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人們文化素養(yǎng)的核心和標志,一個人的“三觀”是在長期的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形成的,教育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屬于學生成長中德育的黃金階段,此時他們的“三觀”尚未完全形成,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于是,加強對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德育滲透
《中學德育大綱》指出:“各學科教學是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進行德育的最經常的途徑,對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中國的基礎教育仍然摘不掉應試教育的帽子,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把分數看得很重。這是因為學校、教師以及廣大教育工作者沒有深刻認識到德育滲透的意義,這為高中教學中德育滲透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因此,加強對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德育就顯得迫在眉睫。
一、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必要性
在急劇變化的社會生活中,人們形成了多元的道德選擇標準,人們的思想道德呈現(xiàn)出錯綜復雜的特點。人們在告別傳統(tǒng)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常常遭遇思想道德上的“兩難選擇”。如何正視生活中的思想道德沖突,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呢?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中,加強自身的科學文化修養(yǎng)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不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科學文化修養(yǎng)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是辯證統(tǒng)一的。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有助于自覺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反之,缺乏科學文化修養(yǎng),就容易是非不分,善惡難辨,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能夠促進科學文化修養(yǎng)。高中思想政治課在德育中肩負著重要的使命,于是,加強對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就非常有必要。
二、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德育滲透存在的問題
1.教育環(huán)境方面。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期對德育不夠重視,應試教育在唯分數論的指導下,容易導致當前教育只看中分數和成績的提高,從而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學生的德育培養(yǎng)更是處于邊緣化。同時,學校對德育工作不夠重視。學校開設了專門的德育課程,但是基本都被高考必考科目占用,偶爾在班會課上涉及,也只是蜻蜓點水。
2.任課教師方面。任課教師的德育滲透意識淡薄,任課教師普遍認為做好學生的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是班主任的事情,與自己無關。不兼任班主任的科任教師居多,他們教的班級多、教學任務重,除了必需的教學計劃以外,還有許多其他工作量大的任務,如把精力用于期中和期末大大小小的抽查,都會讓教師無暇顧及學生的德育工作。
3.學科課程方面高中思想政治課程中的德育內容相對枯燥,偏意識形態(tài)化,經常被社會或學生說成“洗腦”課程,接受對象在接受過程中比較排斥。我在教材開發(fā)中,長期以來一直站在成人的角度來選取與德育滲透相關的材料,這未必就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而有些內容缺乏現(xiàn)實基礎,太過空泛,反而不能使學生自覺地內化成行動,這會造成高中思想政治課在教學中難以發(fā)揮德育滲透的作用。[1]
三、有效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措施
1.提高教師對德育滲透的意識。教師的任務不僅是教學,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教師的天職就是教書育人。所有,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是教師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務。所有的任課教師都應該認識到德育工作者不僅僅是班主任。同時,學校的主管部門尤其是德育部門,應該加強對教師德育滲透意識的培訓,是教師建立或提高德育滲透的意識。
2.提高教師對德育滲透的能力。教師德育滲透的意識還遠遠不夠,教師還應該具備過硬的德育滲透能力,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有計劃地將智育和德育很好地銜接,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運用通俗易懂、抑揚頓挫的語言,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3.開發(fā)教材中的德育資源。學科課程是教師進行德育滲透的主要載體,學科課程中德育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直接關系到德育滲透的實效[2]。教師要轉變角色,努力從課程資源的執(zhí)行者轉變?yōu)檎n程資源的開發(fā)者。開發(fā)德育課程資源需要抓住學生這個關鍵點,開發(fā)德育課程資源時要了解中學生的品德發(fā)展狀況,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
4.重建教學評價體系。教學評價體系直接影響著課堂的教學。教學評價體系中有哪些標準,教學中就側重學生哪幾個方面的發(fā)展,而忽視了學生本該發(fā)展的方面[3]?,F(xiàn)行的教學評價體系側重于書本知識的考查,忽視了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評價。我們應該重建教學評價體系,立足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建立能夠激勵學生不斷進步的評價機制。
參考文獻:
[1]王晶金.對中學學科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淺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7).
[2]胡田庚.思想政治(品德)教學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3]劉鴻來.學科教學的德育功能與德育滲透[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1991(6).
作者簡介:余作雄(1989—)男,江西武寧人,碩士研究生學歷,樟樹市濱江中學高中政治教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