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牧仁
摘 要:鼻煙壺顧名思義是盛裝鼻煙的容器,始于明,盛于清,是集雕刻、繪畫、書法、燒瓷、鑲嵌、剔漆等工藝美術之大成的袖珍藝術。文章甄選幾件清代鼻煙壺以饗讀者。
關鍵詞:玉鼻煙壺;清代
鼻煙大約是在18世紀后半期傳入中國,據(jù)現(xiàn)存史料趙之謙《勇盧閑詰》記載,鼻煙是在明朝萬歷九年(1581)由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傳入。鼻煙是把優(yōu)質的煙草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并加入麝香等名貴藥材,以其芬芳之氣提神醒腦、驅晦避疫,這種嗅聞后產(chǎn)生刺激和快感的藥物很受朝廷達官貴人的歡迎。
科爾沁蒙古部與滿清世代聯(lián)姻,情同手足,于是吸食鼻煙、欣賞煙壺的新時尚被迅速傳播到科爾沁草原。蒙古王公貴族及寺院喇嘛等都盡情吸食鼻煙和把玩煙壺。之后,這一時尚又逐漸蔓延到蒙古普通牧民。乾隆中期,鼻煙壺制作藝術達到巔峰,玉石、瑪瑙、翡翠、琉璃、陶瓷等材質紛雜,琢碾、彩繪、內(nèi)畫、雕漆等工藝變化無窮,扇形、方形、葫蘆形、瓶形、荷包形、桃形、人物形等式樣繁多。玉鼻煙壺的最大特點是選料上乘、制作精良、造型豐富。現(xiàn)將玉質鼻煙壺中的一些精品介紹如下:
刻花玉鼻煙壺(圖1),清代,高5.5厘米。青白玉琢制,玉質溫潤。扁圓腹,溜肩,平底,無蓋。壺身浮雕竹葉、蜻蜓、蝴蝶、鳥等紋飾。壺兩側雕獸面雙鋪耳。整體圖案為一蜻蜓落在竹葉上,竹葉、蜻蜓、蝴蝶、鳥紋理清晰,畫面取意自然,生動逼真,富有生活情趣,極易使人觸物生情,可見作者的匠心。
玉嵌珊瑚葫蘆形鼻煙壺(圖2),清代,高5厘米。此鼻煙壺為白玉琢制,呈葫蘆狀。銅鎏金嵌紅珊瑚圓弧蓋,平底,玉質細白溫潤,有玻璃光澤。壺體浮雕有一株纏繞著的藤蔓,上結三只小葫蘆,果葉疏密得體,紋路清晰,充滿著盎然生機。在小葫蘆與枝蔓相接的葫蘆蒂部位,采用了我國傳統(tǒng)的“嵌寶”工藝,各鑲嵌一粒珊瑚,新穎別致。綜觀全器,造型纖巧,雕琢精細,顯示出鋒棱圓潤之美,令人賞心悅目。
白玉刻字鼻煙壺(圖3),清代,高5.5厘米。煙壺玉質溫潤,光潔晶瑩。瓶體入手輕盈,可見掏膛之薄。一面篆刻“流水今日”,另一面篆刻“明月前身”。其制作工藝精美,不僅是實用器,也是一件名貴的藝術品。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出自晚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洗練》,其意為今日如流水般潔凈,皆因純靜皎潔的明月是吾的前身也。反映了作者道家、玄學家的美學思想,也創(chuàng)造了一種物我兩忘的美學意境。
白玉鼻煙壺(圖4),清代,高10厘米。和田白玉琢制,玉質細膩潤澤,溜肩,扁圓腹,假圈足,素面,銅鎏金嵌珊瑚松石圓弧蓋。此壺素潔精良,器形小巧秀美,玲瓏可愛,實為鼻煙壺之上品。
玉質鼻煙壺是清代玉器的一部分,出現(xiàn)于清朝雍正時期,常見人物、故事、瓜、果、梨、桃、魚、蟬、龜?shù)刃螒B(tài)各異的壺型,可謂“千種瑪瑙萬種玉”。它們做工精美,構思巧妙,形式多樣,選料上乘,制作精良,造型豐富,還有巧作俏色的品種。其發(fā)展貫穿了整個清朝的歷史,涌現(xiàn)出大量的巔峰之作,其價值早已跳出實用器的范疇,成為集各類藝術為一爐的珍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