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顯良
凡諸藝業(yè)。未有學而不得者也。張伯英臨池學書,池水盡墨,永師登樓不下,四十余年。書不千軸,不可以語化,非一朝一夕所能盡美。有得力于天資,有得力于學力。學貴專詣,不尚空談。先學執(zhí)筆,令其圓暢。力到自然,八面出鋒。一日筆法,二日字形,筆法弗精,雖善猶惡,字形弗妙;雖熟猶生。書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必以古人為法,而后能悟生于古法之外也。既知用筆之訣。尤須博觀古帖。學書者不學晉轍,終成下品。學漢魏晉唐諸碑帖,各各還他神情面目。而徒求形似。則不足以論書。
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闕一,不為成書也。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勿惑俗議,勿依傍時人。喜怒哀樂,各有分數(shù)。果能出入古法,再加體會,自然妙生。用力到沉著痛快處,方能取古之神。始于平正,中則險絕,終歸平正。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訣也,書家未有學古而不變者也。必須造化在手心運無究獨創(chuàng)一家,斯為上品。
夫書者,心之跡也,故有諸中而形諸外,得于心而應于手。學書之得力。不徒在書也?;蛴^蛇斗'或觀夏云,得個入處。意在筆前,然后作字。心神不正,書則欹斜:志氣不和,字則顛仆。故必積學累功,心手相忘,乃能精神融會,悉寓于書。其所以晤者,亦有書卷之味。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造詣無究功夫要是在法外。此不唯關乎學力,亦系乎人品性情也。書之大局,以氣為主。凡論書氣,以士氣為上。高韻深隋,堅質浩氣,缺一不可以為書。心正則筆正,人正則書正。論書如論相,觀書如觀人。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古之人皆能書,獨其人之賢者傳遂遠。若其靈府無程,縱使筆墨不減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士大夫處世可以百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醫(yī)也。
責任編輯: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