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太極拳中的“矛盾”與“和諧”

2018-01-04 15:50:06王婷
武術研究 2018年10期
關鍵詞:和諧太極拳矛盾

王婷

摘要:太極拳作為一種中國傳統(tǒng)體育運動項目,其文化內(nèi)涵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息息相關,太極拳文化傾向主要是道家的。太極拳運動講究矛盾的對立與統(tǒng)一,也講究動作、意念的配合與和諧。從道家文化對太極拳文化的影響這一方面入手,結合太極拳的動作特點,探討太極拳中的矛盾與對立,和諧與統(tǒng)一,使太極拳練習者在感悟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掌握習練太極拳的方法。

關鍵詞:道家文化 太極拳 矛盾 和諧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8) 10-0030-03

真正的太極拳,不是學練了多少太極套路,也不是為了戰(zhàn)勝、打倒別人,而是要在學練的過程中細細鉆研,感悟其中所蘊含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道家文化對太極拳影響至深,所以也有人稱太極拳為“道家太極拳”。通過感悟道家文化經(jīng)典所闡述的心要,探求人生之哲理,不以戰(zhàn)勝別人為唯一檢驗標準,在習練太極拳的過程中體會道法自然,陰陽相濟,不僅要掌握、處理好太極拳中的一組組對立的矛盾,還要感觸到“天人合一”,人與心(意)、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以太極拳文化中的“矛盾”與“和諧”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道家學說在太極拳文化中的體現(xiàn)。

查閱和收集牡丹江師范學院圖書館書籍資料,中國知網(wǎng),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中的太極拳、太極拳文化相關著作及文章,以及與道家思想、文化相關的文章。通過對這些著作、論文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見解。

2 道家文化

道家是道德家的簡稱。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老子、莊子等,代表性著作有《老子》(又名《道德經(jīng)》)、《莊子》等。道家以“道”為核心,《老子·道經(jīng)·第四章》中說道“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道”是虛無飄渺的,是無形的,但是它的作用又是展現(xiàn)在世人眼前的,無窮無盡的?!暗馈笔且粋€很深遠的事物,它就好像萬物的祖宗?!独献印さ澜?jīng)·第六章》中提到,“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痹谶@里,“谷神”,就是指的“道”?!暗馈笔怯郎凰?、永遠存在的,是孕育天地萬物的根源?!靶蛑T,是謂天地根?!倍@造化萬物的根源——“道”,就是天地的根本。道家主張有無相生、清凈無為、陰陽相濟、柔弱勝剛強。在《老子·道經(jīng)·第一章》中”“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薄盁o”,表示天地萬物混沌未開的最原始的樣子; “有”,則則表示宇宙萬物所產(chǎn)生的根本所在?!肮剩!盁o”,欲以觀其妙”,因此,我們要常從萬物最原始的狀態(tài)壞境中去觀察感悟“道”的奧妙;“常“有”,欲以觀其徼”,要常從宇宙萬物發(fā)起的根源中去觀察、體會“道”的端倪?!独献印さ澜?jīng)·第三十七章》中說道:“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道永遠是順其自然,以一種什么都不作為的方式呈現(xiàn)的,但又沒有什么是它所不能作為的。在《老子·德經(jīng)·第七十八章》中提到了以柔克剛,“天下莫柔弱於水”,普天之下,沒有比水更柔弱的物體了, “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然而,卻沒有什么東西可以比水更能攻堅克強的,沒有什么東西可以替代它?!叭踔畡購?,柔之勝剛”。弱勝過強,柔勝過剛。

3 太極拳中的矛盾與對立

世界上沒有永恒不變的東西,萬物都有它自己的矛盾存在,也會從自己的矛盾中相互影響、變化著。老子認為世間萬物是在不停運動變化著的,在《老子·道經(jīng)·第二章》中“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因為世間有丑陋的存在,有惡的存在,所以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善。在這里,老子系統(tǒng)地揭示了對立事物的相互依存關系,“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碧岢隽擞袩o、難易、長短、高下、前后、剛柔、開合、進退、動靜等對立的范疇,并指出這些對立面是相互依存的,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相輔相成,一方不存在,對方也就不存在。

《老子·德經(jīng)·第四十二章》中說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薄耙弧笔抢献佑脕碇复肋@一概念的,即道是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二”是指陰、陽二氣,“道”中含有陰陽二氣,代表著對立的兩面,陰陽氣相貫,形成一種和諧、平衡的狀態(tài),萬物由此誕生。陰陽相貫所形成的這種和諧的統(tǒng)一狀態(tài)就是“道”。由此可以看出,道家認為陰陽變化是萬物變換之根本。在太極拳習練中會遇到多種矛盾與對立,在此謹從虛實、動靜、剛柔三方面對其進行探討。

