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良紅
摘 要:紫砂壺作為日用品是人所共知的,但是它作為包含藝術要素的日用品,作為觀賞對象,作為裝飾藝術,甚至作為精神的象征物,其優(yōu)勢顯得十分突出,它獨特的藝術功能始終未被其它藝術所取代。
關鍵詞:工藝;制作;藝術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2-0019-01
一件佳美作品的內涵,必需具備三個主要因素:美好的形象結構,精湛的制作技巧和優(yōu)良的實用功能。美學家李澤厚的看法是深刻的,他認為藝術作為各種藝術作品的總和,它不應看作只是各個個體的創(chuàng)作的堆積,它更是一個真實性的人類心理——情感本體的歷史建造。如同物質的工具確證著人類曾經(jīng)現(xiàn)實地生活過,而且也是后代物質生活的必要前提一樣;藝術品也確證人類曾經(jīng)精神地生活過,而且也是后代精神生活的基礎或條件。藝術遺產(chǎn)已經(jīng)積淀在人類的心理形式中,情感形式中。
所有的藝術品,包括紫砂陶工藝品,在技術和藝術上是相互統(tǒng)一,相互依存的。技術是藝術表現(xiàn)的基礎,作品的藝術內容是通過技術得到表現(xiàn)的。紫砂陶工藝要求技術和藝術有機結合。世人說紫砂茶壺美,美就美在其“形”。所謂“泥、工、款、功”,就是造型、形象。宜興紫砂壺藝造型素有“方匪一式、圓不一相,文豈傳形,賦難為狀”之譽,宜興紫砂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聞名于世。
一些傳世名壺之所以能以其端莊的造型、清晰的線條、精湛的制作技巧流傳至今,而且仍然能符合現(xiàn)代人的審美哲理,并對現(xiàn)代壺藝的造型設計賦于很多的啟迪和借鑒,究其原因,除了“泥、工、款、功”之外,“形”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紫砂壺造型可說是千變萬化,豐富而有內涵,顯示了紫砂文化藝術之美,更體現(xiàn)了制壺人精湛的制作工藝。
制作茶壺自然也少不了制壺工具。(1)木搭子:用于打泥條、打片子。(2)尖刀:用于琢嘴、琢鈕、轉足、革小平面。(3)矩車:又名規(guī)車,好比圓規(guī),用來劃圓片,開口子;(4)蓖只:主要用竹做成,根據(jù)不同壺體,做成不同弧度,用以整理坯形。(5)銅管:鉆各種大小洞眼。(6)頂柱:成型工序完成后加蓋底印的木制專用工具。(7)木拍子:用來打身筒、拍片子、拍口。(8)竹拍子:有大中小之分,主要用來拍身筒,推身筒接頭,掠脂泥、推墻刮底做壺嘴等。(9)鳑鲏刀:可用來切、削、舒、挑、夾、挖、刮等,是常用的用工具;(10)明針:用牛角制成,富有彈性,有方頭、尖頭、彎頭等,主要用于刮坯使坯體平整尤滑,明針在陶瓷行業(yè)中只有紫砂制作中才用到。(11)獨個:用來圓嘴, 圓眼,有平土與尖頭兩種,取優(yōu)質牛角、象牙、黃楊木、紫檀木制作。(12)轉盤:打身筒時用,可以轉。
制作砂壺的成型工藝,在各個時期都有所不同。明代創(chuàng)始期的壺是以捏制為主,壺內胎往往有掏空時捏按的指紋。這些工藝范圍還包括了燒窯的方法、燒成氣氛、窯爐結構、燃料等諸多方面。到了晚明的時候,時大彬創(chuàng)造了木模制壺方法,壺內壁不見指紋,但有竹刀刮削的痕跡,在柄與壺身、流與壺身相接觸往往比較粗糙,有時為了美化接痕而貼上柿蒂形泥片而成為最早的附加裝飾。在很多情況下,由于溫度不夠,砂壺不能完全燒結,所以其胎質較為疏松。蓋與鈕的相接觸有時也會這樣處理。由于明代不單獨燒壺,反將壺放在同窯的缸中套燒,所以經(jīng)常有缸甕飛灑的釉淚沾在壺體表面,有的砂壺還因受到火的原因凸起氣泡,使表面凸凹不平,壺的內壁也薄厚不一。紫砂一般采用打泥片,再將泥片鑲接而成,所以壺胎厚薄比較均勻,制作也比較精細,其壺底多有放射狀痕跡。
另外也有制壺大家仍堅持以手捏制為主,如陳鳴遠等人,他們所制作的壺已達到爐火燉青的境界,一般人是望塵莫及的。清早期的壺嘴為單孔,晚期為多孔,清中期以前的壺均為手制,到了清末就有用模制或轤轆成型的工藝。著名紫砂學家顧景舟先生在談到紫砂鑒定時曾講過“成型手法是鑒定的重要依據(jù)之一”。因為每個制壺家作壺嘴及壺把的方法不同,都有個人的風格。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范圍很廣泛,有許多好的題材可以作為壺藝創(chuàng)作的元素。有幾何形體、運用點線面的結合構成的壺體造型;有自體伸縮,其中有整體的伸縮和局部的伸縮兩種,構成造型的輪廓,整體的局部的向高度伸展,或向扁平壓縮和擴張,達到效果;還有抽象啟示,奇石山川的花紋;天上云紋的變幻;煙的縈繞、紋亂線組合等都給人以啟迪。這些都是紫砂壺壺體造型的源泉。紫砂壺形制取裁確定以后,一般采用寫實和變化的藝術手法來表現(xiàn),寫實則力求形象逼真,對紫砂陶來說,傳統(tǒng)的制作工藝實際上是保證作品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一個重要方面,紫砂作品成敗的關鍵,某種意義上就取決于傳統(tǒng)工藝手法能否在新工藝技術中得到恰當?shù)谋憩F(xiàn)。因為傳統(tǒng)工藝是在紫砂制作過程中不斷形成發(fā)展起來的,是與紫砂陶的特點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我們要純熟地掌握傳統(tǒng)制作工藝,紫砂作品才能具明豐富和精妙的內涵,紫砂特有的色澤效果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1]江蘇省宜興陶瓷工藝學校。陶瓷工藝學[M].北京:輕工業(yè)出版社,1985.
[2]姚遷等.宜興紫砂陶藝[M].臺北:臺灣南天書局,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1.
[3]扁翁,許謙.中國當代紫砂鑒賞[M].北京:藍天出版社,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