馬歲一至焉,洮州蕃馬或一月或兩月一至焉,疊州蕃馬或半年或三月一至焉,皆良馬也。(《宋史》,中華書局1985年版,P4511)

文獻多處記載川茶北上可走水路,比如《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百五十四:

王韶言:“奉詔募買蕃馬,今黑城夷人頗以良馬至邊,乞指揮買茶司速應副?!睆闹?,仍令李杞據(jù)見茶計步乘、船運,具已發(fā)數(shù)以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百五十四,P6214,中華書局1986年版)

考察隊考察了嘉陵江上游的航行條件,川甘東線江油線的涪江,昭化線的白龍江,至今可行船,上個世紀沿江水庫興起以前,通航條件良好?!独m(xù)資治通鑒長編》記載的船運當在川甘東線。茶馬古道川甘東線應該是水路兩棲古道。

茶馬古道川甘西線

岷江峽谷通道是茶馬古道川甘西線的主干道。早在新石器時代,岷江峽谷通道已經(jīng)成為巴蜀連接甘青的主要通道。沿線相似的考古遺跡是主要證據(jù)。茂縣新石器營盤遺址為岷江上游大型聚落遺址,石棺葬和彩陶的出土顯示了黃河上游以臨洮為中心的馬家窯文化和蜀文化有比較密切聯(lián)系和互動。岷江上游地區(qū)的彩陶文化不僅和甘肅文化相似,還和中亞文化相似,說明當時岷江峽谷通道就通過甘肅、新疆和中亞就存在聯(lián)系。

南北朝時期,河西走廊在北朝控制之下,南朝無法利用北方絲綢之路出西域,從岷江峽谷通道再走祁連山南線,成為出西域的重要通道。文獻的記載和南北時期的佛教造像在岷江流域的出土是岷江峽谷通道的興盛的重要證據(jù)。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在今松潘置松州,進一步推進了岷江峽谷通道的發(fā)展。松潘古城墻遺跡保留較多,漢藏羌之間至今保留著民間集市貿(mào)易的傳統(tǒng)。

隨著川茶北上,岷江峽谷通道也開始轉(zhuǎn)型為茶馬古道。岷江峽谷通道為川茶北上進入若爾蓋藏區(qū)和甘南藏區(qū)提供了有利條件,這條線路的茶葉還可進一步伸向青藏高原。

宋朝,由于松潘在吐蕃部落控制下,川甘西線的茶葉互市點主要設在岷江峽谷下游的都江堰市、汶川縣、茂縣等地。由于在這些互市點所換戰(zhàn)馬出川有一定難度,所以互市主要是漢族茶葉和藏族獸皮、藥材的交換,戰(zhàn)馬的換取主要仍然在甘南一帶。藏族也可在甘南賣馬,然后南下川甘西線取茶。

涪江流下龍門山:川甘線重要茶園(陳保亞攝)

甘南和若爾蓋地區(qū)的藏族等民族沿川甘西線岷江峽谷南下取茶,對茶馬古道川甘西路的形成和完善起了重要作用。據(jù)考察隊初步考察,這條線路上至今留下了很多藏族等民族修建道路和跨越江河的遺存。元代川甘線西線上的茂、威、松、潘、疊、宕等地設宣慰司,一部分茶葉沿川甘西線入若爾蓋和甘南藏區(qū),基本采取自由貿(mào)易。明代松潘成為茶馬互市的重鎮(zhèn),茶葉貿(mào)易再次受到管制,川甘西路得到進一步的修建,史書多有記錄。明朝曹震對川甘西路的修建貢獻尤大。比如《明史》卷一百三十二《曹震傳》:

(洪武二十一年)(曹震)又辟陸路,作驛舍郵亭,駕橋立棧,自茂州,一道至松潘,一道至貴州,以達保寧。先是行人許穆言:“松州地磽瘠,不宜屯種,戍卒三千,糧運不給,請移戍茂州,俾就近屯田?!钡垡运芍菘刂莆鞣?,不可動。至是運道既通,松潘遂為重鎮(zhèn),帝嘉其勞。(《明史》中華書局1974年版,P3867)