3.1 虛實

虛實是相輔相成的,用以描述事物在實際中或觀念里互相對峙的兩種情況。“虛”為空、偽、無、弱等“實”為盈、真、實、強等。在太極拳習練中,虛實主要是技擊主體對自身勁力的運用,具有勁力部署配置輕重和勁力顯示意圖真?zhèn)芜@兩個方面的基本含義。在太極拳中,講究的不是主動出擊,奉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如若有人來犯,也絕不會坐以待斃,在用虛、用弱來化解對方的攻勢后,審時度勢,以實、借力打力進行有效的反擊。在太極拳習練中,虛實的界限并不特別明顯,虛實是一直在變化中的,讓對方琢磨不透。虛實變換是相輔相生的,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敵實我則虛,敵虛我則實,不要硬碰硬,要判斷好時機。

3.2 動靜

動與靜是相對的?!吧仙迫羲薄捌鋭尤缢?。在太極拳習練中,身體氣韻的沉浮、開合、升降都是動的,但這些動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習練太極拳時,身體免不了會有前后、上下的浮動,初練時老師會要求盡量讓身體保持中正,頭頂高度保持在一個水平面上。這并不是說在習練太極拳中身板板直,沒有一絲的身體起伏,這樣就違背了太極拳的順應自然。動靜是對立統(tǒng)一的,并不能完全的剝離開來,太極拳要求“粘黏連”,動作要連綿不絕,不能斷,但也不可上一動作還未完成就進行下一個動作,要在將動作展示清楚的情況下保持動作的連貫性,動作交替應是似停非停,動作連貫應是猶靜猶動。

3.3 剛柔

《老子·德經(jīng)·第四十三章》中說道:“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笔澜缟献钊彳浀臇|西,往往是馳騁天下最無堅不摧的東西?!盁o有入無間”,一種無形的力量,可以穿過任何東西。《老子·德經(jīng)·第七十六章》中老子通過觀察草木的生死對于人進行比較,得出“人生于柔弱,而死于堅強”?!肮蕡詮娬咚乐?,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所以強者屬于死亡,弱者屬于成長。因此,用兵蠻橫就將被摧毀,樹木強壯了就會被砍伐。強者總是在底層,而弱者反而總是在最上層。剛柔,主要指技擊主體運用的勁力,太極拳的勁力大都是柔的,但并不軟趴,剛性的,但并不僵硬。拳諺有云:“柔里有剛攻不破,剛中無柔不為堅”。任何力量過剛易折,太柔易萎,只有剛柔相濟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

《老子·道經(jīng)·第九章》中說道:“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笔篱g萬物都要有一個度,不要等杯子里的水都溢出來才想到停止,如果時時刻刻都保持警敏,繃緊了那根弦,那么必定無法保持很長的時間,人一旦富貴滿堂、持金玉而驕,那么就不一定能夠完完全全的守住財富,還會給以后的生活遺留下隱患?!肮Τ缮硗恕?,這才是符合自然的規(guī)律的。太極拳中矛盾與對立不是永久的,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是相輔相成的,是有機的渾然一體的。

4 太極拳中的統(tǒng)一與和諧

老子主張?zhí)斓馈⑷说雷匀粺o為,強調(diào)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倡導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所謂天人合一,就是要通過一定的自身的認識與感悟,內(nèi)練的過程,使身體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在一定條件下,達到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改變的效果。在太極拳習練及感悟過程中,各人感受不同,僅以筆者自身習練感受,從太極拳、人與自然的和諧;太極拳動作與呼吸、內(nèi)意的和諧以及太極拳與和諧社會的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4.1 太極拳、人與自然的和諧

太極拳追求的是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不以蠻力擊敗對方,順應其勢,借力打力,用小力化解大力。太極拳給人一種自然的放松、舒適、愉悅的感覺,體現(xiàn)了它與自然的和諧。和諧是中華民族的核心思想。在太極拳中,它體現(xiàn)在運動間的協(xié)調(diào)與統(tǒng)一,剛柔、陰陽、虛實、形式與精神等多方的協(xié)調(diào)配合與相融合。此時太極拳更加注重的是內(nèi)里,是返璞歸真,回歸至大自然,感受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物一動。如“攬雀尾”等招式,其形、其名、其意、其勢均來自于大自然的天然啟發(fā)?!皵埲肝病痹谧鰟幼鲿r猶如其名,想象著尋到了一只孔雀,雙手攬住了它,順著它的尾羽捋下,順應著“攬雀尾”動作的“棚、捋、擠、按”。有的太極拳練習者為增強自身在太極拳練習中對大自然的感悟,會選擇閉上雙眼,內(nèi)視其心,用耳、用心去感受自然,將自身置于美好的大自然中進行修煉,感受到大自然與自身漸漸融為一體。

