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紹良
摘 要:高二是高中階段的過渡期,一方面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英語基礎(chǔ)和自主學習能力,自我意識覺醒,另一方面又面臨著即將升入高三的壓力,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自主、合作型的課堂教學能夠從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出發(fā),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發(fā)展,將結(jié)合多年的教學實踐來談一談高中英語自主、合作型課堂教學的初步探究。
關(guān)鍵詞:高中英語;自主合作;課堂教學
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學模式往往是教師講的多,學生參與的少,因此即使教師付出了再多辛苦,教學效果依然不盡如人意,其原因就在于本末倒置,忽略了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體,只有讓每一名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來,才能讓學生有所收獲。那么,針對高二英語教學,我們該如何實施自主、合作型的課堂教
學呢?
一、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是每個人必備的能力,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只有保持自我學習的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不被時代的發(fā)展所淘汰,因此自主學習能力一定要及早培養(yǎng),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學生會從最初的“要我學”轉(zhuǎn)變?yōu)椤拔乙獙W”,教師的教學活動也會更加順利地進行和開展。首先,教師要提高認識,意識到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只是單純的引導(dǎo)者,絕非主宰者,會為學生起到“師傅領(lǐng)進門,修行在個人”的作用,而不是過分溺愛,不敢放手。其次,無論是教學設(shè)計的時間分配,還是鼓勵學生勇敢表達的發(fā)展空間,都要學會毫不吝嗇地給予學生,給他們一個機會,他們就會還你一個奇跡。最后,有目的、有計劃地向?qū)W生傳授一些英語學習技能與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引導(dǎo)學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快樂學習,提高效率。
例如,在講授“Unit16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這節(jié)課的習題時,我一改往日習題課的枯燥乏味,而是提前布置學生來當“小老師”給大家講題。學生對這一新穎的方式十分感興趣,紛紛踴躍報名。在“小老師”講課時,我和其他同學一樣坐在座位上認真聆聽,如果發(fā)現(xiàn)他們有遺漏的知識點或者沒講清楚就會及時地補充,并且對每一位小老師的表現(xiàn)給予肯定,嘗試過后就會發(fā)現(xiàn)“小老師”們有模有樣,有的還頗有做老師的天賦,無意中還會從他們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學生們課后說很喜歡這種方式,希望還有機會可以嘗試,至少自己講過的這道題印象會十分深刻,講一遍會勝過做十遍,收獲頗豐。
二、小組合作學習,共同進步
小組合作學習是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格外受歡迎的一類學習方式,引得很多教師爭相效仿,而如何讓小組合作學習落到實處,卻值得所有人思考。如今我們的教學對象高二學生,大多數(shù)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缺少合作精神,這一點在一些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身上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他們中有的人自私冷漠,是不愿意將自己的想法分享給別人聽,生怕被同學學了去,這些人格中的缺失都期待著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能夠得到完善,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首先,小組的劃分標準一定是多元化的,不以成績論英雄,而是以成績?yōu)榛A(chǔ),再考慮學生的性格、性別等多重因素,做到“組內(nèi)異質(zhì)”,小組成員內(nèi)部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大家都能夠從對方身上學到東西,實現(xiàn)互補;其次,秉著“組間同質(zhì)”的原則劃分小組,保證小組之間的整體水平大體相當,以便在舉行競賽一類活動時的公平公正,更富有競爭性;最后,通過小組之間的比拼來激發(fā)學生的斗志,引導(dǎo)學生為了爭得榮譽為自己所在小組貢獻一份力量。
例如,我所教授的班級共45人,我將他們分為兩大組,并且制定了詳細而明確的小組比賽規(guī)則,主要包括課文重點對話的背誦、每天課前的聽寫、課堂表現(xiàn)、考試成績幾大項,由小組長負責記錄整理積分,每次考試結(jié)束后進行統(tǒng)計,并設(shè)置了個人獎項與團體獎項。這樣充分考慮到了各個層次的學生,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因為有的學生課堂上回答問題并不積極,但考試中總是能夠脫穎而出;而有的學生雖然課堂表現(xiàn)十分活躍,但考試成績總是不太理想等等。因為參照了大學考試中的考查方式,包涵了平時成績與考試成績,學生都覺得這與自己息息相關(guān),而我也設(shè)置了不同力度的獎勵來“誘惑”他們。平時會以作業(yè)數(shù)量來對待勝出與惜敗組,大型考試后則會獎勵給學生書籍、文具等物質(zhì)獎勵。雖然高二學生大了一些,但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他們還是十分欣喜于老師的獎勵,每個人都卯足了勁去學習英語。
總而言之,真正聰明的老師絕不是事無巨細,時時處處都去為學生做事,而是想方設(shè)法地將學生培養(yǎng)起來,讓學生去做,這并不是慵懶的表現(xiàn),而是一種智慧。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這種自主、合作型的課堂教學顯然更加契合時代發(fā)展的步伐,順應(yīng)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能夠從真正意義上做到“得法于課內(nèi),受益于課外”,從而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個人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晶晶.探究新課程下高中英語“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教學模式[J].中外交流,2017(2).
[2]顧小京.高中英語“自主、合作、共享”閱讀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究[J].中學生英語(教師版),2012(7).
編輯 溫雪蓮endprint