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彤
摘 要:歷史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承,技能的培養(yǎng),正確觀點的集成培育,不僅是課內(nèi)的班級式授課,亦要學以致用,更可以在學校學時以外進行興趣小組組建。以歷史課外活動小組的活動實錄為基礎,就培養(yǎng)科學精神、進行人文探討、提高人文素養(yǎng)提出一些實施策略。
關鍵詞:歷史活動小組;科學精神;人文探討
現(xiàn)如今,靜聽的、被動的和臃腫的教育,尤其是缺失活動的傳統(tǒng)教育,并不能讓相當多的孩子把學校視為向往的地方。
歷史學科要使教師樂于教,學生樂于學,必須改變“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與“滿堂灌”的狀況。課外活動小組恰恰是上述頑疾的一帖良方,它非常符合歷史學科的特點和中學生的心理特征,符合“實踐—認識—實踐”的認識規(guī)律,符合教育的主體性規(guī)律。
有人會認為,課外活動小組,不就是玩嗎?其實,科學誠然是一種嚴謹求實的理性研究,但是其中不乏審美,也有游樂成分,在游學中開展學習實踐活動,能很大程度地愉悅身心,益智激情。
一、培養(yǎng)了懷疑、開拓、求實的科學精神
1.培養(yǎng)懷疑精神,鼓勵學生在學科小組的活動中擺脫傳統(tǒng)思維方式的羈絆,大膽懷疑,敢想敢說
美齡宮
學生建言:
雖說是別墅,但大部分的家居裝飾都是不允許游客隨意觸碰的。當然也包括休息的地方。只有觀鳳臺和別墅前的小石凳可供游客休息,遠遠不能滿足游客需求。另外,我也從網(wǎng)上了解到,美齡宮曾被人預定來大擺宴席,甚至一天達到幾場。這里適合做這些事嗎?
美齡宮的某些房間也被封鎖起來了,不少地方都放上了“游客止步”的牌子,我想,既然是想讓游客來參觀,來了解近代歷史,為什么要將房間封鎖呢?
2.培育開拓精神,精神的開拓其實應該從行動上開始
糖坊廊 王伯沆周繼高紀念館
學生建言:
大部分的門雕已經(jīng)看不出來了。這宏偉的建筑也許就這樣在失去關注之中湮滅了,可這是為什么?
身為省級的文保單位為什么這樣破敗不堪?在建筑旁建了許多秦淮夫子廟式樣的仿建筑,這些仿建筑花費也不會少,可為什么就不拿這些錢修一下糖坊廊呢?(此地已于2016年修復)
抗日元素的王伯沆周繼高紀念館顯得好低調(diào),走過這些以前人所住的屋子,讓我感受到了時間在一步一步地推進,只有這些東西記錄下了時代的變化。我希望現(xiàn)在的年輕人不要總是待在電腦前研究未來的事,而是到處走走,去追尋歷史、追尋我們沒有經(jīng)歷過的事情。探尋南京的歷史,帶給我們的不光是慘痛的教訓,還有有趣的回憶……
二、在游學中交流感悟和人文探討
1.曹雪芹紀念館及烏龍?zhí)豆珗@
學生建言:
在曹雪芹紀念館前有曹雪芹的石像,其身后的大門緊鎖。從外往門縫里望,看見了一個石磚,四周灰塵覆蓋,看樣子是很久都沒打掃了。
旁邊的偏房也是大門緊閉,上面有個鮮艷的歡迎條幅。(作者注:是顏魯公祠,有“熱烈歡迎領導蒞臨指導”條幅,可是又閉門謝客)
2.浡泥國王墓
學生建言:
這里是全國文保,我覺得浡泥國王墓建造得太簡樸,地處偏遠,宣傳乏力,缺少關注,導致被人們漸漸遺忘,消失在記憶中,應大力做宣傳,讓大家都來參觀。景色如此優(yōu)美,空氣如此清新,環(huán)境如此幽靜,就是缺少游人落腳的印記。
浡泥國王墓作為中國與文萊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應受到管理機關的重視,而不是將它繼續(xù)隱藏在山林中,銘牌現(xiàn)存的已經(jīng)看不清。
三、歷史課外活動小組的感悟
幾年的游學,我們師生——
1.走進南京名勝古跡,讓學生熱愛家鄉(xiāng)
充分發(fā)掘?qū)W生身邊的各種教育資源,引導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歷史學科小組,這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情感態(tài)度,達到有效教育的正確方法。
2.走進南京名勝古跡,讓學生品德自省
活動中,真實的角色體驗一定會促進角色認知,內(nèi)化角色意識,促進道德自省,最終外化為正確的道德行為。歷史學科小組的德育功能是顯而易見的。
3.走進南京名勝古跡,讓學生學會合作共事
學會合作共事是人與人、民族與民族、國與國之間互相依存程度越來越高的時代提出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教育命題,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愛他人,關心社會,在生活中創(chuàng)造,在創(chuàng)造中體驗,在體驗中成長。
細細追憶,可以說:你是我的眼,南京,你是我們師生看世界的眼;你是我的眼,同學們,你們純潔而富含批判精神的眼光,使名勝多了一層雋永的人文含義,我也是孩子們的眼,幾年的興趣小組,有之前繁復的準備,有失望的苦澀,更多的是成功的歡愉,我樂意成為同學們積累人文素養(yǎng)、激發(fā)歷史學習興趣的大眼睛,還會在探索歷史學科小組的道路上無怨無悔地前行!
參考文獻:
[1]潘洪建.活動教學原理與方法[M].甘肅教育出版社,2008.
[2]但武剛.活動教育的理論與方法[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李坤崇.班級團體輔導[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