4.2 太極拳動作與呼吸、內(nèi)意的和諧

練太極拳有“十要”:虛靈頂勁和氣沉丹田;含胸拔背和松腰松垮;沉肩墜肘和裹襠護肫;提起精神和擴膝松踝;內(nèi)外相合和中正安舒。其外三合就是手與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內(nèi)三合,是神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如在“捋擠勢”中起手畫“小圓”時重心隨之后移,穿掌畫“大圓”時重心隨之前移,雙手向后捋時,同時收腿收腳,雙手相搭向外擠時,同時上步出腳。這是太極拳動作的和諧。說到動作與呼吸的配合又不得不說到開合,筆者認為,身心內(nèi)外應該是相一致的,開就一起開,合就一起合,所以發(fā)力,“合”時應吸氣,放松, “開”時應吐氣。在用腹式呼吸配合動作進行呼吸時,要有意識地引導氣體收至丹田,收縮橫膈膜,同時也對內(nèi)臟起到了按摩的功效。想要達到最終的天人合一,就要經(jīng)過精、氣、神、意互練互融這一過程。

4.3 太極拳與和諧社會的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

太極拳的動作形式是其和諧統(tǒng)一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隨著太極拳走出國門,大范圍的進行推廣,太極拳的技擊特性慢慢被減弱,更多的是通過太極拳強身健體、修身養(yǎng)性。太極拳的和諧價值在于實現(xiàn)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家庭、人的身體與精神的和諧發(fā)展,人的“自然能力”的恢復;讓人們在思考任何問題,做出任何決定時,能夠更加的全面與深入;使人能有效地調(diào)整、平衡心理狀態(tài),提高穩(wěn)定性、調(diào)和陰陽;讓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獲得優(yōu)化,從而達到內(nèi)心的舒適,常樂我凈,充滿“精氣神”。

5 結論

太極拳是集儒家、道家、佛家、易家、醫(yī)家、兵家、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大成者,是中華武士道精神與禪文化融合的結晶,太極拳是“文”“武”的結合,不僅有一般的“拳打腳踢”,傳統(tǒng)、競賽等套路,還蘊含了豐富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精髓。道家文化在太極拳中體現(xiàn)的最為深刻,總的來說可以概括為從“零”到“一”再至“二”最后“連綿不絕”。太極拳運動一直存在著虛實、動靜、剛柔的對立面,只有在太極拳習練中,將其兩兩對應統(tǒng)一起來,達到虛實相生、動靜結合,剛柔并濟才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才能體會到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美好。太極拳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我們應予以弘揚、傳承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 芳.從中醫(yī)陰陽談談太極拳套路教學中虛實形體變化[J].當代體育科技,2017(32):190-193.

[2]朱 君.京師武術文化研究[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17.

[3]秦 華.道家文化的基本思想對太極拳的影響[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6(19):54-58.

[4]楊牧.以“無為”思想反思當代太極拳發(fā)展中“有為”與“不為”之問題[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6.

[5]尹恒,王崗,王峰.陰陽學說對中國武術的影響[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6(01):69-71.

[6]鄭志兵.論“天人合一”思想與太極拳運動[J].四川體育科學,2015(03):12-14.

[7]劉海忠.陰陽學說在太極拳中的應用[J].搏擊·武術科學,2015(01):30-32.

[8]紀曉寬.從道家陰陽學說談太極拳的虛實[J].搏擊.武術科學,2014(11):34-35.

[9]郭 攀.太極拳的哲理與文化研究綜述[J]當代體育科技,2014(32):127-128,130.

[10]張長念,王崗.太極拳:中國文化的全息影像[J]中華武術(研究),2013(06):13-23.

[11]文聲國.王宗岳《太極拳論》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3.

[12]王亮華,李細元.“傳統(tǒng)”和“競技”太極拳矛盾辨析[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2(07):71-72.

[13]周希文.論道家思想對太極拳的影響[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1.

猜你喜歡
和諧太極拳矛盾
練習太極拳的感悟
少林與太極(2023年5期)2023-07-14 03:01:48
練太極拳為什么要一門深入
少林與太極(2023年3期)2023-07-14 02:49:56
幾類樹的無矛盾點連通數(shù)
再婚后出現(xiàn)矛盾,我該怎么辦?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29:58
矛盾的我
對矛盾說不
童話世界(2020年13期)2020-06-15 11:54:50
太極拳的“教”與“學”應“以點帶面”
武術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3:26
新課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體育課堂教學
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構建社會主義新型和諧勞動關系實證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20:54
尖扎县| 石屏县| 尚义县| 密云县| 天柱县| 清水河县| 丹东市| 洪雅县| 清丰县| 施甸县| 庄河市| 孝感市| 大理市| 新竹市| 瓦房店市| 施甸县| 南华县| 宣威市| 尼木县| 湄潭县| 乡城县| 习水县| 宜城市| 丹阳市| 无锡市| 都安| 资阳市| 淮安市| 乌什县| 株洲市| 寿阳县| 达孜县| 栖霞市| 安新县| 太康县| 普兰县| 衡水市| 祁门县| 沁阳市| 渑池县| 呼和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