明代川茶出省已經(jīng)有了分工。雅安、漢源一帶的邊茶走川藏線進藏區(qū)。灌縣、安縣、北川一帶的茶走川甘西線進入甘南藏區(qū)。閬中、奉節(jié)一帶的茶和漢中茶走川甘東線進入甘南藏區(qū)。明代川藏線的茶葉貿(mào)易量開始追上了川甘線的茶葉貿(mào)易量。

語言文化接觸的多樣性

元朝由于控制著蒙古草原,有自己的戰(zhàn)馬來源,無需茶馬互市,也無需朝廷專賣調(diào)集蜀茶北上,邊茶自由貿(mào)易成為藏族等恃茶民族獲取茶葉的主要形式。川茶入藏區(qū)可同時走川藏線和川甘線。明朝需要大量戰(zhàn)馬,尤其是甘南戰(zhàn)馬,川甘線再次活躍。但明朝由于茶馬古道川藏線已經(jīng)相當活躍,茶葉專賣不限于茶馬互市,也用來協(xié)調(diào)漢藏關(guān)系,于是大量茶葉直接走川藏線入藏,直到西藏拉薩和山南地區(qū)(烏斯藏),形成行茶五千余里遠征茶路?!睹魇贰肪戆耸妒池浿舅摹罚ā段臏Y閣四庫全書》):

左起:雍小青、卿云澤、陳保亞、張剛、蒲遠富、馮玉泉、段家剛、張崇英(考察隊合影)

“設茶馬司于秦、洮、河、雅諸州,自碉門、黎(漢源)、雅,抵朵甘、烏思藏,行茶之地五千余里。山后歸德(貴德)諸州,西方諸部落,無不以馬售者?!?(《明史》,中華書局1974年版,P1947-1948)

從此川茶入藏形成了川藏線、川甘線共存的局面,這一局面延續(xù)到清代。

茶馬古道川甘線在宋朝以后不再獨領(lǐng)風騷,但茶馬古道川甘線在宋代的繁榮極大的推動了岷山東西兩側(cè)交通的發(fā)展。隴蜀道和古蜀道的古道歷史積淀,也給茶馬古道川甘線的興起和發(fā)展提供了重要條件。從雅安經(jīng)過成都、德陽、綿陽、廣元到漢中至今通行著比較一致的四川話,是古道暢通的重要證據(jù)。茶馬古道川甘線上藏漢等民族的碰撞帶來的語言生態(tài)、文化生態(tài)和自然生態(tài)的多樣性,至今是認識古道語言學和古道交通的重要基地,亟需記錄和保護。

霍巍,2016.1,《西藏西部考古新發(fā)現(xiàn)的茶葉與茶具》,《西藏大學學報》

賈大泉,1994.2,《川茶輸藏與漢藏關(guān)系的發(fā)展》,《社會科學戰(zhàn)線》

鄭國穆,2011.16,《甘肅隴南地區(qū)有關(guān)茶馬古道文化遺產(chǎn)》,《絲綢之路》

陳保亞:北京大學人文特聘教授,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張剛:《科學中國人》雜志社總編。

項目資助

2013:基于嚴格語音對應的漢語與民族語言關(guān)系字專題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批準號13AZD051)

2014:基于中國語言及方言的語言接觸類型和演化建模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批準號14ZBD102)

致謝

本年度考察中,得到有關(guān)部門和朋友的大力支持與幫助,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謝。他們是:梓潼縣委書記周琳、副縣長蒲遠富、縣科工局長張崇榮、縣文管所長吳曉龍以及卿云澤、雍小青、馮玉泉、趙藟、段家剛等。

猜你喜歡
互市東線岷江
岷江
梅瓶(二首)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開通
岷江行(外一首)
明朝與兀良哈部互市關(guān)系考
俄羅斯天然氣通過中俄東線 天然氣管道正式進入中國
中俄開展直接貿(mào)易的開端
斗嚴寒
風景獨好
蒙古土默特部阿勒坦汗堅持與明朝貿(mào)易原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