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頡剛
數(shù)學是研究數(shù)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一門學科。“圖形與幾何”在初中數(shù)學中地位非常重要,在中考數(shù)學中也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掌握基本圖形與基本模型是非常有必要的。筆者將兩個等邊三角形組合在一起,通過平面幾何中的平移、旋轉等變換,得到了一些精彩的結論,現(xiàn)與大家做一個交流。
一、基本模型與基本結論
如圖1,點是線段上的一個動點,分別以線段在同側構造等邊和。如圖2,連接交于點與交于點,與交于點,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全等的結論:
(1)
(2)
(3);
2.角度的結論:(或);
如圖3,連接BF,GH,我們還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3.是等邊三角形;
4.BF平分;
5.(可用相似證明);
二、將圖形“動起來”
1.將繞著點B旋轉,可得如下圖形:
在圖4和5中,都可以通過等式性質證明:
于是通過“SAS”都可以證明:
同時還發(fā)現(xiàn)一個重要的結論:直線AC與直線DE所成的銳角始終為60°,這個可以旋轉來說明,即AC和DE是旋轉過程中的對應邊,而旋轉度數(shù)為60°,且在旋轉過程中,這樣的關系始終保持不變,所以直線AC與直線DE所成的銳角始終為60°,這是變化中的不變量,命題者只有抓住這些本質屬性,才能更好地去命題。
2.如圖,將等邊△ABC的頂點C與等邊△DEF的頂點F重合,然后將等邊△DEF沿著射線CA進行平移,可得到如下幾個圖形(圖6-9):
圖7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兩組三角形是相似的:
(1)(2)
當△DEF平移到圖8位置時,我們有:
當△DEF平移到圖9位置時,我們有:
特別的,當△DEF的頂點D剛好落在邊AB上時(圖10),連接BE,AF,是否有BE∥AF呢?
通過探究,我們發(fā)現(xiàn)以上兩個結論在這種情況中都成立,即有以及另外一個相似:
(2)于是進一步思考,如果△DEF有兩個頂點在△ABC的兩條邊上呢(如圖11)?
在這個圖形中,有多少組相似三角形呢?
通過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
所以有多少組相似三角形的問題就變成了一個排列組合問題,當然不要忘了本身的兩個等邊三角形是相似的。
我們進一步將圖形特殊處理,當△DEF的三個頂點分別落在△ABC的三邊上(如圖12所示),且AE=1,AD=2,則DE的長度是多少?
通過上述四組相似的啟示,我們可以進一步得知:如圖13,過點E作ME∥BC交AB于點M,通過構造等邊△AME可證∠AED=90°,于是通過勾股定理可以得到
三、圖形運動中的最值問題
(1)如圖14,設線段AC的長度為,則點B在線段AC上運動的過程中,△ABD與△BEC的面積之和有最小值嗎?
設則
所以當時,面積之和最小為
(2)連接,的外接圓的面積有最小值嗎?
我們知道,外接圓圓心是三角形三邊的垂直平分線的交點,作∠DAB與∠ECB的角平分線交于點O,根據(jù)等邊三角形三線合一可以知道,AO和CO其實就是邊DB和BE的垂直平分線,于是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在點B在線段AC運動過程中,△BDE的外接圓圓心始終不變,即為點O,OB即為半徑,當OB⊥AC時,即為半徑最小時。
設則此時點B為線段AC的中點:
,所以
四、圖形運動中的其他問題
如圖16,當點B在線段AC上運動時,DM,EN分別是高,那么DM與EN之和是定值嗎?這道題當然可以用代數(shù)方法解決,但是我們思考了一種幾何方法,先把圖形補充完整,如圖17所示。
顯然△AQC也是等邊三角形,且過點Q作QH⊥AC,我們猜想,證明三條不在同一直線上和差問題,方法通常采用“截長補短”,這里在借助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即可很快得到答案,證明了我們的猜想,這就是變化中的不變量,也成為壓軸題??嫉念愋?。
等邊三角形具有“中心”,如圖18,找到△ADB的中心O,則在點B從點A運動到點C的過程中,O的軌跡是什么?它運動了多少距離呢?
這里又涉及到軌跡問題,由于篇幅有限,留給讀者自行思考。
以上就是我對由兩個等邊三角形組成的圖形的一些思考,其中包括了很多數(shù)學知識、數(shù)學概念、數(shù)學思想方法,以及中考熱點題型在里面,值得數(shù)學老師以及愛好者們共同探討;數(shù)學就是一個浩瀚的海洋,有無窮無盡的美麗風景等待我們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